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参加“台湾优质教育学术研讨会”总结报告

  校长参加“台湾优质教育学术研讨会”总结报告

  2月28日至3月9日,应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的邀请,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组织的上海·江苏优质教育参访团一行19人,在团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张z教授的带领下,参加了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优质教育学术研讨会”,作为副团长,我在大会上作了题为《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的报告。并参观了两所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私立东海大学)、三所高中(台北市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学、南投高中、私立东海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两所小学(台北市私立静心中小学、私立东海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并走访了暨南大学、朝阳科技大学、暨南大学附中、永安国小、文化国小、福安国小等大、中、小学的校长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对台湾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情况有了一个轮廊性的了解。

  代表团到达台北的当天晚上在园山饭店参加了由台北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吴清基先生主持的,由台北市教育局局长、副局长、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校长、台北市教育评鉴所所长及中小学校长代表参加的接待盛宴,随后先后得到了参观学校校长的盛情接待。在参加研讨、访问学校之余,参观了台北市“故宫”,顺道游览了阿里山、日月潭两处著名风景名胜。代表团在台期间的吃、住、行费用均由邀请方承担,所到之处,受到了台湾各地教育界同行的热烈欢迎和真情接待,让人深深感受到“同宗同文”的无法割断的中华民族的血脉深情;同时台湾的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学校管理体制设置较为合理。台湾的中小学校特别是公立学校,校长任期四年一届,在同一所学校最多不得连任两届。校长竞聘上岗,由家长会(大陆称“家长委员会”)、教师会(大陆称“教育工会”)和教育行政部门三方代表组成专家委员会,在听取候选人的竞聘演说后,投票确定校长最终人选。据说家长委员会代表的选票具有较大的权重。教师由校长聘任,但需家长会认可和参与评价。所以,校长和老师必须对学生和家长负责,而不仅仅是对教育行政部门长官负责。这对制衡校长的权力、促进学校管理的真正民主是有较大作用的。

  二、台湾正在启动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教学评价工作。此前台湾中小学尤其是公立学校中,教师没有象大陆这样的“高级教师”、“中级教师”、“初级教师”职称台阶,据说,也几乎没有教学质量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价。台湾教师被列入公务员系列享受公务员同等待遇,报酬的差异仅由学历(学位)和年功(教龄)的差异决定。因此,在台湾,教师包括校长的学习进修提高学历学位,自己都抓得很紧,而在工作评价方面除了家长的认可度外,则没有多大压力。但现在全台湾正在学习大陆的教师职称制度和绩效评价办法,正在启动或准备启动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三、家长会在办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台湾学校的用钱,是在学年初报计划由政府主管部门审定确认后按序时拨付的,主要用于教师、员工工资的发放和学校的正常运营及重大项目的建设或维修。家长会的职能之一就是负责学校向社会、在家长中募集经费以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我们所访问的中小学中,家长会募集最多的每年有1000多万台币(约合人民币200多万元),最少的也有每年300-400万台币(约合人民币60-80万元)。我们所到学校的接待均由家长会负责。家长会的另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负责学校、教师与社会、家长的沟通宣传工作,使校长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上。每个学校都有家长会会长办公室。相比之下,我们大陆家长委员会的功能未能从制度层面予以保证和发挥,家长委员会委员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调动。

  四、台湾中小学校之间是有资质等级的。以台北市为例,市教育局正在积极推进“优质教育学校”建设,并且实施中小学校的评估鉴定工作。在他们那里,最好的中小学被命名为“明星学校”(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高中、静心中小学等),其次被命名为“优质学校”,除此两种外,则为一般的学校。这对于我们迫切希望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才强国而又在推进教育均衡化过程中,似可有值得借鉴和深思的地方。

  五、台湾中小学校之间的升学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尽管台湾的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学校资源相对人口总数而言比较充裕,几乎高中毕业生人人都可以上大学,但对名牌大学的追求导致了升学竞争的激烈。据介绍,台湾社会评价高中学校看三个指标:①考取台湾大学的人数比例;②考取国立大学的人数比例;③考取大学的人数比例。如台北市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学每年考取台大的学生比例超过60%,100%的学生均能考取国立大学,因而这所学校不仅在台北市而且在全台湾都是学生、家长激烈竞争的学校。此类升入名牌学校的竞争,导致了学生学业负担也比较重。学生除了在校学习外,往往在放学后和节假日还要到社会举办的文化学校进行补习,据说不少学生每天要学习至深夜11-12点。台湾社会办的文化补习学校十分红火,台北市就有文化补习一条街。

  六、台湾每一所中小学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所到学校无一例外都有令人称羡的特长项目和他们自己津津乐道的东西。而且所有学校都很重视体育和艺术教育。我们所参观的学校几乎都有自己的管弦乐队和特色体育项目,那些兴趣体育表演和交响乐队演奏均让我们佩服不已。

  当然,台湾的教育还有不少值得学习甚至称道的地方,但是,台湾的社会、经济、政治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社会的价值多元取向,使得社会思想自由的同时,由于缺乏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而带来了思想的混乱;在实行民主政治的同时,又带来了某些社会问题,我们从当地电视报道中看到的如议会讨论台湾年度财政预算时不同党派议员的打斗等。近几年台湾的经济不景气,加之国际金融海啸带来的危机,就业困难,经济相对萧条等等,就连陪同我们的同仁亦颇多批评和担心。台湾的气候、生态、风景、农业等都堪与“宝岛”的美名相匹配。

篇2:教师网络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网络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时代的迅速发展,渴望求知的人是越来越多,然而网络教育给了我们一个大好时机——再次重返校园。尤其对于在职人员来说,网络教育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人生起点。迎来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说起网络教育,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它给我的感觉是新颖、好奇。或许就是这种好奇心,像一个强大的磁场,使我对网络学习产生很大的乐趣。刚开始接触网络学习,我也是有点陌生,不太习惯。跟大家感觉是一样的,在接触新事物的同时,必然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吗?只要习惯了,慢慢地就会找到学习的家窍门和网络学习的规律。

  参加网络学习,绝不是为了一时的兴趣,更不是为了时髦、装门面。而是想通过知识的积淀,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辅设一条使自己成为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生之路。我深知这条路上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更不会总是坦途。在“求知”的道路上,我还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会伴我勇敢地走下去,必会到达光辉的彼岸。

  我也曾说过,既然选择了校网络教育,就要把握机遇,克服种种困难,战胜自我就是顺利!珍惜现在,珍惜所有。最后把自己特喜欢的人生语录送给网络学习的全体同事!

  人生:因有朋友而酣畅,因有事业而从容;因有成就而自豪;因有家庭而温馨;因有爱人而强大;因有希望而奋发;因有健康而快乐!祝大家都能够拥有利用校园网络的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传统的教师和学生地位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有从以他人的指导为主体到以自己的实践活动为主体的转变.在校园网络建设过程中,教师参加培训是必要的,但是能否做到学以致用,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即自己的投入和实践.哲学的观点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就是这个道理.人家的经验毕竟是人家的,我们可以借鉴,但是否行得通,还需要自己去实践.只要我们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多实践,多探索,多研究,不怕困难,不怕困难,就能到达自己期望的目标。

  总之,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再从知之较多到知之较精的过程.教师对校园网络建设的认识,也是这样.只要自己能尽快地实现以上几个方面角色的转变,并能正确,合理,高效的利用校园网络,那么他不仅可以培养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从而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相信,"“以人为本”的作用便能在校园网络建设中发挥出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资源的潜能.以上便是本人对校园网络建设过程中教师角色转变的认识和理解。

  进入新世纪,当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改变的同时,教师所面临的一些老问题变成了新问题,而更多的新问题则层出不穷。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要能抵御诱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颗冷静平常心。不要只看腰缠万贯,风流潇洒,也要看到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甚至丢了小命的。他有他的幸福,我有我的快乐,教师就要志存高远,趣避庸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洁身守志,独立于世。这正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做不好人也教不好学。因此,做一个好老师崇高的师德是第一位的,要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教师除了在自己所教专业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还要对其它学科和领域的知识"知得广"。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学习。而我们,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应教学相长,在学会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地给自己增添燃料,储备能量,使自己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必须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自信地面对学生。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www.aishibei.com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可以让他们在课前先收集一些资料。这就可以从网上收集到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在21世纪的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怎样收集资料将比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方法可以使学生受用终身,也可以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超过教师。"在本世纪,传统的师生关系将发生变化。教师将更多的在思维方式与知识的导向性上给学生以指点。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样,只会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输,不是表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地方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如网络、课外书籍等。

  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没有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必要的,更是我们这一代所必需的。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厌足之心。从古至今,有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是从勇于学习,不断钻研中受益的呢?有人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有人觉得学习是为了考试、工作等其他实在可见的目的。通过接触网络教育后我这样认为,学习是源自内心的需要。我们需要过得充实,心灵需要不断的给养来保持新鲜。当你坐下来,认真地读一本好书,让思维随着作者驰骋,当然,学习不只限于书本,网络教育就是一种学习的好方式,并且是一种与他人沟通、与社会接触的有效途径。网络教育给了我人生很大的启示和帮助,我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平台“活到老,学到老”!

篇3: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讲座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讲座心得体会

  20**年8月31日下午,z镇教委办举办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语文科教师全员培训在成功小学如期举行。聆听了市进修学校教研员郭主任来为我们作“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的培训,所以老师都受益匪浅。

  郭老师为我们讲解了2011课标、新旧课标之比较解读和新修订,阐明了为什么修订、怎样修订、修订些什么及几个关注点。还对识字版块、阅读版块的学习加以详细讲解。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清晰的认识,明白哪些要求降低了,哪些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忽略了的地方,哪些地方内容增加了。通过这次培训,相信我们都会将它应用,在实践中有更好的突破。

  而就此次培训总我也有一些感想:

  一 、本课标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我们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二、重点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

  三、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总而言之,我觉得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走出新的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