投资公司保密管理制度

投资公司保密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守公司秘密,维护公司利益,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的保密管理,全体员工均应遵守。

3.定义

  公司秘密是关系公司权利、利益,依照特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4.职责

  公司全体员工都有保守公司秘密的责任和义务。总经办负责公司保密工作的统筹监督。

5.保密范围和密级确定

  5.1 公司保密包括下列事项

  A 公司的重大决策;

  B 公司经营活动中尚未付诸实施的经营战略、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经营方案、经营项目、经营决策等。

  C 核心技术,包括住宅商铺及配套设计方案/图纸、营销策划方案、技术标准、作业标准等。

  D 公司内部掌握的合同、协议、意向书及可行性报告、重要的会议记录;

  E 公司财务预决算报告及各类财务凭证、帐册、报表。

  F 公司统计报表、审计报告书;

  G 公司员工档案、工资、劳务收入资料;

  H 其他经公司确定应当保密的事项;

  一般性通知、通告及其他公司公布的资料信息等不属于保密范畴。

  5.2 公司秘密的级别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是公司最重要的秘密,泄露会使公司的权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是重要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权益遭受到严重损害;"秘密"是一般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权益遭受损害。

  5.3 公司秘密的密级确定:

  A 公司经营发展中,直接影响公司权益及公司发展的重要决策文件资料、核心技术为绝密级;

  B 公司的规划、财务报表、统计审计资料、设计图纸、销售策划资料、重要的会议记录及公司经营情况为机密级;

  C 公司管理制度、人事档案、合同、协议、意向书、职员收入、尚未进入市场或未公开的信息为秘密级;

6.保密措施

  6.1 属于保密范畴的文件、资料及其他物品的保管、制作、收发、传递、使用、摘抄、销毁,由各部门负责人委托专人执行;采用电脑技术存取、处理、传递的公司秘密由相关使用管理部门负责保密。

  6.2 对管理或接触公司保密资料、掌握公司核心技术的人员,公司根据实际与其签订《保密协议》,明确权利与义务。上述人员离职,必须进行彻底的工作移交,并作出保密承诺。

  6.3 对于密级文件资料及其他物品,必须采取以下保密措施:

  A 公司的秘密文件资料,应当标明密级,并确定保密期限。

  B 非经总经理批准,不得复制摘抄;

  C 收发、传递、外出携带秘密文件,由指定人员担任,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D 在设备完善的保险装置中存放。

  6.4 属于公司秘密的产品或设备的研制、生产、运输、使用、保存、维修、销毁由公司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执行,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6.5 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提供公司秘密的,应当事先经总经理批准。

  6.6 有秘密内容的会议,主办部门应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A 选择有保密条件的会议室。

  B 根据需要严格限定参加人员范围,或在讨论涉秘事项时临时指定参加人员。

  C 依照保密规定使用会议设备,管理会议文件;

  D 会后确定会议内容是否传达及传达的层次范围。

  6.7 不准在私人交往、通信中泄露公司秘密,不准在公共场所谈论公司秘密,不准通过网络、电话等其他方式泄露公司秘密,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不得向新闻媒介透露公司秘密。

  6.8 公司工作人员发现公司秘密已经泄露或可能泄露,应当立即制止或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总经办,接到报告后应立即作出处理。

7.责任和处罚

  7.1 出现下列泄密情况之一者,给予警告或记过的处分:

  A 泄露公司秘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经济损失的;

  B 违反本制度6.3规定的;

  C 已泄露但主动采取了补救措施的。

  7.2 有下列泄密情况之一者,予以辞退并酌情赔偿经济损失、追究其法律责任:

  A 故意泄露公司秘密或过失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

  B 违反本保密制度,为他人窃取、刺探公司秘密,或违背程序向外提供公司秘密的;

  C 利用职权强迫他人违反保密制度的。

  7.3 本制度规定的泄密是指下列行为之一:

  A 使公司的秘密被不应知悉的部门和员工知悉;

  B 使公司的秘密超出限定的接触范围而无法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

  C 使公司的秘密被公司以外的有利害关系的人知悉的;

  D 遗失公司保密资料或物品的。

篇2:保密管理制度

  保密管理制度

  一、公司全体员工都有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在对外的交往与合作中,不得泄露公司秘密,更不允许出卖公司秘密。

  二、公司秘密关系公司的利益和发展,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内人员知悉。公司秘密包括下列秘密事项:

  1、公司经营发展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人事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3、专有技术。

  4、招标项目的标底、合作条件、贸易条件。

  5、重要的合同、客户与合作渠道。

  6、公司未向公众公开的财务情况、银行帐户帐号。

  7、总经理确定应当保守的公司其他秘密事项。

  三、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应标明“秘密”字样,由专人负责印制、收发、传递、保管,非经批准不得复印、摘抄。

  四、接触公司秘密的员工,未经批准不准向他人泄露;非接触公司秘密的员工,不准打听公司秘密。

  五、记载有公司秘密事项的工作笔记,持有人必须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必须立即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

  六、文件、资料对外使用规定

  1、因公需要对外使用公司的文件、资料,必须先申请说明原因,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使用。

  2、公司的所有与项目、工程、物业管理、商场租赁等有关的文件、资料,如需复制刻录时,必须先申请说明原因,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

  3、对外使用的文件、资料必须在公司行政部备案。各部门的业务资料,由各部门登记归档自行管理。

  4、未经总经理批准,任何人不得对外使用公司文件或资料,泄露公司的商业机密。违反者,公司将视情况给予警告、罚款、降职、降薪、留用察看、开除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造成经济损失的由责任人负责赔偿。

篇3:保密工作管理制度

  保密工作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对公司保密工作的统一管理,防止失密、泄露及窃密事件的发生,

  保证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稳定可靠地进行,特制订此制度。

  二、内容:

  (一)文件保密

  1、文件按其所涉及内容的重要程度和阅读范围,分为秘密文件、内部文件和公开文件三种。其中秘密文件指内容涉及公司及各部门的不能向外公开的资料,其密级可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种。内部文件则指公司规定在一定范围内传阅、实施的文件。文件保密仅指上述两种文件。

  2、公司及各部门要严格把好组织关,必须搞好涉密人员的选拔、审查、任用和管理工作,确保其队伍的纯洁、可靠。

  3、严格控制秘密文件处理的各个环节。

  (1)重要文件在酝酿、起草、修改、讨论过程中,要注意保密,不能外传。

  (2)一切秘密文件在印制前都要依照有关规定准确地标明密级,确定发放范围,打印份数和清退时间。

  (3)打印、复制秘密文件必须经过请示、履行审批、登记手续,并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操作。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批准的份数打印、复制,操作过程中形成的废页、清样等必须及时销毁,不得擅自多印留存。

  (4)要加强电脑的保密工作,重要文件要在电脑上加密处理,一般人员未经准许不得在电脑上查阅文件。载有重要文件的磁盘由档案管理人员妥善保管,并对重要文件、数据进行每月二次备份。

  (5)文件收发是文件保密工作的重要环节,档案管理人员要按规定对收发文件一一登记,确切掌握每一份文件的收发情况和文件去向,传阅文件一律采取直传方式,由专人送阅,阅文人在《文件发放登记表》上签名后方可阅览,阅文人之间不得横向传阅。阅完和办理之后要按文书立卷,要求交本公司档案管理人员归档。

  (6)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调动或辞职时,必须将经管的秘密文件清理登记,全部移交清楚。移交时,要造册、清点、核对,并办理签字手续。其他人员调动或辞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将其手中的秘密文件或资料收回,以免丢失。

  4、依法治密,完善制度,建立秘密文件管理责任制对秘密文件在收文、发文、分送、传递、借阅、移交,销毁等各个环节都要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努力把好各道关口,对违反规定,造成泄密事件的必须认真追查,情节严重者,要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二)会议保密

  1、会议保密范围指会议内容涉及公司内部机密,并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的人知悉而不能外泄的会议。

  2、会前准备工作过程中的保密。

  (1)根据会议需要,严格确定出席、列席人员。会前要认真研究安全保密措施,选定会址后,要对会址进行保密安全检查,并对与会人员进行保密教育,严格执行保密纪律。

  (2)做好对会议文件的拟稿、复印、校对、保管与分送等环节的保密工作。

  3、会议进行过程中的保密。

  (1)严格控制与会议无关的人员进入会场。

  (2)严禁乱印发会议秘密文件,对会议记录本要按秘密文件管理办法指定档案管理人员保管。

  (3)与会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泄露会议秘密内容。

  3、会议结束后的保密工作

  (1)会议结束后,要对会场进行保密检查,看有无遗漏的秘密文件,记录本等。

  (2)会议分发的秘密文件(资料)会后要统一收回。

  (3)会议记录要妥善保管,特殊情况除外,不得带出办公室。

  (三)技术保密

  1、技术保密范围包括本公司现有的技术基础上或待开发的技术项目。

  2、针对技术泄密的主要渠道,采取防范措施。

  三、附则

  1、本规定的监督权、执行权在人事行政部。

  2、对泄密人员的处罚见《奖惩制度》。

  3、本规定自批准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