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地中的草坪布置
草坪在居住区绿地规划与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居住区绿地中草坪按其形式可分为自然式草坪和规则式草坪。自然式草坪在布置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或模拟自然地形的起伏,造成具有开朗或闭锁的原野草地风光。地形坡度应有利于机械修剪和排水,不宜超过10%。自然式草坪在设计时,种植在草坪边缘的树木应采用自然式,再适当点缀一些树丛、树群、孤植树之类,以增加草坪的自然势态。
规则式草坪在外形上具有整齐的几何轮廓,一般用于规则式的园林中,或作花坛、道路的边饰物,也可布置在雕像、纪念碑或建筑物的周围起衬托作用,亦可用作运动场上的草坪。为增加规则式草坪的观赏效果,可在边缘饰以花边相互衬托。草坪材料北方常用羊胡子草、野牛草;南方常用结缕草或假俭草。草坪按其使用功能分为装饰型草坪和使用型草坪。装饰型草坪起单纯的装饰作用,不允许人们进入及活动,一般用于重点美化布置的地方,周界围以栏杆,并作为景观构图的一部分。
装饰型草坪的划类应具有低矮、枝密叶细和本身生长整齐的特点,以常绿草种为理想,一般常用天鹅绒芒草、野牛草、羊胡子草等。使用型草坪允许人们进入活动,在地形上要考虑良好的排水,布置时应防止人们在一定方向的经常往返,避免造成带状光秃的状况,此类草坪宜选用生长力强的匍匐型草种,在经常踩压践踏下,仍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如爬根草,结缕草等。
篇2:居住区的绿地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
1.植物配置要点。
(1)种植设计程序是以总体构思到具体配植,要同时改善植物的组织空间和观赏功能,再选择植物进行配植。
(2)群体中的单株植物应根据其成熟外观来配植,其成熟程度应按乃%~100%来考虑。
(3)多种植物配植时,相互之间应有重叠交错,以增加布局的整体性和群体性。
(4)乔木与灌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配合要考虑植物生长习性和观赏价值,木本植物和草本花卉配置要考虑景观效果和四季变化。
(5)植物配植中的色彩组合,应考虑季节特征和人的观赏心理。植物的色彩能起到突出植物审美特征的作用。色彩设计应重视大面积成片的色彩构图与变化。
2.园林植物的配植形式。
(1)孤植。指单一树木的栽植,主要采用乔木,既能构成观赏焦点,又能陪衬建筑物,构成庭院空间。宜选择树形整体而高大,树冠开阔而舒展,树形有特殊风采,花、果、叶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如银杏、糖械。
(2)对植。指两株树木在有轴线关系下,或无轴线条件下对应栽植。要采用乔木,一般为同一树种,并注重树形和体量。
(3)丛植。指二至几株树木不等距离地种植在一起或形成一整体,树丛组合主要考虑群体美,亦考虑在统一构图中表现单株的个性美。可选用两种以上的乔木搭配栽植或乔灌木混合配置,亦可同山、石、花卉结合,庇荫用的树丛通常采用树种相同、树冠开展的高大乔木。
(4)群植。以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一般20~皿株),所选择树种的色调、层次要丰富多采,树冠线要清晰而富于变化。
(5)林植。指大量树木的聚合,具有一定的密度和群落外貌。树林可分为密林和疏林,密林可选用异龄树种,配置大小耐荫灌木或草本花卉,疏林树种应树冠展开,树荫疏朗,花叶色彩丰富。
(6)列植。指沿直线或曲线以等距离或在一定变化规律下栽植树木的方式。树种可以单一,但考虑到冬夏的变化,也可用两种以上间栽,可选用常绿树与落叶树。
(7)环植。指同一视野内明显可见,树木环绕一周的列植形式,一般处于陪衬地位,常应用于树(花)坛及整形水池的四周。环植多应用灌木和小乔木,形体上要求规整并耐修剪的树种。树木种类可以单一,亦可两种以上间栽。
(8)篱植。是一种行列式密植的类型。因树种不同,在高度上可分为矮篱、中篱和高篱,又有常绿、半常绿、落叶之别。树种对环境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叶形小,枝叶密集,萌发力强,耐修剪,应具有开花结果或针刺的特性。
篇3:居住区的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居住区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1.道路绿化的工程要求。
在道路两旁进行绿化设计时,要充分了解街道的人、车流量、道路的宽度和结构、道旁的地质和土壤情况、电杆灯柱、架空线路、地下管道及电缆埋设物等情况,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来选择绿化树种、配置方式和株行距,树干高度,绿带宽度及苗木大小等。应避免行道树和杆线在横断面上处于同一位置,要设法选择合适的树种,以减小树枝与电线相互干扰的矛盾,种在电线下的树应是耐修剪、容易整形的树种。绿带宽度视路幅的宽度而定,一般每侧1.5~4.5米,绿带长度以50~100米为宜,过短时易引起行人及非机动车穿越道路。
2.树木株行距的确定。
株行距要根据树冠及苗木树龄的大小来确定。要考虑树木生长的速度,一般在道路上种植的树木30~50年后就需要更新,壮龄期只有10一20年。要考虑市容、市貌等因素,在一些重要建筑前不宜遮挡过多,株距应加大,或不种行道树,以显示出建筑的全貌。此外,还要考虑经济因素,初始期以较小的株距种植,几年后间移,作为培养大规格苗木的措施,以节约用地。
3.人行道绿化带种植形式。
(1)落叶乔木与常绿绿篱结合。用侧柏绿篱将车行道及人行道隔离开,以减少灰尘及汽车尾气对行人的侵害,又防止行人随意横穿街道。
(2)以常绿树为主,种植常绿乔木及常绿绿篱,并点缀各种开花灌木,艺术效果较好,由于常绿树生长缓慢,初期遮荫效果差,故可在常绿树之间种植窄树冠的落叶乔木。
(3)以落叶乔木及灌木为主。在一些次要道路上采用以落叶树为主的种植较为经济,但冬季景观较差,可用常绿树点缀在视线集中的重要地段。
(4)草地和花卉。只种植草皮和花卉,艺术效果好,特别适宜于绿化带下管线多,有地下构筑物,土层薄不宜栽植乔、灌木的情况。
(5)带状自然式种植。树木三五成丛,高低错落地布置在车行道两侧,需要有较好的施工和养护条件,并有一定规格的绿化材料。
(6)块状自然式种植。由大小不同的几何绿地块组成人行道绿化带,绿地块间布置休息广场、花坛;绿地块按自然式种植,用草地衬托观赏树。
4.行道树种植带宽度。低灌丛宽为0.8米,中灌丛宽1.0米,高灌丛宽1.2米,单行乔木宽度为1.25一2.0米,双行乔木平列时宽度2.5~5.0米,并列时2.0~4.0米,草坡与花丛1.0~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