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策划的方法学
1、建筑策划的方法模式
习惯上有三种:(1)时态调查方法;(2)理论推理;(3)规范经验,主要掌握三者之间联系和交流,相互之间的帮衬和运作就可以了。这里介绍一套书《建筑设计资料集》1--11集,以后陆续出版。
2、建筑策划的程序:
首先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进行策划,它的程序应是:1、认识有了内部条件、外部条件把信息收集起来;2、限定条件,没有条件的项目是不存在的,有了条件才能成为项目,才能成为我们设计的研究依据;3、找出解决方法;4、确定实施。
从概念上说主要经历四个环节:
目标设定--用途、目标、规模性质
1.外部条件调查,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条件。
2.内部条件调查,项目包括使用者、住户、商家、物业管理者、功能要求。
3.空间内容构想,形成概念设计,把空间构想的东西提出来,进行空间评价,这是建筑策划区别于一般方案设计不同的地方,建筑策划要运用建筑策划的手段来对 空间构想进行空间评价,通过对生活的预测以及时态调查的分析、归纳、总结和提炼对空间加以修正,通过这个机制的运作反馈到这个环节中去,这是建筑策划中最 主要的过程。
4.技术构想:材料、结构方式、构造、设备,这也是建筑策划方案之一。比如在建筑结构方式上、窗的问题、冷桥问题等,环境装置构想,比如模块式锅炉房, 冰?冷空调方式,利用电价的波峰波谷差等等。所以技术构想不等委托设计。任务后再与建筑师探讨,因此在建筑策划阶段技术构想是非常重析。
3、 经济策划 是对可行性研究的一种补助投资计划的明确,比如酒店有多少客户适宜、投资多少?回报率多少?商场有多大面积,一次投资多少?回报率多少?几年回收?分项精 细测算,从中得出结论、经济评价分析来确定分期建设问题。通过以上运作得出建筑策划报告,包括设计要求,功能分配,设计任务书,然后研究,探讨得出完整结 论,是数字化的,准确的,定量化的东西。
比如天桥剧场,也是一个建筑策划的实例,通过对项目任务书的修改和研究来提高这个项目本身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设计任何书的制定过程中加入演员之家,排练厅。四季斤,这些内容的加入,增加了以后剧场商区运作的可能性。
目标空间内容的生成是建筑策划的最后一个环节,前面研究完就要形成文字部分结论,这个结论就要供给下一步的建筑设计做依据,制作出设计任务书,它会满足你功能的需要,这就使得这个项目区别于其它项目,因为附加内容增多了,这个结论报告就生成了。
下面是学员向庄老师提出几个问题:
学生问:
(1)建筑是偏重艺术和功能的,但你为什么强调逻辑?它表现在哪些方面?
(2)建筑师做策划如何加重市场预测?
庄:(1)肯定的,建筑还是比较艺术的,它对美术雕塑、绘画、音乐都有所研究,恰恰因为它太艺术了,有些人反而偏向纯艺术,所以使得建筑没有评判标准,如近斯的中国新闻周刊,里边的专题版北京建筑批判的文章,作为艺术它是大众化的,那么大众文化大 家都有发言权,因此评判标准就有变化,(美学标准发生变化)如今北京的香山饭店,用生态美学的观点,就能发现问题,说明美学标准发生变化,正因为如此,建 筑评论要加上逻辑成份,这里的逻辑就是打分(容积率、绿化率……等等)所以建筑作为功能同时存在形象的东西是绝对扼杀不了的,美的东西可以忽略,但不可以 否认,通过这堂课,把建筑评价,评论定量化,再把定量后的东西集大成,把逻辑分析集合化,由此我们知道建筑是由数字表示优劣。
庄:(2)建筑策划是建筑师的职能,同时更是发展商的职能之一,所以需要发展商的合作来做好市场,因建筑师对建设规划很熟,但对市场是新东西,实际是二个 东西的互补来共同促进的,虽然建筑师也做调研,SD法等,但不是建筑师的强项,如调研金融街,当时发问卷5000份,回去做因子变量分析等等。所以建筑师 加重市场调查预测是与发展商合作的问题。
注:SD法是动态分维几何学储量计算及储量审定法的简称,也是结构曲线积分储量计算及动态分维储量审定法的简称
4、建筑策划的结论报告
这也是计划任务书的形成,它由二大部分组成,1、模式框图部分,这部分是项目相关制约条件的抽象的集合。2、文字表格部分,这是对项目空间组合,内容及大 小尺寸的文字性表述,也是面积的分配表。有了上面的研究结果把结果文字化、数字化、并提高给建筑设计师进行建筑设计,那么这就是建筑策划的结论的逻辑,科 学,合理设计依据,也是一部完整的设计任务书。
篇2:建筑企业管理体系策划
建筑企业管理体系策划
5.4.1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目标与指标
5.4.1.1总经理负责组织制定和发布形成文件的公司整合型管理体系目标、指标,并确保在公司的相关部门和层次建立整合型管理体系目标。
5.4.1.2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应建立在公司整合型管理体系方针的基础上,在方针给定的框架内展开,目标应具体、可测量,同时考虑产品要求、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法律法规要素、可选择的技术方案、公司的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目标中要包括污染预防承诺,且经过努力后可实现。
5.4.1.3目标、指标的制定、检查与修订
a.每年年初,由部室、项目部根据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控制措施,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办公室。办公室将各部室、项目部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进行收集、汇总。提交管理评审会讨论、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各部门。公司通过分发专文、内部会议等方式,对公司各层次人员进行目标、指标的宣贯,确保全体员工清楚了解公司及本部门和岗位的目标、指标,并付诸实施。
b.各部门每半度将本部门目标、指标完成情况上报办公室,办公室汇总后报管理者代表审阅。办公室每半年对各部室、项目部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并将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管理者代表。
c.在每次管理评审时,应对公司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的实施情况和适宜性进行评审,当需要修订时, 经总经理确认后,由办公室组织修订。
d.当公司的活动、工程、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时,办公室应及时组织各部室更新调整目标和指标。
5.4.2整合型管理体系策划
总经理组织公司管理层对管理体系进行策划,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完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整合型管理体系,确保实施并实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及《手册》4.1条款的要求。
当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资源配置、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及现有体系文件需做重大更改时,总经理及时组织对管理体系进行更改的策划,以保持整合型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5.4.3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对公司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采确立该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对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危险源,并得到有效控制:
a.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
b.公司生产安全处分别负责组织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登记、评价工作,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
c.公司制定《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对能够控制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并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确保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
生产安全处负责制定《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组织各部门和项目部进行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登记、评价工作,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
d.识别环境和危险源的范围必须覆盖公司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相关方活动以及对环境和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方面产生的影响。
e.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及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危险源辩识还应考虑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
5.4.3.1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
(1) 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向大气的排放;b.向水体的排放;c.土壤的污染;d.废物管理:e.其他当地环境问题和社区性问题;f.水、电、煤气、原材料及能源的消耗;g.对周围社区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2) 危险源辨识要考虑下列因素:
a.物体打击; b.车辆伤害; c.机械伤害; d.触电: e.烫伤; f.火灾;
g.高处坠落; h.化学爆炸; i.物理爆炸; j.中毒和窒息; k.其他需要识别的危险源。
5.4.3.2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评价
a.生产安全处组织成立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评价小组。
b.评价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时应考虑对环境影响和风险的规模、性质、范围、发生频次、社会关注程度、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及资源消耗等。
c.生产安全处负责组织评价小组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评价,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由生产安全处负责编制"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上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下发各部门。山责任部门制定控制措施加以控制。
d.当施工过程的活动或服务发生较大变化以及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更新及新开发工程或相关方要求等情况时,应适时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补充识别、评价,确定和更新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
e.生产安全处负责组织各部室、项目部定期(每年一次)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补充识别并评价确定出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并及时更新。
5.4.3.3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控制
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需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进行控制或制定相应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进行控制,对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要执行《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 对因经济状况、技术条件等原因暂时无法实施的,要制定具体的控制计划。
5.4.3.4相关文件: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
5.4.4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公司生产安全处编制并监督执行《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管理程序》,建立获得最新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渠道,确保公司范围内及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4.4.1生产安全处确定获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渠道。
5.4.4.2公司各部室应随时关注国家、地方及各级管理部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获取最新版本,并及时传达给生产安全处。
5.4.4.3生产安全处负责收集最新版本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并进行选择,确认其适用性,建立《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清单》,经部门负责人确认,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各部室和项目部。生产安全处保存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原件。当上述外来文件更新或追加时,应及时更新或补充《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内容,将新内容发至相关部门和各项目部,并对旧的文件做相应的标识、处理,具体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5.4.4.4各项目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实施对各种环境和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的控制,生产安全处负责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在各办公区、项目部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认。
5.4.4.5相关文件: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
5.4.5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为保证公司整合型管理体系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生产安全处负责组织制定形成文件的管理方案并监督实施。
(1)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a.当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在一段时间内需要采取专门措施进行控制时要制定目标、指标并编制管理方案。
b.公司管理方案须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c.各有关部室和项目部依据公司管理方案具体实施。
(2)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检查与修订:
a.各责任部门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b.公司在每年进行管理评审时对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在整合型管理体系目标、指标发生变化或制定的措施不适应及新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出现等情况需更改管理方案时,生产安全处要及时组织各部门和项目部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
c.修订后的管理方案要经原审批人审批,特殊情况下可由经授权的人员进行审批。
(3)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应涉及与实现整合型管理体系目标和指标有关的全部可能的活动、资源及其措施。主要包括:
a.整合型管理体系目标和指标。
b.具体方法或技术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c.明确责任单位或人员及其职责。
d.预算资金。
e.明确完成的时间、进度及实施计划等。
5.4.5.1相关文件: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
篇3:建筑企业管理体系:产品实现的策划
建筑企业管理体系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基本要求
公司根据GB/T19001-20** idt IS09001:20**、GB/T24001-20** idtIS014001:20**和GB/T28001-20**标准建立并保持整合型管理体系,编制整合型管理体系手册和有关的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为使手册和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中所确定的要求能在具体的生产运作中得到具体实现并能有效运行,公司针对每一建筑施工项目都要按照规定进行策划,并形成文件,文件形式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方案和技术交底等。
7.1.2产品实现策划的总体要求是:与公司管理体系的其他要求相一致,其策划的结果应适于公司的运作方式。
7.1.3在策划产品实现过程中,公司应确定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工程应达到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要求。
(2) 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和子过程,确定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及针对 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
(3) 过程实施的各阶段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及所需的资源和设施。
(4) 产品实现所依据的程序、方法和作业指导文件。
(5) 确定需开展的验证、确认、监视和测量活动及相应的验收准则。
(6) 明确有关的记录要求,对建筑工程的符合性提供证据。
(7) 需采取的其他措施和方法。
7.l.4项目部针对本工程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或管理方案,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实施,并将方案分别上报生产安全处备案。
7.1.5在每项工程开工前,质量技术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策划工程实现的有关过程,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包含如下内容:
(1) 编制依据; (2)引用标准; (3)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4)工程概况; (5) 施工部署; (6)施工平面布置图; (7)施工进度计划、劳力计划、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8)施工准备; (9)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0)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及各种节约措施: (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2)工程项目验收方法及准则; (13)安全尘产、文明施工: (14)环境要求: (15)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7.1.8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必须与公司的管理体系和其他要求相一致,并适合于公司施工管理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