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看迪拜塔

从建筑文化看迪拜塔

  高828米的迪拜塔“第一高楼”的美誉注定让它成为一个标志和象征,对于曾惨遭金融危机的迪拜来说,迪拜塔的奢华揭幕不啻于一次冲喜,然而,钢筋之塔能否戳破泡沫?抑或是,建筑本身就已然深深镌刻了泡沫的印迹?

  建筑大师赖特在半个世纪前开始想象设计超高建筑时,其目的是为了建造一个集中的城市聚居点,并遏制当时的都市化扩张,设计中不仅有房间,还有自然和闲暇区域;而迪拜塔则完全不同,它成为了一个没有自身精神品质、因为恐惧能源枯竭而制造出来的城市空间的保护伞和遮羞布。或许,迪拜塔能成为垂直走向上的一场胜利,那么,平面走向上来讲呢,也是胜利么?

  在20**年的第一个星期一,这座相当于两座纽约帝国大厦高度的超现实高楼,在沙漠的艳阳下撩起了面纱。是事实,而不是据说,这座高楼所动用的混凝土足够建造一条从伦敦通往那不勒斯的康庄大道,而其表面由大约2.8万块外层板组成,所用玻璃足以覆盖14座标准规格足球场。

  事实上,设计建造这座世界第一高楼的美国SOM建筑事务所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其垂直都市和可持续工程发展等理论闻名于世,对于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更是情有独钟,上海的金茂大厦、芝加哥西尔斯与汉库克塔均出自这所已经成立了半个多世纪的建筑师事务所之手。而迪拜塔,第一高楼的美誉注定让它成为一个标志和象征,对于曾惨遭金融危机的迪拜来说,迪拜塔的奢华揭幕不啻于一次冲喜,然而,钢筋之塔能否戳破泡沫?抑或是,建筑本身就已然深深镌刻了泡沫的印迹?

超高层建筑的新里程碑

  828米,这一最终的高度超过了台北101大楼300米左右,而虽然被认为是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和疯狂浪费的象征,这座高塔的形态在超高建筑物中仍然算得上新颖别致。与其说它是一座高塔,不如说这是一个塔群——长度不同的银色管子优雅纤细地盘旋而上,制造出一个有机的体系,而不是单一的一栋地标建筑。

  结构上,高度为828米的“迪拜塔”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以支持重量超过500000吨的地面以上建筑。建筑师故意将这一建筑的外形塑造成倒的Y字形,来抵御风力对这座超高建筑物的影响,同时,“结构尽量简洁而使得这一高度成为可能”。整个大楼的结构系统可以被称作是“支撑核心”系统,大楼的呈三角形的任何一翼,除了自己本身的混凝土基础和建筑周长形成的支撑力之外,其余的支撑力则来自于一个六边形的支撑核心,或称作为六边形网络。这一网络所达到的结果是,整个迪拜塔的建造可以旋转着笔直向上进行。整个大楼的每一层都建立在一个漩涡形的结构之上,最后组成整个大楼。而能够使得风力被完全分散,风在整个大楼周围都无法集中起来,因为不管风力到达哪一层,每一层的建筑形态都是不一样的。

  SOM的结构工程师贝克说,迪拜塔为设计和建筑设下一个新基准。他说:“我们原本认为迪拜塔只会稍高于台北101大楼,但Emaar不断要求我们建高些,我们不知要建多高,只好像调校乐器般逐渐调升。当越建越高时,我们发现在过程中,迪拜塔能够达到远高于我们原先所想的高度。”SOM建筑设计公司估计迪拜塔的“王者地位”在未来10年都会屹立不倒。

内部空间:超高层的居住体验

  最近几年来,世界第一高楼的名号从西方搬到了东方,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台北101大楼开始,而迪拜塔这次比101大楼高出了300米左右。当然,这些高楼的维护费用注定不菲,实用价值又未必比普通楼房大,因此有人把它们称之为“白象”,意思是养起来要很多钱但是又没什么用的东西。但是,据悉迪拜塔中公寓的卖出率已经达到了90%,从自己家中就能达到如同在飞机座舱中俯瞰全景的超现实享受颇得青睐。

  印度的一位医疗保健企业主Bavaguthu Raghuram Shetty 就拥有住宅最高层100层的住宅。他在几年前用1300万美元购进了整层住宅,并打算把这一层作为接待客人和家人聚会的所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东西,就仿佛站上了全世界的顶端。”他对当地媒体表示,“在电梯往上升的时候,我一点都不害怕。虽然,到我的公寓需要搭乘差不多一分钟的电梯。”然而,迪拜塔中的许多公寓已经和最高点时相比跌了50%,但其景观的唯一性仍然使得住户们充满信心。

  实际上,在这座刺破蓝天的迪拜塔的内部,160层的内部空间中,设有1044间住宅单位、49层办公大楼和一家由乔治·阿玛尼亲手设计的豪华酒店,整座大楼估计可容纳1.2万人。命名为“AtTheTop”的观景台设于第124层,在天气晴朗的日子,游客可远眺80公里外的景色。而如果你能够抵御对于高处的恐惧,你也可以在距地面260米高的全世界最高的露天游泳池中享受乐趣。

  而另一方面,开发商称,这座大楼“精力充沛”,它远非你从照片上感受的纤细。“飞机不可能将迪拜塔撕烂,因为它采用的是混凝土,而不是钢筋结构。”迪拜塔的设计标准是能够经受里氏6级地震(当地属于地球上少地震的地区)。它还能在每秒55米的大风中保持稳定(在高楼中办公的人完全感觉不到大风的影响)。迪拜塔每25层设置了一个隐蔽所,用于对付火灾和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另外,除了54部高速电梯,还安装有专门的应急电梯,可以从高处迅速而安全地疏散人员。

观点

向着高处,为了不同目的

  对于迪拜塔,让人担心的不是这座已经矗立起来的建筑本身的力量和容量,而是建筑物在经济作用下的不同走向。

  早在1956年,建筑大师赖特就曾经展示过在当时条件下显得荒谬的超高层建筑的计划案,那座为美国芝加哥所设计的优雅高楼有1600米高,赖特终其一生也没有想出怎样将这座梦想中的高楼化为现实。而这一计划本身,对迪拜塔无疑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甚至计划中的这一大楼也和迪拜塔一样有着三角形的结构。但是,赖特当时展示、想象这一超高建筑的目的是为了建造一个集中的城市聚居点,以此来遏制当时芝加哥市不断地向周边进行都市化扩张;而且,在赖特的设计中,这座大楼里,有的不仅是房间,还有公园的空间,自然和闲暇区域也一并被包括于其中。

  而迪拜塔,则完全不同,它成为了一个没有自身精神品质、因为恐惧能源枯竭而制造出来的城市空间的保护伞和遮羞布。从迪拜塔上放目远眺,你可以看到整个迪拜城的全貌:大型的商场、办公楼、没有章法的房地产开发,和地块外的阿拉伯山村没有任何联系。或许,迪拜塔能成为垂直走向上的一场胜利,那么,平面走向上来讲呢,也是胜利么?

  知名建筑师Ken Shuttleworth对迪拜塔的设计建造上的艺术性赞不绝口,他称这一纤细的外部构造是制造一座超高层建筑最为经济的方法,但是,他也对这种建造目的、建筑功能的改变表现出了敏感:“是否真的需要在沙漠中建造高楼?人们总是在平地上感受到强大的压力的时候才奋力向上。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迪拜塔的建造和地面压力完全没有关系,这是为了刻意制造一种姿态而建造的建筑,一座地平线上的地标。”

篇2:商业建筑人流系统规划

  商业建筑之人流系统规划

一、商业建筑的外部人流系统规划

  商业建筑的外部环境一般不参与直接经营,也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其对吸引人流及聚集人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1、便利的交通

  交通的易达性和外部人流的结合是商业项目成功的关键。位于公交换乘站点或地铁出入口附近的商业项目,通常能获得大量、持续人流;而道路或其它障碍物阻隔的街道两边,通过设置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进行连接,将能有效地把街道另一边的人流导入商场;另外,可在商场各楼层分别设置人流导入口,直接将地面或地下人流导入各个楼层,从而实现商场各楼层人流的均衡性及避免单一楼层导入人流的拥挤性。

  2、停车体系

  对于大型商场而言,停车场地的设计及合理安排关系到消费者的易达性,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决定。从方便大多数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宜在商场周边布置大量的地面停车场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地面停车通常需要占用大量空间,而被地下室停车位所取代;另外,还需协调好商场的货物运输及的士停靠点的停车用地,并进行有效的人车分流体系,以免对消费者产生负面影响。

  3、广场

  许多大型的商业项目都有设置广场,广场可作为停车场或顾客暂时休息的场所,也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游玩及观赏夜景的平台,能够起到良好的聚客作用;另外,它也可以是室内商业空间的有益延伸,如可在广场周边布置餐饮、休闲项目或室外运动娱乐设施,也可将其作为户外展示及大型营销活动的空间。

  4、形象设计

  形象鲜明、设计突出的商业项目通常能够给人以深刻印象,满足顾客的视觉享受,吸引它们前往,同时也是本项目区别于其它项目的显着标致之一。

二、商业建筑的内部人流系统规划

  室内的人流系统的规划必须要满足以下几方面因素:物理因素、建筑设计因素、业态分布规律及顾客生理、心理因素。

(一)物理因素

  即人流系统要符合商业建筑本身结构,如满足商业项目楼层垂直系统设计、立柱间距、中庭、大堂设计、应急出口设计等基础上规划设计。此类要求最好能够在前期设计阶段就明确下来,特别是大型商业项目,其主力店的建筑规划要求应当尽早明确,以免在后期建设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建筑设计因素

  1、人流动线设计以直线为主,根据经验,在人流视野范围内的商铺,具有高租金的价值。但在直线的人流动线中,可以规划几个类似于小中庭的前凸或后凹形式,以提升局部商铺的租金。

  2、为了有效拉动次级通道商铺的人流量,可将收银台、卫生间、楼层休息区等部分功能分布在次级通道上,以拉升次级通道的人流量,同时也可降低将其设立在主要通道旁占用黄金铺面的损失。

  3、如果商场面积过大,必须存在若干主次通道,那么除了保证若干通道间的畅通及联系外,还应该在商铺前后都设立出入口,既方便顾客快捷的往返前后通道,又能缓解人流的拥堵,提升人流平均到达率。

  4、人流通道尽量采用围绕中厅的双环回型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增加商场的通透感,最大化的增加顾客视线内的商铺数量,提高顾客的商铺到达率。

  5、在楼层之间设立的台阶式手扶电梯上下部分应分开设计或设计成剪刀式,以增加人流上下楼时光顾店铺的数量。

(三)业态分布规律

  1、合理分布主力店位置,如果将其设在入口附近,将损失后边的人流到达率,但如果将主力店放置在商场的中后端,在人流的影响下会极大的拉动前边商铺的价值。在多层建筑结构的商场,最理想的人流拉动策略是,将主力店设在高层。

  2、按照消费者的购物目的进行业态分布,对于经营诱导性商品、季节性商品、时尚类商品的业态类型,适宜分布在较低的楼层,通过商品的展示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而对于经营目的性较强的业态类型适宜分布在较高楼层,一般而言,办公用品、家用电器、娱乐等适宜分布在较高楼层上。

  3、按照商品属性进行业态分布,一般而言购买频率、占用空间较小的日常生活用品一般分布在较低楼层处,而不常购买、占用空间较大的耐用商品适宜分布在较高楼层,如家居用品等就是典型。

  4、进行业态分区设置,把经营相同类型商品的商家统一设置,既能发挥业态的聚集效应,又能方便消费者选购不同档次、不同式样的产品,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四)顾客生理、心理因素(缓解顾客购物疲乏感和不适感)

  1、每层楼的人流过道数量,一般1主2辅便可。简单易梳理的人流动线,可以使消费者更加轻松的行进,而不会产生晕头转向,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丧失了再次光顾的情绪。

  2、商铺采用玻璃墙体,以增加商场的通透感,使顾客不产生压抑感和不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流光顾店铺的数量。

  3、在中庭小广场设立休息区域,对不同的顾客进行分流,同样,顾客短暂的休息可以提升人流的店铺光顾数量。

  4、应该在人流通道头尾端等地方给予显着的区域和功能标识,方便顾客辨认,避免了消费者认为商场象迷宫难逛,而产生下次不会再来的想法。

  总之,通过对商业建筑室内、室外人流系统的规划,能够较好的避免商铺人流死角,并且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流,使商铺价值达到最大化。

篇3:高层建筑地下车库设计

高层建筑地下车库的设计

  高层建筑常利用地下层空间做车库。以坡道与地面相通。

  每股车道的设计通过能力为每小时300辆小车。但考虑消防和战备,停50辆车以上的车库,至少须在两个方向上设两条坡道。

注意以下几点:

(一)坡道要求

  1.道宽要求

  单车直坡道宽:3.0~3.5m;

  双车直坡道宽:≥5.5m;

  单车曲坡道宽:4.2~4.5m;

  双车曲坡道宽:≥7.8m。

  2. 坡道断面(图)

(二)车位要求

  1.与周边关系

  小车与小车间距:0.5m

  小车与墙间距:0.5m

  小车与柱间距:0.3m

  2.小车库标准尺寸(单间停放)

  我国:6.10×2.80㎡,车库净高一般取≥2.3m。

(三)车库柱距(以三车位为例)

  柱面宽≤500时可取:7.5×7.5m;

  柱面宽≤时可取:7.8×7.8m;

  柱面宽大于800取: 8.1×8.1m, 8.4× 8.4m

  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注意协调好上部与下部的结构柱网,保持一致性,取得经济效率。确定柱网尺寸时,地下车库停车要求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