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卓越的老师》读书心得
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为高尚的智者交谈,使人受益匪浅。《做卓越的教师》就是这样一本充满智慧的好书。
在这本书中,彭兴顺大师从“做卓越的教师”、“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等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卓越的教师,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寒假里拜读、品味《做卓越的教师》,我对教育、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做卓越的教师”强调:“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求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所终极追求的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能够从学生长远来分析考虑,真正体现了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培养卓越的学生,就必须有卓越的教师!
卓越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追求卓越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过程,是对人本质的弘扬和价值的升华。”要想走向卓越,必须自觉从六个方面进行修炼:差异有限,潜能无限;不能离开,好好爱她;勇于实践,善于积累;博览群书,以书为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加强研究,勤于写作。书中列举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讲述了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彭老师深入浅出的对这六个方面作出生动详尽的讲解。“一个人想要自己成为怎样的人,他就能成为怎样的人”。“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存在的状态。”做教师,就要努力做卓越的教师,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事业的追求,更是更是一份责任,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后,在自己的教学中,我将会按照书中讲的六个方面修炼自己,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爱我所选终不悔”;多读书、读好书, “腹中有书气自华”,以书为友,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更加注重教研与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注意多磨“斧子”,在反思实践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登新高”,走向卓越。
篇2:《造就卓越学校》读后感
《造就卓越学校》读后感
——如何做一名卓越的小学语文教师
z乡将军小学
这几天,通过迎江区1+2教师读书俱乐部“图书漂流”活动,我拜读了陶继新先生的《造就卓越学校》一书。本书是作者对20所国内名校采访之后的报道汇编。本书就这些名校的不同办学特色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在向我们阐述这些学校发展过程的同时,也展现了师生共同成长的脉络。所以本书无疑可以对中小学发展的道路起到引领的作用,为中小学校长以及管理者提供经验借鉴。然而,作为一名新聘教师的我,也在阅读此书时,获得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面对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要界定怎样才算是一名卓越的小学语文教师呢?这需要下一番功夫进行研究。我认为,一名卓越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不管他的学生是小学生娃娃,还是高中生、大学生青年。尊重不是停留在语言上,而是表现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和每一个眼神上。尊重学生不仅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而是尊重学生的前途,对学生的前途负责尊重。
一名卓越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课堂。尊重课堂就要对课堂负责,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从你的课堂上走出,不管学生是否惹您生气,使你动怒。不是一年、二年还是十年,而是教师一生的追求。 一名卓越的教师,应当会处理偶发事件,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最能显示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名卓越的教师,应当www.aishibei.com对学生的宽容。对学生的宽容是对教育事业的最大忠诚。 我从教才短短的一年半时间,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我秉承恩师教导,对学生处理要宽严有度,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我知道我的教鞭下有牛顿、爱迪生和达芬奇。
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教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教师是应该背负无数凡人不具备的美德,还是应该轻装上阵,以特有的风格去完成自己幸福而有成就感的工作?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卓越的教师?优秀教师的品质包括了哪些要素? 教师既不是“天使”也不能成为“妖魔”。
老师固然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固然要有一定的授课风格,但是我们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即为道理,包括各个方面,尤其是为人做事上的道理,故而老师是教书育人的阶梯,不仅要让学生学知识也要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
有人说中国的教师有三长七短。“七短”因为时间关系我不一一列举了,单说“三长”。“一长”是我们的教师善于把本职工作与民族前途、祖国希望联系在一起,职业的理想很崇高;“二长”是我们的教师特别勤奋,无论假期还是休息时间都在参加培训。“三长”是指我们的教师善于驾驭课堂纪律,学生们坐姿端端正正,举手整齐划一。这一点对西方人来说难度很大,他们很佩服中国的老师能把学生训练成这样。但是反过来想想,我们的教师管学生管得太死了,有时反而起了反效果,真正卓越的的教师完全不需要严管,学生自然对他服服帖帖。
我所说的真正卓越的的教师有哪些特征呢,我想至少包括3个方面。一是要有点精神。有了精神,教学工作再累也不会觉得厌倦。二是要有智慧。要有驾驭教学、驾驭学生的智慧。三是要有点情趣。教师是知识分子中的一员,本应有比较高雅的情趣。
总之,我认为要想作为一名卓越的老师,除了应该具备一般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比如说爱心,起码的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先进的教育思想等,还应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一定要养成每天坚持读书,写教学心得的读书习惯、写作习惯。我坚信,这样日积月累,成为一名卓越的的语文老师就不再只是一个不可触摸的梦了。
篇3:卓越经理人高级研修项目培训体会与感悟
复旦“卓越经理人高级研修项目”培训之体会与感悟
本次前往复旦大学参加第二期“卓越经理人高级研修项目”培训,从中得到了较多的体会和感悟,在此与大伙共同分享:
一、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不仅是一个“点”,而是由许多“点”组成的一个“面”,而我们作为管理者却常常只关注某个“点”,只看到自己的“自留地”,比如:某个部门在制定部门工作目标的时候,只考虑本部门要完成什么工作,需要达到怎样的绩效,却忽略了整个企业的大目标或发展方向,更有甚者部门通过很大的努力,花了大量的时间、财力、精力,却完成了大量的与公司发展不相符的工作,未能系统地看到整个“面”!
正如“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企业正如一个“大木桶”,每一个部门就如组成大木桶的每一块“木板”,企业的发展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所以企业的全面提升需要我们关注整个“面”的发展,也就是每一块“木板”的共同成长!
二、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常常“正确地做事”,并且不断地利用和改善最先进的工具,想方设法地提高工作效率(绩效),但我们却很少重点地关注“做正确的事”,往往我们忙了大半天才发现所做工作其实毫无意义(价值),一点效益也没有!“正确的做事”VS.“做正确的事”、“效率”VS.“效益”、究竟我们更关注哪个?就好比一个是方法,另一个是方向!显然方向(或目标)比方法(或技能)更为重要!
三、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在“单环路”上行走,也就是说年青时我们选择学习、工作或创业,等经济宽裕或退休后选择旅游、休闲或享受;我们却很难同时选择两者,这是一种普遍人的思维模式,也就这种特定的习惯性思维模式让我们不会走在“双环路”上。
总之,本次课程的培训,他们(培训师)没有教我们如何进行操作,而更多的是教会我们理念、思想、思维模式!更让我懂得了卓越的人士与普通的人士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仅仅是思维模式方面的区别!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影响事情结果,事情结果决定我们的命运!若目前的这种生活不是你理想下的生活,若你想改变目前的生活或命运,那么你现在就需要改变你的思维模式!
培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