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控制程序(2)

  改进控制程序

  1 目的

  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 职责

  3.1 质管部负责组织对体系、产品持续改进的策划,当出现存在和潜在的质量问题时发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 行政部负责在出现环境问题时发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3 各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3.4 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3.5 营销部负责有效地处理顾客意见。

  4 程序

  4.1 持续改进的策划

  4.1.1 公司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4.1.2 日常的改进项目

  对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参见4.2、4.3条款执行。

  4.1.3 较重大的改进项目

  涉及对现有过程和产品的更改及资源需求变化,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

  a)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b)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

  c)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结果。

  4.1.4 质管部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技术改造、工艺优化、资源配置及环境质量的改善等),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制定《改进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改进计划的内容及管理参照《管理策划控制程序》和《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执行。

  4.2 纠正措施

  4.2.1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2 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或超过公司规定值时;

  b)管理评审发理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

  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2.3 原因分析、措施制定、实施与验证

  可采用统计技术或试验的方法来确定主要原因。

  4.2.3.1 对情况a),b),g)质管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 栏,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原因分析"栏,质管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3.2 对情况c),由营销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转质管部确认并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质管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并将结果反馈给营销部,由营销部及时转告顾客并取得顾客满意。

  4.2.3.3 对情况d),由审核组发出《不合格报告》,执行《内部审核程序》。

  4.2.3.4 对情况e),行政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及"原因分析"栏,定出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并实施,行政部负责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3.5 当出现情况f)时,质管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转供应部通知供方,要求供方进行原因分析,并将纠正措施反馈给供应部,质管部对其下一批来料进行跟踪验证,执行《采购控制程序》对供方控制的规定。如果是服务供方的质量问题,则由服务接受部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通知对方采取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其实施效果。

  4.2.4 每项纠正措施完成后,监督部门进行跟踪验证,该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其能否防止类似不合格继续发生,并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上签名确认。

  4.3 预防措施

  4.3.1 组织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3.2 识别潜在不合格

  质管部要及时重点分析如下记录:

  a)供方供货质量统计、产品质量统计(如调查表、排列图等)、市场分析、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环境质量统计等;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预防、改进措施执行记录等。

  以便及时了解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产品、环境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并在日常对体系运作的检查和监督过程中,及时收集分析各方面的反馈信息。

  4.3.3 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根据潜在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由质管部召集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定出预防措施和责任部门;质管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的潜在不合格事实栏,经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后实施,质管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质管部经理对有效性进行评审,并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上签名确认。

  4.4 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控制及记录

  4.4.1 在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配置必要的资源,协助分析原因和确定责任部门,并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4.4.2 质管部编制《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一览表》,记录各次措施的发出时间、责任部门、完成时间及验证结果。逾期未能完成者,要报告管理者代表,组织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再次限制完成。

  4.4.3 由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应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5 相关文件

  5.1 《管理策划控制程序》。

  5.2 《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

  5.3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5.4 《不合格控制程序》。

  5.5 《管理策划控制程序》。

  6 质量记录

  6.1 《改进计划》。

  6.2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6.3 《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一览表》。

篇2:改进控制程序

  改进控制程序

  1.目的

  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职责

  3.1 质管部负责组织对体系、产品持续改进的策划,当出现存在和潜在的质量问题时发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 行政部负责在出现环境问题时发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3 各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3.4 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3.5 营销部负责有效地处理顾客意见。

  4 程序

  4.1 持续改进的策划

  4.1.1 公司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4.1.2 日常的改进项目

  对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参见4.2、4.3条款执行。

  4.1.3 较重大的改进项目

  涉及对现有过程和产品的更改及资源需求变化,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

  a)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b)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

  c)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结果。

  4.1.4 质管部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技术改造、工艺优化、资源配置及环境质量的改善等),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制定《改进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改进计划的内容及管理参照《管理策划控制程序》和《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执行。

  4.2 纠正措施

  4.2.1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2 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或超过公司规定值时;

  b)管理评审发理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

  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2.3 原因分析、措施制定、实施与验证

  可采用统计技术或试验的方法来确定主要原因。

  4.2.3.1 对情况a),b),g)质管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 栏,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原因分析”栏,质管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3.2 对情况c),由营销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转质管部确认并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质管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并将结果反馈给营销部,由营销部及时转告顾客并取得顾客满意。

  4.2.3.3 对情况d),由审核组发出《不合格报告》,执行《内部审核程序》。

  4.2.3.4 对情况e),行政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及“原因分析”栏,定出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并实施,行政部负责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3.5 当出现情况f)时,质管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转供应部通知供方,要求供方进行原因分析,并将纠正措施反馈给供应部,质管部对其下一批来料进行跟踪验证,执行《采购控制程序》对供方控制的规定。如果是服务供方的质量问题,则由服务接受部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通知对方采取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其实施效果。

  4.2.4 每项纠正措施完成后,监督部门进行跟踪验证,该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其能否防止类似不合格继续发生,并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上签名确认。

  4.3 预防措施

  4.3.1 组织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3.2 识别潜在不合格

  质管部要及时重点分析如下记录:

  a)供方供货质量统计、产品质量统计(如调查表、排列图等)、市场分析、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环境质量统计等;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预防、改进措施执行记录等。

  以便及时了解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产品、环境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并在日常对体系运作的检查和监督过程中,及时收集分析各方面的反馈信息。

  4.3.3 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根据潜在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由质管部召集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定出预防措施和责任部门;质管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的潜在不合格事实栏,经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后实施,质管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质管部经理对有效性进行评审,并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上签名确认。

  4.4 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控制及记录

  4.4.1 在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配置必要的资源,协助分析原因和确定责任部门,并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4.4.2 质管部编制《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一览表》,记录各次措施的发出时间、责任部门、完成时间及验证结果。逾期未能完成者,要报告管理者代表,组织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再次限制完成。

  4.4.3 由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应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5 相关文件

  5.1 《管理策划控制程序》。

  5.2 《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

  5.3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5.4 《不合格控制程序》。

  5.5 《管理策划控制程序》。

  6 质量记录

  6.1 《改进计划》。

  6.2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6.3 《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一览表》。

篇3:质量体系:测量、分析和改进程序

  质量体系:测量、分析和改进

  8.1总则

  公司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采用适当的方法包括统计技术,实施以下方面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

  a)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c)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2监视和测量

  8.2.1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是公司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

  8.2.1.1顾客信息的主要内容:

  a)有关产品及服务的顾客反映;

  b)顾客需求的变化

  8.2.1.2信息收集的方法

  a)接收顾客的意见和投诉;

  b)定期对顾客和市场(针对潜在顾客)进行走访,采取调查问卷、顾客意见调查表、召开座谈会、实施维修维护时的意见反馈等方式,征求顾客意见;

  c)利用参展会或促销会,听取并记录顾客对公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意见;

  8.2.1.3顾客信息的处理

  a)策划营销中心负责顾客信息的收集、汇总,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并根据《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规定,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具体要求执行Q/TZH-WI-041《顾客满意度调查及投诉处理规定》。

  b)策划营销中心每半年或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统计技术和其它计算方法,对顾客信息进行统计,统计出顾客满意度和其它信息,从顾客的角度,评价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以及存在的差距,并提交公司的管理评审会议,用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