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生活服务中心布置形式

  居住区生活服务中心的布置形式

  居住区生活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大致有三种:

1.沿街带状(线状)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应根据道路的性质和走向综合考虑。在运输过于繁忙的城市交通干线上一般不宜沿街布置,以免影响交通干线的通行能力。在沿城市主要道路或居住区主要道路布置时,要尽量布置在道路一侧,以减少人流和车流的相互干扰,当然如果属于交通量很小的居住区道路,也可沿道两侧布置。此外,道路的走向也影响建筑的布置。如南北向道路往往带来沿街建筑朝向与街道面貌之间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要保证住宅的良好朝向,再考虑沿街建筑群体的要求。公共建筑如果布置在道路交叉口,应注意人流和车流的合理组织。一般在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不宜布置自身吸引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可布置一些吸引人流少的公共建筑,并将建筑适当后退,留出作人流疏散用的小广场用地。沿街布置公建时,公建应后退红线以疏散人流,并应根据公建的功能要求和行业特点相对成组集中布置。对一些吸引人流多且时间集中的设施如饭店、影剧院等,要保证足够供人流集散用的场地及车辆停放的地方。采用这种沿街带状布置方式,优点是经营效益较显着,并利于组织街景,但要注意宜将车行道与人行道以绿带分隔,保证行人安全及减少污染,最好的方式是采用步行街形式。

2.成片集中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是在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公共建筑,应根据各类建筑的功能要求和行业特点成组结合分块布置,并应注重建筑群体的空间设计,既要考虑沿街立面的要求,又要注意内部空间组合以及室外休闲环境的设计,还应合理地组织好人流及货流。成片集中布置方式(可形成集购物、休闲、娱乐、游憩为一体的步行商业文化区。)不但方便了居民使用,且有利于获得综合的经济效益。缺点是相比前一种布置方式尤其是住宅底层公建的方式占地面积要大些。

3.沿街与成片集中相结合。

  这种布置方式是沿街带状布置公建并在局部地段集中成片布置,它可以吸取前两种布置方式的特点。在进行居住区生活服务中心规划设计时,采用何种布置方式应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建设规模及用地的紧张程度等综合考虑。

篇2:居住区生活服务中心位置选择

  居住区生活服务中心位置的选择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一般宜相对集中布置,以形成居住区中心。其中居住区生活服务中心主要由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及物业管理等设施组成;医院宜布置在比较安静,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段;而教育机构也应选择在较宁静的地段,并且保证使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

  居住区生活服务中心位置的选择,应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并考虑居住区不同的类型和所处的地位。一般来说,居住区生活服务中心位置大致有以下几种:

1.位于居住区地理中心。

  居住区生活服务中心位于居住区地理中心,有时与居住区中心绿地相邻布置,其优点是服务半径小,便于居民使用,利于居住区内景观组织。缺点是由于布置在居住区内部,不利于吸引过路或相邻住区的顾客,有时会影响其经济效益。

2.沿居住区主要道路。

  将居住区生活服务中心沿居住区主要道路布置,可兼为本区和相邻居住区居民及过往顾客服务,故经营效益好,且有利于街道景观的组织,但可能会对交通产生一定的干扰。

3.位于居住区主要出入口处。

  居住区生活服务中心位于居住区主要出入口处,由于居住区出入口处人流较为密集,同时优点是上下班使用较为便利,也可兼顾其它居民使用,经济效益较好,且便于组织交通。

4.分散在道路四周。

  居住区生活服务中心分散在居住区道路四周,优点是居民使用较方便,可选择性强,而且也可兼顾为过往行人及其它住区的居民服务,经济效益较好。缺点是由于过于分散,每处均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