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卓越经理人高级研修项目”培训之体会与感悟
本次前往复旦大学参加第二期“卓越经理人高级研修项目”培训,从中得到了较多的体会和感悟,在此与大伙共同分享:
一、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不仅是一个“点”,而是由许多“点”组成的一个“面”,而我们作为管理者却常常只关注某个“点”,只看到自己的“自留地”,比如:某个部门在制定部门工作目标的时候,只考虑本部门要完成什么工作,需要达到怎样的绩效,却忽略了整个企业的大目标或发展方向,更有甚者部门通过很大的努力,花了大量的时间、财力、精力,却完成了大量的与公司发展不相符的工作,未能系统地看到整个“面”!
正如“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企业正如一个“大木桶”,每一个部门就如组成大木桶的每一块“木板”,企业的发展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所以企业的全面提升需要我们关注整个“面”的发展,也就是每一块“木板”的共同成长!
二、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常常“正确地做事”,并且不断地利用和改善最先进的工具,想方设法地提高工作效率(绩效),但我们却很少重点地关注“做正确的事”,往往我们忙了大半天才发现所做工作其实毫无意义(价值),一点效益也没有!“正确的做事”VS.“做正确的事”、“效率”VS.“效益”、究竟我们更关注哪个?就好比一个是方法,另一个是方向!显然方向(或目标)比方法(或技能)更为重要!
三、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在“单环路”上行走,也就是说年青时我们选择学习、工作或创业,等经济宽裕或退休后选择旅游、休闲或享受;我们却很难同时选择两者,这是一种普遍人的思维模式,也就这种特定的习惯性思维模式让我们不会走在“双环路”上。
总之,本次课程的培训,他们(培训师)没有教我们如何进行操作,而更多的是教会我们理念、思想、思维模式!更让我懂得了卓越的人士与普通的人士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仅仅是思维模式方面的区别!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影响事情结果,事情结果决定我们的命运!若目前的这种生活不是你理想下的生活,若你想改变目前的生活或命运,那么你现在就需要改变你的思维模式!
培训部/**
篇2:北师大校长研修学习体会
校长北师大研修学习体会
3月19日—3月23日,我有幸与我区名校长工作室的的成员一起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全国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专题研修班”的学习。为期5天的学习,我时时被专家教授的学识所感染;被京师名校的文化氛围所折服。“教育就是一种感动、培训就是一种提醒”,此次高端培训,对我们全体学员来说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此次培训活动安排紧凑而丰富,专家们的讲座精彩纷呈: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教授的《贯彻实施纲要的回顾和新展望》的报告,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纲要》的理解;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胡冶岩教授的《认知领导角色、提升领导能力》的报告,使我加深了对一名校长领导责任的理解,并从案例中领略了校长的领导机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研究所洪成文教授的《学校管理创新:国际比较的视野》的报告,使我明白工作创新之所在,创新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个小举措,“成功源于创新,创新出自细节”;国务院参事,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李烈校长的《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报告,使我对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学习并不是狭隘地指读书,其实学习是解决问题时方法和经验的积累过程;全国优秀教师,北京第八中学王俊成校长的《从容本真地做教育》的报告,使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新的看法,教育是一种态度,教育是一种人生。聆听专家的报告,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思考方法和方向,真可谓胜读十年书。
“以爱育爱”、“让我们的行为有温度”、“让我们的教育更机智”,是这次学习给我最深的启示。教育是一项温暖的事业,如何使我们的教育行为“有温度、暖人心”,我想离不开以下几点:
一、热爱事业。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有言为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终生履践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是我们的榜样。教育事业走到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改变,作为教师的我们既不能不讲物质利益而奢谈奉献精神,也不能只注重物质利益而放弃事业的追求。如果我们把教书育人仅仅看成是谋生的一种职业,而漠视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又怎配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因此,我们只有树立爱事业乐奉献的精神,才能以苦为乐,才能抵御诱惑,从而塑造自己闪光的人生,镌刻自己高尚的灵魂,树立起教师高尚的形象。
二、热爱学习。教学能力是衡量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条件,时代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老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只有知识储备足够,更新及时,教学工作才有可能得心应手,也才有能力让自己的行为有温度,才有可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否则就只能做一个“消费型”的教师,最后停止发展,直至丧失教育教学活动的创造才能。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学习,作为一位校长则更需学习,以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要求。
三、热爱学生。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满腔热情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平等约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这是新世纪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真正做到了爱学生,我们的行为才会有温度,学生才能感受到我们传递的温度。
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体会却颇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相信京师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定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春的信息,展现出勃勃的生机!
篇3:一线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一线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3月26、27日两天,我和z、z、z几个人到南京参加一线班主任“教学管理与德育创新”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整整两天(从26号上午8:30开始到27号下午4:30结束),共聆听了四场专家报告:北京市中关村中学校长邢筱萍的《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班华的《班主任与班级心理教育》、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纪英的《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我感到这次学习紧张但收获颇丰。
感受之一学校搭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体现了校领导工作的前瞻性
这次活动是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青少年素质教育工程办公室组织的,活动期间,我没有碰到一个熟脸儿,而我校派出四人参加。据我所知,我校到目前为止所有在岗班主任均参加了省级、国家级专题培训,可见我校在以卢校长为首的一班领导人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心之大。这一前瞻性的举措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落实到实处,更加彰显了“自主自励”、“自然和谐”、“文雅大气”的我们白中人的文化特质;也必将更好地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向“家长满意,质量一流”的办学目标迈进。
感受之二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抓住了班主任工作的先行性
活动期间,各位教育专家从班主任工作理念到方法和策略,从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到教育法律和校园安全,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该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使我从理论上感受到了在当今教育形势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1、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素质,具有独特的魅力形象。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身作则,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教育改革中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学生、培养学生;其次是要继续努力学习,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遇到问题总是穷追不舍,教师只用简单说教去规范学生,学生是不买账的,更何况现在提倡www.aishibei.com新的教育观。以德为先,以爱为本,以理服人,把自由与民主之风真正带入我们的班级,把尊重与关爱毫无保留地带给我们的学生。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师德的魅力。班主任在处理问题,就是在管理班级时,或许一句温暖的话语就能鼓起孩子前进的风帆,或许教师一个善意的眼神就能指出孩子改进的方向,或许教师一种倾听的姿态就能获得孩子倾诉的渴望,或许教师一次轻柔的抚摸就能安慰孩子受挫的心灵。因此,要解决班主任所面临的困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班主任必须学习,树立自身形象,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再次是要勇于大胆创新,善于总结。
2、班主任应营造宽松和谐的魅力班级
班级应该是有个性的,独特的。一个好的班级评判标准,不光在成绩的高低,名利的多少上,更应该是看在这个快乐成长的园地里,老师,学生是不是都感到幸福,快乐。作为班主任,担任着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的任务。一个魅力班级的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教会学生设计“家”,让班级拥有家的温馨。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引导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来为这个大家庭出谋献策,培养班级主人翁意识。集集体的力量,科学管理班级,共同开创宽松和谐的魅力班级。教师无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教育方式。把平凡的事务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情转化为快乐。除此而外,我们还要正确处理好与班科任老师的关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对学生的教育,单靠我们班主任是不够的,我们也要有团队精神,处理好与同事、任课老师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关系,共同打造师生快乐成长的“白中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