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客户消费心理研究

购房客户消费心理研究

一、透析客户心理

  要想更好地掌握客户需求,进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必需对客户的心理有足够的了解。因为“心”支配了一个人的思想、意志,同样也支配了一个人的购买行为。

  俗语云:“攻心为上”,因此,经营策划和销售都要紧紧围绕客户的“心”展开。

  同样,透析客户心理会对掌握客户心理和客户心理规律有极大的帮助,对提高销售人员质素有也很大帮助。

(一)消费群分析

1、女性消费群分析

  职业女性的消费需求已日渐超过男性。

  ①相对缺乏理性

  与男性相比,女性对物业选择更具有感性、易受他人左右的特点。购买意识、消费方式也很容易在女性消费之间传播并相互影响。

  ②忌妒心

  一般来说,女性思虑更细,很容易被引发“忌妒心”,攀比心理比较强烈,在生活追求上易与周边熟人比较。但对于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女性来说,这一点并不是很明显。

2、单身贵族消费群

  白领阶层的消费意识随着社会进步发展迅速,单身一族对住宅物业要求日益强烈,对住宅的功能要求较高。该群体多为高收入、高学历的单身者。

  ①由于多是知识阶层的消费者,所以对物业的要求相对苛刻,有时愿花较多的钱,也不愿买回廉价粗糙的物业。

  ②要求稀有、精致

  由于“单身贵族”们独立独行的意识较强,对珍贵、稀有、精致的物业有浓厚兴趣,以体现其“贵族”风范。

  ③理性不受折扣影响

  他们的购买理性,冷静而客观,对大减价方式不屑一顾。他们更相信专家,与这类客户接触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并力求表现得高雅而富有内涵。

3、老年消费群

  中国老年人消费市场日益扩大,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能力与年轻人相比,更加理性和开放,尤其是在古城绵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的消费力资源会比较充裕。

  (1) 经济自主自立

  现代都市里知识型老人已基本脱离了要子女代劳的传统,在选择住宅物业时喜欢按自己的意志和喜好。

  (2) 态度谨慎

  老年人多在金钱使用时谨慎小心,不会过分的奢侈,除特殊例子外。

4、本地居民消费群

  本地居民较多,他们是极有购买能力的,是不可忽视的客户群体。

  (1)投资心理

  由于该群体是在绵阳发展机遇下致富的,多有自己物业在出租,收益非浅,投资意识强,但是属自己的土地已越来越少,拥有物业有限,在持有大量货币的情况下,再投资空间只有商品房,如住宅、商服等。

  (2)追求现代生活方式

  虽然这些群体拥有大量的自己物业,但由于设计落后,配套有限,居住环境差等因素,使他们对现人都市生活向往,由于文化素质有限,附庸风雅心理较重,因此高档住宅小区对他们的诱惑力较大。

5、老板一族

  是老板不一定是企业家,据最近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私营企业家中,农民出身的占70%。因此这一群体素质差异性较大,有文化素质高的,也有没有文化的,但多数是指有较强消费能力,拥有大量财富 ,但文化素质较差的一族。对于这一族 ,价格越高,广告做得越多,包装得越多的楼盘才最能成为他们炫耀的依据,也是他们购房的决定因素。

  (1)炫耀心理

  由于该群体有大量财富,已超出一般市民的消费心理,选择物业时,要体现其“高档”身份,以示自己与常人不一样的“差异性”,故楼盘标榜的越高档越好。

  (2)附庸风雅心理

  尽管该群体文化素质较差,但拥有大量财富,可呼风唤雨,追求时麾、现代,附庸风雅心理较重,喜欢用“文化”包装自己。

  (3)要“面子”心理

  由于这些群体的富有,处处要体现“身份”,因此,在购买物业时,好面子心理较重。此种心理是可以利用的。

6、企业家

  企业家与老板是质的不同,这类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购买理性,冷静而客观,相信自己的判断。

  (1)追求文化品味

  由于该群体文化素质较高,对生活质量、生活素质要求也高,尤其是追求高品味的物业。

  (2)购房理性

  该群体中多数计划较强,判断力强,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不易受别人诱导,因此销售人员要力求具备综合素质。

7、工薪族

  目前在发展中都市的工薪族 ,有置业能力的多数是属白领层及少数的高级蓝领人,该群体多数具较高的文化素质、专业知识,由于年轻及社会阅历较少,综合素质相对低。

  (1)新潮型

  这一群体来自天南海北,有来自的城镇、有来自都市的,但多数来自经济较落后地区,面对现代化都市生活,跟潮流心理较重,追求生活品味,追求生活质量,文化品味高雅精致。

  (2)理性型

  这一群体除了收入因素,更重要的是文化素质较高,有判断能力,但由于社会经验缺乏,对物业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一定很多,只要销售人员能从专业角度理性的介绍,他们也会理性的接受。

8、生意人

  生意人是指有店铺或开小餐馆,食杂店等人士,这一消费群体构成较复杂,文化素质良莠不齐,消费观念差异性较大。

  这一群体多表现出精明,会算账,但这类群体中真正具有的知识者很少。

  因此,面对这类客户,要认真的从专业角度多介绍,并且要表现出诚恳的态度。

9、知识分子、专家

  该群体是指具有较高学历,而从事着专业性较强、并且多数已具有事业基础,或专业成果,职业相对较稳定。

  就绵阳而言,具有高学历人群占城市总人口近30%,而这一类人多在重要的科研机构及大型企业的重要岗位。还有是随着绵阳的发展,引进了一大批外资,外地企业,在这些企业界里也拥有一大批知识分子——CEO或高级白领,这一类人属绵阳科技城的“白、骨、精”。

  1)高职群体

  在绵阳有24位院士,每位院士身边会有一大批博士后、博士、硕士等具有多项科研成果,而身居要职的高级知识分子。

  这批人有的把毕业的精力贡献给了中国的国防科研事业,较年轻的也工作十几年或二十几年,为国防科研事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一群体有事业成就感,有较丰富的物质积累,但也有一种心理不平衡感。也就是说,事业成就感+较丰富的物质≠生活质量。因为生活质量的体现是一个综合要素的整合表现的结果,才能导致心理的满足感——幸福感。

  其内容是城市生活氛围、居住环境、居住质量、政治环境、生活环境、治安环境、经济环境、气候环境等要素构成。

  在中国GG开放的今天,在绵阳的综合居住环境都已基本具备,但是居住的质量和生态氛围等并未提升。另外导致这些知识分子心理的不平衡感是来源于体制方面,这些知识分子所处的居住环境多数是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按等级、职称、年龄等分到的房子或福利房,这些居住场所并不能有效地满足知识分子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他们生活质量的标准是:

  a.个性化追求——自我思想在生活氛围的张扬

  b.私密性——家庭范围、个人生活方面的私密不为外人所知

  c.身份属性追求——以人群分

  d.自我价值追求——社会认知感

  e.自尊性的体现——事业成就、身份、价值的标志

  2)年轻中职群体

  该群体属较年轻的知识分子,学历、才华、机遇使这一类人进入中国国防科研机构,理想的事业,丰厚的收入,稳定的家庭生活或单身贵族构成了这一群体。

  而这一群体与高职人群不同的是对生活的观念、追求不同,在追求事业的同时更追求生活质量,而这个生活质量与高职人群还有所不同,他们更接受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观和生活质量标准。

  (3)高级白领

  在绵阳这一群体多在大型企业,具有较丰厚的收入,但工作稳定性不如国有科研机构,因此追求生活质量标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针对高级知识分子,专家这一群体,首先要尊重、谦恭、耐心,在充分满足他们自尊心的基础上,进行产品介绍就比较有效。

二、“销售坐标”分析

  客户最关心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对购买物业的关心,一是对销售人员的关心。根据客户不同的意识,又可分为:

1、自我防卫型客户

  中随时注意抓住物业主题,让客户时刻感受到业务人员对商品销售活动的关心与投入,唤起他对物业的兴趣与购买意愿,即使没有达成落定,也并非劳而无功,因为感受到满意的客户很可能会把这种满足告诉别人从而会吸引更多的客户。

3、事不关己型客户

  事不关己型客户即使面临购买时,也只愿意扮演购买者与销售人员的桥梁角色,不肯自己决定,把购买决策推给别人。

  针对客户这样的心理特点,销售人员要利用其害怕麻烦,不希望有负担的想法,首先要使他安心和有一个轻松的心态,同时考虑可能对其购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其它人的喜好,循序渐进的展开商谈。

4、注视舆论型客户

  这种类型客户对物业的关心程度,与对销售人员的关心的程度在致相同,他们非常在意周围人以物业的评价,所以他们购买行为常受其他人的意见所左右,面对销售人员时,他们表面上态度热爱温和,但心里却是度别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遇到这类客户除了要使物业的良好功能展示外,更要把物业销售以及受到别人的好评一一举例,可能时还要把客户购买后的评价(如投资置业指南或软性炒作文章及其它形式)给他们看。

  此外,销售人员要充满自信的积极态度给这些客户强有力的正面暗示。

5、深思熟虑型客户

  这类客户属于理智型,与销售人员接触前已深深感受到自己对物业的需求,会认真研究,当他们与销售人员交谈时,心中最关心的是物业本身的优点、缺点以确认自己是否需要。

  对于这类客户“说之以理”是最佳策略。销售人员必须对专业知识足够的把握,注意对已知和未知的方面,与对方步调一致,深入主题。

三、行为模式透析客户心理

  行为是心理的表现,能过对客户行为模式的分析 ,可把握客户性格,透析客户心理,并针对不同类型客户采取差异化的对待方法。

1、象限理论

  人类先天性格差异,在任何一个不同的人所组成的团体中,一定有部分领导欲极强,爱表现的灵魂人物,也有一些性格较为温顺的跟从者。同样,在销售中面对某个特定的客户群中,也可按不同性格所导致的行为差异分为“统御,敌对,畏怯,友善”。

2、统御、敌对型客户

  这一类型的客户,他们一般都有比较强烈的自尊心,生性独立,自信心很强,甚至达到了刚愎自用的地步,对别人的意见很少采纳。

  由于统御、敌对型客户很少有耐心听别人谈话,所以沟通上带来一定困难,对一这类客户沟通的要决是:扮演一个忠实听众的角色,尽量避免与他们相争。

  当他们滔滔不绝高谈阔论时,销售人员应以诚恳的目光与对方接触,谈话中以听为主,并注意以身体语言表示你正在心无旁殆地洗耳恭听,这样做至少能使客户心理感到满足,而客户在表现欲得到发挥后常常继以高姿态实施购买行为。

3、畏怯、敌对型客户

  这类型的客户一般不太会表现,大多较为沉默,在人际沟通方面常表现得不是很活跃,面对销售人员的热情介绍,他们往往会表现冷漠,无所谓的态度。

  处理畏怯敌对型客户的关系时,切忌表现得过于热情,显出争于达成交易的样子,这样只能遭致对方更大的敌对态度。

  恰当的方式上谨言慎行,以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引导,捕捉客户每一细微的心理变化,并抓住时机转变对方态度,达成落订。

4、统御友善型客户

  这种类型属讲求实际型客户,遇事不常涉及感情因素,而往往依照逻辑行事。在做出决策前,他们希望能获得足够的证据。

  因此接触这类客户时,应尽量能用说服力的具体数据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5、畏怯友善型客户

  这类型客户本性友善而且热情,但表现较为羞怯,无意在众人面前出风头,只想获取友谊,满足个人社会需求。

  面对这样的客户,必须以开朗、诚挚的心和他们打成一片,采用“暗示成交法”。在与客人交谈时,先假定对方购买后时,将如何如何。这样产生一种心理暗示作用,引导客户的思路转向购买后的一些问题,而把购买看作已定的前提,当潜意识已作出购买的决策时,客户仍会觉得是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最终满意地完成购买行为。

四、问题客户的心理

  销售中会接触到许多形形色色的客户,在这些客户中不要避免地会有少数生性不易与他人相处,不易达成合作,他们的数量不太,但却常使销售人员热情大为受挫,有时还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要化解这些“障碍”,使这些难以合作的客户感到满意,就必须能够洞析他们的心理。

1、情绪易变型客户

  这类客户自我防卫意识非常强烈,总担心受骗上当,具有本能的抗拒心理。

  在言辞中喜欢采取高姿态,挑三拣四后仍显得心有不甘。

  销售人员面对这种客户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忍耐”,不要与他们争强斗狠,因为即使你占了上风,也达不到交易,应当以退为进,在看似落后于下风的情形下取得实质的胜利。

2、表面热心型客户

  这类客户往往在表面上非常热心,很容易与业务人员打成一片,谈判中的气氛往往融洽而热烈。但是,他们的目的可能只是与销售人员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或是只想获取一些知识和信息。

  对于表面热情型顾客,销售人员通常开头很高兴,但最后则发现是空欢喜一场,产生受骗乃至愤怒的感觉,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在与客户交谈这类客户的情绪变化很快,反复无常,让人难以捉摸他们的真实意图与需求,这种客户的心理呈如下特点。

  (1) 任性,个性不成熟

  受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的影响,使他们任自己的性子行事。

  (2) 见异思迁

  他们对新奇事物的感受通常相当敏锐,抢购的念头时常兴起,但对这种热情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转移到其[它物业上,表现出心绪不稳,见异思迁的特点。

  首先要多接触,了解其生活节奏,尽快客观地估计他们目前属于情绪波动的哪个阶段,是属于“高涨期”还是“低落期”。如果是处于情绪高昂的时期,最好能眼明手快,速战速决地与之高谈达成交易,反之,处于情绪低落状态的这类客户,尽量采取安抚政策,不要急于展开实质性商谈。

2、刻薄型客户

  这类客户与人相处时有机会就对人冷嘲热讽,总是以自己的唇松舌剑占他人上风,令人难以接受。心理表现如下:

  (1) 发泄心中的不满

  客户有时在其它地方遭到不愉快的事情,心事郁闷,所以找机会就想发泄一下,有时正常人也会有情绪激愤的时候。

  (2) 自卑感

  对他人刻薄有时是自卑的一种极端反映,这类客户觉得事情不如意,自怨自艾,潜意识中感到不平和自卑,这使得他们心胸变得狭窄,在言语行动上变得尖酸刻薄,以求心理的平衡。

  了解这类客户的如上心理后,销售人员应该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可能受到的不礼貌行为,以同情的心情去关怀,体谅他们,一般而言,销售人员的耐心和同情能舒解客户的不满,体谅对方的工作,而改变不合作态度。

  当然,极个别的客户可能仍蛮不讲理,但销售人员切记一点就是决不能与之争吵,同时也会得到其他客户的认同,从而得到更多客户的理解与认可。

3、疑心型客户

  对开发商销售人员疑虑是正常的心态,但是有些客户却把这一点发挥到极端。

  (1)不相信销售人员

  也许是由于客户与其它销售人员有过不愉快的交往经历或其客观存在原因,造成一种本能有不信任态度。

  (2)希望有证据的说服

  由于不信任销售人员的话,就希望有切实具体的“证据”,似乎只有证据才会使他们感到安全,如样板房或现楼,购买时才能安心,即使物业是他们非常渴望得到的也不例外。

  与这类疑心型客户交往时,必须拿出绝对的诚意,使客户产生信心,而要善于挖掘客户内心深处的“疑心之根”,引导客户把不满说出来,再向他们以“证明”,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

4、挑剔型客户

  挑剔型客户以挑三拣四为乐趣,希望从挑剔商品或服务中满足自己一些心理需求,如支配、权力或寻求心理平衡。

  (1)易受第一印象影响

  挑剔通常发生在对物业上,但原因却既可能在于物业本身,又可能在销售人员的服务。对物业和人员服务的第一印象在这些客户中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立刻就使他们下判断。这类客户还常常思考敏锐,感受又强,有了第一印象就很难改变。

  (2)希望获得打折

  客户的真正意图可能在于以更低的价格获得物业,所以总是试图找出对方的弱点,因此,在销售中就有了“挑毛病的人总是最终购买者”的这一规律。

  因此,面对挑剔型客户,销售人员要能够敏锐观察,摸清对方挑剔的真实原因。

  如果是前者,就应以积极,诚恳,主动的态度,努力纠正对方的看法,如是后者,则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一些小的优惠打动客户,最终使客户满意而归。

篇2:银行支行消费信贷岗位职责

银行支行消费信贷岗位职责

  1、坚持消费信贷原则,以优质服务营销贷款。严禁违反有关法规和行业行为规范发放贷款;

  2、认真贷前调查和初审,对贷前调查的真实性负责。严格审查借款人提供的各种证明文件、相关资料,对其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严格审查借款用途及具备条件,确保贷款重点投向有稳定还款来源、且具备充足抵押、质押品,或有具有代偿能力的单位作为偿债保证人的需求客户。对符合条件的,应提交与借款人收入还款相适应的贷款金额、期限、利率及担保方式建议,按审批权限逐级报批;已批准贷款,须监督完善相关手续,及时放贷;不具备贷款条件的,应在规定时间向其说明理由,不得无故推诿、拖延压贷;

  3、根据《中国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贷后管理暂行办法》,严格实施贷后管理,对贷后管理的实效性负责。发放贷款后,按要求及时建立消费信贷综合管理台帐,定期维护、键全台帐数据,分类归档管理;按消费信贷档案管理要求,对借款人提供的有价单证、有关证件、资料填制移交清单,入库归档保管;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冻结质押单证。按贷后检查要求对关注、次级类贷款定期(每月)实施综合检查,并实时监控可疑、损失类贷款。监督借款人按期还本付息;发现危及贷款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提出相关的资产保全建议和措施;

  4、监督借款人履约还款,及时催收借款人违约贷款,降低违约率。当期违约,应于5个工作日内电话提示,并发送催收通知书;逾期超一月,及时处理质押抵偿贷款,并发送还款敦促函;连续违约(逾期2期或累计3个月),视同恶意拖欠,须提交具体处理意见,并采取依法诉讼措施追索贷款本息;

  5、根据上级行和有关部门要求及时编制上报住房信贷报表。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篇3:哈佛市场营销管理-外国消费者市场

  哈佛市场营销管理-外国消费者市场

  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具有一些相同的需求和愿望,但他们满足这些需求和愿望的方式却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没有什么需求能比衣、食、住、行这四类需求更为基本了,但就在这几种基本的生存需求方面,各地满足方式上的差异都常常能令那些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们兴奋不已(偶尔感到困惑难解)!只是这种让旅行家感到饶有趣味的差异性,在国际市场营销人员的眼中,却可能是一个大问题。试想,在存有众多差异的情况下,人们怎样才能把握住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呢?了解某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要了解具有种种不同的数百(或更多)个外国市场上的消费者呢?

  外国消费者的不同之处

  图9.5.3所描述的是一个简单的购买决策过程。它认为消费者的购买常常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并且只能是部分地了解的购买决策过程,且这一过程会受到许多不同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其直接后果就是消费者是否购买那些考虑过的商品。我们相信这个简单的模式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消费者都是合适的,但由于各国在家庭、社会阶层、偏好和态度等方面存有差异,因此,纵然这种购买决策过程很相似,但现实的购买行为却依然可以是不同的。

  图9.5.3 购买决策过程模式

  在购买行为的各个方面,外国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同于国内消费者。他们在购买什么、为什么购买、谁决定购买、怎样去购买、什么时候购买以及在什么地方购买等方面,都有其不同之处。且我们所说的这一切,并不只是表示某一个特定国家的消费者有某些不同于世界其它各国消费者的地方,而是表示每一个国家的消费者都不同于其它各国的消费者。当然,这样说并不否认不同国家之间,在人类行为进而在消费者行为方面仍存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这也不否认某些国际范围的子市场也有着存在的可能性,如不同国家里的富豪大亨们的消费行为在许多方面就是极为相似的。

  有两点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首先,消费者行为与文化密切相联,因此,不同国家之间,甚至同一国家不同的亚文化之间,消费者行为也是不一致的。这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经常可以发现,如有些企业对那些不同种族的亚文化群提供特殊的服务等。第二点是购买者行为国际间的差别常常成为国际市场营销成功的障碍,因此,国际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对这些差异给予足够的重视。

  人们购买什么

  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要购买一定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吃、穿、住、行以及其它方面的需要和欲望。他们所购买的这些东西,在市场营销中通常被划归耐用品、非耐用品以及劳务等三大类之中。但在具体每一特定的市场部分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在不同的国家是有差异的,表9.5.1就表明了在不同的外国市场上所存在的一些差异性。

  表9.5.1 国际消费上的差异

  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企业的兴趣在于能否为其产品在某一特定的外国消费者市场上找到一个立足之处。当然,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市场研究才能准确地回答,但企业可以从众多营销企业已经在世界市场上开展经营这一事实中得到鼓励。下面所列举的就是一些产品畅销于世界各地的国际性大企业,如可口可乐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通用食品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吉列公司、假日旅馆、曼哈顿服装公司、雀巢公司、菲利普公司、索尼公司、丰田公司等等。

  □ 成功和失败的范例

  当然,并非每一种由国际营销企业推到国外市场上去的商品都是成功的,回头看看那些成功和失败的例子,我们也许可以从中汲取到一些经验和教训。

  通用面粉公司为了把其美式馅饼打入英格兰市场花费了很多的心血,但它最终还是不得不接受其亏损的事实并撤了回来;

  坎贝尔公司企图把其美国风味的番茄酱打进欧洲市场,但在经过几年的努力后,坎贝尔公司决定在当地推出一种新的欧洲风味的番茄酱;

  可口可乐公司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获得了成功,而它所运用的战略与失败了的通用面粉公司和坎贝尔公司所采取的措施完全相同,即在国外市场上推出一种诞生于美国的产品;

  凯洛格玉米片在许多国家的市场上都是一种畅销货,尽管它是地道的美国产品。

  在此我们看到了这4个公司都遵循着同一战略,即把其美国风味的产品打入国外市场,但结果却大不相同,两个成功了,而另外两个却失败了,其中的差别何在呢?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发现,致使通用面粉公司和坎贝尔公司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馅饼和汤料是两种深深植根于文化传统和爱好习惯之中的人们熟悉的老产品,要改变或重新培养消费者在这方面的爱好,实在是太困难了,代价也会起出公司所能承受的范围。相反,可口可乐和凯洛格玉米片对外国消费者来说,则是两种新式的产品,因此无须经历那种代价昂贵的重新培养阶段。在可口可乐和凯洛格玉米片这里,不存在什么根深蒂固的、直接的竞争对手。

  □ 人们为什么购买

  要想准确地了解他人做某事的原因,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不过,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文学家以及市场营销人员都致力于解释他人的行为,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这些成功部分地得自他们所采用的科学方法,部分是由于人类本身所共同拥有的某些天性。美国的市场研究者已经设计了许多不同的模式来解释购买者行为,尽管这些模式是在美国创立的,但有许多在外国也有其价值,因为市场营销人员可从中学到一些技巧,以触及到一些关键的问题。这本来早该被注意到,可它们大多一直未能在外国市场上,甚至美国本国市场上得到验证。我们在此可以引用的一个较简短的例子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这一理论模式中,马斯洛认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吃饭、喝水、性、生存)必须首先被满足,但它们一旦被满足之后,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尊重、自我实现)就会在人类行为中扮演主要的角色。马斯洛的理论可能适用于许多不同国家的消费者购买行为,但它的精确度仍有待于证明。

  我们在上文已经提到过不同国度里的人们有着某些共同的特性,因为我们都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同国家里购买者的行为和动机都是相同的。购买者行为不是一种天生的本能,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是文化的产物。而文化则是人类生活中最具特色的地方,因此,不同国家间(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不同的文化之间)的购买者行为也是不同的,因为有许多国家同时存在着多种文化。

  有一种理论告诉我们价值观和态度对购买者行为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在所有的国家都将是正确的,因为价值观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力。但这种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现实价值观,无疑是文化所特有的要素,这一点通常可以从宗教文化中看出: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人们可能会发现,虔诚的佛教徒是市场营销中一个较难攻克的堡垒,因为佛教教义认为人类的苦难都是由各种欲望引起的,因此,只有没有欲望的人才能进入极乐世界。

  另一个例子是传统的虔诚的穆斯林对待新的或外国的产品或服务不会像美国人那样热情。穆罕默德说:所有的变革都是邪恶的。阿亚图拉·霍梅尼重申了这一信条,他反对在伊朗出现的西方式的变革。更富戏剧性的是在许多穆斯林国家中,青年人也已加入到保守的伊斯兰重建活动中去了:他们纷纷扔掉家中的电视机,妇女们离开了大学,恢复了她们传统的装束,也恢复了她们传统的地位。

  另有一种理论告诉我们社会阶层和相关团体有助于解释消费者行为,这在各个国家都是正确的。但是,社会阶层或等级制度在不同国家是不一致的,它们也是文化的产物。同样,相关团体的形成也纯粹是文化上的缘故,如在许多前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白种欧洲人在消费者行为方面就表现为一个重要的相关团体。

  □ 谁作出购买决策

  市场营销学认为,影响或决定参与某一消费购买的人员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将要购买的产品及购买者的家庭状况。父母、子女、丈夫、妻子在家庭中都各有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由于在各国都可以发现一些相类似的差异,因此,要想概括出国外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单位十分困难,但我们可以谈谈以下的两点

  第一点是关于儿童的地位和角色问题,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他们常常充当一个较次要的角色。这是因为在大多数国家,儿童不仅是法律意义上的年幼者,在家庭决策上,他们也是无足轻重的。在这些社会里,年龄和经验在人们心目中所占的份量要比儿童的权利和才智重要得多。

  第二点要谈的是关于家庭地位和结构问题。在美国,人们较熟悉的是那种核心家庭,即父母亲和子女们生活在一起,家庭的平均规模大约是每户4口人。但经济越是落后的地方,大家庭的数量越多。它包括许多成员,有时会有好几百人。这些大家庭仍然是由血缘关系维系在一起的社会单位,但它包括了四代人,祖父母、叔叔、阿姨以及堂、表兄妹等都是这一大家庭中的一员。在这样的大家庭中,年长的男性在消费决策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其他的人都处于次要的地位。这种大家庭是一种社会--经济--政治的综合体,它得以存在的部分原因是它能为其成员提供保护,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政府所做的一样。

  □ 人们怎样购买

  在世界各地消费者的购买,都可以被视作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各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都可以被归结为下列三大类:一是惯例化的购买,即不需要什么考虑和努力的购买;二是有限解决问题,它需要有更多的信息调查和花更多的时间购买;三是广泛地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最为复杂购买形式,它需要更多的信息和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由于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所面临的购买行为不同,因此,企业必须进行市场研究以确定自己的营销任务。

  调查消费者购买方式的另一途径是研究购买过程的每一步骤。一般来说,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第一步是引起需要,即消费者对某种产品发生一定的兴趣;第二步是寻找信息,即消费者寻找与此产品有关的信息;第三步是评价行为,即消费者用个人的各种标准来衡量某种产品是否适合自己的需要;第四步则是决定购买,即在前三步的基础上,消费者最后决定是否购买某一产品。很幸运,这些步骤在研究世界各国的购买者行为时都是适用的,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考虑到在不同的国家中,引起需要、寻找信息以及评价行为等每一步都可能有极大的差异,因此,购买决策过程也会有所不同。

  人们何时购买

  在不同国度里,消费者购买时间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购买的频繁程度不同。在有些国家,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到商店去购物,而不像美国人那样一周才去一二次。同样,有些国家的消费者每隔两年就要更换一辆小轿车,而另一些国家的人们可能需要10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购买一辆小轿车(有些国家的消费者甚至终其一生也难以购买);另一个不同的方面是人们在一天当中的不同时间购买。在商店营业时间里,消费者的习惯及其可利用的时间是一个限制因素,而卖主

  营业时间本身也是一个限制条件。在美国,许多商店都昼夜24小时营业,一周营业7天,而在有些国家,市场一天只开放一二个小时,一周也只营业一二天。

  一月或一年之中的不同的时期是影响产品市场营销的另一个时间变数。在这方面,气候是一个明显的影响因素(湿润地区和干燥地带、北方和南方的需求不同),与此相比,宗教性节日的影响也毫不逊色(圣诞节、斋月等);影响消费者购买时机的最后一个变数则是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在个人或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购买买某些产品。

  下面这个例子不很典型,因为它更适合于反映那些移居国外而不是在某一国内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但它对于认识消费者的购买时机以及消费者行为的其它方面,是极为有用的。这个故事发生在非洲的扎伊尔。

  当一个美国人在扎伊尔工作时,家中的购买时间和购买模式都远不同于今日在美国的状况。那时,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都是自己种的,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卖的;新鲜的肉食品只有在猎手们为举行某一活动而愿意出卖时才能买到;日常用水必须雇人去泉水边挑,烧柴也需要雇人每周到森林里去砍一次;日常穿的衣服大多是从美国带来的,它们是以穿好几年,平时只偶尔购买一点布,请当地的裁缝做几件衬衣、短裤等作为补充。

  在那种经济生活中,有几种消费品难以得到,它们每年只在一个城市卖4次,每次只卖2天,一天大约卖6小时。而诸如罐头食品、奶粉、米、面粉、糖、药品以及汽油等商品,则只许每周在国营商店里购买一次(药品除外)。

  当地推销人的消费习惯有几点颇为相似。首先,他们大部分吃的和住的商品都能自给自足,不需要到市场上去购买,日常购买的商品主要有肥皂、食盐、糖、煤油等。由于大多数人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人们只有等到每年的农作物上市时才会有大量的购买力,因此,他们主要的购买都集中到一年农作物上市时。这时,他们购买的商品包括布匹、家具、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等。这种因购买时间比较集中而造成的紧张状态,只有在当地商人采取分期付款等方式销售时,才偶尔有所改变。

  □ 人们在哪里购买

  消费者在哪里购买依赖于市场上的经销点对顾客的便利程度。在有些国家,消费者可以在药店、超级市场、加油站、折扣商店、百货商店以及邮寄商店中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但对不同种类的商品,人们在选择商店时,常有些特殊的全国性偏好。例如,英国人在联号连锁商店(如马克斯、斯宾塞)中所购买的衣物常常占其所需衣物的一半以上,而法国人在这类商店中所购的衣物只占其所需总量的1/4.德国人有1/4的日常用品是通过邮购方式买来的,而丹麦人用同样的方法所购买的日常用品只是所需总量的百分之一多一点。

  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上,零售商的差别令人惊异。在有些国家,贩夫走卒和形形色色的公共集市构成了零售商的主体;在另一些国家,零售的模式可能更似美国的状况,也拥有自动售货机。撇开这些表层的相似之处,国际市场营销人员会发现零售更具文化特色,在不同的国家里是极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