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墙抹灰工程交底

  内墙抹灰工程交底

  1、必须经过有关部门进行结构工程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抹灰工程。

  2、抹灰前应检查门窗框安装位置是否正确,与墙体连接是否牢固。

  3、将过梁、梁垫、圈梁及组合柱表面凸出部分混凝土剔平。

  4、管道穿越墙洞、楼板洞应及时安放套管,并用1:3水泥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嵌密实;电线管、消防栓箱、配电箱安装完毕,并将背后明露部分钉好铅丝网;接线盒用纸堵严。

  5、壁柜门框及其木制配件安装完毕;通风篦子、吊柜及其它预埋铁件位置和标高准确无误,并刷好防腐、防锈涂料。

  6、砖墙基层表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浇水湿润。

  7、根据室内高度和抹灰现场的具体情况,提前准备好抹灰高凳或脚手架,架子应离天墙面及墙角200~250mm,以利操作。

  8、屋面防水工程施工前进行室内抹灰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应先抹样板间,经检查合格后全面进行。所用水泥应经过试验,所用的石灰膏熟化期间不能低于一个月。

  9、工艺流程:墙面浇水→吊垂直抹灰饼→抹水泥踢脚或墙裙→做护角→抹水泥窗台→墙面充筋→抹底灰→抹罩面灰。

  10、墙面浇水:抹灰前一天,应用胶皮管自上而下的浇水湿润。

  11、一般抹灰按质量要求分为普通、中级、和高级三级,室内砖墙抹灰层的平均总厚度,不得大于下列规定:

  普通抹灰--18mm 中及抹灰--20mm 高级抹灰--25mm

  12、抹水泥踢脚板(或水泥墙裙):用清水将墙面洇透,尘土、污物冲洗干净,根据已抹好的灰饼充筋,填档子,抹底灰一般采用1:3水泥砂浆,抹好后用大杠刮平。木抹子搓毛,常温第二天便可抹面层砂浆。面层灰用1:2.5水泥砂浆压光。墙裙及踢脚抹好后,一般应凸出石灰墙面5~7mm,但也有的做法与石灰墙面一平或凹进石灰墙面的,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13、做水泥护角:室内墙面的阳角、柱面的阳角和门窗洞口的阳角,应用1:3水泥浆打底与所抹灰饼一平,待砂浆稍干后,再用107胶素水泥膏抹成小圆角;或用1:2水泥砂浆做明护角(比底灰高2mm,应与石灰罩面齐平),其高度不应低于2m,每侧宽度不小于5cm.门窗口护角做完后,应及时用清水刷洗门窗框上的水泥浆。

  14、抹水泥窗台板:先将窗台基层清理干净,松动的砖要重新砌好。砖缝划深,用水浇透,然后用1:2:3豆石混凝土铺实,厚度大于2.5cm.次日,刷掺水重10%107胶素水泥浆一道,紧跟抹1:2.5水泥浆面层,待面层颜色开始变白时,浇水养护2~3d.窗台板下口抹灰要平直,不得有毛刺。

  15、墙面冲筋:用与抹灰层相同砂浆冲,冲筋的根数应根据房间的宽度所决定,一般筋宽为5cm,可充横筋,根据施工操作习惯而定。

  16、抹底灰:一般情况下充完筋2h左右就可以抹底灰,抹灰时先薄薄地刮一层,接着分层装档,找平,再用大杠垂直、水平刮找一遍,用木抹子槎毛。然后全面检查底子灰是否平整,阴阳角是否方正,管道处灰是否抹齐,墙与顶交接是否光滑平整,并用托线板检查墙面的垂直与平整情况。散热器后面的墙面抹灰,应在散热器安装前进行,抹灰面接槎应平顺。抹灰后应及时将散落的砂浆清理干净。

  17、修抹预留孔洞、电气箱、槽、盒:当底灰抹平后,应即设专人把预留孔洞、电气箱、槽、盒周边5cm的石灰浆刮掉,改抹1:1:4水泥混合砂浆,把洞、箱、槽、盒周边抹光滑、平整。

  18、抹罩面灰:当底灰六、七成干时,即可开始罩面灰(如底灰过干应浇水湿润)。罩面灰应二遍成活,厚度约2mm,最好两人同时操作,一人先薄薄刮一遍,另一人随即抹平。按先上后下顺序,再赶光压实,然后用铁抹子压实,然后用铁抹子压一遍,最后用塑料抹子压光,随后用毛刷蘸水将罩面灰污染处一清刷干净。

  19、成品保护:

  1、抹灰前必须事先把门窗框与墙连接处的缝隙用水泥砂将嵌塞密实;门口钉设铁皮或木板保护。

  2、要及时清扫残留在在门窗框上的砂浆。铝合金门窗框必须有保护膜,并保持到快要竣工需清擦玻璃时为止。

  3、推小车或搬运东西时,要注意不损坏口角和墙面。抹灰用的大杠和铁锹把不要靠在墙上。严禁蹬踩窗台,防止损坏其棱角。

  4、拆除脚手架要轻拆轻放,拆除后材料码放整齐,不可撞坏门窗、墙角和口角。

  5、要保持好墙上的预埋件、窗帘钩、通风篦子等。

  6、抹灰层凝结前,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振动和挤压,以保证灰层有足够的强度。

  7、要注意保护好楼地面面层,不得直接在楼地面上拌灰。

  20、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墙裙上口抹灰空鼓裂缝。

  2、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墙体预埋木砖间距过大或木砖松动,经开关振动,将门窗框两边的灰震裂、震空。故应重视门窗框塞缝工序,应设专人负责。

  3、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吸收,影响粘结力,应认直清理和提前浇水,使水渗入砖墙里面达8-10mm即可达到要求。

  4、基层偏差较大,一次抹灰过厚,干缩产生裂缝,应分层衬平,每层厚度为7~9mm.

  5、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应根据不同基层采用不同的配合比配制所需的砂浆,同时要加强对原材料和抹灰部位配合比的管理。

  6、抹灰面层起泡、有抹纹、爆灰、开花。

  7、抹完罩面灰后,压光跟得太紧,灰浆没有收水,故压光后多余的水气化后产生起泡现象。

  8、底灰过分干燥,因此要浇透水。不然抹罩面灰后,水分很快被底灰吸收,故压光时容易出现漏压或压光困难:若浇的浮水过多,抹罩面灰后,水浮在灰层表面,压光后易出现抹纹。

  9、使用磨细生石灰粉时,对欠火灰、过火灰颗粒及杂质没彻底过滤灰粉熟化时间不够,灰膏中存有未熟化的颗粒,抹灰后遇水或潮湿空气就继续熟化、体积膨胀,造成抹灰层的爆裂,出现开花。

  10、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抹灰前应认真挂线,做灰饼和冲筋,阴阳角处亦要冲筋、顺杠、找规矩。

  11、踢脚板、水泥墙裙、窗台板等上口出墙厚度不一致,上口毛刺和口角不方正:操作时应认真,按时规范要求吊垂直,拉线、找直、找方,对上口的处理,应待大面抹完后,及时返尺把上口抹平、压光,取走靠尺后用阳角抿子,将角撂成小圆。

  12、暖气槽两侧、上下窗口墙角抹灰不通顺:应按规范要求吊直,上下窗口墙角应使用通长靠尺,上下层同时操作,一次做好不显接搓。

  13、管道后抹灰不平、不光,管根空裂:应按规范安放过墙套管,管后抹灰应采用专用工具。

  14、接顶、接地阴角处不顺直:抹灰时没有横竖刮杠,为保证阴角的顺直,必须用横杠检查底灰,是否平整,修整后方可罩面。

  21、允许偏差(mm)

  立面垂直:5

  表面平整:4

  阴阳角垂直:4

  阴阳角方正:4

篇2:室内给水工程技术交底

  室内给水工程交底

  1、建筑给水工程施工现场应具有必要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检测制度,实现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

  2、建筑给水工程的施工应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修改设计需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

  3、建筑给水工程的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4、建筑给的分项工程,应按系统、区域、施工段或楼层等划分。分项工程应划分成若干个检验批进行验收。

  5、建筑给水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工程质量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技术资格。

  6、建筑给水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进场时应做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

  7、建筑给水工程与相关各专业之间,应进行交接质量检验,并形成记录。

  8、隐蔽工程应在隐蔽前经验收各方检验合格后,才能隐蔽,并形成记录。

  9、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有管道穿过的,应采取防水措施。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必须采用柔性套管。

  10、在同一房间内,同类型的采暖设备、下牛器具及管道配件,除有特殊要求外,应安装在同一高度上。

  11、明装管道成排安装时,直线部分应互相平行。曲线部分:当管道水平或垂直并行时,应与直线部分保护等距;管道水平上下并行时,弯管部分的弯曲半径应一致。

  12、管道支、吊、托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位置严确,埋设应平整宁固。

  (2)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牢靠。

  (3)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的安全 .

  13、给水供应系统的塑料管及复合管垂盲或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采用金属制作的管道支架,应在管道与支架间加衬非金属垫或套管。

  管径(mm)121416182025324050637590110

  最大间距m立管0.50.60.70.80.91.01.11.31.61.82.02.22.4

  水平管冷水管0.40.40.50.50.60.70.80.91.01.11.21.351.55

  热水管0.20.20.250.30.30.350.40.50.60.70.8

  14、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光滑。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15、各种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水压试验,非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灌水试验。

  16、给水管道必须采用管材相适应的管件。生活给水系统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

  17、给水塑料管和复合管可采用橡胶圈接口、粘接接口、热熔连接、专用管件连接及法兰连接等形式。塑料管和复合管与金属管件、阀门等的连接应使用管件连接,不得在塑料管上套丝。

  18、给水立管和装有3个或3个以上配水点的支管始端,均应安装可折卸的连接件。

  19、冷、热水管道同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上方。

  (2)垂直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左侧。

  20、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21、给水系统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通水试验并做好记录。

  22、生产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使用。

  23、室内直埋给水管道应做防腐处理。埋地管道防腐层材质和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

  24、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 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给水管应铺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在排水管的下面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径的3倍。

  25、水表应安装在便于检修、不受曝晒、污染和冻结的地方。安装螺翼式水表,表前与阀门应有不小于8倍水表接口直径的直线管段。表外壳距墙表面净距为10~30mm;水平进水口中心标高按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10mm

  26、PPR给水立管隔层应设伸缩弯。

  27、PPR管允许偏差(mm)

  水平管道纵横方向弯曲(每m)1.5

  立管垂直度(每m) 2

  5米以上不大于8.

篇3:室内排水工程交底

  室内排水工程交底

  1、建筑排水工程施工现场应具有必要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检测制度,实现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

  2、建筑排水工程的施工应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修改设计需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

  3、建筑排水工程的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4、建筑排水工程的分项工程,应按系统、区域、施工段或楼层等划分。分项工程应划分成若干个检验批进行验收。

  5、建筑排水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工程质量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技术资格。

  6、建筑排水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进场时应做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

  7、建筑排水工程与相关各专业之间,应进行交接质量检验,并形成记录。

  8、隐蔽工程应在隐蔽前经验收各方检验合格后,才能隐蔽,并形成记录。

  9、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有管道穿过的,应采取防水措施。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必须采用柔性套管。

  11、铸铁管道(PVC管道)坡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次管径(mm)标准坡度(%0)

  最大坡度(%0.)

  150(50)35(25)25(12)

  275(75)25(15)15(8)

  3100(110)20(12)12(6)

  4125(125)15(10)10(5)

  5150(160)10(7)7(4)

  620**5

  12、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4m.应每层设一个,伸缩节上平比地面上平高4cm,做2cm防水台,上露2cm.

  13、排水主立管及水平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

  14、在生活污水管道上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立管上应每隔一层设置一个检查口,但在最底层和有卫生器具的最高层必须设置。如为两层建筑时,可仅在底层设置立管检查口;如有乙字弯管时,则在该层乙字弯管的上部设置检查口。检查口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一般为1m,允许偏差+20mm;检查口的朝向应便于检修。暗装立管,在检查口处应安装检修门。

  (2)在连接2个及2个以上大便器或3个及3个以上卫生器具的污水横管上应设置清扫口。当污水管在楼板上悬吊敷设时,可将清扫口设在一层楼地面上,污水管起点的清扫口与管道相垂直的墙面距离不得小于200mm,若未污水管起点设置堵头代替清扫口时,与墙面距离不得小于400mm.

  (3)在转角小于135\'的污水横管上,应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

  (4)污水横管的直线管段,应按设计要求距离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

  15、排水塑料管道支、吊架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管径(mm)5075110125160

  立管1.21.52.02.02.0

  横管0.50.751.101.301.6

  16、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气管应高出屋面300mm,但必须大于最大积雪厚度。

  (2)在通气管出口4m以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应高出、窗顶600mm或引向无门、窗一侧。

  (3)在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顶上,通气管应高出屋面2m,并应

  根据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

  (4)屋顶有隔热层应从隔热层板面算起。

  17、由室内通向室外排水检查井的排水管,井内引入管应高于排水管或两管顶相平,并有不小于90°的水流转角,如跌落差大于300mm可不受角度限制。

  18、用于室内排水的水平管道与水平管道、水平管道与立管的连接,应采用45°三通或45°四通和90°斜三通或90°斜四通。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应采用两个45°弯头或曲率半径不小于4倍管径的90°弯头。

  19、通向室外的排水管,穿过墙壁或基础必须下返时,应采用45°三通和45°弯头连接,并应在垂直管段顶部设置清扫口。

  20、允许偏差(mm)

  坐标:15

  标高:+5

  PVC横管纵横方向弯曲(每m)1.5

  PVC立管垂直度(每m)3

  5m以上不大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