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电脑帝国的企业文化

  IBM:电脑帝国的企业文化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是有明确原则和坚定信念的公司。这些原则和信念似乎很简单,很平常,但正是这些简单、平常的原则和信念构成IBM特有的企业文化。

  IBM拥有40多万员工,年营业额超过500亿美元,几乎在全球各国都有分公司,对其分布之广,莫不让人惊叹不已,对其成就莫不令人向往。若要了解此一企业,你必须要了解它的经营观念。许多人不易理解,为何像IBM这么庞大的公司会具有人性化的性格,但正是这些人性化的性格,才造成IBM不可思议的成就。

  老托马斯·沃森在1914年创办IBM公司时设立过"行为准则".正如每一位有野心的企业家一样,他希望他的公司财源滚滚,同时也希望能借此反映出他个人的价值观。因此,他把这些价值观标准写出来,作为公司的基石,任何为他工作的人,都明白公司要求的是什么。

  老汉森的信条在其儿子时代更加发扬光大,小托马斯·沃森在1956年任IBM公司的总裁,老沃森所规定的"行为准则",由总裁至收发室,没有一个人不知晓,如:

  l、必须尊重个人。

  2、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

  3、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

  这些准则一直牢记在公司每位人员的心中,任何一个行动及政策都直接受到这三条准则的影响,"沃森哲学"对公司的成功所贡献的力量,比技术革新、市场销售技巧,或庞大财力所贡献的力量更大。IBM公司对公司的"规章"、"原则"或"哲学"并无专利权。"原则"可能很快地变成了空洞的口号。正像肌肉若无正规的运动将会萎缩一样。在企业运营中,任何处于主管职位的人必须彻底明白"公司原则".他们必须向下属说明,而且要一再重复,使员工知道,"原则"是多么重要。IBM公司在会议中、内部刊物中、备忘录中、集会中所规定的事项,或在私人谈话中都可以发现"公司哲学"贯彻在其中。如果IBM公司的主管人员不能在其言行中身体力行,那么这一堆信念都成了空口说白话。主管人员需要勤于力行,才能有所成效。全体员工都知道,不仅是公司的成功,即使是个人的成功,也一样都是取决于员工对沃森原则的遵循。若要全体员工一致对你产生信任,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到的,但是一旦你能做到这一点,你所经营的企业在任何一方面都将受益无穷。

  第一条准则:必须尊重个人

  任何人都不能违反此这一准则,至少,没有人会承认他不尊重个人。

  毕竟在历史上许多文化与宗教戒律上,也一再呼吁尊重个人的权利与尊严。虽然几乎每个人都同意这个观念,但列入公司信条中的却很少见,更难说遵循。当然IBM并不是惟一呼吁尊重个人权利与尊严的公司,但却没有几家公司能做得彻底。

  沃森家族都知道,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不是金钱或其他东西,而是员工,自从IBM公司创立以来,就一直推行此行动。每一个人都可以使公司变成不同的样子,所以每位员工都从为自己是公司的一分子,公司也试着去创造小型企业的气氛。分公司永保小型编制,公司一直很成功地把握一个主管管辖十二个员工的效率。每位经理人员都了解工作成绩的尺度,也了解要不断地激励员工上气。有优异成绩的员工就获得表扬、晋升、奖金。在IBM公司里没有自动晋升与调薪这回事。晋升调薪靠工作成绩而定。一位新进入公司的市场代表有可能拿的薪水比一位在公司工作多年的员工要高。每位员工以他对公司所贡献的成绩来核定薪水,绝非以资历而论。有特殊表现的员工,也将得到特别的报酬。

  自从IBM公司创业以来,公司就有一套完备的人事运用传统,直到今天依然不变。拥有40多万员工的今日与只有数百员工的昔日,完全一样。任何一位有能力的员工都有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一位正规聘用的员工因为裁员而失去1小时的工作。IBM公司如同其他一样也曾遭受不景气的时候,但IBM都能很好地计划并安排所有员工不致失业。也许IBM成功的安排方式是再培训。而后调整新工作。例如在1969年到1972年经济大萧条时,有1.2万IBM的员工,由萧条的生产工厂、实验室、总部调整到需要他们的地方。有5000名员工接受再培训后从事销售工作、设备维修、外勤行政工作与企划工作。大部分人反而因此调到了一个较满意的岗位。

  有能力的员工应该给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好让他们回到家中,回想一下他们做了哪些有价值的事。当他们工作时能够体会到公司对他们的关怀,都愿意为公司的成长贡献一技之长。IBM公司晋升时永远在自己公司员工中挑选。如果一有空缺就由外界找人来担任,那么对那些有干劲的员工是一种打击,而且深受挫折、意志消沉。IBM公司有许多方法让员工知道,每一个人都可使公司变成不同的样子,在纽约州阿蒙克的IBM公司里,每间办公室,每张桌子上都没有任何头衔字样,洗手间也没有写着什么长官使用,停车场也没有为长官预留位置,没有主管专用餐厅,总而言之,那是一个非常民主的环境,每个人都同样受人尊敬。

  IBM公司的管理人员对公司里任何员工都必须尊重,同时也希望每一位员工尊重顾客,即使对待同行竞争对象也应同等对待,公司的行为准则规定,任何一位IBM的员工都不可诽谤或贬抑竞争对手。销售是靠产品的品质、服务的态度,推销自已产品的长处,不可攻击他人产品的弱点。

  第二条准则:为顾客服务

  老托马斯·沃森所谓要使IBM的服务成为全球第一,不仅是在他自己的公司,而且要使每一个销售IBM产品的公司也遵循这一原则。他特别训令IBM将是一个"顾客至上"的公司,也就是IBM的任何一举一动都以顾客需要为前提,因此,IBM公司对员工所做的"工作说明"中特别提到要对顾客、未来可能的顾客都要提供最佳的服务。

  为了让顾客感觉自己是多么重要,无论顾客有任何问题,一定在24小时之内解决,如果不能立即解决,也会给予一个圆满的答复,如果顾客打电话要求服务,通常都会在一个小时之内就会派人去服务。此外,IBM的专家们随时在电话旁等着提供服务或解决软件方面的问题,而且电话是由公司付帐。此外还有邮寄或专人送零件等服务,来增加服务范围。IBM公司还要求任何一个IBM新零件,一定要比原先换下来的好,而且也要比市场上同级产品好。服务的品质取决于公司训练及教育,在这方面,IBM已经在全球所属公司投下了大量的钱财,所提供的训练与教育是任何公司无法比拟的。相信在IBM公司受训所花费的时间超过任何一所大学的授课时间。每年,每一位IBM的经理要接受40个小时的训练课程,而后回到公司内教导员工。有时甚至定期邀请顾客前来一同上课。经营任何企业,一定要有老顾客的反复惠顾才能使企业成长,一定要设法抓住每一位顾客。最优异的顾客服务是能使他再来惠顾才算成功。

  第三条准则:优异

  对任何事物都以追求最理想的观念去化无论是产品或服务都要永远保持完美无缺,当然完美无缺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但是目标不能放低,否则整个计划都受到影响。公司设立一些满足工作要求的指数,定期抽样检查市场以设立服务的品质。从公司挑选员工计划开始就注重优异的准则,IBM公司认为由全国最好的大学挑选最优秀的学生,让它们接受公司的密集训练课程,必定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日后定有优异的工作表现,为了达到优异的水准,他们必须接受优异的训练,使他们有一种使命感,一定要达到成功。IBM是一个具有高度竞争环境的公司,它所创造出来的气氛,可以培养出具有高度竞争环境的公司。它所创造出来的气氛,可以培养出优异的人才。在IBM公司里,同辈竞相争取工作成绩,又不断地强调教育的重要,因此每个人都不可以自满,都努力争上游。每个人都认为任何有可能做到的事,都能做得到。这种态度令人振奋。

  小托马斯·沃森说:"对任何一个公司而言,若要生存并获得成功的话,必须有一套健全的原则,可供全体员工遵循,但最重要的是大家要对此原则产生信心。"

  在企业经营中,公司的任何运营都有可能改变。有时地址变更,有时人事变更,有时产品变更。有时公司的名称也变更。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不断变迁、在任何公司里,一个人若要生存,一定要有应变的能力。在科技高度进步的今日,社会形态与环境变化很快,倘若营销计划不能随机应变,可能会毁灭整个公司。你不是往前进,就是往后退,不可能在原处不动。在任何一个发达的公司里,惟一不能改变的就是"原则".不论此"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永远是指引公司航行的明灯。当然公司在许多方面要保持弹性,随机应变,但对"原则"的信念不可变更,由于IBM有这三条基本原则做为基石,业务的成功是必然的。

  公司内部必须不断地把其信念向员工灌输,在IBM的新进入人员训练课程中,就包含了如下课程:"公司经营哲学、公司历史及传统。"谈公司的信念与价值观不能仅是空谈而已,至于能否让其在公司里发生作用,那是另外一回事。在公司里空谈无益,最重要的是:运用策略、采取行动、切实执行;衡量效果,重视奖赏,以示决心。

  IBM的新进销售学员无论在办公室或外出接洽业务,都能遵守公司的准则。他们知道,IBM准则"必须尊重个人"的真谛如何。他们一进公司开始就感到别人对待他们的方式是基于尊重原则,只要他们一有问题,别人再忙也来帮助他们。他们也看到,公司人员是怎样对待顾客的,也亲耳听到顾客对市场代表、系统工程师及服务人员的赞美。他们周围环境的人都在那里努力寻求优异的成绩。有关IBM公司的信念,常在所属公司中定期刊载,有关IBM优异服务之实例亦常在公司训练课程中讲授,在分公司会议中特别提出来,在邀请顾客参加的讨论会中亦提出介绍,主要目的是把公司的理想一再重复,以确保理想生存。

  摘自《管理案例博士评点》 代凯军编着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篇2: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培训有感

  提升职业素养 平凡塑造非凡

  ——参加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培训有感

  5月11日至13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举办的为期三天的企业文化CIS暨行为识别系统《现场管理六规则》专题培训班,虽然仅仅有三天时间,却使我受益匪浅。

  本次培训一改往日较单调的授课方式,采用课程培训和现场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员参与的积极性,生动活泼的课堂互动授课,让学员感受到一个全新的学习氛围。企业文化内训师用一个个经典的事例和极富哲理的故事,以及通过播放试点单位推行六规则前后图片的强烈对比,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譬如,从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砸冰箱事件中,我体会到了责任的重要性;从老师讲述亲身受到海尔集团员工的满意服务和德保县武周大酒店的贴心服务中,我强烈体会到一个企业要发展必须有自身的企业文化作为奠基;从台湾王永庆卖米擦缸的事件中,我体会到一个企业要发展必需不断创新;通过学习我们集团公司不久前评选的“十佳人物”先进事迹,我感受到践行企业文化的紧迫性。同时也对自身进行了检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为公司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老师以“整理、清洁、清理、服务、安全、文明”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行为识别系统《现场管理六规则》,渗透到公司生产经营、创新服务、发展战略等方面的事例中讲解,使《现场管理六规则》形象生动、浅显易懂,使我们产生了高度的认同感。

  生活中,我们每天打扫卫生、www.aishibei.com整理办公桌、报纸分类等,都是践行《现场管理六规则》的具体表现。《现场管理六规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要把这些理所应当变成我们习以为常的行动,却很难办到。例如,“办公文具用过之后应放回原处,不能在公共场所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等,这些都是《现场管理六规则》的基本行动。我们虽理解其重要性,但仍然不容易做到。因为我们往往没有很强的意志和执行力。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有一句至理名言:什么是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实施《现场管理六规则》也是一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而是需要我们改掉那些不好的陋习,认真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总体说来,《现场管理六规则》的学习是对我人生态度上的一个历练,让我感悟细节决定成败的重要性。《现场管理六规则》的知识不仅受用于工作,更受用于我们的人生。只有我们自觉去履行《现场管理六规则》,妥善处理大小事务,做好每个细节,就能培养我们良好的习惯,树立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公司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篇3:邮电局企业文化理念学习体会

  邮电局企业文化理念学习体会

  1998年我大学毕业进入江都市邮电局工作,那年进来了很多大学生,10年过去了,当初分在电信的好多人都已经离开,分在邮政的却全部仍在工作。

  分营后的邮政不比电信风光,甚至曾经低靡。为什么电信人在考虑是否要离开,邮政人却继续安心工作?之所以这样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邮政企业的“社会、企业与员工同发展、共繁荣”的核心价值观深得人心,给予了我们很多物质的和精神的,让我们有能力孝敬父母、帮助家庭;让我们有自信面对社会;让我们在邮政企业不断地吸收营养,不断的成长!二是邮政企业的“超越自我,挑战每一天”的企业精神让我们坚定了信心,相信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邮政给了我们发展和成长的机会,把事情做好,我们就会有机会,就一定会成功。

  “社会、企业与员工同发展、共繁荣”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将邮政企业的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让员工的利益价值和企业的利益价值在促进社会利益价值同时得到同步提升。“超越自我,挑战每一天”的企业精神就是要创造、创新、勇往直前、全力拼搏。只有不断的“超越自我,挑战每一天”才能“社会、企业与员工同发展、共繁荣”。

  作为普通邮政员工,如何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来指导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定位,走好自己在邮政企业发展中的每个台阶?我个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多学多做,争取机会

  邮政即将面临新一轮的改革,挑战与机遇并存。对我们普通员工而言,这个机遇就是竞争市场化,在邮政新业务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必然大量需要有营销、管理、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加入。只要我们全力以赴,每个人,每个岗位上都有机会,关键在我们要结合自己分析好,定好目标,认真学习,努力实干,将挑战当成一次人生升级的机会,也许在这里,在邮政,超越自我,挑战每一天,将创造人生最辉煌的时期。

  二、努力拼搏,争取成功

  成功靠努力奋斗、靠不断的超越自我,在努力者面前,机会总是均等的,只要不懈地努力,为企业做出良好的贡献,就一定能成功!我们要坚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把简单的事做好,认真思索自己的工作职责,熟悉自己的工作,对所能做的事情尽心尽力,把自己责权范围内的事做好,成功必将属于你。

  三、融入企业,共同发展

  尊重自己的工作,同事和领导,待之以真诚和公正,做企业的支持者、推动者而不是一个吹毛求疵者,一个抱怨者。 “社会、企业与员工同发展、共繁荣”的核心价值不仅贯彻在邮政企业的运营中,同时也贯彻在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中。员工的利益价值必须同企业的利益价值相一致,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利益价值,才能同发展、共繁荣。如果员工的追求目标与企业目标方向不一致,其偏离的程度决定其对企业的贡献,你不做企业里的事,即使你的能力再大,企业还是认为你没有贡献,你的贡献就是0。而当你背离了企业的目标时,你对企业的贡献只能是负数。人的能力有大小,或许我们认真工作但还有力所不及的时候,我们却完全可以将自己的目标方向融入到企业的利益价值中来,对企业忠诚,做企业坚定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