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读后感
——学生抄袭作业怎么办?
学校每月都有本杂志《班主任》发给班主任们,我由于平时没时间,经常性都是随手一扔,放在角落。前段时间整理办公室时,发现一捆的《班主任》都未阅读过,觉得这里肯定有宝藏,于是打包回家,利用支教不当班主任时间好好饱览一下全国各地优秀班主任的风采。认真阅读之后,收获颇丰。《班主任》中有一个专题栏目特别吸引我的眼球,那就是专题“我该怎么办”。该专题内容非常丰富,如:学生缺乏责任心怎么办?班里总有学生乱花钱怎么办?面对情绪失控的学生怎么办?学生沉迷手机(ipad等)阅读怎么办?班里总有学生抄袭作业怎么办?等等。专题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每读一篇都受益匪浅。根据自己多年班主任的经验,我觉得每届学生都会出现的、最难解决的、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发现学生抄作业现象。看《班主任》之后我学得了怎么对待这个问题。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要想有效解决学生抄作业的问题,就要弄明白谁在抄作业,为什么抄作业,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到照纹劈柴,成就精彩。
文章中有人对3所学校随机抽取了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是:有过抄作业行为的人数竟达到90.48%,其中每周3次以上的占7.89%,每周2-3次的占34.21%,每周1次的占39.47%。学生抄作业的原因包括:①因“题海战术”引起,占88.1%;②作业忘记写,占42.86%;③作业不会做,占26.19%;④懒惰情绪导致,占21.43%;⑤只想电脑,不想作业,占11.9%;⑥教师检查不到位助长抄作业,占7.14%。除此之外,还有碍于脸面,为了让作业整洁好看全是对的而抄之;人家都抄,所以我也抄;家庭教育环境使之,等等。面对抄袭,不能简单地迁怒于学生,理性对待“抄袭者”。难道都是学生惹的祸吗?文章中写到有位学生写给老师的一封信,我感触比较深,跟大家共享一下。
尊敬的老师:
我们一直认为您最理解我们,和我们一起谈人生谈理想;在我们遇到困惑时,您帮我们指引方向。我们一直铭记您的教导:人要有理想,才能有出息!我们也一直努力这样做。可没想到您居然这样看待我们,说我们抄作业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其实我们学习一直都很努力。我们确实抄作业,但您知道为什么吗?说句不敬的话,是您们逼我们抄作业的!小学时,我们只有语文、数学两科作业,但初中却有七八科,每科都有两种以上的相关资料,并且有许多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我们总是努力做作业,有时一直做到深夜也不敢睡,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继续写。即使这样,我们还有着做不完的作业。老师您说要学好知识没错,但我们不要在作业中消磨人生。其实许多作业都是没有意义的重复,有的早就在课堂上完成了,可非得要再做许多遍。我们都感到心很累、很厌烦。我们怕您和其他老师不高兴,怕辜负您的期望,只有硬着头皮完成作业;实在没有时间,我们只有就着答案抄写了。如果不是您今天在课堂上公开训斥大家,我们是没有勇气告诉您的!您知道小柳为何不来上学吗?他告诉我们,他很累,他感到学习很苦,有点想退缩,不想上了。老师,我们在这里乞求您能理解我们。您对我们好,我们理解,可是仍然无法达到您的要求,请您三思。
全体同学敬上
读完这封信,我眼前仿佛闪现出一群可怜巴巴的孩子,流着眼泪向我们求饶。看来我们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学生抄作业难道都是他们的错吗?我结合文章分析了学生为何抄作业?
(一)布置不当师之过。教师布置作业不当,往往也会成为学生抄袭作业的“罪魁祸首”。如布置作业太难,又不及时指导,让学生无从下手,使抄袭成为其理所当然的选择;布置作业过多,学生即便抄也要耗费很长时间,何谈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布置作业简单重复、机械操作,没有技术含量,学生变成“流水线”工人。
(二)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拖”。这些学生最大的毛病就是“拖”。他们做事没有计划,不分轻重缓急,放学回家,看电视,玩电脑,东走西看,磨磨蹭蹭,不到最后一刻不着急。他们的口头禅是“过一会儿再写”。结果是“过了一会儿又一会儿”,该交作业了,才发现自己没有写,于是慌慌张张拿起别人的就抄。
(三)家长失职难辞其咎。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方式不当,过于严格。一旦没有达到期望值,就直接责备甚至打骂孩子。这些孩子为了避免家长的责骂,不得不抄袭作业应付家长。有些家长存在“金钱至上”或“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他们每天忙于工作、赚钱,根本没时间照看孩子,更不用说指导他们的作业了。家长客观上的放任自流,导致孩子主观上对学习毫无兴趣,平时做作业随便抄抄应付了事。
(四)社会因素莫小觑。家长报辅导机构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很多学生在那里互相打小抄,遇到难题老师统一报答案,久而久之养成了不思考、依赖别人的坏习惯;他们还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些不良风气带到班级,影响到其他学生。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学生不会做作业或者懒得做作业时,就可上网抄答案。
针对这些不同的原因,就得有的放失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下是文中一些优秀班主任的奇思妙想,个人觉得很有收藏价值,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灵活应用起来。供大家一起借鉴:
(一)教师优化教学,讲课时尽量做到精讲多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完成练习,不占用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如果能使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就减少了抄袭的机会。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更容易掌握好知识,知识学好了,抄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减少。
(二)落实“减负”,实行作业“会商”。班主任负责召集科任教师,协调当天的作业,避免各学科作业出现“撞车现象”。也可让课代表将当天已有的作业写在黑板的左上角,其他任课教师根据已经布置的作业量,协调本学科的作业。
(三)采用分层布置作业方式:作业量分层,根据学生实际,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量;作业内容分层,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作业评价分层,对不同学生的作业评价标准不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赞赏,树立完成作业的信心。
(四)给小老师们一项特权——已经教会别人的作业题可以免做;如果遇到不会的题,可在作业本上标明题号,写上“不会做”,这样不算未完成作业。但是,这三个字可不要轻易写出,必须实事求是,不准偷懒。
(五)家校联手,解除“抄袭”危机。根据学生们的生活区域和学习成绩,在班上成立了家庭作业互助组。互助组成员集中到一个学生家写作业,地点每周轮换一次或者由家长主动承接,负责人为学生们提供安静温馨的学习环境。根据作业质量,评选出“优秀家庭作业互助组”和“优秀作业获得者”。
(六)怎么帮助学生克服“拖拉”的不良习惯呢?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规定其写作业和完成的具体时间,严格监督其各科作业的完成及上交情况,不让他们存有任何侥幸心理。假以时日,学生就能够形成合理科学的“生活顺序”,克服懒散拖拉的坏习惯。
龙应台有一本书叫《孩子,你慢慢来》,特喜欢这题目。老师们,这些竭尽全力依然落后的学生,可能不是笨只是慢,只是在这个阶段、这个学科、这些问题上,比别人慢了一点点。如果我们把批评指责变成一声嘱托“孩子,你慢慢来”,他们还会抄作业吗?
老师们,要解决学生抄作业的问题,就要放平心态,行动起来。等等慢孩子,催催懒孩子,管管散漫的孩子,拉拉落后的孩子,鼓励一下努力的孩子,表扬一下优秀的孩子……做到因人而异,照纹劈柴,精彩一定会来到您的身边!
篇2:《班主任之友》读后感
《班主任之友》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好几本书,但使我影响最深刻地是要算 《班主任之友》,这里面的件件事例对我帮助很大,它告诉我们怎样当好班主任,到底怎样当好班主任呢?
一、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凝聚力作用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对班级的具体情况全面了解,只有对班级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做到“运筹帷幄”中。班主任接班后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了解来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和兴奋点以及他们的缺点,这样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开展学生活动就感到轻松而且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当然,除了间接了解学生情况外,还应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与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指出他们存在的不正确的想法,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以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去关爱学生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要不断完善自己,一方面要精神焕发,以自然和谐的美给学生留下美好印象,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和课后以智慧去获得学生的信任,另一方面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细节,以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劳动的时侯,班主任不是站在一旁指手划脚,而是挽起裤管与学生一起清洗教室;看到教室地板上的纸屑,班主任主动弯下腰去拾起扔入纸篓中;要为学生拾起掉落在地上的书笔;在天气突变的日子里,不时地叮嘱学生注意冷暖,照顾好身体等等,总之,班主任应以良好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三、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进行了思考,书中告诉我们在培养班级民主气氛的同时,制定了详细的班规,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则地是需要花费不少心思,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班规定下之后,班主任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中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最后,付诸实践,班主任在旁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数据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www.aishibei.com班风。那么在整个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所有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办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应该是在民主的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经过锻炼,使本班学生的胆量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慢慢出现了许多人才,第二课堂活动效果显着。
四、动脑筋巧设计,多种途径教育
在当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深感做一个好是需要多动脑筋想办法的,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感到学点创造性思维对自己是很有好处的。
从大的方面来说,班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实施办法、参加学校、年级的各种活动、组织班级活动都需要我们动脑筋精心设计;从小方面讲,对学生的表扬、批语鼓励也需要我们动脑筋。而每当自己的脑海里出现一个新念头时,马上把它记下来,并尽快付诸实施。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因此班主任给更多同学以奖励,在班里设了各种名目的奖项,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表彰。
四、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努力使后进生以失败者来,以胜利者走。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班主任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总之,以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去关爱学生,用爱心去包容学生,这样才能创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3: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这学期,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书《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完了李老师的书,我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作为班主任,我们称职吗?”心中的答案让自己感到羞愧。
李老师教会了我怎样爱学生。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深爱每一位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我不否认,和我一样,每位班主任都很爱自己的学生,但至少我们不知道该怎样爱学生,或者说我们爱的方式不对。因为我们的这种“爱”不能被学生感受到,所以我们的爱就得不到学生的回应,我们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只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自然也就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李老师的书让我明白了,爱学生并不那么简单。以前我总以为爱学生就是一心只为学生好,就是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就是经常地嘘寒问暖,就是要坚决改掉他身上的毛病,就是即使是学生不领情也要不厌其烦的教育他,就是„„现在看来我对学生的爱太狭隘了。爱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爱他,并感动于你的这份爱,你的爱才有价值。爱学生,就一定得尊重学生;爱学生就一定得走进学生;爱学生就一定得包容学生;爱学生,就一定得理解学生;爱学生,就一定得忍让学生,爱学生,就一定得欣赏学生;爱学生,就一定得倾听学生;爱学生,还必须忍受有些学生对你的“不爱”。学会爱学生,这不仅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一种境界。我想,受李老师的启发,我也会慢慢学会怎样正确的爱学生的。
李老师最高明之处就在于:不用任何批评的言辞,却收到比批评更好的效果。就像这本书,李老师从头至尾没有对我们的同行有半个字的批评,更没有一句话的说教,但对我心灵的震撼却如此的强烈,我迫不急待、认真仔细地反省自己在工作中的种种错误,我为什么会如此自觉的反省自己呢?因为他详细书写了自己的做法,在我们认同了他的正确做法之后自然就能够反省自己的不足了。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则往往相反:总是一味的让学生认同我们的观点,总是简单的说教,一味的训斥,即便学生有了一定的改变,也是不得已的改变,也是为了“变”给我们看的,而不是一种心灵需求。李老师的做法则是从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让学生从心理认同后自觉改变,这种看似“不强求”却比“强求”效果好得多。书中提到一个住校生因为不适应而向他请假,要求每周回一次家的事,智慧的李老师就处理得非常好,他正是用非批评的方式达到了比批评更好的效果。在平时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正面的引导,一味的强调学生诸多的不好不如让他认同怎样才是好。有了这种认同,孩子就有了自我反思的欲望和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行动了。这一点,我们真的应该向李老师学习,让我们的教育真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真诚铺设一条通往孩子心灵的道路,”这一点也是和李老师比起来我们所欠缺的。读了李老师的书我想起了多年前我教的一个叫宋立星的学生,他对我就像黄雅鞠起初对李老师一样是充满了敌意的,而我恰恰没有铺设好这条心灵之路,最后我们几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当时我想:“我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明白呢?”我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当别人感觉不到你对他的“好”时,你的这种“好”还有任何意义吗?而往往这时你对他越“好”,效果就越坏。当年就因为我和这个孩子之间没有铺好这条心灵的路,所以我对他的教育可以说失败了。李老师对待黄雅鞠这样棘手的学生却是是充满了智慧的,而我们则缺少了这种智慧。我始终记得李老师的这几句话:“不能说一个学生被老师转化了,才能算是教育的成功,否则就失败。教育的成功也许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这更是一种幸福。”教育学生不能只看短期的效果,我们平时这则常常追求“短时高效”,这是一种不合实际的期盼。的确,正向李老师说的那样,教育应该“不知不觉”的,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中关于指导学生上网的那一段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网虫,他们对网络的痴迷已经达到了无法自制的地步了。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真的很头疼。所以对于学生上网我们是明令禁止的,然而这东西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现在想想真是可笑,不让学生上网不就是让学生拒绝进步吗?正象李老师说的那样:网络本身是中性的,它对人产生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全取决于上网者自身如何对待网络。它好比一把刀,在厨师手里它是用来切菜的,在歹徒手里它却可能被用来杀人,在绝望者的手里他还可以成为自杀的工具。这和刀本身没有关系,一切都是由用刀的人决定的。网络对于我们来说,绝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工作方式,还是一种交往方式,或者说网络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就应该让学生亲近网络,了解网络,走进网络,科学的利用网络,而绝不是让学生与网络隔绝!老师的确应该指导学生科学上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它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好帮手。孩子们之所以沉迷于网络,主要原因在于孩子们对网络的初始认识是:它是玩具,不是工具。如果正确引导,认清网络积极的意义,那么孩子对网络越痴迷我们不是应该越高兴吗?老师首先要对网络有个科学合理的认识,然后才有资格指导学生上网,让网络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帮手,而不是绊脚石。在这一点上,我以前的做法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李老师的书对我的触动实在是太大了,这几天我的耳边经常回响李老师的一些话: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不是产品;工厂产出标准化的产品,是其生产的成功;而学校若培养出模式化的“人才”,却是教育的失败。永远不要对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个班主任我的确不称职!但是很庆幸我及时看到了李老师的这本书,让我渐渐明白了怎样的班主任才是最好的班主任,怎样做才能成为最好的班主任!
20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