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

  闲暇之余,拜读了“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先生的“最牛历史大作”——《历史是个什么玩意》,体会贼深。首先,此书风格幽默风趣、措辞犀利、见解独到,就像袁先生自己所说,出版方给了他一个谬种流传的机会。其次,信息量大,从夏商开始直到中国革命,涵盖范围包括了我们几乎所有历史。这本书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还可以定位我们的社会价值观。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读完后在感觉文风新颖且一针见血外,最主要的对历史有了一种新的了解,有一种恰似创新而又不脱离历史的思想。例如袁老师这样写:人定胜天的思想是非常可怕的,长城是中国农业的天然分界岭,我们的老祖宗是非常明智的,长城以北的地是不能耕种的,只能放牧,风吹草低现牛羊,现在呢?风不吹就能看见黄鼠狼。那里还有草原啊。就是因为耕地,我就不信,我就种,种的结果是粮食不长,草也不长了,变成荒漠。北京为什么总刮沙尘暴,就是因为长城那边变成了荒漠,没错这就是过度开发的结果。抛开观点不说,这个例子从强行按自己的意志做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说明了主观意识的不利方面。

  这让我想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诗句,形容敕勒川丰富的草原资源和牧民在草原放牧牛羊的壮观场面,每次读来都能勾起我们对草原的无限遐想。然而,多年来我们都在不停地向大自然索取,而忽略了对它的保护,应该受到惩罚也是“罪有应得”吧!我们常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残酷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正视自己过去的错误,肆意开发、胡乱开采、过度放牧等等愚蠢的行为,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后果。万里草原变成无边荒漠,参天大树被砍伐殆尽,清澈的湖水变得肮脏浑浊,沙尘暴、酸雨、雾霾等恶劣天气挥之不去,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很多城市的天空被迷雾笼罩,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孩子不能随意在蓝天下奔跑,人们出门总要带着厚厚的口罩。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这是一件影响到千秋万代的伟大事业。

  历史上红极一时的楼兰古国消失之谜至今匪夷所思,但是各种学说的共同点之一都提到了是因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古楼兰王国为何一夜之间神秘消失,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不要走上了“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历史带给我们的是沉重的反思,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我们应该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停止一切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程项目建设;停止一切导致珍惜动植物灭绝的砍伐、狩猎、买卖活动;停止……。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们人类在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丰富资源时,更应该学会珍惜和保护这些资源,使之成为我们人类千秋万代的财富。

篇2:《历史教学之巧》读后感

  《历史教学之巧》读后感

  z小学

  最近,有幸读了英国作家墨菲写的《历史教学之巧》,书中提供的各种方法,不是按照教学内容,而是按照教学技巧的使用难度,由浅入深排列 。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历史教学并不仅仅注重循序渐进地积累知识。因此本书在提出教学教学建议的同时,通常也会给出范例,告诉你如何将书中的方法与儿童教育关键阶段1到关键3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根据英国国家教育大纲规定:关键阶段1,5-7岁,关键阶段2:7-11岁,关键阶段3:11-14岁,关键阶段4:14-16岁。)书中很多方法可以应用到历史教学的任何章节中去。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因此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民主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扬教学民主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教师要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随时注意使学生们带着愉快的、轻松的、自信的、渴求新知、专心致志的心情来学习,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氛围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教师过多地扮演着“学生行为惩戒者”的角色,在学生表现出“越轨”、“异端”倾向或暴露出缺点时,常常得到的是斥责、讥讽、赶出教室甚至是体罚,那就会给学生心理上蒙上一层可怕的阴影,学习也就无兴趣可言了。

  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www.aishibei.com特点和教学需要,运用自己的人格、形象、情感以及语言手段来调节和控制各种教育影响,努力创设积极、让人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师生合作的课堂气氛。同时,教师要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待品德不良或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并付出加倍的爱心,以唤醒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改善学习状况。当学生对历史学习有了兴趣,那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无穷无尽地发挥出来了。

  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会质疑、释疑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学生思维的活跃,离不开问题,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尤为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保护和发扬学生勇于发问的积极性,为他们的丰富想象插上翅膀,为他们的积极思维创造空间,并不断地加以引导,学生的质疑水平就会稳步提高。

  因此,在课堂上预设问题或抽问就成为组织教学诸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现在,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争论很多,很多问题不是历史事实是否清楚的问题,而是如何解读历史的问题,解读历史不仅需要尊重历史实际,更需要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如近代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是“福音”还是灾难?是文明还是野蛮?如果没有积极的设问、严肃的思考和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至于释疑水平,因有学生积极思维做基础,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精神,是同他们勇于提出问题的精神并存的,质疑和释疑可以相互促进,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学生思维才会被充分激活。教师形成以启发为主的民主、宽松、灵活的教学风格时,学生也会倍加自信、自尊,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非智力因素。

篇3:《历史的天空》读后感:人格决定作为

  《历史的天空》读后感:人格决定作为

  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历史的天空》,以其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鲜活感感染着我。让我为之痴迷、痴狂。

  小说通过主人公梁大牙的成长反映了风云突变的历史形势,粗犷豪爽的梁大牙,集匪气与正气于一身,因了他的匪气,引来了不同的人物的不同的看法。爱之者激情澎湃,把他当作神来膜拜;恨之者,欲将子弹洞穿其脑髓方才解恨。也因了其正气,让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能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和欣慰。

  梁大牙投军时没有崇高的革命的信念,也没有明确的革命目的,为了能有一口饭吃,当然也为了能杀更多的日本鬼子,梁大牙本打算投身到国民党的正规军中,可阴差阳错投身到凹凸山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的门下,看到了八路军的穷困和武器装备的破败之后,刚准备离开的梁大牙却因为看到了八路军队伍中的美丽的女子东方闻音而决定留下来,从此,梁大牙走上了革命道路,也开始了他的爱情之旅。

  凹凸山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杨庭辉和张普景对于投身军中的梁大牙有着不同的看法,杨庭辉看到了梁大牙身上洋溢着的正气和杀敌时的不怕死的拼命精神,于是处处予以关爱,当梁大牙处于危难之中时,适时施以援手。而固守着革命信仰、原则性很强张普景却更多的看到梁大牙身上的匪气,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他,多方寻找了梁大牙违规的证据。在杨庭辉的鼓励与包容中,梁大牙施展的对敌斗争的拳脚更为有力了;在张普景的严密监视下,梁大牙的匪气也逐渐的收敛了,这两股力量成了夹击梁大牙不断成长的双轨道,逼迫着梁大牙沿着正确的方向,迅速的成长着,成熟着。他们的高尚的人格,在梁大牙的成长之中,在革命的大潮之中,互相辉映着,尤其是在“史无前例”的特殊年代,原则性极强的张普景因为极力保护着梁大牙,而遭受着非人的待遇,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混淆着是与非,颠倒着黑与白的年代,张普景固守着自身高尚的人格,用生命维护着尊严。

  而以“最纯洁的正宗的布尔什维克”自称的李文彬和江古碑,却因了自己的低下的人格,做出了让人不齿的事情。李文彬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叛变了革命,成了敌人的走狗,用战友的生命让自己卑下的灵魂与躯体苟延残喘着。江古碑因了自己的卑鄙,在“史无前例”的特殊时机,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狠狠地报复着,让曾经同在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们在残酷的折磨之下鲜血淋漓,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低下而卑劣的人格让他在特殊时期里尽情地释放着内心的丑恶,肮脏的灵魂纤毫毕现着。真正成为了民族的败类。

  《历史的天空》是对人格决定作为的有力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