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温湿度检查登记标准操作程序

药品温湿度检查登记标准操作程序

  目的:制定温湿度检查登记标准操作程序,维护药品储存环境,保障被储存药品的质量。

  范围:门诊、病区药房、药库等。

  责任人:门诊、病区药房负责人、药品库管等。

  程序:

  1、每天定时(上、下午各1次)查看室内温、湿度表及冰箱温度表。

  2、及时做好《温湿度检查记录单》登记。

  3、发现异常及时上报负责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备注:

  冷处:范围2-8℃(冰箱温度);凉暗处:范围0-20℃(冷处);常温:范围0-30℃;相对湿度:范围45-75%。

篇2:药品温湿度检查登记标准操作程序

药品温湿度检查登记标准操作程序

  目的:制定温湿度检查登记标准操作程序,维护药品储存环境,保障被储存药品的质量。

  范围:门诊、病区药房、药库等。

  责任人:门诊、病区药房负责人、药品库管等。

  程序:

  1、每天定时(上、下午各1次)查看室内温、湿度表及冰箱温度表。

  2、及时做好《温湿度检查记录单》登记。

  3、发现异常及时上报负责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备注:

  冷处:范围2-8℃(冰箱温度);凉暗处:范围0-20℃(冷处);常温:范围0-30℃;相对湿度:范围45-75%。

篇3:护理核心制度:急救药品、器材管理制度

急救药品、器材管理制度

  1、抢救药品、器材做到五固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二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物品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

  2、抢救必备器械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3、抢救药物齐全,药品标签清晰,无变色、变质、过期失效、破损现象,按药物失效期的先后放置和使用。

  4、各科室抢救车的急救药品、物品按要求统一配备,专科急救药品及物品须经科室主任审核定出种类、数量、规格、剂量配备。抢救车须定点放置、定人管理,保证安全和使用方便。

  5、抢救药品、器材使用后,24小时内补充齐全,如因特殊原因无法补齐时,应在交接登记表上注明,并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以保证抢救病人时能及时使用。

  6、设有药品、器械配备基数卡。做到帐物相符,班班交接。

  7、封存抢救车管理:封存前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和另一护士按基数卡清点药品、器械,核对无误后用封条封存,双人签名并填写封存时间。护士每班检查一次封条的完好情况并做好交班,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每月由护士长和分管护士启封检查急救车内药品、器械一次、并有记录。

  8、非封存抢救车管理:每班按基数卡清点药品、器械一次并做好交班,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护士长每二周检查一次,并有记录,帐物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