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花园城市评选陈述材料

  广州市国际花园城市评选陈述材料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一座中心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缘,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718.8平方公里。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一年四季繁花似锦,历来有“花城”之美称。广州市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1978年以来,广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23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0年末,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83.07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175美元;全市人口994.30万人,其中本市户籍人口702.66万人,暂住人口291.64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430.7平方公里。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36平方米,居全国大城市之首。近年来,广州致力于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座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花园城市”。目前广州正在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

  一、积极整治城市环境,改善市容景观

  由于过去的几十年中,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比较多,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管理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城市规划滞后,城市建设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交通阻塞总状况严重;商业网点和室内市场建设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违法建设现象大量涌现;城市绿化发展缓慢,市区“温室效应”不断增大,城市居住环境呈现恶化的态势。

  近五年多来,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围绕建设“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广州的城市面貌迅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我们加快园林绿化建设,逐步完善了城市园林绿化体系。我们加大“森林围城”的力度,高标准建设广州环城绿色生态屏障,先后建成自然生态保护区4个,森林公园33个,城市绿化广场12个,城市公园29个,城市道路绿化工程160多项。1996年至2000年全市新增公共绿地1280多公顷,逐步完善点、廊、环、面的绿化体系,形成“森林围城,城在林中”的局面,实现了园林绿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我们突出抓好广州市的“市肺”——白云山的建设,用5年时间完成了3万亩松林的林分改造,把原来的纯松林改造成为多品种、多层次、多色彩、多结构、多功能的混交林,并完善其生态游憩功能,新建了30万平方米绿化休闲带,使白云山逐步发展成为集调节生态环境、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每年有1500多万人到白云山旅游休闲。到2000年底,我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9500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3032公顷;园林绿地面积达到86204公顷,其中园林绿地面积10759公顷;公共绿地面积4163.4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从1996年初的25.51%、23.28%、4.72平方米提高到2000年的31.60%、29.57%、10.36平方米。公园总数达到125个,公园面积达到3074.85公顷。这些指标均居中国大城市的前列。今天的广州,就像一个大花园。

  我们全力构建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城市交通道路系统。我们将改善城市交通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进行高强度投入。1996年至2000年五年间,广州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总投入达到627亿元人民币,超过前40年总投入的3倍。20**年,计划投入142.62亿元人民币。大部分用于城市交通路网的建设。先后建成了5座跨江大桥,1条双向6车道26.7公里的内环路,1条双向6车道60公里的环城高速公路。新建和扩建了30多条城市主干道路。逐步形成了由快速路网,主干道路网和次干道路网构成的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到2000年底,我市城市道路长度达到2887公里,道路面积达到3923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9.76平方米。与此同时,我们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步伐,地铁一号线全长18.5公里,已于1999年6月建成通车。目前我们正推进建设地铁2、3号线的建设和新机场轻轨、城郊列车路线的建设。

  我们积极整治城市环境,努力改善城市面貌。全力“治脏”,动员市民全面清理城市各个区域的卫生死角。对城市道路实行16小时保洁,对城市生活垃圾实行上门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全部实行无害化处理。对城市建设工地实行规范化管理,从源头上遏制了余泥渣土撒漏污染环境和法建筑已基本清拆完毕。全面清拆违章设置的户外广告,规范户外广告的管理,1999年全部清拆了市内的香烟广告,使广州迈入了无户外烟草广告城市的行列。全面整治静态交通秩序,机动车辆的停放逐步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全力美化市容景观,先后投入11亿多元人民币,按照岭南建筑风格对商业街区和陈旧楼宇重新整饰改造,目前已有3个街区改造成为环境优美的商业步行街,有5000多栋建筑物的立面和屋顶进行了重新整饰美化。

  我们积极推进城市景观工程和标志性建筑的建设,努力塑造新的城市形象。以新、旧两条城市中轴线和珠江岸线为主,构筑“一横两纵”的城市景观体系。从1998年起启动109项城市景观工程的建设,目前已完成了98项。重点规划建设了广州艺术博物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州体育馆、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歌剧院和广州报业文化广场等一批新的大型标志性建筑,其中部分建筑已建成。这些标志性工程的设计全部采用国际招标,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这些标志性工程陆续建成后,将会使广州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提高到新的层次。

  二、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大力弘扬历史文化

  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南越、南汉、南明3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遗产众多。目前有文物保护单位156个,其中国家级16个,省级28个,市级112个。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代表,秦汉造船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及御花园遗址、南越王墓、光孝寺、圣心大教堂、镇海楼、中山纪念堂、陈家祠、余荫山房和西关大屋、商业骑楼、东山红楼群、爱群大厦、白天鹅宾馆等古今建筑都蕴涵了深厚的岭南文化特色。

  近年来,我们在迅速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可能埋藏着历史文物的区域,我们划定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先后划定了22处文物保护范围。对新发现的文化遗址,我们全力做好发掘和保护工作。1995年,我们在旧城区发现南越国王宫署遗址后及时划定了4.8万平方米保护区,并由市政府拨出4.92亿元人民币搬迁区内建筑物。对区域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采用测绘、拍照、摄像等多种保护措施,及时实行分类保护。对具有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区,我们划定控制区,进行重点保护,目前已在老城区划出16个控制片区。对需要抢修的重要文物古迹,近五年来,市政府共拨出1.3亿元人民币专款进行抢修维护。对源远流长的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粤剧,我们重点保护,新建了粤剧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每年组织大规模的演出,使这种具有深厚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得以承传发展。对独具特色的迎春花市、迎春花会和南海神诞等岭南民俗,政府给予积极扶持,每年举办盛大的活动。赛龙舟是广州的一项群众性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历史悠久,政府在每年农历5月“端午节”举办规模盛大的“龙舟赛”。

  三、努力保护城市环境,保持城市的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我们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积极治理环境污染源,全面提高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确保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我们加强对工业污染的防治。近五年来,共投入9.29亿元人民币,完成了948项工业企业污染项目的治理,先后对位于居民住宅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内的124家不能就地治理的污染型工业企业实行搬迁或关闭,彻底解决了这类企业的污染问题。

  我们全力完成国家提出的环境污染治理目标。1996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了“一控双达标”的目标,即到2000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内,重点城市的环境空气、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我们按照这个要求,向环境污染宣战,如期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奋斗目标。到2000年底,广州列入国家考核计划的2941家企业全部如期实现达标排放,市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6.74%;环境空气、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均达到国家标准。广州是全国按期实现“一控双达标”目标的三个省会城市之一。通过治理,一度受到严重污染的珠江水重新变清,鱼虾大量回游繁殖。

  我们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近五年来,先后建成了3座污水处理厂,目前有4座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到2000年底,全市生活日处理污水能力已达到63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1.49%,到20**年将达到70%以上。我们全力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针对广州目前130多万车辆机动车辆废气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状况,对机动车废气污染展开综合整治。从1996年7月1日起,对路检测不合格的汽车强制安装尾气净化器;1997年10月1日起,在全市推行使用无铅汽油;当月城区大气铅浓度平均下降了61%;1997年12月1日起,对机动车实行禁呜喇叭,当月城区交通噪声平均峰值下降了3分贝;1998年3月起停止发放新的摩托车牌照,2000年10月1日起,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轻型机动车不准在本市生产、进口、销售和发牌。通过严格控制,广州市机动车辆排气达标率已从1995年的46.3%提高到2000年的82.04%。我们积极发展“绿色交通”,目前已有2/3的燃油公交车和1/5的出租车使用液化石油气。我们在饮食服务业中全面推行“油改气”,在饮食服务业中广泛使用石油气和电等清洁能源,目前全市已有7787家饮食服务业户改用清洁能源,饮食服务业黑烟污染从根本上得到了控制。我们积极推行燃煤脱硫,在燃煤、燃油企业中广泛推广使用低硫燃料、脱硫剂和脱硫装量,目前广州建成区的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已达100%,SO2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努力,广州市的环境质量明显好转,2000年,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为0.045毫克/立方米,比1999年下降16.7%,二氧化氮0.061%毫克/立方米,下降11.6%,总悬浮颗粒物0.158毫克/立方米,下降13.2%,降尘量7.34吨/平方公里?月,下降10.0%,空气质量水平已经进入全国大城市前列,市区空域保持了蓝天白云的良好状态。地表水和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连续7年下降。在2000年全国46个重点城市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广州市名列第七,比1999年的第28名上升了21位。

  四、广泛组织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共同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

  我们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口号,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管理城市。政府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在作出城市建设重大决策之前,广泛征求社会多个阶层和广大人民群众意见;在进行城市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广泛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珠江新城”是代表21世纪广州新形象的中央商务区。我们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先举办规划方案展示,并通过媒体和因特网向社会各界公布,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制订了完善的发展规划方案。广州歌剧院是广州正在规划之中的重点标志性建筑,我们在对该建筑物设计时,将来自中国大陆、美国、德国、奥地利和中国香港的五个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和模型向市民展示,请市民提出意见和建议,共有1876人参加投票,共提出了256项建议,我们在此基础上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珠江两岸景观工程是广州的一项标志生工程,我们在建设这个备受瞩目的浩大工程时,设计了6个方案,每个方案先建设一个15米长的样板段,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12000多名市民参加了优选方案投票,我们据此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并进一步修改完善,为这项工程制订了完美的设计方案。为了整治和维护城市交通秩序,我们在全市共组织了11988个服务组,496个志愿者协会,2227个青年服务队,26万我名志愿服务人员。为了整治城市环境秩序,近三年来我们组织了8次全市市民统一大行动,共有28万多人次参加了整治脏乱现象义务劳动。从1999年至20**年,广州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跟踪调查市民对广州城市环境的评价,市民的满意率1999年10月达到93.5%,20**年6月达到95.9%。

  五、面向二十一世纪,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即将加入WTO和广州市行政区域的调整,最近,广州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在此基础上编制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为城市未来发展制订了稳定的城市框架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目标。

  我们确立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是: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强化广州作为华南城区中心城市的商贸、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等功能,提高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使广州在21世纪发展成为一个高效、繁荣和文明的国际性区城中心城市。一个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山水型生态城市。

  我们确立的城市规划战略目标是:以区域共同发展与生态优先为前提,保持地区生态平衡,利用广州经济高速增长和中国快速城市化的机遇,采取跨越式发展模式,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促使城市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换,以促进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我们确立的城市土地利用战略是:将全市划分为5个片区,21世纪重点发展位于广州南部的番禺片区,将该区建设成为华南地区的航运中心、临港工业区、新兴产业区和区域服务业核心区,具有南国水乡风情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区。以中心片区为基础,建立“都会区”。“都会区”由旧城大组团、南翼大组团、东冀大组团、北翼大组团构成,呈多中心、网络型的空间结构。在旧城大组团建设成广州城市传统的商业贸易中心、环境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东冀大组团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建设成为广州制造业的基地;在南冀大组团发展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新兴产业,建设综合性新城区;在北冀组团集中发展航空运输业、现代化物流业、仓储业、无污染轻型工业、都市型生态农业,增强交通枢纽、生态屏障功能。

  我们确立的城市生态环境战略是:基于区域与城乡生态环境自然本底及其承载能力,建构与城市建设体系相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形成城乡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城乡生态良性循环,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共生、保障、促进,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把广州建设成适宜创业发展、居住生活的山水型生态城市创造条件。以山、城、田、海的自然特征为基础,构筑“一环两面楔”、“三纵四横”的生态主廊道,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络式的生态结构体系,形成“山水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山水”的山水城一化化城乡生态格局。

  我们确立的城市综合交通战略是:构筑以机场、港口、铁路为龙头,以高快速道路和快速轨道线为骨干的安全可靠、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适应、促进并能合理引导城市空间拓展与未来的持续发展,强化广州作为交通枢纽、物流、客流中心的地位,充分发挥华南经济中心、国际商贸中心的作用。

篇2:四季度花园小区业委会物业管理情况公告

  业委会四季度Z花园小区物业管理情况公告

  尊敬的广大业主们:

  按照Z花园第三次业主大会决议,北京Z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自2009年9月17日起已经接管本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工作,迄今已经有两个月,业委会的主要工作也已经随之过渡到对现物业公司的监督上。为使广大业主及时了解本小区的实际情况,今后业委会将定期将各方面情况向广大业主通报,请广大业主监督。

  一、截止目前新老物业交接情况

  9月17日,原物业北京Z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对小区地上部分(包括保安、保洁、电梯和绿地等)实行撤管,但拒绝依法交接小区的全部公共设施和资料。鉴于法律规定不许强制交接,北京Z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采取了逐步接收的方法进行接收。

  9月17日起,北京Z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始提供保安、保洁等服务。

  10月15日,原物业腾退了占据的C、D座夹层的公摊面积。北京Z物业随即解决了保安、保洁人员的住宿问题。

  10月23日,原物业将供水系统及其资料移交;北京Z物业随即对水箱进行清洗,并由防疫站进行了水质检验。因老物业未交回原来的合格证,致使新合格证尚未取回。

  10月23日,原物业将电梯资料移交。随即,北京Z物业开始电梯检修。11月5日,北京Z物业取回了正在运行的8部电梯的检测报告和合格证。

  目前,原物业仍占据配电室、D座地下一层公摊面积未移交。

  二、小区硬件设施改进情况

  Z物业公司接管后,为完成小区封闭管理的目标,按照合同约定垫付资金对小区的的部分设备、设施、道路等进行了更新改造,截止2009年11月28日,小区设施改造情况如下:

  10月10日,不锈钢伸缩门、大门岗亭安装完毕,已投入使用。

  10月15日,更换路桩完毕(原路桩被老物业拆走);

  10月30日,监控系统地面部分已经布线完毕,地下车库由于开发商不让进地库布线,至今不能安装使用。目前电梯内监控系统已经开始试运行,小区地面监控系统于11月底启用。

  11月5日,目前在运的8部电梯合格证取回,停运的四部电梯正在维修。因一些关键配件难以寻找(当初购买电梯的厂家已经找不到,原物业是以现在停运的电梯的配件作为维护运行电梯的备件),使电梯维修进程较慢,请大家谅解。为了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请业主耐心等待,Z物业公司将尽快解决大家出行不便的问题。

  截至目前,门禁系统基本安装完毕,11月24日起地上部分开始使用,地下部分因开发商和原物业阻拦布线原因至今尚未启用。

  三、小区日常物业管理情况

  北京Z物业在进入小区最初的一个月中面临诸多困难,如:老物业将地下一层的公共用水停掉,使新物业做保洁无水可用;把C座夹层的公共厕所锁上(在小区共摊面积上),让新来的保安无处上厕所等;但是北京Z物业仍在逐步理顺并改善物业服务:

  ? 小区保安:目前小区已经实行24小时保安服务,包括大门门岗、各楼座门岗24小时执勤,公共区域包括地下车库24小时保安巡逻,中控室24小时值班等。Z物业投入保安人员共计50人。

  ? 小区保洁:目前小区共有14名保洁人员,对各楼层公共区域、设施、门口地面及一层不锈钢装饰物、路灯及其它公用设施、垃圾桶及周边的墙面等进行每天两次清洁。

  ? 设备设施维修:目前小区各类公共设施都已开展日常维护维修工作,电梯、水泵等都有专人值守。

  ? 各楼座防火通道目前已经清理完毕。

  四、业委会工作情况

  1. 起诉原物业北京Z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交接

  北京Z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于2009年9月17日自动撤管,但是继续滞留小区,拒绝移交物业管理资料,并非法控制物业管理用房、配电室、水泵房等业主共有房屋和公共设施。2009年9月18日,经Z区信访办、Z区房屋管理局、Z区望京街道办事处等机关协调,仍然拒绝撤离和移交。

  按照物权法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共有部位及公共设施具有共同管理权。北京市Z区Z花园小区业主大会选聘新的物业服务企业后,被告已经没有资格滞留小区,并无权继续占有小区业主共有的场所、场地以及其他公共设施。为维护全体业主的合法权益,业委会委托北京市仁和律师事务所对北京Z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提起了如下诉讼:

  被告的非法滞留小区,已经构成对业主共同管理权的妨碍,被告应当立即撤离花园小区物业服务区域。被告违法继续占有小区物业管理资料,已经构成对于业主对该资料共同共有权,依法应当返还。被告非法控制配电室、高压水泵房等设施、设备以及电梯维修、维护资料,给业主的生活构成安全隐患,应当立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被告非法控制已经归业主共有的地下车位和车库,已经构成非法侵占,应当立即排除妨碍。

  北京市Z区人民法院酒仙桥法庭依法www.aishibei.com于2009年10月10日进行了调解。调解未成,业委会随即正式立案起诉北京Z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Z区人民法院酒仙桥法庭已经就本案于2009年11月24日开庭,案件正在审理中。

  2. 督促北京Z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物业服务

  业委会在2009年10月和11月中,与北京Z物业召开了5次联席会议,对保安、保洁、电梯维修、门禁、监控、地下车库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了协调沟通。

  业委会对北京Z物业在老物业一直未正常交接情况下面临的诸多困难表示理解,但认为Z物业目前的服务水平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并在10月底依据合同条款要求Z物业更换了执行不力的物业项目经理。

  目前,业委会对Z物业Z花园项目部从制度建设、财务预决算、物业服务执行等各方面都保持着监督,欢迎广大业主也加入到监督的行列中来。

  3. 加强自身建设,规范业委会工作

  业主委员会作为广大业主的利益代表,深知自身行使的是公权力,不但要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必要的监督,自身工作也应该接受广大业主的监督。同时,业主委员会作为群众自发的居民自治组织,其运作尚缺乏一套严密有效的制度。因此,作为Z花园第一届业主委员会,我们把业委会自身的制度建设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希望在本届业委会卸任之前,我们能够向业主大会提交一套运作成熟的业委会工作制度,使广大业主将来能够依靠制度而不是某个人的个人品质保证业委会工作的公正性和延续性,并以此监督业委会的工作。随着本项工作的开展,我们会及时公示业委会制定的各项制度,欢迎大家监督。

  北京市Z区Z花园小区业主委员会

  2009年11月29日

  抄送:北京市Z区望京街道办事处

  北京市Z区望京街道爽秋路居委会

篇3:保利花园物业服务参观学习体会

  参观学习保利花园后的体会

  6月2日参观保利物业后,感想很深,具体如下几方面:

  一、现场方面:

  1、设备房标识清晰易懂。

  2、马路沙井地漏安装改造了防蟑螂、防蚊的地漏井,实用性高。

  3、外围围栏、扶手设施全部采用不锈钢材料,体现精致管理,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4、在管理处公示了所有的客服人员与班长级以上的人员的相片与职位说明,便于顾客了解管理人员职责及业务分工。

  5、物业服务中心前台与收费前台单独分开面对业主办公,方便业主咨询及交费。

  6、小区中央湖水全靠收集雨水来维持水质及投放少许石灰及药粉保持青绿色,成本低,效果好。

  二、内部管理方面:

  1、控制中心不仅是安全监控,也是一个信息收集口,所收集的信息都由客户前台安排到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并由客服助理跟踪处理完毕。

  2、社区活动结束后,已书面形式向业主展示,让不在家的业主能了解管理处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