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实务冲刺题

  20**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实务冲刺题

  一、单选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A.县级人民政府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D. 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2、当土地证书和土地登记卡内容不一致时,()

  以土地登记卡记载内容为准

  以土地证书记载内容为准

  以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裁决为准

  应重新调查审核

  3、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承包、租赁、拍卖"四荒"土地使用权,最长不超过()

  A.40年 B.50年

  C.60年 D.70年

  4、经抵押权人同意,抵押的土地使用权人依法转让的,土地他项权利变更登记申请人是()

  A.抵押人和抵押权人 B.转让人和受让人

  C. 抵押权人和受让人 D. 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和受让人

  5、土地登记的基本单元是()

  A.宗地 B.地块

  C.土地权利 D.土地权利人

  6、被授权经营土地使用权的公司若将被授权经营土地的土地租赁给其下属企业使用,该下属企业应办理()

  A.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 B. 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C.土地他项权利设定登记 D. 土地他项权利变更登记

  7、土地登记机关作出不予受理土地登记申请或者暂缓登记决定的,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内将作出决定的理由书面通知当事人。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8、在初始土地登记中,公告属于土地登记程序中的()阶段。

  申请B.地籍调查C.权属审核D.注册登记

  9、在土地登记查询中,查询机关对属于不予受理查询范围的,应在()工作日内告知查询人。

  A.3个 B.5个 C. 10个 D.15个

  10、国有土地租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行短期租赁和长期租赁。对短期使用或用于修建临时建筑物的土地应实行短期租赁,短期租赁年限一般不超过()。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二、多选题

  11、在土地登记公开查询中,"土地登记结果"一般指()。

  A宗地图B地籍调查表和地籍图C土地归档卡D土地登记卡

  E土地权利证书

  12、根据《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土地登记代理人可以从事的登记代理业务包括()。

  A办理土地登记申请、指界B填写土地登记卡

  C填写土地权利证书D查询土地登记资料

  E收集、整理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材料

  13、根据《土地登记规则》第二条规定,变更土地登记包括()。

  A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设定登记

  B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变更登记

  C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D注销土地登记E土地总登记

  14、A与B两村境内各有一宗属于对方的飞地,为了便于耕作,现决定交换该两宗土地,申请人申请土地变更登记时应提交的权属证明文件包括()。

  A原《集体土地所有证》B原《集体土地使用证》

  C农用地交换调整协议D农用地交换调整批准文件

  E集体土地使用权转移协议和批准文件

  15、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后,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用途的。应征得出让方同意并经()批准。

  A县、市人民政府B省级人民政府C土地行政管理部门

  D建设主管部门E城市规划部门

  16、目前我国的土地证书主要有()。

  A《国有土地所有证》B《国有土地使有证》C《集体土地所有证》

  D《集体土地使有证》E《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17、对初始土地登记公告结果有异议的,可申请复查。申请复查时应提交()。

  A土地登记复查申请表B土地登记审批表C身份证明文件

  D异议证明文件E地籍调查表

  18、需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才能进行注册登记的土地类型有()。

  A初始土地登记B地址变更登记C土地他项权利登记

  D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E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19、一般来说,影响土地权属来源的主要因素有()

  A土地规划B土地用途C土地权属发生和变更的时间

  D土地价格E土地所处的地域

  20、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符合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有()。

  A某市文化局办公用地B住宅小区用地及配套绿地

  C油(气、水)井场及作业配套设施用地D加油站用地

  E城市污水处理场用地

  三、综合分析题

  第1题:

  某市A商贸公司于20**年3月在该市国土局举行的公开拍卖会上,竞得位于该市中山路**号一地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并签订了土地出让合同(东土合字[20**]第8号)。宗地情况如下:

  A公司按合同约定缴请了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现拟申请办理土地登记,并委托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办理。

  问: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应如何办理?(应从土地登记类型、申请人、申请时限、申请人应提交的资料及代理结果等方面回答)

  第2题:

  A股份有限公司,20**年在某工业区以出让方式取得一宗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用途为工业,面积为13300平方米,地籍号为5-20-30,使用期限为50年,已于20**年3月14日办理了土地登记。为筹集资金进行技术改造,现A股份有限公司以该宗地土地使用权作为担保向B银行申请贷款,双方签订了抵押合同,抵押期限为2年,现拟申请办理土地登记。

  问:应办理何种类型的土地登记?如何申请?

  第3题

  A单位于1980年8月经批准取得8500平方米土地建五层商业楼,后由于资金紧张,于次年3月与B单位签订协议,双方约定由B单位出资共同建造,房屋建成后1-2层归B单位使用,建筑面积16890平方米,3-5层归A单位使用,建筑面积25335平方米。后双方按协议分配并使用房屋至今,但一直未申请土地登记。现B单位因企业改制,要求办理土地登记,但A单位以自己是用地批准文件的主体以及合建协议未约定土地为由,认为该8500平方米土地使用权应当归属自己。

  问:1、如何确定该宗地土地使用权?说明理由。

  2、如果B单位委托土地登记代理机构代理申请该宗地土地登记,该机构应如何办理?

  3、计算B单位的土地使用权面积。

  4、填写下表B单位《土地登记申请书》的部分内容。

  4、1958年,A国有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使用了25公顷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后于1972年退还农民集体3公顷。1984年为便于A国有企业职工通行,经当地政府批准,B汽车运输公司在A国有企业所用的土地范围内建设车站,用地0.2公顷;建设车站职工住宅楼一幢,用地0.1公顷,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20**年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B汽车运输公司职工住房全部进行了住房制度改革,职工C以标准价购得住房一套,面积120平方米,并领取《房屋所有权证》。

  问:1、如何确定该土地的所有权?说明理由。

  2、如何确定A国有企业、B汽车运输公司的土地权利?说明理由。

  3、职工C办理土地登记申请应提交那些资料?其土地使用权面积是多少?

  一、某市A学校于20**年8月1日经批准,以划拨方式取得一宗地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用途为教育用地,现A学校提出土地登记申请,要求办理土地登记。应该如何办理?在权属审核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A学校应申请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申请人为A学校法人及法人代表。

  2、该宗地A学校应该在接到过于土地划拨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办理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

  3、应提交的资料:

  (1)、土地使用权登记申请表;

  (2)、A学校法人证明、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用地批准书;

  (4)、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

  (5)、委托代理的应提交土地登记委托及代理人身份证明等。

  4、划拨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权属审核要点:

  (1)、对申请人的审核。要注意土地登记申请人与政府建设用地批准书和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批准的土地使用者是否一致。

  (2)、对土地权属来源文件的饿审核。要注意对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机关及批准权限的审核。

  (3)、对土地用途的审核。要注意是否与批准用途一致。

  (4)、对宗地面积的审核。要注意地籍调查结果是否与建设用地面积一致。

  二、B县第一机械厂,1995年5月在城郊以协议出让方式取得一宗地国有土地使用权,面积为18000平方米,用途为工业,使用年限为50年,未办理土地登记。20**年8月该厂进行技术改造,又在原宗地紧购置了8000平方米工业用地,使用年限50年。现为抵押贷款之需要,该厂急来办理土地登记。问应当如何申请土地登记?如何确定土地使用期限?在权属审核中应该注意什么?

  1、B县第一机械厂应该分别申请两宗地的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申请人为该厂法人及法人代表。

  2、申请时限规定:

  (1)按出让合同约定,受让方一次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应该在支付出让金30日内;

  (2)、成片开发用地采取一次出让、分期付款、分期提供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应该在每期付款后30日内申请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B县第一机械厂未按规定及时申请土地登记,应进行处理后再予以办理出让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

  3、应该提交的材料:

  (1)、土地使用权登记申请表;

  (2)、该企业法人证明、法人身份证明;

  (3)建设用地批准书;

  (4)、《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5)、出让金支付凭证;

  (6)、委托代理的还应该提交土地登记委托书及代理人身份证明等。

  4、土地使用期限应该按照出让合同的规定来推定终止日期,而不能从现在土地登记之日起50年计算。

  5、出让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权属审核要点:

  (1)、对申请人的饿审核。要注意土地登记申请人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受让人是否一致;

  (2)、对土地权属来源资料的审核。一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出让方,依法是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二是出让合同出让的只能是经依法批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3)、对使用期限的审核。要注意出让年限是否符合最高出让年限。

  (4)、对土地面积的审核。要注意地籍调查结果是否与出让合同的面积一致;

  (5)、对出让金支付情况的审核等。

篇2:土地登记代理人地籍调查冲刺习题

  20**土地登记代理人地籍调查冲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l. 地籍在我国历史悠久, 古代主要为政府登记土地作为( ) 的簿册。

  A. 征收田赋依据 B. 征税登记

  C. 课税对象 D. 课税对象登记

  答案:A

  解释:地籍最初是为征税而建立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用途(地类)等状况的田赋清册和簿册,其主要内容是应纳税的土地面积、土壤质量及土地税额的登记。

  地籍在我国历史悠久,表现为历代政府登记土地作为征收田赋依据的簿册。公元前2100多年的夏禹时期,《禹贡篇》中记载,治理水患后,按土壤质地、水利条件将疆域土地划分三等九级,作为缴纳贡赋依据,这是我国最早地籍制度的记载。

  2.国家对各项地籍管理工作所做的各项规范化政策、法律规定、称( )。

  A.地籍调查规程 B.土地登记规则

  C.土地确权规定 D.地籍制度

  答案:D

  解释:地籍制度是国家地籍工作的政策、法律规定,是实现地籍规范化、法律化、制度化的保证。

  3.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 )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

  A.地籍图片 B.地籍卡

  C.地籍资料 D.地籍表册

  答案:C

  解释: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地籍资料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与信息管理等。权属调查和土地登记是地籍管理研究体系的主体内容。

  4. 确定土地产权的法律手段是 ( )。

  A. 权属调查 B 土地登记

  C. 地籍测量 D 土地统计

  答案:B

  解释:地籍是以土地产权的确立和调查作为学科的研究核心。地籍管理措施体系是土地管理的基础与核心之一;土地登记是确定土地产权的法律手段,土地统计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实施土地规划的前提条件;所研究的地籍管理技术手段中地籍调查是土地调查重要环节,地籍信息系统是土地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 )。

  A. 地块 B. 县

  C. 村和街道 D. 宗地

  答案:D

  6.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______两部分工作。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B.土地条件调查

  C.地籍测量 D. 土地登记

  答案:C

  解释:地籍调查是指依照国家的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

  7.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一级地类共有______个。

  A.10  B.6

  C.8 D.7

  答案:C

  解释:老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为8大类,新的为3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8.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地类应确定为( )。

  A.旱地 B.水浇地

  C.望天田 D.灌溉水田

  答案:C

  解释:望天田指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旱地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固定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提示:注意对耕地中几个概念的掌握。

  9. 初始权属调查是调查人员对( )某一行政辖区内申请登记的全部宗地进行全面现场调查, 以核实宗地的权属 , 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

  A. 村及村以上 B. 乡及乡以上

  C. 县及县以上 D 省及省以上

  答案:C

  解释:初始权属调查是初始地籍调查的重要程序,是调查人员对县及县以上某一行政辖区内申请登记的全部宗地进行全面现场调查,以核实宗地的权属,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

  10. 初始地籍调查时, 调查人员应将每一宗地勾绘到工作用图上, 并对街道或地籍街坊按( ) 顺序统一预编宗地号。

  A. 从西到东、从南到北 B.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C. 从东到西、从北到南 D. 从西到东、从北到南

  答案:D

  解释:地籍编号的一般方法,便于调查。同时应注意界址点的编号方法。

  11.下列( )内容不属于初始地籍测量

  A.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B.界址调查

  C.面积量算 D.界址点测量

  答案:B

  解释:注意区分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12.地籍测量的核心是( )。

  A. GPS控制测量 B.面积汇总统计

  C.地籍细部测量 D.绘制宗地图

  答案:C

  解释: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地籍细部测量的内容包括测定界址点、测绘地籍图、制作宗地图和面积量算等内容。

  13.地籍测量以测定( )为重点,实地无论有无明显界线,都必须查明、测量界址点线

  并标定于地籍图上。

  A.宗地 B.界址

  C. 界址点 D. 界址线

  答案:B

  解释:地籍测量是测绘技术与法律的综合应用,它以测定界址为重点,无论有无明显界线,测量时都必须查明、测量并标定于地籍图上。

  14.初始地籍测量是指在( )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

  A.初始权属调查 B.初始面积量算

  C.初始土地登记 D.初始土地统计

  答案:A

  解释:注意地籍调查的过程。

  15.地籍测量与普通地形测量比较,不要重点测量的要素是( )。

  A.重要地物 B.等高线

  C.土地权属界线 D.河流

  答案:B

  解释:地形测量是在工作范围内测量某一时点的地物和地貌;地籍测量除测量地籍调查范围内的地物外,还主要测量反映土地权属的地籍要素,而反映地貌的高程等要素不是地籍测量的重点。

  16.GPS定位技术在测绘中已经得到应用和普及,近年来推出的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我们

  又称为( )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A.TRK    B. RTK

  C.KTR    D. TKR

  答案:B

  解释: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又称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17.当控制网外业观测结束后,即可进行控制网平差计算工作,计算步骤为( )。

  ①坐标计算;②数据整理;③成果输出;④边长改化;⑤归档

  A. ②④①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④②①③⑤ D.①④③②⑤

  答案:A

  解释:成果先整理,后处理。

  18.测定界址点的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下列( )方法在测定界址点中不太采用。

  A. 极坐标法 B.距离交会法

  C.角度交会法 D.GPS法

  答案:D

  解释:GPS法现在通常是用到地籍控制测量中。

  19.《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解析法和勘丈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允许误差为( )厘米。

  A.±10     B.±5

  C.±7.5    D.±15

  答案:A

  解释:注意区分临街界址点与街坊内部界址点精度要求,同时注意区分中误差和限差。

  20.变更地籍测量宗地面积变更应当采取( )原则。

  A.新计算值代替旧计算值 B.高精度代替低精度

  C.产权人择优原则 D.量算面积代替测量面积

  答案:B

  解释:注意变更地籍测量的目的与意义。

  21.地籍图上表示建筑物时,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非永久性建筑物如棚、简易房可舍去

  B.附属建筑物如不落地的阳台、雨篷及台阶等可舍去

  C.建筑物的细部如墙外砖柱等或较小的装饰性细部可舍去

  D.大单位大面积的台阶、有柱的雨篷可舍去

  答案:D

  解释:地籍图主要反映的是重要的地籍要素和重要的地物。

  22.一般在地籍图上不用注记的地籍号是( )。

  A.区县编号   B.街道号

  C.街坊号    D.宗地号

  答案:A

  解释:地籍号由区县编号、街道号、街坊号及宗地号组成。在地籍图上只注记街道号、街坊号及宗地号。

  23.基本地籍图分幅编号按图幅( )坐标数编码。

  A.东北角 B.东南角

  C.西南角 D.西北角

  答案:C

  解释:基本地籍图分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整10m)数编码,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短线连接,当勘丈区已有相应比例尺地形图时,基本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方法亦可沿用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24.在地籍图上地籍号以分式表示,其中分母表示( )。

  A.地类号    B.宗地号

  C.面积    D.界址点号

  答案:A

  解释:分子为宗地号,分母为地类号。

  25.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勘丈,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 )毫米。

  A.±0.4 B.±0.3 C.±0.5 D.±0.7

  答案:C

  解释:地籍铅笔原图或地籍电子底图的基本精度要求: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勘丈,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4mm。

  26.( )是土地证书的附图,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时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

  A.地籍图      B.宗地图

  C.宗地草图     D.房产图

  答案:B

  解释:宗地图是土地证书的附图,通过具有法律手续的土地登记过程的认可,是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持有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凭证,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时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

  27. 在地籍图上量取求积所需元素或直接在地籍图上量取图形面积的方法叫做( )。

  A.坐标面积计算法    B.解析法

  C.图解法        D.图解坐标法

  答案:C

  解释:注意面积量算的方法。面积量算方法一般分为解析法和图解法二种。

  解析法是根据实测的数值计算宗地面积的方法。图解法是在地籍图上量取求积所需元素或直接在地籍图上量取面积的方法。

  28.有一个三角形宗地,界址点坐标分别为J1(3,1)、J2(7,1)、J3(3,4),三角形

  宗地的面积为( )。

  A.10 B. 6

  C.7.5 D. 30

  29.有一矩形宗地,宗地界址点J1(7,1),J2(3,4),界址边长J2J3=12,J2J4=13,宗地的面积为( )。

  A. 60     B. 156

  C.78     D. 30

  答案:

  解释:同28题。

  30.在土地征用或征收、土地出让或转让时,一般采用( )法计算宗地面积。

  A.解析法    B.图解坐标

  C.求积仪    D.方格网

  答案:A

  解释:解析法的精度高,土地征用或征收、土地出让或转让时多属变更测量,要求高精度。

  31.图上面积量算,两次量算的较差公式ΔP中的系数是( )。

  A.0.00025   B.0.0025

  C.0.0003    D.1/200

  答案:C

  解释:

  1、对于未采用计算机解析法量算面积的,均应独立进行两次量算,两次量算的较差在限差内的取中数,两次量算的较差应满足下式:

  32.某权利人拥有的建筑面积为146平方米,本栋建筑物占地面积1032平方米,本栋建筑

  物建筑总面积3247平方米。该权利人分摊基地面积为( )。

  A.459.36平方米  B.46.40平方米

  C.40.46平方米   D.495.36平方米

  答案:B

  解释:(146/3247)*1032

  分摊土地面积的原则

  (1)各权利人在获得房地产时已签定了合约,明确各权利人应拥有的房地产份额或面积的,登记时则按合约明确的份额或面积计算各权利人的用地面积。

  (2)原没有明确各权利人的用地面积,则以各权利人拥有的房屋建筑面积按比例分摊土地面积。分摊时先分摊基底面积,然后再分摊公共面积。

  分摊土地面积的方法

  (1)分摊基底面积(建筑占地面积)的计算式:

  34.某市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千米,建筑总面积4000万平方米,建筑占地总面积500万平方米。该市土地利用强度的城镇建筑密度为( )。

  A.8    B.0.4

  C.0.125    D.0.05

  答案:D

  解释:注意城镇土地利用强度的几个衡量指标

  城镇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建成区总面积

  城镇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建筑占地总面积

  城镇建筑密度=建筑占地总面积/建成区总面积

  35.下面选项中,需要重新进行界址调查的是( )。

  A.继承土地使用权 B. 交换土地使用权

  C. 城市改造拆迁 D.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答案:C

  解释:C涉及界址的变化。

  36.有关地籍编号的变更的相关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有( )。

  A.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除行政区划变化引起宗地档案的变更外,所有地籍号不变更

  B.当行政界线区划变化引起宗地地籍号变更后,应利用变更后的街道、街坊编号取代原

  街道、街坊编号

  C.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无论宗地分割或合并,原宗地号一律不得再用

  D.分割后的各宗地,以原编号加支号顺序排列,数宗地合并后的宗地号,以原宗地号中

  的最大宗地号加支号表示

  答案:D

  解释:一个宗地号对应着唯一的一个宗地。宗地合并、分割、边界调整时,宗地必须赋以新号,旧宗地号将不再用,新宗地赋予新号。(1)分后的各宗地,以原编号加支号顺序排列;(2)数宗地合并后的宗地号,以原宗地号中的最小宗地号加支号表示。

  整个街坊中新增宗地在最大宗地号后续编;若新增宗地属新增街坊,则新街坊号须在调查区街坊号后续编,宗地号同初始调查编号方式。

  举例:

  1:18号宗地分割成三块,分后的编号分别为18-1,18-2,18-3(加支号)。

  2: 18-2号宗地再分割成2块宗地,则编号为18-4,18-5(支号再分)。

  3: 18-4号宗地与10号宗地合并,则编号为10-1;如18-5号宗地与25号宗地合并,则编号为18-6(合并小宗加支号)。

  4: 多宗合并成一宗,如6、7、8、9号全部合为一宗,则并后编号为6-1;如6、7、8、9号部分合为一宗,则并后编号为6-1,6、7、8、9号剩余部分宗地相应变为6-2、7-1、8-1、9-1。

  37.变更地籍调查时,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其宗地草图上应加盖( )字样的印章。

  A."作废" B."变化" C."变更" D."初始"

  答案:C

  解释:界址未发生变化的,不变。因行政界线区划变化的,新编,原号加"变更"印。新增的,原编号不变。不用的,废除并加"变更"印。

  38.以下哪种宗地变更情况除特殊需要外,原则上可以不进行变更地籍测量,直接应用原测量结果( )。

  A.宗地分割 B.调整边界新增界址点

  C.宗地合并且没有增设界址点 D.新增宗地

  答案:C

  解释:C可直接用原来的点。

  39.以下哪种情况涉及宗地号的变更?( )

  A.产权变更 B.用途改变

  C.宗地形状改变 D.设定他项权利

  答案:C

  解释:略

  40.变更地籍测量是在( )的基础上进行。

  A.权属调查 B.地籍调查 C.变更权属调查 D.变更地籍调查

  答案:C

  解释:地籍调查的内容均是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41.对于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其检查距离与原勘测距离较差允许误差为( )cm。

  A.±7.5 B.±10 C.±5 D.±15

  答案:B

  解释:较差为2倍中误差。

  42.采用解析法检查界址点坐标时,界址点点位允许误差是点位中误差得( )倍。

  A.1 B.1.5 C.2 D.2.5

  答案:C

  解释:较差为2倍中误差。

  43.对于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其点位允许误差为( )cm。

  A.±5 B.±7.5 C.±10 D.±15

  答案:C

  解释:略

  44、采用解析法检测4个界址点坐标,检测精度与原测精度相同,原坐标依次为:J1(1150.25,2116.36),J2(1170.38,2148.27),J3(1262.46,2237.54),J4(1282.91,2252.85),检测坐标依次为:J1(1150.22,2116.31),J2(1170.32,2148.25),J3(1262.50,2237.56),J4(1282.99,2252.89),本次检测界址点点位中误差为( )。

  A.±3.6cm B.±4.7cm C.±5.6cm D.±6.6cm

  答案:B

  提示:末尾数对应相减,平方求和,套用公式。

  45.当宗地面积大于20**m2时,其同一宗地两次面积测算值之差的限差为( )。

  A.<1/100 B.<1/150 C.<1/200 D.<1/300

  答案:D

  解释:精度指标限差要求内将差值按分割宗地面积比例配赋到变更后的宗地面积。

  46.( )应随宗地变更而随时更改。

  A.地籍铅笔原图 B.地籍二底图

  C.铅笔原图蓝晒图 D.铅笔原图复印图

  答案:B

  解释:地籍铅笔原图做永久保存资料完整,在地籍二底图变更,用红色笔标明,但一宗地变更两次或全图变更数量超过1/3时,应重新绘制二底图;当一幅图内或一个街坊宗地变更面积超过1/2时,应进行基本地籍图的更新测量,重新测绘地籍铅笔原图。

  47.当一幅图内或一个街坊宗地变更面积超过( )时,应重新测绘地籍图。

  A.1/4 B.1/3 C.1/2 D.3/4

  答案:C

  解释:略

  48.在变更地籍测量时,无论变更宗地界址是否发生变化,都应当重新绘制( )。

  A.宗地草图 B.宗地图

  C.地籍图 D.二底图

  答案:B

  解释:宗地图是土地证书的重要附图。

  49.在宗地图变更时,原宗地图处理方法是( )。

  A.直接在原宗地图上划改,继续使用

  B.复制原宗地图保存,直接在原宗地图上划改

  C.原宗地图不得划改,加盖"变更"字样印章保存

  D.复制原宗地图,在复制宗地图上划改

  答案:C

  解释:原宗地图作为历史资料保存。

  50.城镇初始地籍调查成果实行( )。

  A.一检一验制 B. 二检一验制

  C.三检一验制 D.三检二验制

  答案:C

  解释:城镇初始地籍调查成果实行作业人员自检、作业组互检、作业队专检、省级验收的三检一验制。环节衔接,交接手续完备。

  51.地籍调查成果的直接应用是指需要应用的部门从地籍管理部门依照法律程序获取( )为自己所用。

  A.没有加工过的地籍信息        B.加工过的地籍信息

  C.经过初始加工的地籍信息      D.经过多次加工的地籍信息

  答案:A

  解释:注意是直接应用。

  52.土地勘测定界与土地审批的关系是( )。

  A.土地勘测定界是用地项目审批的重要环节,是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

  B.土地勘测定界是土地审批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

  C.土地勘测定界是土地审批的前提

  D.土地审批是土地勘测定界的前提

  答案:A

  解释: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是项目用地从立项到审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

  53.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一般不应小于( )。

  A.1:50000 B.1:20** C.1:5000 D.1:10000

  答案:B

  解释: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20**。大型工程经有权批准项目用地可不小于1:10000。采用标准图幅,即幅面为50cm*50cm或50cm*40cm。

  54.城市批次用地的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一般用( )作为工作底图。

  A.宗地图 B.宗地草图 C.地籍图 D.地形图

  答案:C

  解释:略。

  55.大型工程用地,例如水库库区、大型线状工程等的土地勘测定界可以采用( )作

  为工作底图。

  A.专题地图 B.行政区划图

  C.宗地图 D.航片与地形图相结合

  答案:D

  解释:略。

  56.( )是土地勘测定界外业调查的核心。

  A.土地条件调查 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C.权属调查和地类调绘 D.边界确定

  答案:C

  解释:略

  57.宗地分割及调整边界测量放样数据一般不含( )。

  A.极坐标法放样数据 B.长度交会法放样数据

  C.轴坐标法放样数据

  D.截距法放样数据

  答案:C

  解释:C不是常采用的方法。

  58.放样新增界址点P的坐标为(100.32,200.69),临近的控制点A的坐标为(156.56,169.20),临近的界址点B的坐标为(120.00,251.23),计算边长作为距离交会法放样数量,则A到P的长度和B到P的长度分别为( )

  A.99.03m 63.66m B.99.03m 64.46m

  C.64.46m 63.66m D.63.0m 62.3m

  答案:C

  解释:公式计算AP,图形绘制A、B、P相互接合。

  提示:公式计算AP,图形绘制A、B、P相互接合。

  计算放样数据β和S,根据A、B、P三点坐标计算得: 转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l. 地籍的特点包括 ( )

  A. 空间性 B. 法律性 C. 复杂性 D. 连续性 E. 精确性

  答案:ABDE

  解释:地籍特点是空间性、法律性、精确性、连续性。同时注意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1个错项。

  2. 我国目前主要是根据土地 ( )综合分类

  A. 土地用途的差异 B. 利用的方式

  C. 经营的特点 D.覆盖的特征

  E. 土地的等级

  答案:ABCD

  解释:土地利用分类:即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社会自然特性)分类。我国现在即采用这种能够分类体系。其主要依据是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覆盖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分类。

  3. 以下哪些图件可作为初始地籍调查的工作用图( )。

  A. 大比例尺地形图 B. 放大尺寸的航片

  C. 草绘宗地位置关系图 D. 旧的地籍图

  E. 原始尺寸的航片

  答案:ABCD

  解释:权属调查工作底图包括大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航片,旧的地籍图,草绘宗地位置关系图

  4. 宗地权属状况调查中, 调查人员要对( ) 的内容一致性进行调查、核实。

  A. 土地实际用途 B. 批准用途

  C. 土地原用途 D. 申请书上填写用途

  E. 土地转变用途

  答案:AB

  解释:主要是调查批准用途和实际用途是否一致。另外,调查表上也是填写这两栏。

  5. 地籍编号的原则包括( )。

  A. 适应性 B. 多样性

  C. 统一性 D. 实用性

  E. 可更新性

  答案:ACDE

  解释:地籍编号原则是适应性、统一性、可扩展性、可更新性、实用性、惟一性

  6. 以下对指界人缺席或不签字的处理, 正确的是( )。

  A. 如一方缺席,其宗地界线以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

  B. 如一方缺席,其宗地界线由调查人员根据现状及地方习惯确定

  C. 如双方缺席,其宗地界线由调查人员根据现状及地方习惯确定

  D. 如双方缺席,违约缺席者对调查结果有异议的, 须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起,30日内重新提出划界申请。

  E. 如双方缺席, 调查人员须重新确定指界日期并通知双方指界人

  答案:AC

  解释:指界缺席或不签字:一方缺席,由另一方指界确定。双方缺席,现状及地方习惯。应把现场调查结果、违约缺席指界通知书,送达缺席者。异议申请期限为15日,过期按前两条处理。不签字的参考缺席处理。

  7.界址认定的要求有( ) 。

  A. 单位使用的土地须法人代表指界, 并出具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及本人身份证明

  B. 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宗地, 应共同委托代表指界, 委托代理人指界时应出具指界委托书及本人身份证明

  C. 经双方认定的界址, 必须由双方指界人共同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只由本宗地指界人指界的,本宗地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即可

  D. 土地使用者已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对少批多用的,宗地界线按批准用地界线确定

  E. 土地使用者已有建设用地批多用少的情况,通常按照批准用地的界限进行调查

  答案:ABCD

  解释:E应该为按实际使用情况定。

  8.宗地草图的绘制要求有( )。

  A. 数字、注记、字头向南、向东书写,斜线字头垂直

  B. 宗地使用者名称注记在宗地内

  C. 界址边长注记在界址线外

  D. 建筑物边长在内

  E. 所有边长都必须实地丈量,不得涂改、复制

  答案:BCD

  解释:注意仔细研究宗地草图的样图。边长是能丈量的尽量丈量。

  9. 地籍调查表的填表要求有( ) 。

  A. 表中内容填写处原则上不得空项

  B. 表中填写项目不得涂改,每一处只许划改一次,并在划改处盖章,以示负责;全表划改超过三处时,整个表作废

  C. 填写时, 需要使用蓝黑墨水, 字迹工整、清晰、整洁

  D. 不得使用谐音字、国家未批准的简化字或缩写名称

  E. 地籍调查表按一宗地一个土地使用者填写,共有宗地也是填写一份调查表,但在说明栏中说明各自的独有和共有情况

  答案:ACD

  解释:表上同一地方只可改两处。共有宗有几宗就要填几份表。

  10.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作业包括技术设计、( )等步骤。

  A. 选点 B.埋设标石 C.观测 D.平差 E.制图

  答案:ABCD

  解释:还包括坐标计算。

  11. 关于地籍图根导线布设的几点特殊规定有( )。

  A.当导线长度小于允许长度的1/3时,只要求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小于13cm,而不作导线相对闭合差的检查

  B.当单导线中的边长短于l0m时,必须作导线角度闭合差检查

  C.当单导线中的边长短于l0m时,可用该导线的边长及方位作为起算数据布设低一级导线或支点

  D.当用电磁波测距仪或电子全站仪测量导线的边长时,导线总长允许放宽,但这时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不得大于±22cm

  E. 当用电磁波测距仪或电子全站仪测量导线的边长时,导线总长允许放宽,相对闭合差:一、二级地籍图根导线均不得大于1/5000

  答案:AD

  解释:当单导线中的边长短于l0m时,可以不做导线角度闭合差检查,但不可以用该导线的边长及方位作为起算数据布设低一级导线或支点;当用电磁波测距仪或电子全站仪测量导线的边长时,导线总长允许放宽,相对闭合差:一级地籍图根导线不得大于1/5000,二级的1/3000就可以。

  12.基本地籍图图幅规格大小一般为( )的矩形图幅。

  A.50cm×50cm B.45cm×45cm

  C.40cm×40cm D.40cm×50cm

  E.60cm×50cm

  答案:AD

  解释:AD为标准图幅。

  13. 宗地面积量算中共有使用权宗地应计算土地面积的项目有( )。

  A.共有使用权面积、即宗地总面积

  B.建筑占地面积,即基底面积

  C.权利人用地面积,即各权利人应拥有的土地面积

  D.分摊基底面积,即各权利人应分摊到的基底面积

  E.分摊公用面积,印各权利人应分摊到的除基底面积以外的土地面积

  答案:ACDE

  解释:B不做要求。

  14.变更权属调查的特点是( )。

  A.针对性强 B.政策性强

  C.调查范围大 D.发生频繁

  E.任务急

  答案:ABDE

  解释:注意与初始调查对分析。

  15. 14-2号宗地与6号宗地合并,则编号为( );如14-2号宗地与21号宗地合并,则编

  号为( )。

  A.14-3 B. 15-1

  C.6-1 D. 7

  E.21-1

  答案:AC

  解释:略。注意答案的顺序应该是CA。

  16.下列( )情况下,需要重新绘制宗地草图。

  A.原测距精度低 B.测算数据错误

  C.注记错误 D.产权人变更

  E.宗地分割

  答案:ABCE

  解释:D通常不涉及界址的变化。

  17.变更地籍测量的特点有( )。

  A.区域分散、范围小 B.测量精度要求高

  C.通常需要布设大面积的控制网 D.利用原地籍图作为基础图件

  E.任务急,通常由一个作业组一次性完成

  答案:ABDE

  解释:注意与初始地籍测量对比分析。

  18.提交的初始地籍调查成果资料主要包括( )。

  A.初始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B.初始地籍调查技术总结

  C.初始地籍调查工作报告 D.初始地籍调查的土地权属成果及地籍测量成果

  E.地籍测量草图资料

  答案:ABCD

  解释:略

  19.界址桩的设置应该注意( )几个基本点。

  A.界址之间的距离,直线最长为150m

  B.曲折线的主要转折点埋桩

  C.如果项目用地范围行政隶属不同,应在用地界线与行政界线交点上加设界址桩

  D.基本农田界线与用地界线的交点不必加设界址桩

  E.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分界线与用地界线的交点应加设界址桩

  答案:ABCE

  解释:D中需要加点。

  20.土地勘测定界面积量算时应该注意( )等基本点。

  A. 图上面积量算要考虑图纸变形的影响

  B.图上两次独立进行的面积量算较差限差:Δ≤0.0003M倍根号P

  C.几何图形法计算面积的误差应满足:Δ<2.04ml倍根号p

  D. 图上面积量算应遵循分级量算,按比例平差,逐级汇总的原则

  E.与实地相符的原则

  答案:ABCD

  解释:E不需要,也不可能。

篇3:土地登记代理人地籍调查模拟试题

  20**土地登记代理人地籍调查模拟试题

  1、地籍最初是为( )而建立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用途等状况田赋清册和簿册。

  a、产权 b、征税 c、登记 d、法律

  2、国家对各项地籍管理工作所作的各种规范化的政策、法律规定,称()。

  a、地籍调查规程 b、土地登记规则 c、土地确权规定 d、地籍制度

  3、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

  a、地籍图件 b、地籍卡 c、地籍资料 d、地籍表册

  4、地籍测量是指在( )的基础上,测量宗地的界址位置、计算面积,并绘制地籍图和宗地图的技术性工作。

  a、地登记申请 b、土地登记发证 c、土地权属审批 d、土地权属调查

  5、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

  a、地块 b、地类 c、宗地 d、图斑

  6、地籍调查按时期和工作任务的不同,可划分为()两大类。

  a、城镇地籍调查和村庄地籍调查 b、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

  c、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 d、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7、初始地籍调查是初始土地登记前的()普遍调查。

  a、常规性 b、区域性 c、法定性 d、行政性

  8、变更地籍调查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后,为满足变更土地登记的要求,适应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保持地籍资料的( ),对宗地变化信息的调查。

  a、现势性 b、精确性 c、完整性 d、规范性

  9、宗地上有一栋8层的楼房,第1层至第7层为饭店,第8层为职工集体宿舍,按现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的规定,地籍调查时,该宗地的地类应确定为()。

  a、综合用地 b、商服用地 c、商业用地 d、餐饮旅馆业用地

  10、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的要求,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应按( )调查应标注地类。

  a、一级地类 b、二级地类 c、三级地类 d、实际需要

  11、地籍街坊划分后,应编街坊号,其编制应考虑()。

  a、相关性 b、比较性 c、时效性 d、统一性

  12、共用宗地是指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 )的宗地。

  a、容易划清b、难以划清c、可以划清但面积较小d、可以划清但面积较大

  13、地籍调查的核心是()。

  a、土地使用者法人身份调查 b、土地使用者单位性质调查

  c、地籍测量 d、权属调查

  14、单位使用的土地,由单位的()出席指界。

  a、房管人员 b、法人代表 c、后勤管理人员 d、技术管理人员

  15、界址调查时,属于代征的市政建设用地,应( )确定该宗地界址。

  a、按用地单位申请 b、扣除代征地后

  c、包括代征地在内 d、按调查人员调查结果

  16、违约缺席者对调查结果如有异议,须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起,( )日内重新提出划界申请。

  a、10 b、15 c、30 d、60

  17、()是土地证书的附图。

  a、地籍图 b、房屋平面图 c、宗地图 d、宗地草图

  18、《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解析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时,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允许误差应控制在()内。

  a、±10cm b、±5cm c、±7.5cm d、±15cm

  19、比例尺是地图的一个重要参数,地籍图属于()图。

  a、大比例尺 b、中比例尺 c、小比例尺 d、中小比例尺

  20、在土地征用或征收、土地出让或转让时,一般采用()法计算宗地面积。

  a、解析 b、图解坐标 c、求积仪 d、方格网

  21、地籍测量与普通地形测量都要重点测量的要素是()。

  a、重要地物 b、等高线 c、土地权属界限 d、河流

  22、某权利人拥有建筑面积为146m2的一块宗地,本栋建筑物占地面积为1032 m2,本栋建筑物建筑总面积为3247m2,该权利人应分摊的基底面积为()。

  a、29.31m2 b、46.40m2 c、22.24m2 d、15.17m2

  23、有一矩形宗地,宗地界址点J1(7、1)、J2(3、4),界址边长J2J3=12m,J2J4=13m,宗地的面积为()。

  a、60m2 b、156m2 c、120m2 d、30m2

  24、如图,已知A、B两点坐标分别为:A(100、100)、B(200、200),方位角α=45°,测量A点到P的水平距离D=38m,观测水平角β=52°,界址点P的坐标的计算结果是()。

  a、(123.40、129.94) b、(95.37、137.72) c、(126.87、126.87) d、(195.37、237.72)

  25、地籍铅笔原图的基本精度要求是,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应控制在图上()内。

  a、±0.4mm b、±0.3mm c、±0.5mm d、±0.7mm

  26、地籍测量坐标系最好选择国家统一的( )带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其成为国家网的组成部分。

  a、1.5° b、3° c、6° d、9°

  27、GPS定位技术在测绘中已经得到应用和普及,近年来推出的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又称为( )定位技术。

  a、动态 b、实时动态 c、静态 d、实时静态

  28、宗地分割时,宗地编号的变更原则之一是:()。

  a、旧宗地号将作为历史,不复再用

  b、分割后面积较大的宗地采用旧宗地号,其它宗地重新编号

  c、分割后面积较小的宗地采用旧宗地号,其它宗地重新编号

  d、分割后任意一个宗地都可以采用旧宗地号

  29、变更地籍调查时,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界址点号的变更原则之一是:()。

  a、宗地界址点号不变

  b、在宗地所在街道最大界址点号后顺序重新编号

  c、在宗地所在街坊最大界址点号后顺序重新编号

  d、在原界址点号后加支号重新编号

  30、变更地籍调查时,越缰贩⑸浠淖诘兀渥诘夭萃忌嫌Ω眉痈牵?nbsp;)字样的印章。

  a、"作废" b、"变化" c、"变更" d、"初始"

  31、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用途变更是指土地使用者在征得出让方同意,并经土地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批准,依照有关规定,重新签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调整()后,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

  a、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b、宗地标定地价 c、土地租金 d、基准地价

  32、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地类应确定为()。

  a、旱地 b、水浇地 c、望天田 d、灌溉水田

  33、16-1号宗地与15号及32号宗地合并,则合并后的宗地号为()。

  a、16-2 b、16-1-1 c、15-1 d、32-1

  34、变更地籍调查时,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应按要求()宗地草图。

  a、在实地勘丈 b、依据地籍图修改 c、在室内修改 d、依据宗地图修改

  35、变更地籍调查完成后,审核人对变更地籍调查结果进行全面审核,结果核实无误,在意见栏填写合格的审核意见,否则()。

  a、填写不合格 b、填写不合格并指出错误所在

  c、应指出错误所在 d、填写不合格并指出错误所在及处理意见

  36、变更地籍测量一般不进行()。

  a、首级控制测量 b、界址测量 c、制作宗地图 d、面积量算

  37、变更地籍测量精度应()变更前地籍测量精度。

  a、低于 b、等于 c、不低于 d、不高于

  38、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变更地籍测量时,无论采用何种测量方法,测量人员都应首先检测( )的精度,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变更地籍测量。

  a、地形点 b、原控制点及原界址点 c、水准点 d、高程点

  39、假设不考虑检查数量上的要求,且检测距离与原丈量距离是同精度的,检查了5条边(见下表),则间距中误差为( )。

  a、±0.78cm b、±1.11cm c、±0.87cm d、±1.24cm

  40、极坐标法放样P点的步骤是:将仪器安置在已知点A上,对中整平后,后视另一已知点B,应以B点为零方向,放样AB与AP的夹角β,得AP方向,沿AP方向放样()距离,得P点。

  a、B到P的长度 b、A到B的长度 c、P到B的长度 d、A到P的长度

  41、放样新增界址点P的坐标为:(100.32、200.69),控制点A的坐标为:(156.56、169.20),原界址点B的坐标为:(120.00、261.23),计算边长作为距离交会法放样数据,则A到P的长度和B到P的长度分别为(

  a、99.03m、63.66m b、99.03m、64.46m

  c、64.46m、63.66m d、64.0m、63.0m

  42、为保证地籍图的现势性,当一幅图内的宗地变更面积( )时,应对该幅图进行基本地籍图的更新测量。

  a、接近1/2 b、超过1/2 c、超过1/3 d、接近1/3

  43、以街道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表的变更、应( ),将新增加的宗地面积加在表内。

  a、保留变化数据

  b、划掉发生变更的宗地面积数并加盖"作废"字样印章

  c、划掉发生变更的宗地面积数并加盖"变化"字样印章

  d、划掉发生变更的宗地面积数并加盖"变更"字样印章

  44、宗地是被()封闭的地块。

  a、权属界线 b、街巷 c、行政区内行政界线 d、主干道路

  45、新增界址点坐标为:P(4000.00、4732.00),临近控制点坐标为:A(3000.00、3000.00),原界址点坐标为:B(6000.00、4732.00),用极坐标法放样时,AP与AB的夹角β与AP的长度S为()。

  a、60° 1732.00m b、30° 1732.00m

  c、60° 20**.96m d、30° 20**.96m

  46、采用解析法检测4个界址点坐标,检测精度与原测量精度相同,原坐标依次为:J1(1150.25、2116.36)、J2(1170.38、2148.27)、J3(1262.46、2237.54)、J4(1282.91、2252.85),检测坐标依次为:J1(1150.22、2116.31)、J2(1170.32、2148.25)、J3(1262.50、2237.56)、J4(1282.99、2252.89),本次检测界址点点位中误差为()。

  a、±3.6cm b、±4.7cm c、±5.6cm d、±6.6cm

  47、(本题不太清楚)为检测某界地点间距的?上??,在1:500的地籍图上,量取该界址点间距的距离为4.32m,???????,该界址点间距检测的图上距离为()。

  a、0.4mm b、0.8mm c、2.2mm d、0.2mm

  48、为检测1:500地籍图精度,在实地丈量一组界址点间距与相应的界址点图解间距比较,其检测较差依次为:0.19m,0.17m,0.25m,0.3m,0.18m,本次检测界址点间距图上中误差的绝对值是()。

  a、0.16mm b、0.22mm c、0.32mm d、0.44mm

  49、城镇初始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

  a、图斑 b、宗地 c、房屋 d、用地单位

  50、为检测地籍图图面精度,利用实地丈量一组相邻界址点的距离,并与相应的图解距离比较,实测距离与图解距离图上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

  a、0.3mm b、0.4mm c、0.6mm d、0.8mm

  51、在开展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评价工作中,当城镇地籍调查及城镇变更调查的成果不能覆盖整个评价区域时,应利用()作为补充。

  a、城市规划资料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c、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d、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资料

  52、勘测定界图的比例尺一般不小于()。

  a、1:1000 b、1:20** c、1:5000 d、1:10000

  53、在土地勘测定界的地类调查时,应核实实地地类与( )上标注地类是否一致,当不一致时,应在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及面积量算表中注明。

  a、选址意见书 b、初步设计前测绘的地形图

  c、工程设计图 d、土地利用现状图

  54、某建设项目用地有六个界址点,其坐标依次为:J1(0、1)、J2(1、1)、J3(2、2)、J4(2、4)、J5(1、4)、J6(0、2),则该项目用地的总面积是()。

  a、3.5m2 b、4.7m2 c、4.5m2 d、5.7m2

  55、某地块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注记为"旱地",农业结构调整中改种桑树,但耕作层未被破坏,在土地勘测定界地类调查时,该地块地类应确定注记为()。

  a、旱地 b、果园 c、可调整桑园 d、桑园

  56、土地勘测定界面积汇总时,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面积,应填写在()上。

  a、《勘测定界表》 b、《项目用地土地勘测面积表》

  c、《项目用地土地分类面积表》 d、《项目用地土地权属面积表》

  57、土地勘测定界时,可利用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与控制点坐标,计算拟用地界址点相对于控制点的角度等有关数据,作为( )放样数据。

  a、前方交会法 b、距离交会法 c、极坐标法 d、截距法

  58、土地勘测定界时,界址点放样的点位中误差应控制在()内。

  a、±5cm b、±10cm c、±15cm d、±20cm

  59、土地勘测定界时,界址点间距超过()时,应加设界址桩。

  a、100m b、150m c、200m d、250m

  60、土地勘测定界采用距离交会法放样时,两个已知点坐标分别为:A(8、15)、B(6、35),待放样点坐标为:P(28、25),采用该方法的放样数据是()(SA是A点P点的距离,SB是B点P点的距离)。

  a、SA=24.17m SB=22.36m b、SA=22.36m SB=24.17m

  c、SA=20.10m SB=24.17m d、SA=20.10m SB=22.36m

  二、多选题(共20题,每题2分)

  61、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的基础工作,为满足土地登记的要求,地籍调查的内容和对象应包括( )。

  a、土地权利主体 b、土地权利客体 c、土地权属性质和来源

  d、土地规划 e、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的权利及限制

  62、地籍测量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地籍细部测量包括( )等内容。

  a、实地标定界址点位置 b、测定界址点位置 c、测绘地籍图

  d、宗地面积量算 e、绘制宗地图

  63、现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体系中,()属于建设用地。

  a、水库水面 b、农村道路 c、水工建筑用地

  d、沼泽地 e、畜禽饲养地

  64、初始权属调查阶段,现场指界通知可采用()等方式通知。

  a、公告 b、电话通知 c、临时现场通知

  d、挂号邮寄地籍调查通知书 e、亲自登门送达地籍调查通知书

  65、界址调查是指调查人员会同双方指界人共同到达现场对界址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具体是指( )、双方指界人签字盖章等。

  a、测量宗地面积 b、现场指认界址位置 c、设置界标

  d、勘丈界址边长 e、绘制宗地草图

  66、宗地草图是宗地的原始描述,具有()等特点。

  a、现场绘制 b、图形近似 c、实地丈量注记有关边长

  d、界址位置准确 e、不依比例尺

  67、宗地图是描述()的图件。

  a、宗地位置 b、界址点线 c、测量坐标

  d、相邻宗地关系 e、宗地地价

  68、一宗地只属于一个土地权利人时,应计算土地面积的项目有()。

  a、用地面积 b、建筑基底面积 c、房屋分层分摊土地面积

  d、宗地内基底面积以外的面积 e、房屋分户分摊土地面积

  69、界址点成果表包括( )等内容,如果外业测量高程,还应包括界址点的高程。

  a、界址点号 b、坐标 c、地类 d、土地权利人 e、土地性质

  70、数字测图系统的图形编辑软件应具备如下基本功能:图形要素的增减、修改、( )、复制、缩放、打印。

  a、旋转 b、平移 c、图层及颜色管理 d、属性查询 e、缓冲区分析

  71、变更权属调查的步骤包括()。

  a、发送变更地籍调查通知 b、宗地权属状况调查

  c、填写变更地籍调查表 d、勘丈或修改宗地草图 e、测绘地籍图

  72、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变更为()。

  a、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b、国家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

  c、国家授权经营国有土地使用权 d、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e、国家作价出资(入股)国有土地使用权

  73、现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体系中,()属于交通运输用地。

  a、农村机耕道路 b、公共停车场 c、民用机场

  d、港口码头 e、石油运输管道

  74、变更地籍测量是在变更权属调查后,测量变更后的权属界线、位置、宗地内部地物地类变化,并( ),为变更或设定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a、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 b、计算面积 c、绘制宗地图

  d、修编地籍图 e、填写地籍调查表

  75、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测量的步骤有()。

  a、计算放样数据 b、检测原有控制点和界址点 c、放样埋桩

  d、界址测量 e、修改地籍调查表

  76、城镇初始地籍调查成果实行()的检查验收制度。

  a、作业人员自检 b、作业组互检 c、作业队专检

  d、省级验收 e、部级检查验收

  77、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的工作内容有()等。

  a、调查城镇各类用地分布状况 b、调查城镇闲置土地状况

  c、城市总体规划 d、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e、调查城镇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等土地利用状况

  78、土地勘测定界时,在()上应设置界址点。

  a、用地界线与线性地物的交点 b、用地界线与省、市、县行政界线的交点 c、用地界线与乡(镇)、村行政界线的交点

  d、用地界线与基本农田界线的交点 e、建设用地界线的拐点

  79、土地勘测定界内业工作包括()。

  a、土地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和汇总 b、编制土地勘测定界图

  c、编制项目用地范围图 d、编制项目用地"一书四方案"

  e、撰写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80、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的内容包括()。

  a、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b、土地分类面积表 c、勘测面积表

  d、控制点坐标成果表 e、界址点坐标成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