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居民出行预测
居住区交通主要由居民出行和外来交通两部分组成。外来交通中干扰大的单位,经过规划的合理布置,可使外来交通不进入居住区内部。与居民生活密切的送报、邮政、送奶、送货、清运垃圾、搬运家具、救护车、消防车等交通量小,影响不大。
因此,在出行预测中主要需要预测的是居民的出行方式。当前社会生活中,居民出行的方式主要是骑自行车和步行。除山地城市外,国内的大多平地城市基本如此,只是城市大小不同,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公共交通工具人数的比重会有所不同。步行或骑自行车对人体来说有一定的极限。按一般人的体力,300~500米是轻松愉快的步行距离,超过1公里就开始感到不轻松了。骑自行车走2~3公里,感到轻松自如,但超过5公里时就觉得费劲,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小城市用地有限,出行以步行为主;中等城市骑自行车最便捷;大城市里当出行路程短的时候以自行车为最方便,距离远就得求助于公共交通了。
在预测居民出行之前,有两个基本特点必须看到:一是我国人多地少。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口逐年向城市集中,城镇的各项用地越来越紧张,这一矛盾必然长期存在,因此很难设想在极限的城市空间里能容纳得下大量的私人小汽车。二是经济还不发达,这也是自行车成为居民主要交通工具的原因。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自行车还将继续发挥作用。
在经济发达之后居民就会向往拥有私人小汽车,因此,有必要对居住区交通关系最大的自行车的存在与小汽车的发展进行预测。
1.对自行车存在的预测。
近十年来全国各地居民自行车拥有量增加很快,许多城市均已超过平均每户2辆的水平。自行车作为居民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确有很多优点:第一,使用起来主动、灵活、自由、轻便、随时随地骑上就走,直接可达到目的地,比公共交通方便。第二,与小汽车相比,占用道路和停车场的面积小,靠近目的地停车比较容易。第三,自行车价格便宜,凡有收入的家庭都买得起,养护费用极低。第四,能锻炼身体,有益健康。第五,无噪声,不污染空气,是现代的环保交通工具。但也有短处:一是城市里自行车交通量过大时要占很多的道路面积,还要占用大量的停车场,据分析自行车在行进过程中人均占用道路的面积为6~10平方米,而公共汽车只有1~2平方米;二是老幼不能使用,刮风、下雨、下雪时骑车有困难;三是城市扩大后,距离超过了骑车人的承受能力。自行车的数量达到饱和程度后不会无限度地增长,
因此,还是能够控制其发展而不至于超过居住区道路的交通能力。在大城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逐渐缩小自行车的比重是合理的。
2.对私人汽车发展的预测。
私人汽车的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私人汽车是迅速、便利、行程远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当个人收入超过一定水平以后就会产生对私人汽车的追求,这种愿望往往难以抑制。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00~900美元时,小汽车开始进入家庭。但私人汽车的增长给城市带来难以克服的矛盾,至少可以容纳4人的小汽车,一个人开车去上班就得占4倍的道路面积和停车面积,并且由于居住用地有限,解决大量停车场地已成为居住区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在组团的入口设置停车场,这样既避免车辆进入住宅组团,影响居民的安静和安全,又离各幢住宅不远,走几步就到,车主也愿意去那里停车,而不停放在道路上。
篇2:住宅小区交通车辆、停车场管理规定
交通车辆、停车场管理规定
一、车辆的管理
1、在摩托车、自行车停车场存放车辆的业主,必须遵守本规定,服从车管员的管理。
2、需停放在小区内的自行车、摩托车,应存放在指定的地点,不得在小区内随便乱放。
3、凡在收费停车场停放的自行车(指本小区业主的车辆),必须办理手续和按规定交纳停放费。
4、凡在收费停车场保管的摩托车必须购买车辆综合保险。
5、当车辆进入保管范围时,车主应向车管员领取存车牌号;当车辆离开时,必须将存车牌交还车管员,没有交还或存牌号与车上号码不符时,该车不得离开保管范围,违者车管员有权扣留该车或扭送派出所处理。
6、无执照的自行车丢失时,管理处不负责赔偿。
7、车管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发现车辆停放不整齐要及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