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史范例
XX小学坐落在汤沟镇凤XX(黄泥山)南麓钱氏九公享堂旧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创办,1950年春属民办公助学校,1952年秋转为公办。
学校前身是田间小学附名的鸾凤乡国民中心小学,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因国民政府要求各乡办学,而该乡系半沦陷区无力办学,为了能领取补助费以补田间小学经费的不足,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秋在田间小学的基础上附了个鸾凤乡国民中心小学的空名。民国三十五年春由XX将该空名学校与田间小学分开,在凤XX(黄泥山)南麓的九公享堂(今红星村)开设仅20余人的低年级复式班,校长由XX担任,使鸾凤乡国民中心小学有了实体。
1950年桐庐县教育科介绍钱守成到鸾凤乡(XX乡)国民中心小学组织办学,改校名为凤仪小学。利用享堂做校舍,发动群众捐物,加上政府的补助费,作为办学基金。当年学校有低、中、高3个复式班,学生40余人,教职工6人,公推钱守成为校长。
1952年,原鸾凤乡划为5个小乡,凤仪小学坐落在原XX乡,从而改名为XX中心辅导小学,1956年县命名为XX中心小学,1960年,易名为汤沟GSXX管理区辅导小学,在“whdgm”时改为红星小学,“whdgm”后又改为XX小学。
1962年秋为便利儿童入学,下设共一、仁和、永丰3个教学点(一~二年级),归XX小学统一领导。1972年~1980年曾附设过初中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进入新的健康发展时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达580人。生源来自XX、共一、新建3村及邻村边陲。辖2所分校,拥有12个班级,教职工23人,学儿入学率达99.9%。
1986年,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实施,学校由原XX乡辅导小学更名为XX中心小学。在普及初等教育和深化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中,发挥了中心小学的职能作用。1986年底,以中心学区为单位成立了XX乡小学系统党支部,中心小学成了“小教支部”的办公、活动的主要场所。
1994年建学前班1个,招收5~6周岁儿童接受教育。从1995年开始,该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1998年新建近1000平方米的3层9个教教室的教学楼1幢,学校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校园布局:北为教学区、办公室、资料室、仪器室、图书室齐全,办公及教学条件日趋现代化;西南为生活区,每个教师有1个单间宿舍;西面为体育场地,有初具规模的体育设施。校园内有矗立的旗杆,树木四季常青,花卉处处飘香。办学条件的改善,有力地促进深化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1989年后有3位教师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多数学生获县、市、省征文奖。1993年获全国青少年“寻伟人足迹,学雷锋精神”组织奖。
1999年9月,XX乡中心小学更名为XX乡XX小学
20**年3月,XX乡XX小学更名为汤沟镇XX小学。20**年4月,“农远”工程设备入住XX小学,为XX小学的教学资源注入了新鲜活力。20**年10月,XX小学建成了一幢3层18开间的教师办公楼,建筑面积527平方米,造价20余万元,大大的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20**年11月,在深圳电子计算机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友的资助下,学校在校园内建成了一个混凝土结构的篮球场,换掉了所有旧课桌,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20**年6月,在中央农行经济处主任XX的关怀下,XX小学再添5台电脑,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的教学资源。
20**年8月,XX小学在深圳电子计算机有限公司总经理XX和中央农行经济处主任XX的关怀下,得到省财政厅10万元的项目拨款,拆掉了陈旧老化的石头墙,兴建了长达200米的砖混结构新墙;校园操场全部浇上混凝土地坪,XX小学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硬件设施已跻身于镇先进行列。20**年,XX小学校园面积约6670平方米,建筑面积3217.2平方米,在校学生300余人,教职工20人。
“碧血催桃李,丹心育栋梁”,XX小学历经几十个春秋,送走了几十届毕业生,为上一级输送了数千名合格生。在XX小学受过启蒙教育的出类拔萃者有:援助老挝的桥梁建筑专家、高级工程师、原武汉设计院党委副书记XX;赴坦桑尼亚铁路建设的高级工程师XX;安徽省农科院副教授XX;浙江丝绸学院电子工程系教授XX;安徽广播电台转播台台长XX;北京市玄武区文化局副局长XX;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生、深圳电子计算机有限公司总经理XX;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央农发行经济处主任XX;枞阳县原法院院长、现政协副主席XX等等。XX小学自创办以来,不仅只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她已由条件简陋的小学发展成教学楼、办公楼、“三室”一应俱全,体育设施基本完备的,具有现代化气息,上规模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成绩卓着,是枞阳县知名学校之一。
历任校长:zz(主任负责全盘)、zz
篇2:小学学校简介
小学(学校)简介
z镇小学创建于1904年,学校下辖一所村小,村完小共占地9000平方米。现有学前幼儿及中小学教学班26个,在职教职工50余人,学生1000余人,是我县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县内享有盛誉的学校。
近年来,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完善学校硬件设施,优化育人环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强化教育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创建了一个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造就了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精于教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团结、务实、高效、廉政”的领导作风,确立了 “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规范加特色”的办学目标和“合格加特长”的育人目标,全校形成了“敬业、爱生、严谨、文明”的教风和“勤学善思博采创新”的学风。学校以教育科研为立校之本,在保证基础学科教育质量的同时,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礼仪教育、艺术教育、现代技术教育、学生综合能力入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在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老校更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先后被评为县、市“校风示范学校”,武胜县“教师继续教育示范学校”,“实验教学达标学校”。多次被县委县府授予“文明单位”、“卫生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民主管理合格单位”“校务公开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小学毕业质量检测、初中毕业考试长期居z片区及全县前列。党支部及少先队工作成绩突出,学校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组织”,学校大队部先后被评为“县级红旗大队”,“县十佳少先队组织”。学校艺体工作成绩也十分显着,学校文艺节目参加县艺术节活动多次获奖,多名学生在艺术人才大赛中获省市奖励,校体育健儿也多次在区县比赛中夺魁拿冠。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乘“**大”的东风,学校也正稳步前进。学校正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以完备的教学设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学的管理和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朝着“出特色,争一流”的目标奋进。
篇3:小学关爱农民工子女帮扶行动启动仪式汇报材料
实验小学“关爱农民工子女”帮扶行动启动仪式的汇报材料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努力打造办学特色
莱芜高新区XX小学坐落在莱芜市十大名山之一的万XX下,孝义河的上源龙崮河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一所按省级规范化标准新建的山区农村学校。20**年4月由高新区工委、管委会投资800余万元在原址改建,占地面积20亩。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生426人,专任教师30人,合格学历达标率100%,市区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24人。并拥有省级一类内配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多功能会议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十多个功能室。各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安装空调22台,并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和多媒体班班通。20**年9月,**小学顺利并入该校。
学校自合班并校以来,以创建省市规范化学校为目标,围绕“办学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教师专业化、作风民主化”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教科研引领,师生共成长”的教育理念、“恒细密,致宏远”的校训、“把每一件小事做得更好”的校风、“用爱心呵护孩子”的教风和“每天都进步”的学风,并创作了师生誓词、校徽和校歌。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坚持以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对学生实施全方位德育教育;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打造办学特色。
一、围绕课程搞创新。
学校根据师生的兴趣和特长,梳理出十几个活动项目:器乐、舞蹈、书法、五谷粘画、武术、花样跳绳、畅游书海、剪纸、礼仪、课本剧等,然后相应地把师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每周
二、周四大课间时间,按照走班制形式组织项目活动演练,效果明显。
在20XX年5月份组织的“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各班演出的课本剧、学生的科技制作、绘画及书法作品、花样跳绳表演等都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学校推选的舞蹈《吉祥谣》获20XX年高新区庆六一文艺汇演一等奖。20XX年9月,学校开始尝试实施语文“3242”阅读工程和“情景作文”写作工程;品生、品社、校本等学科则积极开展了以“热爱家乡在行动”为主题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如树叶、树根、奇石、玉米皮、废旧物品等,鼓励师生动脑动手,创新制作;同时积极研发校本课程,增设了写字课和剪纸课。课程的创新,带来了师生的教学活力,点燃了师生共同追求上进的激情。今年我们计划创编完成校本课程系列丛书一套,包括《莱芜历史与文化》、《安全教育伴我行》、《美术技法与剪纸艺术》、《科技制作与花样跳绳》、《乐器演奏入门》、《武术入门》等。同时加强教科研工作,积极创新各科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二、围绕活动搞创新。
学校以“雏鹰争章”活动为载体,常规性地开展周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从承担的省级课题“小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探索研究”入手,以少先大队为活动主阵地开展活动,形成了“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评先进,月月有总结”的可喜局面。每周一升旗仪式,成了同学们最向往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学校都要认真总结上周开展的各项工作,公布学生受奖名单,许多同学登上主席台,面对全校师生从校长手里接过奖状,那种自豪、那种喜悦,简直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在榜样的激励作用下,全校少先队员养成了团结拼搏、勇争一流的优秀品质,各种行为习惯也逐渐得以养成。今年,我们积极创新打造“十百千”工程,引领学生每人掌握10项生活技能、完成100件小制作或粘贴画、根雕、奇石等艺术品、背诵1000首诗歌或记住1000个图书人物、故事或提出1000个有意义的问题。
三、围绕信息搞创新。
我们以“XX小学博客群”为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博客群信息交流,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同时,沟通师生、家校、干群之间的感情。20XX年9月,学校开始建立起博客,博客地址是***,各班也都纷纷建立起班级博客,学校博客群得以顺利建成。自建立博客群以来,广大教师、学生积极发表文章、评论,对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均被学校采纳并付诸实际行动。
目前,学校的办学特色已初见端倪,那就是以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挖掘XX文化,对学生实施全方位德育教育。在全面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时不断加大对教师的管理力度,通过各种教育渠道,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
学校合班并校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得了莱芜市行风测评优秀学校、莱芜市少先队红旗单位、莱芜市办学水平优秀单位、莱芜市规范化学校等荣誉。
目前,在全国上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XX小学将始终坚持以**大五中全会、第四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坚持“把每一件小事做得更好”,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和办学水平,着力将学校打造成莱芜市农村教育名片,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全省影响力的一流特色名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