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地下车库的设计
高层建筑常利用地下层空间做车库。以坡道与地面相通。
每股车道的设计通过能力为每小时300辆小车。但考虑消防和战备,停50辆车以上的车库,至少须在两个方向上设两条坡道。
注意以下几点:
(一)坡道要求
1.道宽要求
单车直坡道宽:3.0~3.5m;
双车直坡道宽:≥5.5m;
单车曲坡道宽:4.2~4.5m;
双车曲坡道宽:≥7.8m。
2. 坡道断面(图)
(二)车位要求
1.与周边关系
小车与小车间距:0.5m
小车与墙间距:0.5m
小车与柱间距:0.3m
2.小车库标准尺寸(单间停放)
我国:6.10×2.80㎡,车库净高一般取≥2.3m。
(三)车库柱距(以三车位为例)
柱面宽≤500时可取:7.5×7.5m;
柱面宽≤时可取:7.8×7.8m;
柱面宽大于800取: 8.1×8.1m, 8.4× 8.4m
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注意协调好上部与下部的结构柱网,保持一致性,取得经济效率。确定柱网尺寸时,地下车库停车要求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篇2:相关楼层设计问题
相关楼层的设计问题
相关楼层主要指设备层、避难层、结构转换层、结构加强层等。
避难层(间)适用于超高层,加强层为纯结构问题,这里仅介绍设备层和结构转换层。
(一)设备层
指有效面积主要用于布置设备的楼层。
一般高层建筑(100m以内)的主要设备层分设于地下层和楼顶即可;裙房与主塔交接处,常根据需要结合结构转换层设小型设备及布设管线。超高层建筑则尚需设中间设备层。
设备层(间)的主要内容为:空调、给排水、电气和电梯等机房设备。要求承载能力大于标准层,层高也相对要求较高(4.0~6.5m不等)。(设备层断面示意图)
(二)结构转换层
1.转换层的功能
(1)提供低层部大空间
剪力墙间距小时,底部可通过设结构转换层变成框支体系,以提供商业、会议、餐厅等大空间。
(2)为建筑提供大的入口
超高层建筑常采用密排柱式外框筒,柱距常在3米以内,无法提供较大的入口,必须通过转换层改变柱距,以形成入口。
2.转换层按结构功能分类
分三类:
(1)上下层结构类型转换;
(2)上下层柱网、轴线改变;
(3)同时转换结构类型和结构轴线布置。
3.转换层的结构形式
结构形式可以采用:巨梁式、桁架式、空腹桁架式、箱型和厚板式转换层。巨梁式最简单、广泛。
(图:转换层类型示意)
篇3:高层建筑造型设计简介
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简介
(一)高层建筑平面形式与形体塑造
1.高层建筑平面形的构成
分为“线生形”和“形生形”两种构成方式。
(1)线生形:以基本线型的组合变化,可生出无穷变化的平面形式。
基本线型有三种:直线、凸线和凹线。
(2)形生形:以基本形为构形基础要素,创造新形体的构形方式。
基本形有:正方形、矩形、正三角形、圆形、菱形等。
基本形经渐变、弯曲、切割、错叠、群化、减切、伸展、拉压等,可产生各种新的形式。而将原形作交合、取舍,也可产生许多新形式。
2.高层建筑形体的三种基本类型:
(1)纯几何体——建筑形态的基本形式是规则几何体。如:西格拉姆大厦、原纽约世贸中心大厦。(图)
(2) 雕塑体——即建筑形体有雕塑性。如香港的奔达中心。(图)
(3)象征体——指建筑形体具有某种精神意味或象征性。如:北京铁路西客站造型象征北京西大门,巴黎德方斯巨门,以及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之国会大厦等。
3.高层建筑的造型与构图
(1)高层主体设计总则——整体性、简洁性、易识别性。
(2)高层建筑主体的空间与形体组合形式
高层建筑造型既可采用对称式构图,也可不对称,既求统一,也需变化。在平面及形体构成上可归结为以下数种类型:
① 单体式
②双体式——奔达中心、纽约世贸、吉隆坡佩重纳斯双塔
③联体式——德国募黎黑BMW公司大楼
④变平面式——通常为上大下小,如金字塔式、退台式、台阶式等,例:旧金山泛美大厦、贝聿铭香港中银大厦等
⑤群体式——常被誉为“城中之城”,规模宏大、壮观,以群体式解决复杂的建筑和城市问题,为超大型城市综合体。例:上海商城。
⑥自由式——反传统的、不规则式建筑组合、有个性、自由、活泼。
(二)高层建筑的形体艺术与创作
形体艺术与创造目的,即是要创造出丰富而协调统一的整体艺术造型。
高层、超高层建筑不论从功能上或从整体形式上,一般可明显地划分出三部分:楼下部(脚)、楼主干(身)、楼顶部(头)。
三部分有不同的功能和艺术形象特征:
主干(身)有塔式、板式、墩式三大类,而各类形体又有很多变化方式。楼脚之裙房做法和楼顶的处理方法也同样非常丰富。
如果在设计中善于变化楼的各段之形体,并把握住整体关系,则可创造出异常丰富的高层建筑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