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铺装工程工程施工规范

  地面铺装工程工程施工规范

  14.1、一般规定

  14.1.1、本章适用于石材(包括人造石材)、地面砖、实木地板、竹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强化复合地板、地毯等材料的地面面层的铺贴安装工程施工。

  14.1.2、地面铺装宜在地面隐蔽工程、吊顶工程、墙面抹灰工程完成并验收后进行。

  14.1.3、地面面层应有足够的强度,其表面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14.1.4、地面铺装图案及固定方法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14.1.5、天然石材在铺装前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出现污损、泛碱等现象。

  14.1.6、湿作业施工现场环境温度宜在5℃以上。

  14.2、主要材料质量要求

  14.2.1、地面铺装材料的品种、规格、颜色等均匀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书。

  14.2.2、地面铺装时所用龙骨、垫木、毛地板等木料的含水率,以及防腐、防蛀、防火处理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14.3、施工要点

  14.3.1、石材、地面砖铺贴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石材、地面砖铺贴前应浸水湿润。天然石材铺贴前应进行对色、拼花并试拼、编号。

  2、铺贴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结合层砂浆厚度,拉十字线控制其厚度和石材、地面砖表面平整度。

  3、结合层砂浆宜采用体积比为1:3的干硬性水泥砂浆,厚度宜高出实铺厚度2~3rnm.铺贴前应在水泥砂浆上刷一道水灰比为1:、2的素水泥浆或干铺水泥1~2mm后洒水。

  4、石材、地面砖铺贴时应保持水平就位,用橡皮锤轻击使其与砂浆粘结紧密,同时调整其表面平整度及缝宽。

  5、铺贴后应及时清理表面,24h后应用1:1水泥浆灌缝,选择与地面颜色一致的颜料与白水泥拌和均匀后嵌缝。

  14.3.2、竹、实木地板铺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层平整度误差不得大于5mm.

  2、铺装前应对基层进行防潮处理,防潮层宜涂刷防水涂料或铺设塑料薄膜。

  3、铺装前应对地板进行选配,宜将纹理、颜色接近的地板集中使用于一个房间或部位。

  4、木龙骨应与基层连接牢固,固定点间距不得大于600mm.

  5、毛地板应与龙骨成30#176;或45#176;铺钉,板缝应为2~3mm,相邻板的接缝应错开。

  6、在龙骨上直接铺装地板时,主次龙骨的间距应根据地板的长宽模数计算确定,地板接缝应在龙骨的中线上。

  7、地板钉长度宜为板厚的2.5倍,钉帽应砸扁。固定时应从凹榫边30#176;角倾斜钉入。硬木地板应先钻孔,孔径应略小于地板钉直径。

  8、毛地板及地板与墙之间应留有8~10mm的缝隙。

  9、地板磨光应先刨后磨,磨削应顺木纹方向,磨削总量应控制在0.3~0.8mm内。

  10、单层直铺地板的基层必须平整、无油污。铺贴前应在基层刷一层薄而匀的底胶以提高粘结力。铺贴时基层和地板背面均应刷胶,待不粘手后再进行铺贴。拼板时应用榔头垫木块敲打紧密,板缝不得大于 0.3mm.溢出的胶液应及时清理干净。

  14.3.3、强化复合地板铺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潮垫层应满铺平整,接缝处不得叠压。

  2、安装第一排时应凹槽面靠墙。地板与墙之间应留有8~10mm的缝隙。

  3、房间长度或宽度超过8m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伸缩缝。

  14.3.4、地毯铺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毯对花拼接应按毯面绒毛和织纹走向的同一方向拼接。

  2、当使用张紧器伸展地毯时,用力方向应呈V字形,应由地毯中心向四周展开。

  3、当使用倒刺板固定地毯时,应沿房间四周将倒刺板与基层固定牢固。

  4、地毯铺装方向,应是毯面绒毛走向的背光方向。

  5、满铺地毯,应用扁铲将毯边塞入卡条和墙壁间的间隙中或塞入踢脚下面。

  6、裁剪楼梯地毯时,长度应留有一定余量,以便在使用中可挪动常磨损的位置。

篇2:建筑楼地面施工规定

  一、建筑楼地面的构造层次有面层、结合层、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垫付层、基土。

  二、建筑楼地面工程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和材料的温度。

  建筑楼地面工程施工时,各层环境温度及所铺设材料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掺有水泥的拌合料铺设面层、结合层、找平层和垫层时,环境温度不应小于5℃。

  2、采用掺有石灰的拌合料铺设垫层时,环境温度不应小于5℃。

  3、采用沥青胶结料(无特别注明时,均为石油沥青胶结料,以下同)作为结合层和填缝料铺设块料、木板和硬质纤维面层时,环境温度不应小于5℃。

  4、采用胶粘剂(无特别注明时,均为有机胶粘剂,以下同)粘贴塑料板、木板和硬质纤维板面层时,环境温度不应小于10℃。

  5、当在砂石结合层上铺设块料、料石面层时,环境温度不应小于0℃。

  6、当铺设碎石、碎砖垫层时,环境温度不应小于0℃。

  7、当低于上述温度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冬期措施。

  三、基土的基本要求

  1、地面应铺设在均匀密实的基土上,填土或土层结构被扰动的基土,应予分层压实。

  2、在淤泥、淤泥质土及杂填土、冲填土等软弱土层上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对基土进行更换或加固;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的有关规定。

  3、填土的施工应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分层压(夯)实,土块的粒径不应大于50mm,每层虚铺厚度:机械压实时,不应大于300mm,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时,不应大于250mm,人工夯实时,不应大于20**mm。每层压(夯)实后土的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但不应小于0.9。填土前宜取土样用于试验室确定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

  4、填土宜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施工,过干的土在压实前应加以湿润,过湿的土应予晾干。

  当工业厂房的填土时,在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最优含水量和施工含水量的控制范围。

  5、当墙、柱基础处的填土时,应重叠夯填密实。在填土与墙柱相连处,亦可采取设缝进行技术处理。

  6、当基土下为非湿陷性土层,基填土为砂土时可随浇水随压(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mm。

  7、采用碎石、卵石等作基土表层时,应均匀铺设一层粒径宜为40mm,并应压(夯)入湿润的土层中。

  8、在冻胀性土上铺设地面时,应按设计要求做防冻胀处理后方可施工。并不得在冻土上进行填土施工。

  四、楼地面工程的种类和面层材料的材质要求

  1、水泥砂浆面楼地面

  水泥砂浆面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水泥砂浆的体积比宜为1:2(水泥:砂),其稠度不大于35mm,强度不应小于M15。

  水泥砂浆面层采用的水泥宜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应小于425号,并严禁混用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采用的砂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2、水泥砼楼地面

  水泥砼面层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水泥砼垫付层兼面层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浇筑水泥砼面层时,其坍落度不宜大于30mm。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应小于425号,并不宜混用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

  水泥砼面层采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细石砼面层采用的石子粒径不应大于15mm。

  3、水磨石楼地面

  水磨石面层应采用水泥与石粒的拌合料铺设。面层厚度除有特殊要求以外,宜为12~18mm,并应按石粒粒径确定。拌合料的体积比采用1:1.5~1:2.5(水泥:石粒)

  水磨石面层的颜色的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

  白色或浅色的水磨石面层,应采用白水泥,深色的水磨石面层,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应小于425号。同颜色的面层应使用同一批水泥,其标号不应小于425号。同颜色的面层应使用同一批水泥。

  水磨石地面的分格条一般采用铜或玻璃条,亦可采用彩色塑料条,铜条厚度为2~2.5mm,玻璃条的厚度为3mm。

  4、块料地面

  砖地面应按设计要求采用缸砖、陶瓷地砖、水泥花砖或陶瓷锦砖等板块在结合上铺设。

  缸砖、陶瓷地砖的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的产品标准的规定,水泥花砖的质量要求应符合《GB50209-95》规定。

  5、大理石和花岗石楼地面

  大理石和花岗石面层应采用天然大理石、花岗石板材在结合层上铺设。

  大理石板材不得用于室外地面面层。

  天然大理石、花岗石的技术等级、光泽度、外观等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标准《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花岗石建筑》的规定,并应符合《GB50209-95》的规定。

  五、建筑地面面层的一般规定

  1、各类面层的铺设宜在室内装饰工程基本完成后进行,并应做建筑地面工程的基层处理工作。

  2、当铺设水泥类面层、找平层和结合层,其下一层为水泥类材料时,其表面应粗糙、洁净和湿润,并不得有积水现象,在预制钢筋砼板上铺设时,应在已压光的板面上划(凿)毛或涂刷界面处理剂。

  当铺设水泥类面层和在水泥类结合层上铺设板块面层时,其下层的水泥类材料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MPA。在铺设前应刷一遍水泥浆,其水灰比宜为0.4~0.5,并随刷随铺。

  3、铺设水泥类面层以及铺设预制砼板、预制水磨石板、水泥花砖、陶瓷锦砖。陶瓷地砖和条石、缸砖、碎拼大理石等面层的结合层和填缝的水泥砂浆,在面层铺设后,表面应再覆盖湿润,其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天。

  4、当水泥类面层的抗压强度达到5MPA以及板块面层的水泥砂浆结合层的抗压强度达到1.2MPA时,其面层方可准许行人行走。当上述面层或结合层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其面层方可正常使用。

  5、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的结构层标高,应结合房间内外标高差、坡度流向以及隔离层能裹住地漏等进行施工。面层铺设后不应出现倒泛水和地漏处渗漏。

  6、楼梯踏步的高度,应以楼梯间结构层的标高结合楼梯上、下级踏步与平台、走道连接外面层的做法进行划分。铺设后每级踏步的高度与上一级踏步和下一级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20mm。

  7、室外散不、明沟、踏步、台阶、坡道等各构造层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应符合《GB50209-95》基土和同类垫层、面层的规定。

  水泥砼的散水和明沟,应设置伸缩缝,其间距宜按各地气候条件和传统做法确定,但间距不应大于10m;房屋转角处亦应设置伸缩缝;水泥砼的散水、明沟和台阶与建筑物连接处应设缝进行技术处理;上述缝宽20mm,缝内应填沥青胶结材料。

  六、地面工程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施工要点

  1、水泥砂浆地面

  先将基层清理干净,并用水冲刷,使表面保持湿润,但以不积水为度,然后,按地面设计标高抄平,定出水平标高线,再按找平坡要求作好房间(或开间)内四角的塌饼,并按塌饼间距1.5m左右引出中间塌饼;一般隔1昼夜后,开始铺设面层。铺设面层前,先用纯水泥浆扫浆1遍,随即铺设水泥砂浆面层(水泥砂浆的稠度以手捍成团能稍出浆为度),随铺随抹并拍实,并用刮尺刮到与塌饼平。稍收水后,用木蟹搓平(边搓边铲除塌饼),并用铁板进行第1遍压光。待水泥砂浆稍硬(脚踩不产生明显痕迹)时,用铁板抹子压光第2遍。待面层干燥(压不出铁板印纹,即接近终凝)时,用铁板抹子进行最后1遍压光,经1昼夜后即应开始洒水养护,当水泥砂浆强度达到5MPA后方可上人。

  注意:当水泥砂浆面层内埋设管线等出现局部局度减薄时,设计要求做防止面层开裂处理后方可施工。

  2、细石砼楼地面

  先将基层清理干净,并用水冲洗。冲后,扫除积水。然后按地面设计标高抄平,定出水平标高线,再按找平坡度要求作好房间(或开间)内四角的塌饼,并按间距为1.5左右引出中间塌饼,隔1昼夜后,开始铺设面层,面层铺设前,先用喷水壶洒水,使基层表面湿润(不积水),然后,用纯水泥浆扫浆1遍压光随即铺设细石砼面层。细石砼的稠度,以手捏成团能拍出为准。面层用刮尺铺平后,应用平板震动器振捣1望见或用滚筒来回滚压2~3遍至表面泛浆为止,接着再用刮平尺将表面刮平(边刮边铲除塌饼)。并撒1:1干水泥浆1层,待干水泥砂湿润后,用木蟹搓平,并用铁抹子先行第一遍压光。以下同"水泥砂浆地面"。

  对浇筑钢筋砼楼板或水泥砼垫层兼面层时,应采用随捣随抹的方法。当面层表面出现泌水时,可加干拌的水泥和砂进行撒匀,其水泥与砂的体积比宜为1:2~1:2.5,并应进行抹平和压光工作。

  七、建筑地面工程变形缝和镶边的位置

  1、建筑地面的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等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与结构相应的缝位置一致。除假缝外,均应贯通各构造层。

  水泥砼垫层应铺设在基土上,当气温长期处于0℃以上,且设计无要求时,其房间地面,应设置伸缩缝。

  2、室外水泥砼地面工程应设置伸缩缝;室内水泥砼楼面与地面工程应设置纵、横向缩缝,不宜设置伸缝。

  3、缩缝和伸缝的间距,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纵向缩缝的间距,宜为3~6m。

  (2)室内横向缩缝的间距,宜为6~12m;室内横向缩缝的间距为3~6m。

  (3)室外伸缝的间距为30m。

  4、水泥砼地面的缩缝(平头缝、企口缝、假缝和加助平头缝)和伸缝的做法,应符合规范规定。

篇3:面砖地面工程交底

  面砖地面工程交底

  1、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面砖应进行试验。

  2、细石砼面层巳完成并巳验收合格。

  3、墙面抹灰作完并已弹好+50cm水平标高线

  穿过地面的套管已做完,管洞已用细石混凝土堵塞密实。设计要求做防水层时,已办完隐检手续,并完成蓄水试验,办好验收手续。

  4、工艺流程:清理基层、弹线→刷水泥素浆→水泥砂浆找平层→水泥浆结合层→铺面→修理→灌缝→养护

  5、清理基层、弹线:将基层清理干净,表面灰浆皮要铲掉、扫净。将水平标高线弹在墙上。

  6、面砖必须粘贴牢固,不空鼓。

  7、应表面洁净、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查。无裂纹、掉角和缺楞现象。

  8、允许偏差(mm)

  平面平正:2

  缝格平直:3

  接缝高低差:0.5

  缝宽度不大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