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货币资金管理规定范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实行全面预算体制,依据国务院发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结算办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本规定适用于总公司及各所属企业。
第二条本规定是在全面预算体制下,月份资金计划基础上,对本公司经济业务的所有货币资金的收支进行管理、控制和监督。货币资金包括银行存款、现金以及其它货币资金(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证存款等)。
第三条财务本部和各所属企业财务部负责本规定的具体贯彻实施,并设专职稽核员负责经济业务的收支计划和审核管理工作。
第二章 总公司资金计划控制
第四条总公司财务本部负责对总公司资金运作进行"全面计划、整体协调、统筹安排、宏观控制"。
第五条各所属企业必须于每年12月底前将各自下年度用款计划上报总公司财务本部,财务本部于每年底根据总公司下年发展计划及资金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并制订总体资金年度安排计划及季度、月份资金计划,报总公司总经理批准后下达。
第六条各所属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各自单位的年、季、月资金计划安排和落实,并在实际工作中控制、监督资金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七条总公司各部门、各所属企业借领计划内大额款项,采取"提前通知,积极筹措"的办法。
(一)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必须提前5天通知财务部。
(二)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必须提前10天通知财务部。
(三)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开信用证须提前3天,改证须提前之大通知财务部,信用证原则上允许改两次。
(四)办理汇票须提前两天通知财务部。
第八条计划外借领大额款项,业务部门或专业公司须办理调整计划手续,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交财务部,财务部根据资金情况进行安排、筹集,提前通知期暂定10天。
第九条各部门不按规定的提前期通知财务部,而影响用款,申办部门自负其责,
第三章 现金管理
第十条现金的收入、支出范围:
(一)现金收入包括:公司经济业务范围内的一切现金收入以及支用款项的退回现金等。
(二)支出范围:
1.职工工资、各种工资性津贴、劳务费,劳保。福利费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2.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3.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4.发给职工的各种奖金。
5因采购地点不确定、交通不便。收款对方元银行帐号不能办理转帐结算或对方当地有特殊情况等,必须使用现金结算的。
6.中华人民银行确定的需要支付现金的其它支出。
第十一条以各部编报的、经财务部平衡、公司总经理批准的月度货币收支计划为依据,由财务部进行日常经济业务的现金收支管理,对超计划支出,又元批准计划调整追补支出的,财务部拒绝支付。
第十二条现金收支业务的管理
(一)现金收入的管理
1.无论是否签合同、协议,公司的所有现金收入,经办部门必须连同收款说明书、发票或收据副本等,于收进日(最晚于次日)如数交付财务部,收款部门不得挪作他用,更不准留存于经办部门内。
2业务人员办理业务预借的现金,其未支用部分应连同有关业务凭证(发票或收据支出凭单)送交财务部冲销预借款,不得余款不报,留作他用。
(二)现金支出的管理
1.预算内零星采购,由经办部门开具经费支出报审表(代借款单),写明用途、金额,总公司部门总经理或各专业公司总经理签字后交财务本部总经理或专业公司财务经理签批后办理,稽核员按预算审核。
2.预算内经常性费用支出(办公费、小额招待费、市内交通费等),无预借款直接报帐的,由指定经办部门开具费用支出凭单,写明用途,经总公司部门总经理和专业公司总经理签字,连同发票或收据交财务部稽核员审核后,交财务部经理签字办理。
3.预算外或超预算支出,由经办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按全面预算管理办法执行。
4,业务部门借领现金(不包括差旅费借款),必须在15天内报帐,对逾期末报的通知该部门报帐或追回现金,必要时停办该部门现金借领业务。试工人员不许借款,由该部门经理代借。
5业务人员出差借款5000元以上的差旅费时,不得付给现金,可开出支票转入其个人信用卡中(不能使用信用卡的城市例外)。
第四章 银行收支结算管理
第十三条根据中华人民银行规定,本公司目前采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汇兑、支票、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业务和对外经济合作业务中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
第十四条银行结算资金管理
(一)银行结算收入的管理。
1通过银行转来的非支票结算方式的营业收入凭证,财务部转交业务经办部门,由经办部门填写收款说明书,并附有关凭证,交财务部稽核员审核后,由主管会计办理有关手续,并进行会计处理。
2.由银行转来的与其他单位及本公司所属企业的往来款的单据,收到后交经办部门,经办部门填写收款说明书,附带结算凭证,交财务部稽核员审核,交主管会计处理。
3.业务部门收到外单位开具的支票,连同有关凭证、收款说明书,送交财务部,由稽核员审核,交银行出纳员于当日送交银行并作会计处理。
4.信用证结算按我公司(迸出口业务财务管理规定)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银行结算支出的管理
1.根据合同、协议的规定,由业务部门申办的对外投资、对内贸易等需要银行办理汇票、电汇、银行本票等方式支出时,由经办业务部门填写经费支出报审表,交财务部稽核员按计划项目审核用
途后,交财务部经理签字。需签报本公司领导的,由财务部签署意见后签报。
2日常采购物资或支出费用领用支票按预算报财务部审批。
3严格控制签发空白支票,如因特殊情况确需签发,必须在支票上写明收款单位名称、用途、签发日期和规定限额,在银行规定开空白支票范围内才可以开出。
4.专设领用空白支票登记簿,由领用人签字。逾期一周未用的空白转帐支票要及时交回财务部。财务部根据空白支票登记簿,对逾期末交的空白支票进行查询。
5.一个部门已领用三张支票,不按规定时间报帐,财务部书面通知该部门启行查询,一周内仍无反馈,财务部门停止对该部门签发新的支票。
第五章 报帐销帐
第十五条各部门预借的支票,结算款项业务处理完毕,应及时执有关凭证(发票或收据、支出凭单等)在一周内到财务部报帐销帐。
第十六条为贯彻经济责任制,报帐采取上级审签办法,即:总公司业务人员报帐,属预算内支出,由部门总经理审签,报财务本部按权限审批;属预算外支出,均须报总公司主管财务的领导审批。部门总经理报帐由总公司分管领导审签,总公司副总经理报帐由总公司总经理审签。
第十七条应付现金的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报帐,原则上以支票转入报帐人信用卡内。
第六章 附 败
第十八条本规定由财务本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篇2: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一、银行存款管理
1、银行账户必须遵守银行的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账户只供本单位经营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出借账户供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收代支、转账套现,严禁签发空头支票。
2、银行账户往来应逐笔登记入账,不准多笔汇总记账,也不准以收顶支记账。按月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未达收支,应编制调节表逐笔调节平衡。
3、财会人员办理汇款、转账支付等付出款项,一律根据审批权限,凭付款申请审批单办理。付款申请审批单应附付款凭证记账备查(下同)。
4、严禁将公款存入私人账户,违者按贪污论处。
二、现金管理
1、现金收支应逐笔登记入账,切实做月结日清。
2、库存现金实行限额管理:白天为3万元,夜间为2千元,超过部分当天下午存入银行。
3、严禁代外单位或私人转账套现和大额度(5000元以上)支付往来或贸易现金。
4、需要从银行提取现金,首先要经会计主管同意签字并写明用途,一次性提取金超过5千元的要公司派车方可提取。
5、出纳员办理支付事项,一律根据审批权限,凭付款审批单办理。
三、银行汇票、承兑汇票管理
1、收到的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必须及时登记备查账,并立即存放保险箱。
2、对外使用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办理背书转让时,一律根据审批权限,凭付款审批单办理。
四、银行印鉴及空白票据管理
1、银行账户印鉴的使用实行会计主管、出纳员分管并用制。即:财务专用章由会计主管保管,其他印鉴由出纳保管。印鉴保管人临时出差时由其委托他人代管。
2、所有涉及货币资金收付的空白票据分别由会计主管、出纳员登记备查账,使用结果每月核对一次,作废空白票据随“出纳报告单”报送会计主管核销。
3、业务人员确因工作需要领用空白支票,必须注明限额、日期、用途及使用期限,按规定办理报批手续,使用完毕后在次日上午前连同相关原始凭证报送出纳员核销。
五、经济与行政责任
1、凭证遗失的根据后果大小给予扣发1个月以上工资的处罚,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据相关法律程序解决。凭证遗失的责任确定:
(1)出纳员向会计主管移送之前遗失的由出纳员承担责任;
(2)出纳员向会计主管移交之后遗失的由会计主管承担责任;
(3)交接时未办理签证确认手续的出纳员与会计主管共同承担责任。
2、出纳员未经批准超限额保管库存现金造成经济损失的,由出纳员个人承担;出纳员拒绝承担,上诉法院解决。
3、出纳员短少现金造成经济损失的,由出纳员个人承担;出纳员拒绝承担,上诉法院解决。
4、商业汇票及银行承兑汇票视作现金管理,出纳员没有妥善保管造成经济损失的,由出纳员个人承担;出纳员拒绝承担,上诉法院解决。
篇3:《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由于专业的原因,我所接触的书,对于真实的生活来说,就是临水照花,始终隔着一层若有若无的轻纱。而《货币战争》,据说一度是财经类畅销书,曾经让不少人感到震撼而后思。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宇燕对此书评论说:“这是我一口气看完的书。我希望这本书中的故事都真实可信,因为它印证了我历经多年形成的一个观念,即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讲的故事纯属臆想,因为这样我们便可以坚守住以往的信仰,即人类大致生活在一个诚实的世界中,没有被一小撮国际银行家玩弄于股掌。”书里面很多内容我看的并不是太懂,对作者开出的救世处方——“金本位”,以及我们是不是真的“被一小撮国际银行家玩弄于股掌”,我做不出属于自己的理性判断,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确实生活在别人制定的规则里。
最近几年,我们人民币一直在闹升值,我记忆犹深的是,电视台新闻主持人曾经以怎样骄傲的语气说我们人民币对美元已经突破8字大关,举国上下似乎笼罩着一种虚无的莫名兴奋感和民族自豪感。虽然,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人民币升值对国家、对我们自己的生活到底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到底是利还是弊。我们简单而不乏天真地以为,人民币能换得更多的美元,就是胜利。就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美国人在货币政策上发起的凌厉攻势,他们联合西方七国财政部长,强行要求日元升值,从1985年到1989年,日元升值达到86%,最终形成“超级日元”的泡沫,正当日本人雄心勃勃地炫示要“购买整个美国”时,泡沫日渐生大,最终破灭,日本长时间的经济衰退就此形成。我也曾看过一个帖子,对人民币升值弊端做了详细而不无道理的剖析,具体内容我忘记了,但是他的主要观点跟《货币战争》一书中表达的观点如出一辙,那就是,人民币被迫升值,我们中国被欺负了!我们的财富被大西洋彼岸一群阴谋家以一种极为隐蔽的金融手段窃取了!然后,作者以愤怒而略带鄙夷的语气,以“恨铁不成钢”的架势把无知的“狂欢者”们痛心疾首地鄙视了一番。
我不想也没本事来评论国家层面上的经济政策问题,我只知道,从那时候起,我渐渐懂得,原来在这个世界上,在这朗朗乾坤背后,有一股我们看不见的力量,像天神一样,注视着这忙忙碌碌的芸芸众生,看着他们为蝇头小利争得头破血流、毛发倒竖而哈哈大笑。就像是我们的楼市,像极了川剧中的文化瑰宝“变脸”,变脸迅速而变化莫测,可怜的是台下的观众,带着兴奋和迷茫的表情,却始终琢磨不透个中奥妙。舆论在两股拉锯战双方中间,或者摇旗呐喊,或者放放烟雾弹,迷惑众生,也迷晕了自己,找不到了来时的路。无论谁抢到滩头,吃到这块蛋糕,老百姓都只有被动承受。物价飞涨,股市变脸,楼市雾里看花,甚至四川地震,里面有多少故事,我们都只能接收别人塞给我们的东西,却不能选择自己想要看到的,自己想要接受的。很多东西,原来只是说说而已,而所谓的“愤青”就是一批太过较真的人,不理解还有不按牌理出牌的事,总是跟天斗、跟地斗,问别人要口头承诺给他,甚至是承诺给别人的东西。
《货币战争》给我的,不只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也在“世俗”层面上激起了我这个学文学的人对金融的兴趣,确切地说,是好奇。我对经济运行的游戏规则,只限于读书时教科书上所了解的那点皮毛,但是每次看到炒股的人盯着屏幕上花花绿绿的数字而两眼放光时,我就对这数字背后的故事有着极大的了解欲望。这些数字背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世界,是看不见的战争硝烟。有的人凯旋而归,一不小心就变成传说中的“创世神话”,而更多的人,则是狼藉一片,搞不好就得横尸当场。说起炒股,曾经有个经典的港剧《创世纪》曾经风靡一时,它对股市人生有极为精辟的描述,或者有夸张的嫌疑,但也不无事实成分,我相信不少人看后都会唏嘘一把。所谓炒股虽有投机成分,但是也是一门极深的学问,没有两把刷子,最好别跳进去,不然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像我这种只会“之乎者也”的呆子,只有“偷窥”的份,偶尔关注一下股市,跟人谈起来,也基本上只会“一言以蔽之”:“今天股市大跌”,或者“今天行情不错”而已。不过我对股市的关心,倒不在炒股的人,而是这些或上市或非上市公司。在这些花花绿绿的数字背后,是它们健康成长还是衰败虚弱的现实,更让人感叹的是,让这些公司在经济大潮中颠簸前行的人们,他们才是英雄。
我们所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法国思想家、192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伯格森则说:“说社会的进步是由于某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条件自然而然发生的,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它实际只是在这个社会已经下定决心进行试验之后才一蹴而就的。这就是说,这个社会必须要自信,或无论怎样要允许自己受到震撼,而这种震撼始终是由某个人来赋予的。”或者,**大就是他所说的“某个人”,这个坚韧的小个子四川人奠定了中国变革的思想基础,并在真正意义上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现实中,人们总是生活在组织中,而大部门人都是在别人的领导下生存。就像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国家强盛,能在制定经济、政治秩序游戏时,让他人听到自己的声音,制定更为有利于自己国家发展的游戏规则。个人也是一样,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是生活在他人制定的规则中,但是很多稍微清醒一点的人都不甘心于此,他们倾尽毕生之力,始终在努力奋斗,希望能跻身制定规则的圈子中,成为决定规则的人中间的一个。而所谓的“野心勃勃”的人或有“上进心”的人,大概就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就是站在所谓的“群众”背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