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事先进事迹:一种世博精神的缩影
在中国z兑现“三最”承诺、扮演“四重角色”的过程中,无数的世博无名英雄在背后默默地奉献着,网络建设和通信保障、营业厅和10086人工服务、z信息亭巡检、嘉宾款待、安保实施、公关宣传、整体综合运营……他们组成了一个个极有战斗力的团队,犹如一根根拧紧的绳,发挥“一个中国z”的优势,全力为世博服务,全心为世博奉献。而在这些团队中,有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TD-LTE开发演示团队。团队大多由“80后”组成,平均年龄不足30岁,却负责全球首个TD-LTE规模演示网络的技术攻关、业务策划、网络部署、演示运营等工作。不仅如此,这支朝气蓬勃的队伍还肩负着象征我国通信业能走在世界前列的使命。他们为世博会付出的辛劳和智慧,赢得了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
为建设过上“三无”生活
“园区里的基站建设和网络测试、运行、维护全都是我们包办的。”z是中国z上海公司计划发展部研发中心经理,同时也是世博园区TD-LTE开发演示团队的负责人,32岁的他带着精挑细选出的20余名“精兵强将”,从去年年初开始便一头扎进了世博园区网络的研发建设中。“我今年32岁,不过在团队里已经算是‘老人’啦。”z笑着介绍,他的团队里,大多数都是“80后”,95%以上有着硕士或者博士学历,而这仅有的20多个人却要承担起整个世博园区TD-LTE网络的开发、运行、维护和协调工作,这多少让他感觉有些捉襟见肘,“我们只好让博士去当接待员、硕士去做搬运工,不管以前会不会,进来了都得干”。
世博会的建设来不得一点拖沓。自去年6月起,园区TD-LTE项目正式进入建设期,世博园便成了z和他的团队的“家”,而那时,他们的“家”还是一片整天灰尘漫天的大工地。“建设期间的生活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三无’,无双休日、无节日、无准确下班时间。”z笑着说,因为任务紧、工作量大,队员几乎都是每天7点上班,晚上12点下班已是常态,加班到凌晨也是家常便饭。
一个面包十几个人分
对于中国zTD-LTE团队的姑娘和小伙子们来说,建设之初的那段日子无疑是最难熬的,不仅有“干不完”的工作在等着他们,建设期园区里简陋的设施甚至连他们基本的“生理需要”都满足不了。“那时候这里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工地,除了脚手架就是数不完的工程车,哪有这么多厕所啊。”卢姗是团队中的宣传骨干,建设初期的艰辛也让她“不堪回首”。由于园区里卫生设施的不足,队员们每次进园前都要先上厕所,进园之后虽然工作量大,体力消耗也大,但是大家都忍着干渴不敢多喝水,生怕一时内急需要出园如厕耽误了工作。
除了上厕所之外,吃饭也是个大问题。“别看现在园区里到处都是饮食店,那时候的伙食我们只能自带,加热不方便,基本上都是带干粮。”卢姗说,从去年6月项目启动建设开始,她吃得最多的食物便是小面包,对于小姑娘来说,几个小面包还能暂时垫垫底,不过对于人高马大的小伙子来说,没饭吃的日子真是太难熬了。卢姗还讲了一个关于小面包的趣事:一天整个团队为了测试任务干到晚上10点多才出园,在回程的大巴上大家又累又饿,细心的卢姗总会在自己的背包里多带一些干粮,那天她从包里翻出了仅剩的一个小面包,刚想着终于能暂时填填肚子了,结果抬头却发现十几双眼睛都直直地盯着她手中的小面包。“我一下子就犯难了,我也不好意思吃了,你说就这么小块的面包,给谁吃够啊!”最后馒头般大小的面包竟在十几个队员手里传来传去,你撕一点我拉一块,用卢姗的话说就是好好感受了一把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友谊”。
测试结束全感冒
5.28平方公里的覆盖范围对于仅有20几个人的团队来说,是项巨大的工程。“最大的难点是不可控,室内通信配套要与场馆同步,光各类场馆楼宇就超过200幢,工作量确实巨大。”z说,满足预计每天80万人次的通话峰值量需求是本次世博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前期进行大量的测试调试工作来保证网络的稳定。
26岁的z是负责网络运行保障的骨干成员,前期测试的担子就落在了这个皮肤黝黑的大小伙肩上。去年年底,园区里大部分工地基本竣工,为了对设备切换性能进行测试,需要让测试车以3种速度、5种业务、2种场景进行切换,且要重复20次。“复杂的不说了,简单来讲,就是你得在测试车里待着绕园区开上600圈。”z说得简单,但当时正值冬天,而且还飘着雪。测试车中大部分空间都被各种测试仪器占据,能容纳人的空间实在有限,开不上多久混浊的空气便会让人昏昏欲睡。为了不落下任何一个监测数据,z每隔50圈便要下车顶着雪让自己清醒一下。从闷热的车厢一下子进入外面的冰天雪地里,一天还得重复好多次,就算是z这样的好身板也扛不住,测试结束时,几乎所有的测试队员都是流着鼻涕在说话了。
为了工作“得罪”孩子
z这样的“单身汉”需要克服的是身体问题,而z还要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z是团队中负责无线终端业务的骨干,这位让人敬佩的女博士已为人妻为人母,不过自从参与了TD-LTE项目的研发建设,z都是早出晚归,有时候甚至就睡在办公室里,1岁半大的孩子几乎全由父母和丈夫照顾。“孩子生病打针,上托儿所都是老公带着去的,人家孩子上学第一天都是父母一起带着去,我也很想去,可是实在走不开啊!”
z也面对着同样的问题,作为项目的领头人,他更是“亏待”了自己4岁的儿子。“去年初就答应儿子带他去锦江乐园玩,结果到现在都没兑现,儿子都生我气了。”z苦笑着说,不久前的一次聚会上,朋友问他儿子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小家伙撅着小嘴毫不犹豫地说:“喜欢妈妈,因为爸爸说话不算数。”尽管心中满是对家人的歉疚,但是在z和其他所有团队成员心里,最大的牵挂还是整个园区的网络运行。“咱们的世博会创了那么多第一,我们的项目也是世界第一,为了这个世界第一我们的付出其实不算什么,‘得罪’了孩子以后我好好哄哄他,不过这样的工作经历一辈子可能只有这么一次了,不好好对待怎么行。”
篇2:油库党支部爱心助学好人好事先进事迹
油库党支部“爱心助学”好人好事先进事迹
“油库的叔叔阿姨又要来了!”11月11日下午,上海崇明县建设村的初一小女孩方方(化名)很早就等在了家门口。从两年前登上《新民晚报》“爱心助学”名单起,中国石化上海石油闵行油库的党员们就经常出现在她的生活中,给她经济上的资助,帮她买学习用品,还帮她家干农活。
父母离家家境贫困
与左邻右舍新建的楼房相比,方方的家实在简陋。破旧的一层老宅,桌椅家具都很简单。屋外,70多岁的奶奶正在砍芦粟,地里还种着南瓜、蚕豆、蔬菜。
或许是缺乏营养的关系,方方长得很瘦弱。拿着8位叔叔阿姨带来的新书包、水果和慰问金,方方羞涩地笑了。“他们这几年帮了我们大忙了!”年迈的爷爷不善言辞,但感激之情是从心里涌出来的。
登上“爱心助学”名单
2年前,这个小女孩的生活一夜改变。父亲离开身边,母亲远走他乡,只剩她和70多岁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以种地为生的家庭失去了劳动力,方方的学费、生活费一下子没了着落。经过学校审核后,方方登上了《新民晚报》的“爱心助学”名单,求助社会热心人的支持。闵行油库党支部看到了这份名单后,对方方的家境同情不已。那时崇明隧桥还没通车,但油库的党员叔叔阿姨还是走进了方方的生活。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每年,油库都组织员工们捐款,给方方送上几千元的助学金和慰问品。方方也不定期地写信给党员叔叔阿姨。方方的学习成长时时牵挂着党员们的心:方方英语考了第一,叔叔阿姨买了一台复读机奖励她;数学成绩不太理想,大家又商量着要帮她买参考书,支部里的年轻党员还为她辅导功课……
每逢春节、中秋这些节假日,油库员工就会结伴来到方方家,送上一些零花钱,再看看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根本没干过农活的城里小伙姑娘,经过爷爷奶奶的“培训”,剥甜芦粟、摘柿子、打水、搬重物,一个个做得有模有样。
依偎在叔叔阿姨身边,方方轻声说起自己长大后的理想。“如果你考上大学,我们就资助你到大学毕业。哪怕我们都退休了,‘接班人’还会一直关心你!”油库副主任潘冠群说。
11月15日,《新民晚报》在“上海好心人”专栏以版面头条的形式刊登了闵行油库党支部“好心人”们的事迹,《劳动报》、人民网、东方网也分别进行了报道。该事迹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提升了中国石化“负责任、受尊敬”的形象。
篇3:好人好事先进事迹项目团队事迹
好人好事先进事迹:项目团队事迹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z乐园项目是上海“十二五”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的重要部署,对上海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促进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
参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z乐园项目的建设,对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诚”)来说是一场投身上海“四个率先”、 “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国海诚股份在公司党委书记、总裁严晓俭和副总裁薛晓风的指挥和参与下,通过与美方的多次洽谈和层层竞标,一举中标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z乐园项目核心概念园区50%以上的设计项目。z项目的设计难度高是世界公认的,其美方设计团队的专业性和高标准的要求也是闻名遐迩。公司高度重视项目团队的人员配置,组成了以老中青合理配置的专业团队,特别是对公司的青年工程师委以重任,建立了由青年工程师为主的中国海诚上海z项目团队,为青年工程师们提供了展示才华和发展事业的“大平台”。中国海诚z项目团队秉承海诚“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沟通协作,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发挥党团组织在项目团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z项目设计咨询阶段到实施阶段的2年多的时间里,克服一个个“难关”,使上海z乐园项目按计划进入了最后的施工图设计阶段,为保证明年乐园主体结构的顺利开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得到了z项目中美方业主的一致好评。
回顾这2年多的工作历程,中国海诚z项目团队的好人好事可以归纳为通过了4个难关的考验:
语言关
上海z项目是中美合作设计项目,z美方设计团队在中国海诚全日制工作的设计师就有30多位,美方提供的全部设计资料全部为专业英语资料,而我方提交的文件也必须用中英双语表达。所以对工程专业英语的掌握是项目工作开展的基础,中国海诚上海z项目团队在项目开始阶段就非常重视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发挥集体的力量定期组织有针对性地学习活动,主动创造英语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短短的时间内,团队内可用英语与外方自由交流的人员比例从开始时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保证了项目进行过程中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和便捷性,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技术关
z项目从世界范围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其设计的特性鲜明,工程做法独特,很多内容是z设计公司独有的设计和工程技术要求。对于中国海诚迪斯尼项目团队来说,过“技术关”的第一步是要充分学习理解和融入到z的设计理念中去,有时要求你放弃一些原有的设计经验和工作习惯,从头学起。这对于团队中一些有经验的骨干工程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为了把一个“原汁原味”的z乐园呈现给上海,团队的每一个人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不怕困难,互帮互助,发挥集体的力量,逐步完成了对z项目认识、吸收和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完成了自身的转型,成为真正的z项目工程师。
“技术关”的第二步是中国海诚迪斯尼项目团队在了解z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上海的建设法律和法规将美方z设计“上海本土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整个设计过程中海诚迪斯尼项目团队的党团员发挥了骨干的积极作用,带头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设计难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对项目的执着也使美方设计团队的态度从开始的不理解、不信任转变为积极配合按照中国上海的设计法规和要求调整设计,使项目的发展进入了良性运作的状态。
时间关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z乐园项目将在20**年建成开园,届时对上海“大文化”发展将产生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中国海诚党政领导班子和z项目团队充分理解按时完成上海z项目的意义,把它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由于z项目美方设计团队在项目策划阶段花费了较长的时间,所以留给海诚团队完成方案到施工图设计的时间仅仅只有9个月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团队中的业务骨干和党、团员关键时刻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平均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推动项目以超越常规的速度、把握项目关键时间节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确保项目的有序和顺利的进行。
心理关
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解决没有遇见过的技术难题、异常苛刻的时间进度要求和庞大的工作量,所有这些对中国海诚z项目团队的每个成员来说,在这2年多时间里每天都要承受的很强的心理压力,从一开始成功承接该项目的喜悦到正式启动上海z项目设计,很快地就转化为巨大的心理压力,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沉重。团队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采用小组会的形式,定期开展各种活动,疏导压力,将个人压力分解为集体共同承担。党团员发挥核心骨干的作用,帮助团队成员树立信心,开拓思路,使整个团队平稳度过了心理影响最严重的时期。
上海z乐园项目已按计划进入了最后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并得到了z项目中美方业主的一致好评。海诚z项目团队将不辱使命,努力拼搏,让我们共同期待20**年上海z顺利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