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有感

厚积博学,“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教师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有感

引子:读完此书,我与一个高尚的灵魂接触了!

  ——鲁迅

  读刘经华老师编著的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犹如捧着一碗沁人心脾的“心灵鸡汤”,感受着与名著同在,与名师同伴,与教育同行的真谛。正如书名所署的:军规,军队里的规范、规定、规矩。而作为教育职场上的教师要想走向成功也应有自己的“军规”,它是成为德才兼备成功教师的良谋。读完此书我们不仅承服于刘经华老师谦虚的说词“本书不敢奢望她能帮你多少大忙,给你多少启迪,但愿她能博你一笑,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心灵得到放松,小憩,给你一点点知识的填充和视野的拓展。我们还折服于活跃在教学现场的一线教师、教研人员和学校管理人员的教育教学的现身说法、生活写照的和人格魅力;我们更可以品读,品出教育即生活的片片真情、款款爱心、句句真理。

一、运筹帷幄:三尺讲台与你一生有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阳关下最灿烂的职业”——在世界上,只有父母和教师希望别人胜过自己:父母期待儿女超过自己,老师希望学生“青出蓝胜于蓝”;而父母的爱给自己的孩子,老师的爱给别人的孩子。书中所提“明确自己的职业特点”等内容更理性的提醒我们,有必要去了解教师这个职业,了解它的职业特点、职业精神。这样我们才能为当教师寻找充足的理由,正如彼得·基·贝得勒所说:“当一名教师就好比在创造生命,我可以看到我所孕育的泥人开始呼吸。没有什么能比那么近的亲眼看到生命的呼吸更令人激动的了”。这样我们才能以平常心来看待教师这个职业,每天迎着朝阳,踏着夕阳,笑拥春风,即使“时世浮躁自由它”,而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敬业的精神,积极的心态,服务的意识,发展的眼光和终身学习的信念。这样我们才能领悟到“工作着就是幸福着”的真理,让“富有诗意的、愉快乐观的精神+饱满的生活热情=充满激情与成就感的事业”贯穿于生命的始终。

  拥有平常心,坚守你自己;保持乐观主义,微笑面对挫折;着手职业策划,努力超越自己;只有如此你才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真实,朴实,充实和踏实,你才拥有与之相联系的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宁静、快乐和幸福,你才拥有真正属于自己、属于平凡的伟大

二、决胜课堂:让你的教学充满激情与诗意

  教师的生活是教学,教学的生命力体现在有效的充满和谐的、激情的、诗意的课堂。因此教师要潜心经营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小课堂真正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真正闪耀出教师生命智慧的光芒,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灵动的创造场。

  军规8:着眼细节,造就专业

  “海不择细流,故能称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细节造就专业;好的教学细节,就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教学只有注意细节,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上下功夫,做文章,才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才能为成功教学做好铺垫。随着书中“关注细节、关注成功”等话题的娓娓道来。我们领悟到了教学细节看似简单,却简单中孕育深刻;看似平常,却平常中蕴涵智慧。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位和追求。

  军规9: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注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用赏识换回学生的自信,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关爱呵护学生的心灵。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

  在此我非常赞同刘经华老师提倡的“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的理念。关爱学生是师生情感融洽的前提。师生情感融洽与否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好坏。只有真正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所以我们呼吁教师不要吝啬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慈祥的笑容,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在感情上关心学生,在行动中信任学生。通过真情的流露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你的关注才如同炎炎烈日下的一眼清泉,饮之沁人心脾;你的关注才如同苍茫大漠中的一抹绿色,唤醒无限希冀;你的关注才如同冬末春初的拂面春风,安抚人情冷漠。

  军规10: 引导学生快乐地思考

  “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这是时下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的最为广泛的一句名言。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问出精彩的问题。刘经华老师直接向我们提出了建议:即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首先教师要不断地思考。只有教师专业地思考才能将存在于每个年轻心灵里求知好学,渴望上进的火炬点燃。教师的思考可以向学生揭示:思考是多么美好、惬意。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占有者。生活在这样思想横溢的世界里,我们必将看到学生主动的思考,看到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看到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和增长。

三、倾情心田:让你的教师生涯洒满阳关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在学校里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孩子。付诸于每个学生相同的爱,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得到幸福和满足。并在这种幸福和满足中发展了自我的价值观,激发出上进的力量和信心,以致形成关心他人、照顾他人的优良品质。在这里我只想讲几个故事,问几个问题,以求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

故事一:

  一位年轻的妈妈和她4岁的儿子陪着她的父亲一道去春游。儿子口渴了,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两个苹果,要儿子给外公一个。没想到儿子将苹果拿到手后,在两个苹果上面分别咬了一口。见到孩子这样,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平常自己太疏于管教了。

  “妈妈!”儿子话刚出口,看见母亲狠狠地瞪着自己,于是将要说的话咽到肚子里去了。

  外公知道孩子这样做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便紧紧抓住孩子的手,笑容满面地问道:“乖孙子,告诉外公,你为什么将两个苹果都要咬上一口?”

  孩子两只黑葡萄般眼睛忽闪忽闪着,满面童真:“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外公。”

  外公笑得更欢了。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

启示:

  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得听懂他说的意思了吗?你学会倾听了没有,特别是来自学生的声音?

故事二:

  彼得·丹尼尔小学四年级时,常遭班主任菲利浦太太的责骂:“彼得,你功课不好,脑袋不行,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彼得直到26岁时仍大字识不了几个。有次一位朋友念了一篇《思考才能致富》的文章给他听,彼得深受震动,此后就变了一个人。现在他买下了自己当年打架闹事的街道,并且出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菲利浦太太,你错了》。

启示:

  你是否曾经或经常对学生(特别是“差生”)出言不逊,是否心里永远装着学生(特别是“差生”)“,致力于提供给他们一种平等的帮助?

故事三:

  (一封学生来信)

  “时常想起刚进高中那时,你对我作文的严厉和帮助。那时候,我总写一些感事伤怀的文章,词语堆砌得十分讲究,并且自我感觉良好。我留恋于一种化过妆的美,在这上面花费了太多的精力——还记得,你曾一针见血地提醒我这种所谓的‘才女气’将局限思维,忽略整体。老实说,这大大刺激了我在学校里被宠坏了的好胜心,但它更让我走出了误区……我曾受过许多的表扬,却没有一句能如你的批评让我到如今还铭记在心……”

启示:

  批评可以是甜的,表扬也可以是甘的,你学会艺术的批评和表扬学生了吗?

  三个故事,三种启示,其实教师的教学生涯又何止三个故事,三种启示。我们需要铭记的是:“教育永远不要轻言‘放弃’!让我们的学生世界是个没有残缺的世界。”诚如前所言,老师把爱给别人的孩子,用心倾听孩子生命拔节的声音,让每个孩子享受成长的快乐,其实何尝不再享受着自己教学生涯拔节的幸福?

  成功的教师的“军规”必定要蕴含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策划。永远保持求知者的姿态,让学习丰富你的内涵和修养,拓展你的视野和见解,引导你的思考和沉淀;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让反思与教学实践确实结合,让反思成为你的生活习惯,让反思真正促进你的专业的发展,并迸发出无穷的力量;走可持续专业发展之路,不断调适,坚持不懈,致力于成为一名研究者,努力追求向专家型教师奋进。这样你才能收获你平凡中不平凡的点点滴滴,品味琐碎中不琐碎的枝枝节节。

  后记:“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养气,诗书能成为教师的气质增华添彩。

篇2:爱的教育读后感:拾金不昧

爱的教育读后感:拾金不昧

  书是生命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里的情感世界绚丽缤纷。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关于教育热爱祖国、尊敬长辈、团结友爱的书——《爱的教育》。

  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高尚的行为》。里面讲述的是:有三四个同学在欺侮残疾的克罗西,克罗西就和他们就打了起来。克罗西气急了,就向弗兰蒂狠命地扔了一个墨水瓶,可墨水瓶却扔在了老师的胸上。老师生气了,大家都不敢出声。最后,卡罗内因同情可怜克罗西,就“主动”承认错误。我认为卡罗内向老师说出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是为了保护克罗西自尊心,并且不希望他受到老师的批评。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到卡罗内有一种乐于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的高尚的品质。卡罗内用他那内心深处纯洁的灵魂打动了老师以及同学们,这种品德是在山的最高处,让人遥不可及。惭愧地回想一下,我曾经是否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哦,我想起来了!在我的生活中,也发生过这样普通而又细小的事情。

  那天,姐姐带我去买文具。突然,看到了地上有20元钱。姐姐轻轻捡起那张纸票,小心翼翼地把它抚平,看不到失主,我和姐姐想:这些钱可以买好多糖果和本子,但是,我却想起了老师和父母曾经告诫我们,捡到东西要缴公,我们思前想后。最后,我们决定把钱交给民警,民警找到了失主,把钱还给了他。在捡钱的.那一瞬间,其实我和姐姐有了一种想把它占为己有的欲望,因为人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我和姐姐的理智还是战胜了那股欲望。

  我们要从小培养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从身边各种小事做起。在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见到地上有垃圾便随手带起,扔进垃圾箱;遇到盲人过马路,顺手牵起盲人的手,把他送到对面。所有的普通而又细小的事情,都是高尚的品质的具体体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的话也是非常有道德的,我们现在就应该从小事做起,培养我们高尚的品质。

篇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早在很早以前就知道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拜读了他的部分着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早在师范的时候就粗粗浏览过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印象也模糊了。放暑假了,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看点书了,今天又从书架上重拾这本教育名着,时过境迁,感觉大不一样。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我觉得如果纯粹的看书,不学会思考与反思,那对于一个人来说作用不大,也使得看书的效果大大缩减了。

  感受一:阅读的重要性。

  书中的前几条,苏霍姆林斯基就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如《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等,《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中强调的也是说阅读对智力的重要性。“我所说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激发他们去阅读,阅读是正是达到顺利学习的最重要的补救手段”、“字写得好坏,既取决于儿童阅读得怎样,也取决于他们阅读的数量”……这样的句子在整册书中随处可见。

  《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对我的启发更大一些。上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启了读书节活动,但语文老师选择的一些书籍大多是文学性很强的作品。我想从一个科学老师的角度向语文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在选择课外书籍的时候要有一定量的科普读物和科学着作。因为科普读物和科学着作的阅读,跟初期的观察能力一样,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教学中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向语文老师提建议的同时,我也在思考,我也可以在我的科学课堂中开展这个活动。在适当的教学内容之后布置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的内容,并在课前抽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检查反馈。在这期间我要把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材在熟悉一遍,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阅读书籍的篇目。长期坚持,我想这样学生对学校里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更为清楚,同时知识在无形中会得到很大的扩充,而且也能培养学生一种学习的习惯。我自己同样要加强阅读,引领学生走进科学阅读的殿堂,否则只会越来越落后。

  感受二:基础的重要性。

  《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一文中提到: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可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之中:他们在盖楼房,可是墙基在裂缝。

  在《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首先要注意基本的读写能力。尤其是2500百个常用字,2500个常用词语,这些是学生到中、高年级掌握知识的工具。在新课程中,有很多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非常的不错,但是错别字多,近义词、反义词等词语的积累普遍较弱。我想每一个老师都能尝试一下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方法,效果肯定会不错的。每天让学生学习3个词语,让他们抄写在本子里,并且记住。采用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检查反馈,每天只要花费3~4分钟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学生既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的学习中,文中也强调指出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在计算方面要达到一个熟练的程度。如果一个学生到了中、高年级还要为一些计算花费脑力,那么如何保证有更多的时间放到思考、创造性的劳动中去呢?

  上面讲的都是有关语文数学方面的,但我有没有想过我要教给学生的科学知识是不是最重要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是www.aishibei.com否是最基础、最必要的呢?显然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总以为那是专家们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想的只是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顺利的教给学生这个层面上而已,虽然有时也会偶尔考虑到某些知识在整个知识框架中的位置,那也只是偶尔。看到这里心中不免惭愧万分,我充其量只是一个“匠”而不是一个“师”。但我也肯定了我之前的想法,有了把想法转化为行动的决心。我要熟悉整套科学教材的知识体系,这是摆在我面前及待解决的事情。因为这几年的科学教材在不断的更改、修改,有时候会出现不知道如何去把握某个知识点,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对整个科学教材体系的不熟悉。我要把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让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

  感受三:兴趣的重要性。

  在整本书中有好些篇章讲到了有关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等等。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兴趣的秘密何在》一文中的一段话:“如果你追求是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发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读了这段话,我反思我的科学教学。虽然我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发现,但是我在想:学生在发现过后的成就感肯定是不强烈的。因为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我只能让部分学生来展示他们的发现、他们的研究成果,而且得到我鼓励性的评价也不多。我一直都在努力地尝试在改,但效果总是那么不尽人意。课堂上也有那么一部分让我苦恼和担忧的学生,苦恼担忧不是他们考试不及格,而是他们对待学习那种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我要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呢?我想看了这几篇文章之后,我已经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下面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想法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实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