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骨架罩面板顶棚施工作业指导
一、材料要求:
1、木料:木材骨架料应为烘干,无扭曲的红白松树种;黄花松不得使用。木龙骨规格按设计要求,如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大龙骨干规格为50mm*70mm或50mm*100mm,小龙骨规格为50mm*50mm或40mm*60mm,吊杆规格为50mm*50mm或40mm*40mm。
2、罩面板材及压条:按设计选用,严格掌握材质及规格标准。
3、其他材料:圆钉,Φ6或Φ8螺栓,射钉,膨胀螺栓,胶粘剂,木材防腐剂和8#镀锌铁丝。
二、主要机具
1、机械:小电锯、小台刨、手电钻
2、手动工具:木刨、线刨、锯、斧、锤、螺丝刀、摇钻等。
三、作业条件
1、顶棚内各种管线及通风管道均应安装完毕并办理手续。
2、直接接触结构的木龙骨应预先刷防腐剂。
3、吊顶房间需完墙面及地面的湿作业和台面防水等工程。
4、搭好顶棚施工操作平台架。
四、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顶棚标高弹水平线→划龙骨分档线→安装水电管线设施→安装大龙骨→安装小龙骨→防腐处理→安装罩面板→安装压条
1) 弹线:根据楼层标高水平线,顺墙高量到顶棚设计标高,沿墙四周弹顶棚标高水平线,并在四周的标高线上划好龙骨的分档位置线。
2) 安装大龙骨:将预埋钢筋弯成环形圆钩,穿8#镀锌铁丝或用Φ6—Φ8螺栓将大龙骨固定,并保证其设计标高。吊顶起拱按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为房间跨度的1/200-1/300。
3) 安装小龙骨
a. 小龙骨底面刨光、刮平、截面厚度应一致。
B.小龙骨间距应按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按罩面板规格决定,一般为400-500mm。
b. 按分档线先定位安装通长的两根边龙骨,拉线后各根龙骨按起拱标高,通过短吊杆将小龙骨用圆钉固定在大龙骨上,吊杆要逐根错开,不得吊钉在龙骨的同一侧面上。通长小龙骨对接接头应错开,采用双面夹板用圆钉错位钉牢,接头两侧量少各钉两个钉子。
c. 安装卡挡小龙骨:按通长小龙骨标高,在两根通长小龙骨之间,根据罩面板材的分块尺寸和接缝要求,在通长小龙骨底面横向弹分档线,以底找平钉固卡档小龙骨。。
4) 防腐处理:顶棚内所有露明的铁件,钉罩面板前必须刷防防腐漆,木骨架与结构接触面应进行防腐处理。
5) 安装管线设施:在弹好顶棚标高线后,应进行顶棚内水、电设备管线安装,较重吊物不得吊于顶棚龙骨上。
6) 安装罩面板:在木骨架底面安装顶棚罩面板的品种较多,应按设计要求品种、规格和固定方式施工。罩面板与木骨架的固定方式用木螺丝拧固法。
五、质量标准
按DBJ01-26-96第14.5.1-14.5.3条为验收准则。
六、成品保护
1、装施工时,应注意保护顶棚内装好的各种管线,木骨架的吊杆,龙骨不准固定在通风管道及其他设备上。
2、工部位已安装完的门窗,已施工完的地面、墙面、窗台等应注意保护、防止损坏。
3、木骨架材料,特别是罩面板材,在进场、存放,使用过程中应妥善管理,使其不变形,不受潮膛损坏,不污染。
七、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吊顶不平:小龙骨安装时标高定位不准。施工时应拉通线,使通长小龙骨按起拱要求,做到标高位置准确。
2、木骨架牢定不牢:大龙骨与吊挂连接方法,龙骨钉固的方法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3、罩石板分块间隙缝不直,宽窄不一致,施工时应注意板块规格,分块尺寸,安装位置正确。
4、压缝条、压边条不严密、不平直:施工时应弹位置线,罩石板接缝应平直、压缝条与罩石板紧贴密实。
篇2:水泥深层搅拌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水泥深层搅拌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保证水泥深层搅拌桩施工操作在受控状态下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承建的该类工程。
3 职责
3.1 生产部为该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
3.2 技术部负责该文件的技术指导。
3.3 工程项目部负责该文件的实施和监督。
4 工作程序
4.1 搅拌头直径误差不大于5mm,喷浆口直径不宜过大,应满足喷浆要求。
4.2 搅拌叶片应经常检查,确保搅拌直径。
4.3 桩位定位误差应小于50mm。
4.4 搅拌桩用于围护支撑结构时,应确保其搭接长度。
4.5 施工工艺
定位→喷浆搅拌下沉→喷浆搅拌上升→重复喷浆搅拌下沉→重复喷浆搅拌上升→完毕。
4.6 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搅拌水泥量,确保水灰比,保证浆液质量。
4.7 提升速度为0.3-0.5m/min,下沉速度为0.38-0.75m/min。
4.8 试块制作
每工作班不少于一组,标准养护,龄期为90天。
5 支持性文件
5.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5.2 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篇3:路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桥工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保证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操作在受控状态下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承建的预制桩工程。
3 职责
3.1 生产部为该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
3.2 工程项目部负责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施工准备
4.1.1 清除施工现场妨碍施工的高空、地面和地下障碍物。
4.1.2 平整打桩范围场地,修建临时道路和预制桩堆放场地。
4.1.3 设置施工临时设施,接通供水、电管线。
4.1.4 做好施工放样工作
a) 按桩位布置地桩,用小木桩、竹桩插入桩位中心;
b) 以地桩为中心,用石灰画出与桩的外围同形位置。
4.2 混凝土预制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4.2.1 混凝土预制桩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
4.2.2 桩起吊时,应保持平稳,一般采用两点起吊,
4.2.3 运桩必须平稳,不得损伤,支垫点应设在吊点处,严禁在场地上直接拖拉桩体。
4.2.4 堆桩场地要平稳结实,不得产生过大或不均匀沉陷,堆放层数一般不超过四层。
4.3 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4.3.1 焊接接桩
当桩下段沉至离地面0.8-1.5米时,即吊上节桩,对准后用电焊焊固定,连接角钢,如有间隙用铁片垫实焊牢(钢板宜用低碳钢,焊条宜用E43)。然后进行对角分段焊接。节点在焊接前应清除污物,焊缝应饱满,焊时两人对角进行。
4.3.2 法兰接桩
上下节对准后,用螺栓拧紧螺帽,有间隙时用纸板衬垫,经锤击数次后再拧紧一次,然后焊死螺帽。(钢板和螺栓宜用低碳钢)
4.3.3 硫磺胶泥锚接
4.3.3.1 硫磺胶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4.3.3.2 锚筋应刷清并调直;
4.3.3.3 锚筋孔内应有完好螺纹,无积水、杂物和油污;
4.3.3.4 接桩时,接点平面和锚筋孔内应灌满胶泥;
4.3.3.5 灌注时间不得超过两分钟。
4.4 混凝土预制桩的沉桩和送桩
4.4.1 在打桩前,应用2台经纬仪对打桩机进行垂直度调正,使导杆垂直,并应在打桩期间经常核查,随时保持导杆的垂直度。
4.4.2 锤与桩帽、桩帽与桩之间应加设弹性衬垫,如硬木、草垫等。
4.4.3 桩锤、桩帽或送桩应和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
4.4.4 沉桩顺序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a) 根据桩的规格,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b) 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
c) 当一侧有毗邻建筑物时,应有毗邻建筑物一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d) 密集桩群,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
4.4.5 沉桩停止控制如下
4.4.5.1 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参考。
4.4.5.2 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粘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碎石类土、风化岩时,以贯入度为主,桩端标高可作参考。
4.4.5.3 贯入度已达到而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每阵10击的贯入度不大于设计时,即可停止沉桩。
4.4.6 桩顶标高的允许偏差为-50-+100mm。
5 支持性文件
5.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5.2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6 质量记录
6.1 打(试)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