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抒情的笔触叙事 ——读《汪曾祺文集》
情感是文章的血脉,贫血不是好文章,失血过多文章则要死了。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汪曾祺说:抒情就像菜里的味精一样,不能多放。一篇短篇小说,有一句抒情诗就足够了。
汪曾祺这里说的抒情,指的是离开故事单独抒情,俗称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这种抒情有时候要慎用,动不动来个“啊”,其实挺可怕,并没有多少艺术性可言。
而如果想写好直接抒情,要深入理解这是一种特殊情境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抒情方式,在其他抒情方式无法承载表现情感内容的时候,才用。像鲁迅《阿长和山海经》的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个结尾,便是直接抒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这种直抒胸臆的语句,在鲁迅文中并不多见,可以想象,鲁迅在叙述完长妈妈的故事之后,积蓄了所有情感,在结尾直接爆发。
如果不想跳出事情单独抒情,那么就“在叙事中抒情,用抒情的笔触叙事”(汪曾祺)。把情感融在字里行间。
很多时候,叙事本身就有情感倾向,董解元《西厢记》写张生和莺莺分别:“马儿登程,坐车儿临舍;马儿往西行,坐车儿往东拽:两口儿一步儿离得远如一步也!”这是叙事。但这里流露出董解元对张生和莺莺的恋爱的态度,充满了感情。“一步儿离得远如一步也”,何等痛切。作者如无深情,便不能写得如此痛切。
在叙述中抒情,其实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蕴藏在叙事里面。有同学在《野草》里写到“草天生一副调皮可爱的样子,爱在春天探头探脑,雨后伸个懒腰。而在城市里,他们的淘气被园丁修剪得整整齐齐。”在这句话里“淘气”二字不仅和前面的“挑起可爱”呼应,而且就蕴含作者对野草个性被抹灭的情感。还有同学在《滚走的童年》中写到“终于一天,我捧着所剩无几的弹珠,它载着童年,被我抛出去。弹珠弹了几下,一起,一落;落进阴暗的地下室里,不再发出声响。”弹珠的起落间,蕴含着作者对童年流逝的情感。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叙事是情感的外化,叙事为实,抒情为虚。如果都把情感深藏叙述中,比较困难,那么还有种处理叙述和抒情的方式,也很不错,在叙事的基础上,增添一句抒情。比如“含着这颗糖,很甜,甜出了忧伤”。前半句是叙事吃糖的感受,而“甜出忧伤”,便是抒发情感。类似的如“我细细品味着咖啡,品出淡淡的苦涩”,“我扔下了石头,冒出寂寞。”还有前几年很流行的一句,“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抽烟”是叙事,而“寂寞”为抒情,在叙事中点出情感。
无论如何,抒情不宜泛滥,一旦滥情,便会肉麻。抒情的笔调宜节制、自然、质朴。
篇2:汪曾祺文集读后感
用抒情的笔触叙事 ——读《汪曾祺文集》
情感是文章的血脉,贫血不是好文章,失血过多文章则要死了。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汪曾祺说:抒情就像菜里的味精一样,不能多放。一篇短篇小说,有一句抒情诗就足够了。
汪曾祺这里说的抒情,指的是离开故事单独抒情,俗称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这种抒情有时候要慎用,动不动来个“啊”,其实挺可怕,并没有多少艺术性可言。
而如果想写好直接抒情,要深入理解这是一种特殊情境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抒情方式,在其他抒情方式无法承载表现情感内容的时候,才用。像鲁迅《阿长和山海经》的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个结尾,便是直接抒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这种直抒胸臆的语句,在鲁迅文中并不多见,可以想象,鲁迅在叙述完长妈妈的故事之后,积蓄了所有情感,在结尾直接爆发。
如果不想跳出事情单独抒情,那么就“在叙事中抒情,用抒情的笔触叙事”(汪曾祺)。把情感融在字里行间。
很多时候,叙事本身就有情感倾向,董解元《西厢记》写张生和莺莺分别:“马儿登程,坐车儿临舍;马儿往西行,坐车儿往东拽:两口儿一步儿离得远如一步也!”这是叙事。但这里流露出董解元对张生和莺莺的恋爱的态度,充满了感情。“一步儿离得远如一步也”,何等痛切。作者如无深情,便不能写得如此痛切。
在叙述中抒情,其实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蕴藏在叙事里面。有同学在《野草》里写到“草天生一副调皮可爱的样子,爱在春天探头探脑,雨后伸个懒腰。而在城市里,他们的淘气被园丁修剪得整整齐齐。”在这句话里“淘气”二字不仅和前面的“挑起可爱”呼应,而且就蕴含作者对野草个性被抹灭的情感。还有同学在《滚走的童年》中写到“终于一天,我捧着所剩无几的弹珠,它载着童年,被我抛出去。弹珠弹了几下,一起,一落;落进阴暗的地下室里,不再发出声响。”弹珠的起落间,蕴含着作者对童年流逝的情感。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叙事是情感的外化,叙事为实,抒情为虚。如果都把情感深藏叙述中,比较困难,那么还有种处理叙述和抒情的方式,也很不错,在叙事的基础上,增添一句抒情。比如“含着这颗糖,很甜,甜出了忧伤”。前半句是叙事吃糖的感受,而“甜出忧伤”,便是抒发情感。类似的如“我细细品味着咖啡,品出淡淡的苦涩”,“我扔下了石头,冒出寂寞。”还有前几年很流行的一句,“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抽烟”是叙事,而“寂寞”为抒情,在叙事中点出情感。
无论如何,抒情不宜泛滥,一旦滥情,便会肉麻。抒情的笔调宜节制、自然、质朴。
篇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早在很早以前就知道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拜读了他的部分着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早在师范的时候就粗粗浏览过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印象也模糊了。放暑假了,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看点书了,今天又从书架上重拾这本教育名着,时过境迁,感觉大不一样。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我觉得如果纯粹的看书,不学会思考与反思,那对于一个人来说作用不大,也使得看书的效果大大缩减了。
感受一:阅读的重要性。
书中的前几条,苏霍姆林斯基就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如《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等,《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中强调的也是说阅读对智力的重要性。“我所说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激发他们去阅读,阅读是正是达到顺利学习的最重要的补救手段”、“字写得好坏,既取决于儿童阅读得怎样,也取决于他们阅读的数量”……这样的句子在整册书中随处可见。
《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对我的启发更大一些。上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启了读书节活动,但语文老师选择的一些书籍大多是文学性很强的作品。我想从一个科学老师的角度向语文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在选择课外书籍的时候要有一定量的科普读物和科学着作。因为科普读物和科学着作的阅读,跟初期的观察能力一样,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教学中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向语文老师提建议的同时,我也在思考,我也可以在我的科学课堂中开展这个活动。在适当的教学内容之后布置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的内容,并在课前抽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检查反馈。在这期间我要把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材在熟悉一遍,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阅读书籍的篇目。长期坚持,我想这样学生对学校里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更为清楚,同时知识在无形中会得到很大的扩充,而且也能培养学生一种学习的习惯。我自己同样要加强阅读,引领学生走进科学阅读的殿堂,否则只会越来越落后。
感受二:基础的重要性。
《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一文中提到: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可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之中:他们在盖楼房,可是墙基在裂缝。
在《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首先要注意基本的读写能力。尤其是2500百个常用字,2500个常用词语,这些是学生到中、高年级掌握知识的工具。在新课程中,有很多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非常的不错,但是错别字多,近义词、反义词等词语的积累普遍较弱。我想每一个老师都能尝试一下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方法,效果肯定会不错的。每天让学生学习3个词语,让他们抄写在本子里,并且记住。采用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检查反馈,每天只要花费3~4分钟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学生既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的学习中,文中也强调指出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在计算方面要达到一个熟练的程度。如果一个学生到了中、高年级还要为一些计算花费脑力,那么如何保证有更多的时间放到思考、创造性的劳动中去呢?
上面讲的都是有关语文数学方面的,但我有没有想过我要教给学生的科学知识是不是最重要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是www.aishibei.com否是最基础、最必要的呢?显然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总以为那是专家们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想的只是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顺利的教给学生这个层面上而已,虽然有时也会偶尔考虑到某些知识在整个知识框架中的位置,那也只是偶尔。看到这里心中不免惭愧万分,我充其量只是一个“匠”而不是一个“师”。但我也肯定了我之前的想法,有了把想法转化为行动的决心。我要熟悉整套科学教材的知识体系,这是摆在我面前及待解决的事情。因为这几年的科学教材在不断的更改、修改,有时候会出现不知道如何去把握某个知识点,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对整个科学教材体系的不熟悉。我要把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让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
感受三:兴趣的重要性。
在整本书中有好些篇章讲到了有关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等等。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兴趣的秘密何在》一文中的一段话:“如果你追求是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发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读了这段话,我反思我的科学教学。虽然我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发现,但是我在想:学生在发现过后的成就感肯定是不强烈的。因为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我只能让部分学生来展示他们的发现、他们的研究成果,而且得到我鼓励性的评价也不多。我一直都在努力地尝试在改,但效果总是那么不尽人意。课堂上也有那么一部分让我苦恼和担忧的学生,苦恼担忧不是他们考试不及格,而是他们对待学习那种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我要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呢?我想看了这几篇文章之后,我已经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下面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想法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实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