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事先进事迹:传输的精英 世博的防线
z同志,女,大学本科,现任上海联通网络维护中心基站传输维护处经理、世博传输保障团队负责人。作为世博保障团队的负责人,z同志以身作则,带领部门员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始终坚守在世博园区保障第一线,以“保平安、促运行、重服务、创一流”为工作目标,把联通世博传输保障团队打造成“能吃苦、打硬仗、讲奉献”的战斗堡垒,为世博传输网络的平稳运行立下了汗马功劳,本人也由此获得世博局信息化部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世博会历时6个月共184天,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超过240个国家地区组织参展,意义十分重大。作为承担着联通世博园区基站传输网络保障及服务任务的传输团队负责人,可谓重任在肩、如履薄冰。但她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面对压力毫不犹豫地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领着她的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上海联通世博传输网络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默默奉献,筑就了世博传输保障的防线。她经常加班工作到深夜,双休日放弃休息,可是她从来没有埋怨过一句,展现出一个联通优秀青年的良好素质,她的能力和才华也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赞扬和充分肯定。
夯实基础,铸就防线
作为世博传输保障团队负责人,z同志清醒的认识到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世博园区基站传输网络建设上。在成立传输保障团队开始,z同志就要求团队全体成员严格遵守登记制度,从基础资料到备品备件逐一清理、核对,登记在册,确保心中有数。
3月,在接到世博园区内传输网络的保障需求后,z同志克服团队工作压力繁重等困难,派专人负责园区传输验收工作,并亲自到每一个基站认真核对资料、标签,检查设备板卡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与工程、网管等部门沟通协调,力争尽快解决问题,不留后患。世博园区建设初期,园内部分场馆建设还未结束,园区内交通运输亦不完善,z带领团队的同志克服种种困难,完成验收工作。在验收中国馆的时候,电梯尚未开通,他们徒步走楼梯到15楼基站进行验收。有时碰到部分场馆需要预约后才能进入,往往在门口一等就是几个小时,但同志们毫无怨言。
备件的运送是另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将板卡运输到世博园区。由于上海世博会安保的需要,进世博园区的安检是非常严格的。根据规定,备件只能在凌晨运送,z同志和她的团队成员放弃休息时间,经过几个凌晨的加班,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分批次将备件运送到屯兵点。
正因为有了z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才有了详实的基础资料、充足的备件支撑,为传输网络的安全运行筑起了一道坚强的防线。
凝聚团队,发挥合力
世博传输保障团队共有6人组成,平均年龄28岁,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团队成员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工作积极性高。z同志一方面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另一方面和同事们积极沟通,正确引导,宛如大姐般关心、爱护,使团队时时洋溢浓浓暖意。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策群力保障世博传输平稳运行。
接到世博保障任务后,培训成为重要工作。z同志对参与保障的成员进行了全面培训,从技术文档、现场资料、维护要求到世博会的来源、历届世博会的展况等,使保障成员意识到,上海承办此次世博会是中国的荣誉,参与世博园区进行传输保障是联通公司和上海人民赋予团队的神圣使命。并指出,除了要为世博网络的平稳运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外,还要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
同时,z同志要求团队每个成员对自己负责的内容进行培训、讲解,使成员相互间能充分了解对方所负责的工作重点,便于应急顶替。经过多次培训,团队全体成员对网络构架、设备运行、备件板卡、基站位置等各方面都有了详细了解,全体保障成员充分掌握了现场的情况。
经过培训,团队成员的网络保障技能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保障团队成员为世博服务的之心更加热忱,做好保障服务信心更加坚定。
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z同志建立了世博传输网络保障应急预案,并带领全体成员认真学习,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流程。同时要求全体人员在保障过程中严格执行。明确团队成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随时待命;建立了备品备件台帐,备品备件在现场有序摆放;严格执行突发事件汇报制度等各项管理规定;做到应急车辆等各项应急准备。
全面保障,持之以恒
世博会召开后,z带领团队成员始终坚持在世博保障的第一线,坚守岗位。
在长达6个月的保障期,他们除了要做好部门原有的日常工作外,每天都要到基站内巡检,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故障隐患,防患于未然。共发现并及时排除事故隐患6起,应急处置突发故障3起,确保了世博传输的稳定。9月份,联通公司在世博局的号召下,在世博园区保障团队内部开展“三找三定”活动。z同志带领传输保障团队积极响应号召,以此为契机,认真总结前段时间的维护工作,动员团队员工再接再厉、毫不松懈,从机房巡查、防汛防雷到备件耗材等各方面加大检查力度,努力做到巡查不留隐患、维护不留死角、做到全面保障、持之以恒。
世博传输保障工作是一个隐形的战场,他们的成绩就在于人们感觉不到他们存在。z同志带领着她的团队,默默无闻的坚守在一线,挥洒着他们的青春与热血,在联通上海分公司世博保障指挥部的领导下,以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积极热忱的服务意识,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园区基站传输保障服务,成为一支“能吃苦、打硬仗、讲奉献”战斗队伍,确保了上海联通世博传输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维护着世博会的正常运转。
篇2:好人好事先进事迹世博志愿者园区的小白菜
好人好事先进事迹:世博志愿者园区的“小白菜”
上海z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z同志是一名医药行业的信息研究员。在全民喜迎20**上海世博会的时候,她志愿申请并光荣成为了一名世博会园区志愿者。20**年6月19日-8月1日期间,z同志作为一名松江区高峰志愿者服务于上海世博会浦西世博园E片区――城市最佳实践区(UBPA),她克服高温、暴雨、客流量大等多种客观不利条件,坚持在岗尽职,以耐心细致的态度热心为游客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出了不平凡的志愿者精神。
时间跨度大,志愿服务保全勤
z同志的服务岗点为上海世博会浦西世博园E片区――城市最佳实践区C2问询岗,服务时间为双休日白天全天,主要服务内容为城市最佳实践区展馆导览咨询等。作为高峰增岗志愿者,z同志的志愿服务时间跨度较大,从6月19日到8月1日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每个双休日的周六、周日白天都要在园区服务。z同志从事的信息研究工作具有时间紧、任务急的特点,平时工作较繁重,为了当好志愿者,她经常在下班后加班加点完成咨询项目,以确保双休日的世博志愿服务不受影响。
高峰志愿者年龄参差不齐,为了照顾年长体弱者,z同志主动要求站在户外岗亭。14个工作日(志愿者网上教程学习、岗前培训以及园区实训等不计在内)的园区志愿服务期内,虽然也遭遇了高温酷暑、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但是z同志始终坚持在岗尽职,最终以全勤的记录完成了这次世博园区志愿服务工作。
问询杂乱多,耐心细致来解答
实行“东西联动”以来,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客流量不但上升明显,而且相对比较集中。z同志服务的C2问询岗点设在城市未来馆与C2问讯处附近。因为是游客参观城市最佳实践区的第一站,园区交通及展馆的信息咨询量较大。多数游客问询目的明确,更希望得到简洁明了的回答,经过实训时的观察以及结合志愿者论坛中的案例,z同志将周边交通、餐饮、失物招领、母婴室等信息熟记于心。在志愿者轮岗休息的间隙,她还抽空将游客多次问到的路线走了一遍,并对沿途特殊标记做了记录,在大客流量的时候总能以简短的回答快速解决游客的“找路难”问题。遇到外国友人语言不通的尴尬场景,不论是否在自己的休息时间,z同志总会热心帮助。她曾经帮助墨西哥夫妇租借婴儿车,也曾经帮助美国游客领取英文地图,还曾为游客提供针线、清凉油等个人物品。炎热的天气下,游客的情绪有时会比较急躁,有些游客普通话不标准,有些游客描述目的地不清,z同志总能够不厌其烦地解答,她的耐心、细致赢得了游客的真诚感谢和同伴们赞许的眼光。
很多时候,志愿服务是琐碎辛苦的重复劳动,z同志总能在枯燥的工作中发现乐趣。她说:有“志”在心,所“愿”为人。能成为一名园区志愿者,为别人服务,我很开心。
篇3:好人好事先进事迹一种世博精神的缩影
好人好事先进事迹:一种世博精神的缩影
在中国z兑现“三最”承诺、扮演“四重角色”的过程中,无数的世博无名英雄在背后默默地奉献着,网络建设和通信保障、营业厅和10086人工服务、z信息亭巡检、嘉宾款待、安保实施、公关宣传、整体综合运营……他们组成了一个个极有战斗力的团队,犹如一根根拧紧的绳,发挥“一个中国z”的优势,全力为世博服务,全心为世博奉献。而在这些团队中,有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TD-LTE开发演示团队。团队大多由“80后”组成,平均年龄不足30岁,却负责全球首个TD-LTE规模演示网络的技术攻关、业务策划、网络部署、演示运营等工作。不仅如此,这支朝气蓬勃的队伍还肩负着象征我国通信业能走在世界前列的使命。他们为世博会付出的辛劳和智慧,赢得了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
为建设过上“三无”生活
“园区里的基站建设和网络测试、运行、维护全都是我们包办的。”z是中国z上海公司计划发展部研发中心经理,同时也是世博园区TD-LTE开发演示团队的负责人,32岁的他带着精挑细选出的20余名“精兵强将”,从去年年初开始便一头扎进了世博园区网络的研发建设中。“我今年32岁,不过在团队里已经算是‘老人’啦。”z笑着介绍,他的团队里,大多数都是“80后”,95%以上有着硕士或者博士学历,而这仅有的20多个人却要承担起整个世博园区TD-LTE网络的开发、运行、维护和协调工作,这多少让他感觉有些捉襟见肘,“我们只好让博士去当接待员、硕士去做搬运工,不管以前会不会,进来了都得干”。
世博会的建设来不得一点拖沓。自去年6月起,园区TD-LTE项目正式进入建设期,世博园便成了z和他的团队的“家”,而那时,他们的“家”还是一片整天灰尘漫天的大工地。“建设期间的生活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三无’,无双休日、无节日、无准确下班时间。”z笑着说,因为任务紧、工作量大,队员几乎都是每天7点上班,晚上12点下班已是常态,加班到凌晨也是家常便饭。
一个面包十几个人分
对于中国zTD-LTE团队的姑娘和小伙子们来说,建设之初的那段日子无疑是最难熬的,不仅有“干不完”的工作在等着他们,建设期园区里简陋的设施甚至连他们基本的“生理需要”都满足不了。“那时候这里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工地,除了脚手架就是数不完的工程车,哪有这么多厕所啊。”卢姗是团队中的宣传骨干,建设初期的艰辛也让她“不堪回首”。由于园区里卫生设施的不足,队员们每次进园前都要先上厕所,进园之后虽然工作量大,体力消耗也大,但是大家都忍着干渴不敢多喝水,生怕一时内急需要出园如厕耽误了工作。
除了上厕所之外,吃饭也是个大问题。“别看现在园区里到处都是饮食店,那时候的伙食我们只能自带,加热不方便,基本上都是带干粮。”卢姗说,从去年6月项目启动建设开始,她吃得最多的食物便是小面包,对于小姑娘来说,几个小面包还能暂时垫垫底,不过对于人高马大的小伙子来说,没饭吃的日子真是太难熬了。卢姗还讲了一个关于小面包的趣事:一天整个团队为了测试任务干到晚上10点多才出园,在回程的大巴上大家又累又饿,细心的卢姗总会在自己的背包里多带一些干粮,那天她从包里翻出了仅剩的一个小面包,刚想着终于能暂时填填肚子了,结果抬头却发现十几双眼睛都直直地盯着她手中的小面包。“我一下子就犯难了,我也不好意思吃了,你说就这么小块的面包,给谁吃够啊!”最后馒头般大小的面包竟在十几个队员手里传来传去,你撕一点我拉一块,用卢姗的话说就是好好感受了一把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友谊”。
测试结束全感冒
5.28平方公里的覆盖范围对于仅有20几个人的团队来说,是项巨大的工程。“最大的难点是不可控,室内通信配套要与场馆同步,光各类场馆楼宇就超过200幢,工作量确实巨大。”z说,满足预计每天80万人次的通话峰值量需求是本次世博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前期进行大量的测试调试工作来保证网络的稳定。
26岁的z是负责网络运行保障的骨干成员,前期测试的担子就落在了这个皮肤黝黑的大小伙肩上。去年年底,园区里大部分工地基本竣工,为了对设备切换性能进行测试,需要让测试车以3种速度、5种业务、2种场景进行切换,且要重复20次。“复杂的不说了,简单来讲,就是你得在测试车里待着绕园区开上600圈。”z说得简单,但当时正值冬天,而且还飘着雪。测试车中大部分空间都被各种测试仪器占据,能容纳人的空间实在有限,开不上多久混浊的空气便会让人昏昏欲睡。为了不落下任何一个监测数据,z每隔50圈便要下车顶着雪让自己清醒一下。从闷热的车厢一下子进入外面的冰天雪地里,一天还得重复好多次,就算是z这样的好身板也扛不住,测试结束时,几乎所有的测试队员都是流着鼻涕在说话了。
为了工作“得罪”孩子
z这样的“单身汉”需要克服的是身体问题,而z还要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z是团队中负责无线终端业务的骨干,这位让人敬佩的女博士已为人妻为人母,不过自从参与了TD-LTE项目的研发建设,z都是早出晚归,有时候甚至就睡在办公室里,1岁半大的孩子几乎全由父母和丈夫照顾。“孩子生病打针,上托儿所都是老公带着去的,人家孩子上学第一天都是父母一起带着去,我也很想去,可是实在走不开啊!”
z也面对着同样的问题,作为项目的领头人,他更是“亏待”了自己4岁的儿子。“去年初就答应儿子带他去锦江乐园玩,结果到现在都没兑现,儿子都生我气了。”z苦笑着说,不久前的一次聚会上,朋友问他儿子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小家伙撅着小嘴毫不犹豫地说:“喜欢妈妈,因为爸爸说话不算数。”尽管心中满是对家人的歉疚,但是在z和其他所有团队成员心里,最大的牵挂还是整个园区的网络运行。“咱们的世博会创了那么多第一,我们的项目也是世界第一,为了这个世界第一我们的付出其实不算什么,‘得罪’了孩子以后我好好哄哄他,不过这样的工作经历一辈子可能只有这么一次了,不好好对待怎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