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这个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一生都致力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虽然官运亨通一般人难以企及,但使曾国藩声名显赫,举国皆知,并使后世褒贬悬殊的,却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不过自打下天京后,为消除朝廷的疑忌,曾国潘主动收敛羽翼,亲自裁剪湘军,在朝中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曾国潘除了治军有法之外,还非常重视采用外国军火,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曾国藩以一介儒生,由科举入仕途,由此青云直上,出将入相,成为晚清王朝的一根柱石,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苟延了60年! 曾国藩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朝为官或指挥沙场,但从不放松对家人尤其是对后代的教育和督促,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丰厚的人生大书---《曾国藩家书》。

  这套家书在如烟波浩渺的古代作品中,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独具特色的书中各篇虽或长或短,但全都真实而细密,平常而又深入,设计周围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无矫揉造作之态,就像面对面的诉说家务世事。曾国藩是好儿子,能使父母放心,并得到他们的欢心;是好哥哥,教导照顾弟弟妹妹体贴入微,情真意切;是成功的父亲,仁慈而又严正,是子女的好榜样。凡是想要扮演好为人子女,为人兄父的角色,都不可不看这些情真意切的家书。曾国藩家书涉及的内容不仅细致入微,而且面面俱到,从修炼身心到洞察对手,从做大事的本领到高人一筹的功夫,从战胜绝境的胆略到培养与众不同的气质,从克服人性中的弱点到掌握成功的步骤,从巧处人际关系到为官之道,从追求学识到养生经验,应有尽有,而且见解深刻,智慧闪烁,读来扣人心弦。从这些家书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功高震主的曾国藩内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惶恐,也可以从中感受到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到这位风云人物“不以善小而莫为”,从点滴小事做起的务实精神。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长期以来曾国藩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他的家书虽不乏日常琐事,但在看似琐事的叙述中,却蕴含了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其中漫溢着的骨肉亲情,对这感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大多数官宦世家,胜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正因为人们对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的人物的评价有如此激烈的争议,所以这一著作无疑是了解和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尽管曾氏著作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但仅这一部家书就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篇2: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这个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一生都致力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虽然官运亨通一般人难以企及,但使曾国藩声名显赫,举国皆知,并使后世褒贬悬殊的,却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不过自打下天京后,为消除朝廷的疑忌,曾国潘主动收敛羽翼,亲自裁剪湘军,在朝中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曾国潘除了治军有法之外,还非常重视采用外国军火,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曾国藩以一介儒生,由科举入仕途,由此青云直上,出将入相,成为晚清王朝的一根柱石,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苟延了60年! 曾国藩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朝为官或指挥沙场,但从不放松对家人尤其是对后代的教育和督促,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丰厚的人生大书---《曾国藩家书》。

  这套家书在如烟波浩渺的古代作品中,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独具特色的书中各篇虽或长或短,但全都真实而细密,平常而又深入,设计周围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无矫揉造作之态,就像面对面的诉说家务世事。曾国藩是好儿子,能使父母放心,并得到他们的欢心;是好哥哥,教导照顾弟弟妹妹体贴入微,情真意切;是成功的父亲,仁慈而又严正,是子女的好榜样。凡是想要扮演好为人子女,为人兄父的角色,都不可不看这些情真意切的家书。曾国藩家书涉及的内容不仅细致入微,而且面面俱到,从修炼身心到洞察对手,从做大事的本领到高人一筹的功夫,从战胜绝境的胆略到培养与众不同的气质,从克服人性中的弱点到掌握成功的步骤,从巧处人际关系到为官之道,从追求学识到养生经验,应有尽有,而且见解深刻,智慧闪烁,读来扣人心弦。从这些家书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功高震主的曾国藩内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惶恐,也可以从中感受到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到这位风云人物“不以善小而莫为”,从点滴小事做起的务实精神。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长期以来曾国藩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他的家书虽不乏日常琐事,但在看似琐事的叙述中,却蕴含了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其中漫溢着的骨肉亲情,对这感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大多数官宦世家,胜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正因为人们对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的人物的评价有如此激烈的争议,所以这一著作无疑是了解和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尽管曾氏著作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但仅这一部家书就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篇3:爱的教育读后感:拾金不昧

爱的教育读后感:拾金不昧

  书是生命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里的情感世界绚丽缤纷。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关于教育热爱祖国、尊敬长辈、团结友爱的书——《爱的教育》。

  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高尚的行为》。里面讲述的是:有三四个同学在欺侮残疾的克罗西,克罗西就和他们就打了起来。克罗西气急了,就向弗兰蒂狠命地扔了一个墨水瓶,可墨水瓶却扔在了老师的胸上。老师生气了,大家都不敢出声。最后,卡罗内因同情可怜克罗西,就“主动”承认错误。我认为卡罗内向老师说出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是为了保护克罗西自尊心,并且不希望他受到老师的批评。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到卡罗内有一种乐于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的高尚的品质。卡罗内用他那内心深处纯洁的灵魂打动了老师以及同学们,这种品德是在山的最高处,让人遥不可及。惭愧地回想一下,我曾经是否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哦,我想起来了!在我的生活中,也发生过这样普通而又细小的事情。

  那天,姐姐带我去买文具。突然,看到了地上有20元钱。姐姐轻轻捡起那张纸票,小心翼翼地把它抚平,看不到失主,我和姐姐想:这些钱可以买好多糖果和本子,但是,我却想起了老师和父母曾经告诫我们,捡到东西要缴公,我们思前想后。最后,我们决定把钱交给民警,民警找到了失主,把钱还给了他。在捡钱的.那一瞬间,其实我和姐姐有了一种想把它占为己有的欲望,因为人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我和姐姐的理智还是战胜了那股欲望。

  我们要从小培养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从身边各种小事做起。在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见到地上有垃圾便随手带起,扔进垃圾箱;遇到盲人过马路,顺手牵起盲人的手,把他送到对面。所有的普通而又细小的事情,都是高尚的品质的具体体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的话也是非常有道德的,我们现在就应该从小事做起,培养我们高尚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