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自己留遗憾
——读《谁的青春不迷茫》有感
“你觉得孤独就对了
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
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
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
你觉得无助就对了
那样你才能知道谁是你的贵人
你觉得迷茫就对了
谁的青春不迷茫”
-----刘同《谁的青春不迷茫》
是先去了看了这部同名电影的,不煽情,不狗血,让我们真切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于是买了这本书。不得不承认这个书名很有吸引力。青春、迷茫,类似的字眼对于30多岁的我们来说总有着特殊的意义。
《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介绍了奋斗小青年刘同十年逆袭人生,写给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轻人,是送给所有年轻人的心灵指南,是送给所有同龄人的成长礼物。30岁的刘同回看自己北漂十年的成长岁月,对自己十年过往经历进行总结、感悟和思考,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中,用文字搭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成长立体的世界。150万字北漂纪录,跨度十年自我对话,极有力地见证了刘同自己十年里一步一步地成长与成熟。看一看他走过的路、发生过的故事以及相逢的人,然后发现我们也会是这样去成长的。青春不是一个年纪,而是一种状态,一种成长的状态。刘同说,经过这些年,你会发现:“每一次低头,都是对自己的肯定。我们不是变得现实,而是更能接受现实。我们都一样,正处于期盼未来,挣脱过去,当下使劲的样子。会狼狈,有潇洒,但更多的是不怕。不怕动荡,不怕转机,不怕突然。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成长路上,我们不会总是一味幸运地在付出汗水和泪水之后就轻而易举地获得自己追求的东西例如成功,奋斗路上也会荆棘不断,路途坎坷,失败总是难免的。因此成长就是这样,不是学到就是得到。你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是为你连身定做的。解决了,你就成为了这类人当中的幸存者。不解决,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可能成为谁,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到达怎样的水准,也不清楚自己未来的路在何方,奋斗的方向应指向哪。
成长不易,青春不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曾因为苦而轻易说放弃,只会因为扛而努力去成长。今天我们轻松了,并不是生活越来越容易,而是我们越来越坚强,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大,对自己的期望值越来越合理并为之付出努力。每段青春都是苦的,在后半段会有出路的。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成长怎么会少的了磨难与考验?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我们要加油努力,奋发向上,多思考,多交流,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对未来抱有无限的希望和保持无限的动力。要把快乐放在外面,失落放在心里,把坚强的一面展露出来。真正承受不住了,及时诉说,做最真的自己。所有的事只要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就好了,不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曾经为之努力,奋斗过,我们就没有后悔。生活中有太多的迷茫,有诸多不顺,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都不能成为我们懦弱的借口。每一次阻碍都是对我们的一种历练,我们敢于面对,才能成长。
智慧,独特,真诚,有个性,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刘同;读完它的这本书就像是跟着他走过了着奋斗的十年历程。刘同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一个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没有让人惊羡的简历登场却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有梦想由平凡的人生故事。谁的青春不迷茫?!我也不例外,处于大二这个年龄我也在迷茫的青春中摸索,在摸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未来的路。我也有梦想,我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在青春的路上前进,跌倒了我会再站起,因为我明白“成长的每次低头都是对自己的肯定。”人生的选择会越来越多,人生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而我需要做的就是走好每一步,做最真实的自己,不让自己后悔,不给自己留遗憾。朝着梦想前进,向着梦想出发!希望在未来的八年、十年的某一天,自己能向刘同一样说出一句同样的话——感谢十年前自己的坚持,才有了今天的自己!为了自己能够活得更加精彩,我会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年近四十,更应有这份从容。
篇2:读致青春有感
读《致青春》有感
看了电影《致青春》后,我重温了一遍辛夷乌的小说原作,却是从后半部分陈孝正出国,郑微开始工作看起。个人觉得辛夷乌的小说还是写得不错的,于是又找了她的其他作品,《我在回忆里等你》和《许我向你看》来看,前者耐心看完了,是个无比惨烈的结局,后者看了开头一点,便看不下去了,直接百度了情节和结局,也是个悲剧。
对比之下,发觉还是最喜欢《致青春》,虽然中间也有些波折和遗憾,毕竟是个happy ending的结局,郑微终于还是嫁给了林静,这也是个绝种好男人,当然只是对于郑微来说,对施洁和他的历任女友来说,林静是她们命中的劫。书的后半部分,林静决定重新追回郑微时,对林静的内心世界有不少笔墨,他认准了郑微是那个他想与之共度一生的人,他认准了自己能带给郑微幸福,认准了陈孝正不适合郑微,便不惜在看出了郑微正是心累了的时候霸道而强势地趁虚而入,不惜略微卑鄙地以陈孝正在中建三局的前途威胁陈孝正远离郑微,更把以自杀威胁他的前女友施洁的生命视为草芥,这样的男人,这样的笃定,这样的强势,难怪会让陈孝正第一次看到他和郑微的合照时会嫉妒得想发疯。他并不是嫉妒郑微和林静十几年青梅竹马的感情,而是嫉妒自己永远也不可能拥有像林静那样的笃定,镇静,自信。
他对自己都没有安全感,又怎么给郑微安全感,他自己都不相信可以拥有郑微,又怎么会拥有郑微。而林静在重新追郑微过程中的笃定、自信、不疾不徐,那是一个男人致命的吸引力。可惜,这样的男人,只存在于小说里,电影里,言情剧里,也许这世上也有这样的男人,我辈升斗小民恐怕是无缘得见了。这世上,更多的是像陈孝正一样的男人和女人,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允许出现郑微这样一厘米的差错,即使没有这样夸张,也不敢像郑微一样毫无保留地付出、倾其所有地去爱一个人,也没有林静那样的与生俱来的笃定和自信。
文中郑微的室友,后来的闺密,阮莞,死在了赴约的路上。那个约他的前男友,懦弱的男人,自己先约见阮阮,却因为未婚妻和丈母娘而取消约会。幸而阮阮不知道这一切,不然只是在快要愈合的伤口上再插一刀。郑微在电话里骂阮阮的前男友,她死了,我不知道你后半辈子会以什么心情活下去。辛夷乌所有的小说里应该再没有关于这个男人的情节了吧,这个男人,他会以什么样的心情活下去,都任由读者想象了。我想,阮阮会永远活在他心里吧,他再也幸福不了了,心存遗憾的人再也不能幸福。就如郑微在自己的婚礼上对陈孝正说,我赌你不会幸福。陈孝正有多少次机会可以留住郑微,却一次又一次放弃。面对林静的威胁时,他完全可以争得郑微,却还幻想江山和美人可以兼得,这样想也无可厚非。只是郑微身边有林静,就算没有林静,看清了他这个人,郑微也不会在原地等他。
阮阮的结婚对象是个只见过六次的相亲对象,叫吴江,年轻有为,只是整天在医院里忙着救死扶伤,两人婚后两三天甚至一星期都不会一起在家吃饭,更甚至阮阮洗澡时在浴室摔断胫骨,只能在冰冷的浴室地板上躺一个晚上等着不知道何时回家换个衣服的丈夫来救她。她说她不遗憾,因为没有过希望便不会有失望。从一开始我就知道吴江也是有故事的男人,直到在《我在回忆里等你》,才看到他的一段过往,看完后为他遗憾,为阮阮遗憾,也许他们也能郎才女貌地幸福生活下去的。
吴江爱过的女孩,叫曲小婉,是高他三届的研究生学姐,美丽,清高,聪慧。只是却是自己导师、知名教授潜规则过的女学生之一,而且是甘愿被潜规则、成为其情妇的的一个女孩。在一个贫穷出身的女孩徐少城和那个教授的助理两个人精心编织的一个大阴谋下,所有的一切被公布出来,包括许多她自愿拍摄的不堪入目的照片。她的清高,她自以为的爱情,在大家眼里都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这一切没有打击到她,因为还有吴江,吴江仍旧愿意娶她。可是,在她一次去抓吴江的手,被吴江下意识地躲过时,她的心彻底死掉,选择了用一条丝袜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吴江想必是后悔得想一起去死吧。他怎么不明白,介意就是介意,越爱就越会介意,两个人之间的裂缝已然存在就不可能消失,就算结婚,两个人也只是继续互相折磨互相伤害。过洁世同嫌,这个女孩果然如红楼中的妙玉一样,难以留存在这个世上。
徐少城,这个因贫穷而心理扭曲的女孩子,在吴江结婚的前一天,把阮阮去医院流产的所有记录当做新婚礼物送给吴江。看到有书友说,吴江应该是介意的吧,不然不会在婚后对阮阮那样冷淡,两个受过伤的人为什么就不能互相依偎一起走下去呢。我想如果阮阮是个什么还没经历过的女孩子,吴江想必不忍心那么冷淡她,出于歉疚他也会好好地跟阮阮过。可是他知道阮阮受过情伤,还为前男友流过产,所以他也懒得再对阮阮好。如果他们能从此对对方好,也不是不可能成为幸福的一对。可是,阮阮也死了,怀着他的孩子死了,不知道吴江又该以怎么样的心情度过余生。
徐少城阴谋里的另一个受害者,完全无辜的受害者,司徒玦,面对父母,同学朋友的误解都没有倒下,只有连她最爱的姚起云也不愿意相信她时,才死了心远赴美国永远不想回来。我很不明白,为什她的父母不相信她,她爱的也爱她的姚起云不相信她。直到看到有网友说,看《我在回忆里等你》第一遍时也是不明白,看第二遍时才明白姚起云不是不相信她,只是不愿意去相信,完美如美玉的司徒玦是他所不敢去拥有的,所以他宁愿相信司徒玦也做过那些不堪的事情,宁愿相信司徒玦也并非完美,自己才配得上不完美的她。我不能理解这种心理,大概因为我没自卑到这种程度,我也没有爱上一个让自己能自卑到这样程度的人。姚起云与陈孝正何其相似。
辛夷乌笔下的人物,陈孝正,姚起云,徐少城,小根,徐少城,何其相似。郑微,阮阮,曲小婉,林静,吴江,又何其相似。这里面固然有男女的差异,却更是因为成长环境的缘故,前者极其自尊,敏感,没有安全感,沉默寡言,没有倾其所有去爱一个人的勇气与决绝,因为懂得很多无奈,更加容易放弃。相比爱情,还有更多的其他的追求,比如,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后者,从来不知挫折为何物的天之骄子,自然也不知道什么叫有所保留。
记得文中有句话写阮阮赴约时,说她飞蛾扑火,可是她的前男友连火也算不上,只是一堆废柴。联想到现实,不禁感叹,小说毕竟是小说,现实里,起码我所生活的现实里,既没有极其自尊又极其不自信如陈孝正那样的男人,也没有笃定,从容,强势如林静那样的男人。也许我们都想成为燃烧的火焰,不为吸引飞蛾过来,只为尽情释放生命的精彩,可是大多数人却成为了一堆淋湿的废柴,浓烟滚滚,呛得自己眼泪鼻涕直流。
篇3:爱的教育读后感:拾金不昧
爱的教育读后感:拾金不昧
书是生命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里的情感世界绚丽缤纷。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关于教育热爱祖国、尊敬长辈、团结友爱的书——《爱的教育》。
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高尚的行为》。里面讲述的是:有三四个同学在欺侮残疾的克罗西,克罗西就和他们就打了起来。克罗西气急了,就向弗兰蒂狠命地扔了一个墨水瓶,可墨水瓶却扔在了老师的胸上。老师生气了,大家都不敢出声。最后,卡罗内因同情可怜克罗西,就“主动”承认错误。我认为卡罗内向老师说出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是为了保护克罗西自尊心,并且不希望他受到老师的批评。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到卡罗内有一种乐于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的高尚的品质。卡罗内用他那内心深处纯洁的灵魂打动了老师以及同学们,这种品德是在山的最高处,让人遥不可及。惭愧地回想一下,我曾经是否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哦,我想起来了!在我的生活中,也发生过这样普通而又细小的事情。
那天,姐姐带我去买文具。突然,看到了地上有20元钱。姐姐轻轻捡起那张纸票,小心翼翼地把它抚平,看不到失主,我和姐姐想:这些钱可以买好多糖果和本子,但是,我却想起了老师和父母曾经告诫我们,捡到东西要缴公,我们思前想后。最后,我们决定把钱交给民警,民警找到了失主,把钱还给了他。在捡钱的.那一瞬间,其实我和姐姐有了一种想把它占为己有的欲望,因为人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我和姐姐的理智还是战胜了那股欲望。
我们要从小培养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从身边各种小事做起。在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见到地上有垃圾便随手带起,扔进垃圾箱;遇到盲人过马路,顺手牵起盲人的手,把他送到对面。所有的普通而又细小的事情,都是高尚的品质的具体体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的话也是非常有道德的,我们现在就应该从小事做起,培养我们高尚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