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访谈记主要内容
Q:……能否介绍以下您的基本情况?
A:我于98年毕业于……学校,毕业后来到公司,是通过熟人介绍来的,与人才市场不同,经由关系递交资料的方式。当时正好缺一个学统计的,首先是到了原集团公司总工办(技术部),后来集团和股份公司分开,调入股份公司发展部。
Q:……请介绍一下股份公司的基本人员情况和工作内容?
A:股份公司大多以74、75年的年龄层为主,除证券部有一96年来的之外,大多是98年来公司的。此外,99年来公司一个,再无其他新员工。同一批的5人,离开了两个。股份公司总部的工资结构更类似于政府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原来分为固定和浮动工资两部分,固定公司根据学历和工作能力确定,彼此之间差别不大。引用的是香港带来的保密工资制,但基本上没什么作用,彼此之间都很了解对方的工资,差别不会超过150-250元的样子。后来浮动工资部分被取消,整个工资就变为固定的一块,基本上旱涝保收,即使偶尔请假什么的也差不太多。岗位的重要性已无法体现。
Q:您98年进公司至今工资体系经历了那些变化?
A:转正前三个月试用期每个月690元,本科生的级别,每级大概是50元;98年到99年1月以前转正后固定工资650元,浮动工资500元,那时人属集团公司,实为股份公司的工作;99年1月后集团和股份分开,到三楼工作,工资重新进行了调整,有所增长,我本人增长了300元,大概20%的样子。两大块每块都有所增长,结构不变;99年12月开始取消了浮动工资,本人总体有所增长,大概有100元左右,就此基本确定下来。20**年比去年增长了三十元,有人被扣10元左右,私下大家都有意见。
此外还有年中奖和年终奖,都是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的。开始600元,20**、20**年年中奖1000元。年底12月份拿双薪,开始的时候是基本工资的两倍,基本固定的;现在是实际工资即所有收入的两倍。还有年底的红包,每个人金额都不同。一般去主管人事的副总那里领,有一年去老总那里领的,着重强调这部分红包的保密性。现在工资是财务部经理每月15日发放给每人工资条。
Q:您的工资每年都增长么?
A:我本人是的。年终奖看公司的盈利状况而定。年中奖基本固定,有三个级别,部门经理根据表现定级,有建议权而无决定权。个人建议引入评价和考核机制。具体的级别评定办法未公开,每级的差额也不知道,且无成文的规定。有时请示工作的时候领导会有所暗示,如××你今年表现不错,我已经推荐你怎样怎样。这与年终奖直接挂钩,一般1500左右,有一年3000元。这不包括双薪在内。
Q:部门经理有无评价考核?频率?
A:部门经理与员工沟通效果很好,气氛很融洽,99年第一次写工作总结,股份公司每人(包括经理)都要宣读总结,可以根据总结互评打分,然后汇总到一起。
Q:考核经历过那些方式?
A:经历过两种方式。开始是宣读总结,现在是写好上交。都是一年一次。
Q:以前的评分结果公开吗?
A:都是单向的,不公开,而且不反馈给个人,现在也一样。没有反馈给个人并指明需改进的地方,基本上总结是一种形式。
Q:工作总结对提升有无作用?
A:作用不大。一般都是把成绩提出来,缺点象征性的提一下,很少涉及改进。
Q:公司现在的薪酬没有拉开?做好做坏都差不多?
A:是的,我个人估计做的差一些差距也不会超过100元。
Q:感觉公司的激励方面做的如何?
A:感觉激励对于公司底层的人员是应该最重要,但现阶段没有什么激励。保密工资制度应该取消,开始还能有作用,大家的工作成熟后基本变成完全透明的,有能力就多拿,没什么可保密的,如此以来显得有点不够光明正大。
Q:目前我公司在本市工资水平是一个什么位置?
A:本市的工资收入参差不齐,……开始别人都认为我们至少能有三、四千的收入,开始还反驳一下,后来都懒得辩解了。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待遇?我一朋友在农委,早来本市一两年,每月1400左右;另外一同学,微波通讯局工作,每月收入3000以上。我的名义收入是1590元,上个月1500元,上下波动不超过二、三十。
Q:您对同行业公司的收入了解吗?
A:本人对外面的待遇不是很了解,据说研究所毕业的大学生能拿到1500左右,工资略高,在整个公司我们还处于中下水平。有的工人算上加班费每个月能拿到三四千也不算奇怪,基本上两千左右,而且随工龄增长越来越高。
Q:股份公司员工大部分是地人吗?
A:对。即使不是本市也基本上都是周围的县市生人。
Q:离开的那两个人去向何处?
A:一个是重大毕业,双学士,在证券部,98年进公司,20**年离开,去读研。另外一个是20**年中离开的,原在发展部。没发生什么纠纷,公司的风格是来的时候欢迎,走的时候也不会刁难你。
Q:他们离职的原因您了解吗?
A:发展部的那位应该说很有才华,服装设计专业,网络书法都很突出。去了一家网络公司,后又转到房地产。主要原因是公司比较务虚,个人能力得不到发展。开始的时候每个人的工作都不确定,而且各人的重复工作较多。忙的时候一天都很忙,不忙的时候几天没什么事情做。
Q:在股份公司个人发展的机会如何?
A:经理对我很信任,与原来的主任正好相反,他可以交给我一些任务。而原来三个月只交过一次统计报告,其余大多是复印、装订之类的琐事,得不到提高,现在领导比较年轻,易于沟通。
Q:您的工作饱满吗?
A:工作很迷茫,被动。不知做什么,开始发现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也许是被社会磨圆了,也许是承压能力强了,不会跳出来提意见。股份公司对外、对政府的工作较多。
Q:有无较为明确的个人岗位职责?
A:没有。今年经理提出了"你该做什么,侧重些什么",感觉有些分工,不像原来交叉很大,现在主要有质量计量、信息,还有我这部分工作。
Q:公司有无培训?培训有无年度安排?
A:很少有。我们部门好一些,开始有专业培训,国家技术中心成立后选派职员参加过培训。
Q:您参加过哪些培训?
A:技术中心的培训和MBA课程班,公司负责学费,总部2人,共5人参加学习。无需入学考试,20**年3月入学的。
Q:内部有无提高技能和素质的培训?
A:没有。只有短期的。有过专利方面的培训。职称考试是必须的。每年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以随时通知的形式开展培训。A公司对外联系较多,有外语班之类的外语培训。可总部与子公司比较隔阂,信息传达不上来。
Q:对培训人员有何要求?
A:领导认为你有能力胜任为前提,无形中会造成一定的压力。
Q:有无征求过员工对培训的需求?
A:没有。都是直接安排下来的。MBA班我感到很突然,可能是因为我是学经济的,有潜力可挖吧。
Q:您对招聘的程序是否了解?招聘人员状况?
A:我进来的时候没有,现在有面试,大多通过人才市场,包括外地如北京沈阳的高校招聘。今年A大概招进来十来个。有些是外地的,公司很倾向于吸收外地的毕业生,希望能带入新的思想。大多本科以上,硕、博以上能来的很少,即使来了也留不住。肯定有不适应的,这里老年人有些排外;有的觉得机会和工资水平比较差而离开,有的完全作为跳板。博士后工作站三个博士,两个出站分别去了香港和瑞士,在站的一个也没有留下的打算。研究生也有离开的,一个清华毕业生走了,流失率相对低,但都是技术骨干之类的优秀人才。
Q:博士后的收入了解吗?
A:基本上同副总的差不多,但同外面比比较低。如XX年薪20、30万的待遇不可比,也就年薪几万元。
Q:有何对工资和考核体系的希望和改进建议?
A:至少要与岗位和能力联系起来,与考核挂钩。不同部门待遇应该视其重要性有所不同。
Q:发展机会和培训方面有何意见?
A:很必要。应针对每个部门制定计划,不能完全没有。
Q:是否需要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指导?
A:有的话更好,针对性强,可以对个人起到点拨作用。
发现:
1、总部工资99年底将浮动和固定工资合在一起,每月基本上不变,而且各岗位差别不大,无法体现岗位的重要性
2、保密工资制度在总部的积极作用不大
3、现在的每年一次考核意义不大,与工资挂钩少,缺少双向交流提高
4、总部工资水平和一般公务员水平相当,增长幅度逐年减少
5、广州、深圳对人才稳定有影响,流失的往往是优秀人才
6、培训缺乏计划性,没有征求员工意见,培训有需求
7、建议引入考核与评价机制
篇2:一般员工访谈提纲
一般员工访谈提纲
一、请谈谈您所在部门及您本人的具体情况
1.所在部门的具体职能是什么?,部门人员情况(几个人,人员来源,年龄,专业及职业结构情况),在这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人员短缺或富余,人员素质不符合岗位要求等)
2.您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在工作安排上是否认为有不合理的地方?为什么?
3.本部门人员之间的协作关系如何?是否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存在什么问题?
4.您在工作是否和其他部门的人员之间有协作关系?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协调?存在哪些问题?你们之间的协调工作是由各自完成还是必须经过各自的分管领导?
5.在您所在的部门中,哪类工作可以由您自主决定,哪类工作由部门主管或分管副总决定,哪类工作必须由一把手决定,哪类工作必须由领导班子共同决定?您认为这样有什么不便之处或不合理之处?
6.您对本部门及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职务晋升、薪酬福利、办公环境等问题,是否认为有不公平之处?或其他不公平现象?
二、您谈谈对公司及本人所在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设想。
(一)人员规划与配置
1.您认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如何?
2.您觉得有必要改革或者重塑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么?为什么?
3.有没有根据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及经营策略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谁制定?
4.现有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否和公司的长期发展相匹配(员工年龄、流动率、素质)?
5.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部门是否充分沟通交流,如何沟通?直线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划分和权限如何?
6.人员流动率是多少?人员流动的原因是什么?(调入或调出)
7.是否有专人负责招聘计划和招聘工作?
8.招聘小组与各用人部门的关系:招聘工作是否服务于需求,是因岗设人还是因人设岗?用人部门提出需求时根据什么来确定需求?招聘部门如何开展工作?最终决定权在谁?
9.招聘程序?
10.招聘来源及方法:高校招聘,社会,其它渠道如推荐、猎头?
11.有无员工认为在招聘和工作安排中有不公平现象?在这方面您认为公司内部有哪些不公平现象?
12.招聘标准,是否有完善的标准,标准由谁来制定,是否根据岗位需求及人员素质要求来招聘人员?
13.是否有对招聘工作的考核及反馈?
14.工作安排和调动是否考虑个人的特点、意愿及专业特长?
15.员工个人在公司内部不同部门、岗位之间调动的机会有多大?公司现阶段为员工提供发展多方面能力的机会吗(如外派学习,岗位交流,员工培训等)?
(二)培训与发展
16.公司有无培训计划?
17.有哪些培训,新员工培训、员工在职培训、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对外客户培训?
18.有无培训制度,培训经费,培训人员教师来源?
19.公司有无培训工作的评价、反馈制度和手段?
20.你认为各级员工的培训有必要吗?对我公司的发展有多大的影响?
21.公司现在有无管理人员的聘任(或任用)制度?
22.管理人员任用的标准是什么?
23.晋升体系,公司是否同时有几条跑道,如管理,技术,营销等?
24.有无员工在职务晋升方面认为不公平?在这方面您认为公司内部有哪些不公平现象?
25.对员工有无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职业辅导?
26.是否有不合格员工被淘汰?
(三)考核与评价
27.有无完整的考核体系及制度?
28.对研发及销售人员有什么独立的考核办法,效果如何?
29.考核由哪个部门负责推行实施,参与者是哪些,考核期限、考核标准如何制定?
30.考核结果是否反馈给个人,与薪酬及晋升挂钩的情况?
31.员工对考核的反映,满意与公平?
(四)薪酬与激励
32.各级员工对公司目前待遇是否满意?主要谈谈您本人和其他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的看法。
33.公司待遇与其它同行业、同地区企业比较?
34.公司内部公平问题-不同岗位、不同职位?
35.对关键人才有否特殊措施?
36.保险办理情况,三项保险是否都参加,新员工多久办理?
37.公司都提供哪些福利,对员工有否吸引力?
(五)其他
38.现有管理制度有哪些?
39.是否有专人负责,劳动合同期限,如何管理?
40.是否发生过劳动争议和纠纷,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