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非著的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读吴非著的《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教师是跪着教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该怎样教书?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必须要有站起来的勇气,要有视野的宽度、知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深记自己做教师的责任。开启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品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人。针对教师“跪着教书”的现象,吴老师给出了一个良方:就是读书。“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那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像吴老师说的,一味合格的教师,只要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要让学生多读书,教师自己首先要多读书,自觉读书”,我也希望我能成为吴老师口中说的老师,受到学生尊敬,让学生忘不了的老师。那我只能增加自己的阅读,多读书,多思考,多学习。“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想让学生多出色,教师就必须出色。学生赶超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太少太浅。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水源。书中讲到了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会“埋头苦干”,不能“及时反思”。想想我自己也是一样,有时其实是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是因为忙,没有及时去反思,过段时间也就忘记了。久而久之,问题依然存在,而我也没有多少进步。所以除了多读书,我还要学会多反思。让反思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读了《不跪着教书》,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师要堂堂正正的,不趋炎附势,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和意见。经常低头看看学生的优缺点,放低身子与学生平等的贴心交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篇2: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最近,我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跪着,意为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名利而失去教师的责任,意为为了迎合上级而折腰,而随波逐流。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一、不能跪对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融洽的,既要抛弃师道尊严,也要直起脊梁做人。对学生的正确态度是:热爱,尊重,不迁就。

  二、不跪对领导。教师首先要自尊、自信、自强,也要保持一颗淡泊宁静之心,无欲则刚,无求品自高。

  三、不跪对社会。教师要做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一个普通人,不要整日忙与社会应酬,不要下跪于名利之中,应固守自己的一方天空。

  四、不跪对家长。教师要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要彼此在必要的沟通之中平等、理解、信任、支持。避免庸俗化、功利化。

  是啊,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篇3:读吴非著不跪着教书有感

  镜子和影子

——读吴非著《不跪着教书》有感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语文教师,读完吴非先生所著的《不跪着教书》一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两句话:“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在他看来,教师必须具有独立精神,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必须具备基本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才有可能去完成“立人”的事业。德国作家莱辛也以这样的故事向人们阐述着教育的使命,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鹰回答:“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他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作为一名功力尚浅的年轻教师,关于为人师表,关于语文教学,要思考的是在太多。在完全领会“独立思考精神”之前,我首先对为人师表的以身作则有了一些感触。我想这应该是做一名站立着的教师应上的第一堂课。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这些词汇都是指导教师的职业行为的,是职业本身对教师提出的“律己”方面的要求。教师虽普通,却具有神奇的影响力,他们是学生的镜子: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有可能在孩子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学生又是老师的影子,学生在教师身上看到了自己应该执著前行的方向,教师更在学生身上关照出了平时教书育人的成果。鉴于师生间这种特殊的关系,也基于教师带给学生的特殊影响,在德育工作中树立教师这个榜样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短短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两件事情让我感触良多。

  事件一:

  教室里,听不见往日里的欢声笑语、打闹嬉戏,每个同学都耷拉着脑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些女生在啜泣着,旁边同学正用纸巾帮忙擦拭着,一起擦掉的还有满头的汗水。在刚刚结束的一场体育比赛中,我们班同学拼劲全力,但还是未能获胜,我们——输了。此时的我,站在讲台上,悲喜参半。高兴的是,经过两个学期的相处和磨合,班级同学已经有了一股扯不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今天的沮丧和泪水都源于对集体荣誉的珍惜。担心的是,这次比赛输得有些出乎意料,恐怕学生们不能正确对待,有可能影响以后的班级活动的开展。正当我踌躇于如何开口引导他们时,小邹同学的话让我错愕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听着她夹杂着委屈和不甘的断断续续的话语,我终于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我开始回忆小邹同学在赛场上的表现:这女生个子不高,柔弱得很,两条手臂早已打得通红,但始终没有放弃。正当双方奋力拼抢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球从对方阵地“嗖”地一声飞了过来,刚好落在了小邹的站位里。小邹没来得及考虑,第一时间扑了过去, 那阵势使人无法将之与女生的柔弱联系在一起。不偏不倚,球砸在了小邹的脸上,不躲不闪,小邹用那白皙的小脸将球顶了回去。在一旁加油助威的同学正准备为她的勇敢喝彩时,小邹身子往后一仰,摔了下去。我赶忙跑上去,将她扶了起来,询问是否受了伤。回应我的是有些勉强的笑容,眼角分明有因疼痛而留下的泪水。

  教室里,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把我的思绪从回忆中拉了回来。“老师怎么可以这样?”、“小邹都被球砸成这样了,老师怎么还笑得出来?”“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原来在我扶起小邹的时候,当她笑着告诉我没事时,一抬头看见了一个老师正哈哈大笑。小邹觉得自己是为了救球、为班级多拿一分才摔倒的,这样并不好笑。老师没有给予关心也就罢了,这样的笑声实在刺耳。

  听着孩子们这样的疑惑,我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向他们解释了。

  事件二:

  一次去教室时,经过走廊,不经意地看见一个男生回头看了一个东西一眼,犹豫了一下,又径直往前走了。顺着他刚才的方向,我发现饮水机的关开没有拧好,水正一滴一滴地流着。“这么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看见了都不关紧”,我心里不禁责怪起刚才的这位同学。于是,我把他叫住了。男生回转身,怔怔地看着我。“为什么看见了饮水机的水在流,都不伸手关一下呢?”我责问道。“不是的……”男生愣住了,分明想解释,但又不敢开口。“怎么不是,老师明明看见的。我们的饮水机旁边、厕所里不都贴着节约用水的牌子么,就算不是你开的,既然看见了,也应该顺手关掉啊!”男生满脸涨得通红,低下了头。看看似乎已经达到教育的目的了,我正准备离开。不料刚要开口,男生噌得冒出一句:“光要求我们学生,你们老师怎么就不用节约用水了?”我有些生气,但是看着他那认真的眼神,我决定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难道老师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你们老师常常把整杯没喝完的水直接倒掉,然后再倒一杯热的。或者干脆用饮水机里的水洗手,这难道不是浪费么?还有学校天天要求我们不要乱扔果皮纸屑,再教室、走廊上看到垃圾要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又有几个老师看到垃圾就捡起来的呢?”听着孩子这样的质问,我不禁感到他们并没有言过其实,我哑口无言,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很不自然。

  我们常说,耳濡目染,什么样的家庭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在校园,又何尝不是这样:什么样的老师也就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

  作为教师,总是强调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严格的教育要求、机智的教育智慧,殊不知,作为教师,身正为范,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就如同一面镜子,可以让学生在其中照出自己应该塑造成的形状。学生就如同一个影子,反馈着教师教育教学的成果。教师的一个举止、一个动作、一次示范远远比那些形而上的教条来得实用得多。作为语文教师,当学生写作时,跟他们一起构思、一起动笔、一起修改,能在极大程度上调动他们的参与性。作为班主任,跟他们一起跑步、一起训练、一起加油,能最大程度地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学生眼中,教师的行为,永远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学习的榜样。试问: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面对孩子明亮的双眸、真诚的信任和由衷的崇拜,我们如何能够疏忽大意、掉以轻心,如何能够安然自若地我行我素?

  在上述两个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不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生的更是如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尽收眼底。一旦教师的行为与多年来他们在学校教育中建构起来的价值体系不符合,雁过留痕,起初或许是疑惑、不解、质问,长此以往,最终的结果便会是效仿了。如事件一中教师“笑”的行为,事件二中教师“不拘小节”用水的行为等。诸如此类的细节,潜移默化着学生的人格养成,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绝不能成为学生在这一道路上前行的障碍。

  鉴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我们不一定讲求精益求精,但求尽心尽力。教育讲求良心,教懂得及时反思、擦拭心灵灰尘、时时叩问自己的教育良心。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用自己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用自己的朝气感染学生,更可以用自己的正气熏陶学生。这不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苛求,而是对学生的高度负责,也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本质要求,为人师表,我们要心怀敬畏,认真履行这一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