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中学简介

二中中学简介

  浦江第二中学是一所由区教育局、镇人民政府双管的公办初级中学,位于浦江镇江协151号。学校始创于1947年的私立滨浦中学。2000年8月由原杜行中学和召楼中学两校合并成立新杜行中学,2002年8月更为现名,有着七十余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00人,其中在编教职工84人。班级27个,在籍学生1022人。

  学校现在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家庭教育优秀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闵行区和谐校园(区文明单位)、闵行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闵行区科普教育基地、闵行区行为规范示范学校、闵行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闵行区绿色学校、闵行区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等。学校还是:上海市学校少年宫(思乐少年宫)、上海市学校足球教育联盟一条龙项目布点学校、闵行区高中学生实践基地、闵行区阳光体育推广学校、闵行区“新基础教育”生态区成员学校。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指针,不断积淀和打造“恪守孝信、科文并举、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追求学生、教师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形成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两大办学特色。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基”办学宗旨,推进学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始终秉承“科文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明理崇德 善思乐学 尚美强身”的“思乐”少年。在“励志笃学、求实进取”的校训指引下,形成了“敬业奉献、严谨治学”的教风和“勤学好问、自律自信”的学风。

  学校占地面积314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7063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5829平方米。现有教学楼两幢、行政楼一幢、综合楼一幢、食堂和风雨球场一幢。现有27间教室,有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书法等专用教室20间,理化生实验室5间。室内风雨球场1座,篮球场4个(包括室内篮球场);250米塑胶跑道,天然草坪足球场1个。除此之外,图书馆、阅览室、报告厅、食堂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充分保障。

  近年来,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学校先后创建了三个创新实验室,最早建成的STEM创新实验室、到CPS信息物理创新实验室、再到“匠心无二”科创实验基地。同时还建成了校内安全体验教室,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方面的技能。另外学校校内建成有区内唯一的闵行区防震减灾科普馆,供区内师生和社区居民进行地震科普知识学习及实践体验。

  学校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落实“花香进校园”行动,改造学校科普园,使校园四季有花、处处有花。践行“一草一木都育人,一墙一壁皆文化”的理念,通过校门口及大厅内的宣传橱窗、年级的宣传园地、各楼层的走道墙壁,以及学校“三风一训”、24字核心价值观、中学生守则等版面上墙,营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价值观;通过孔子塑像、《弟子规》文化墙、学校主题雕塑、德荣孝信文化园等的硬件建设,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突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00人,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队伍。其中在编教师79人。男教师25人,女教师54人。研究生学历教师20人,本科学历教师59人。所有教师学历都达大学本科学历以上。高级职称教师10人,中级职称教师50人,初级职称教师19人。教师平均年龄41岁。30岁以下教师13人,30-39岁教师20人,40-49岁教师22人,50岁以上教师24人。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上海市园丁奖获奖教师4人,目前我校现有区级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教师共计15名。

  学校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孝信”文化教育为切入点,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使得孩子们获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理想。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整体推进学生德育工作,不断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完善“全员德育、全程育人、全面发展”学校“三全”德育工作方针,加强“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梯队合理、团结协作、育德能力强”的德育师资队

  伍建设,构建“学校决策,部门实施,全员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实行“全员导师制”,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体系,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让每一位科任教师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参与到学生的道德品行教育中,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抓住“课堂”主线,以构建“思乐”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新一轮课堂教学改进的主要行动落脚点,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改进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育和壮大具有“教师发展形成梯队、课程开发比较完善、课堂教学比较扎实、教学质量比较领先”的优势学科,促进我校师生共同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按照市教委、区教育局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基础课程,保证“三课两操两活动”正常开展,保证每天半小时“体育大课间活动”,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双减”和“5+2”要求。

  学校结合校情制定课程计划,推进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探索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建设。借助上海市中小学足球联盟项目、区域社会实践基地、高等学校、学校防震减灾科普馆、安全体验教室、创新实验室等资源,开发开设科技创新、足球、防震减灾等特色课程。学校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和“生命教育”相融合,并将科学、艺术和体育、劳动教育整合其中,建设校本化的“人文”课程。在巩固基础型课程地位的前提下,根据学校“思乐课堂”建设、办学特色和学生发展等愿景规划,对学校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与完善,形成了由“德育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探究拓展型课程”三大板块构成的“思乐课程”体系。三大课程板块形成一个“闭环”,重在打造“思乐课堂”,培养“善于思考、乐于学习”的学生,确保三类课程有效有序有质量地开展。

  学校重视课程建设,立足校本,关注学生在校的真实生活,让学生在适切的课程中健康、快乐成长。学校开设了近30门拓展型选修课,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探究型课程以学科探究和社团探究为形式,用好“防震减灾科技特色学校”的优势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我校校本课程《STEM系列课程》、《关爱生命、防震减灾》、《弟子规学习》、《校园足球》等近20门校本课程相继开发完成,既培养了拓展课、探究课、社团活动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梯队,也让拓展、探究课程成为培养“科文并举”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根据上海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根据“双减”工作中有关“课后服务”的具体工作情况,坚持“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原则,面向四个年级全体学生提供每天放学后的“课后服务”工作。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差补缺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结合主题式综合活动、学校“足球”“科技”的办学特色设计服务内容,开展艺术、体育、科技、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本学期共开设了27门拓展性课程供学生选择参加。

  学校设立“六大校园文化节”,即读书节(英语节)、科技节、六一节(感恩节)、教师节(爱生节)、体育节和文化艺术节,将六大学校文化节活动和学校课程建设、项目化活动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项目化学习选择。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育师生的主流文化价值观,促进师生积极情感的体验和精神生活的充实,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建设书香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

  学校在“科文并举”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全力打造“两大办学特色”:科技教育特色、体育特色。20余年坚持不懈的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并将其与“生命教育”融合,已形成了独特的科技教育特色。整合多种资源,加强科技场馆建设,先后在校内建成了闵行区防震减灾科普馆及三个创新实验室及跨学科史地教室等。同时架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打造科技教师团队。构建浦江二中杯知识精神等多种平台,发挥我校示范辐射作用。通过每年一度的科技节及参与市区等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于2020年4月被授予“全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全面发展,强身健体”为学校体育工作指针,始终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把培养学生具备1-2项终身运动技能,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我校于2010年成为上海市第一批校园足球“一条龙”初中布点校,以“放飞足球梦想、争做阳光少年”作为足球育人理念,全面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并将此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体育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在课堂教学、训练比赛、师资培训等方面,探索“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打造“勤奋刻苦、坚韧不拔、团结协作、勇于拼搏”校园足球文化,走上校园足球特色发展之路。2018年,我校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篇2:高级中学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田园高级中学(原名:上海市高级中学),是闵行区直属公办高级中学。学校创建于2003年9月,是由创立于1948年的颛桥中学高中部分立而成。

  2018年9月,现都莲路62号校区由田园路455号校区整体迁址而来。新校区占地面积65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建筑投资2.5亿人民币,是现代化高标准智能化的新校舍。2019年9月挂牌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闵行田园高级中学”。 学校办学规模为30个教学班,教职员工120余名。

  北外附属田园高中是闵行区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书香校园、上海市中学共青团工作示范单位、全国示范文学校园,正在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也是上海市七宝中学教育集团核心学校。 2016年成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学校,2021年通过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初评,目前已进入复评阶段。

  学校以“美育引领,创意发展”为特色办学理念,以“教育为了人更幸福”为教育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成就学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办学宗旨,在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注重特色办学、多元评价、个性成才,在外语教学、科创、艺术、体育、文创等方面渐成特色。

  学校有一线教师120余名,其中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占比超过70%,近年来60多位主要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加盟田园,成为学校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篇3:柏龙中学学校简介

“自强不息 追求卓越”——XX市柏龙中学

  恬静的兰竹路深处,三十载春秋沉淀着“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这里就是“和谐、快乐、成功”办学理念引领下的龙柏中学,我们用网球+等丰富课程构建教与学的绿色生态圈;我们用技术赋能的激情课堂唤醒师生的生命自觉;我们用多元主题活动提供龙柏学子个性施展的舞台。努力打造温暖有情怀的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我们一直在努力……

一、发展概况

  XX市龙柏中学地处美丽的西郊虹桥镇,创办于1995年。学校占地30亩,建筑面积12080平方米。目前,学校现有四个年级18个教学班,学生666人,教职工57人,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81%。历届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骨干教师16人次、区骨干后备23人次,区学科中心组成员3人。多名教师先后荣获市区级园丁奖、区三八红旗手称号、区优秀班主任、金爱心教师、希望之星等荣誉称号。

  XX市柏中学始终秉持“言必诚信,行必忠正”校训,逐步形成了“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龙柏精神和“和谐、快乐、成功”的办学理念,旨在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培养具有“龙柏特质”的人,培养完整的人、幸福的人、未来的人。

  三十年来,全体龙柏人秉持“言必诚信,行必忠正”的校训,努力耕耘,奋发有为,用网球+等丰富课程构建教与学的绿色生态圈;用技术赋能的激情课堂唤醒师生的生命自觉;用多元主题活动提供龙柏学子个性施展的舞台。努力打造温暖有情怀的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我们一直在努力……

二、扁平管理 倡内涵发展

  学校是师生成长的摇篮,管理团队是呵护摇篮的第一负责人。为更好地服务师生成长,近年来,在党支部的引领下,龙柏中学在行政顶层构架、管理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专业梯队建设、信息化办公等方面进行着扁平管理的有效探索。在管理原则上统一思想,形成了严谨的行政行事规则;在管理方式上从自上而下走向上下协同,促进师生民主协商一同参与学校各项事务;在管理形态上逐渐搭上信息化的快车,利用各类交互平台实现扁平传达提质增效的作用;在制度建设上不断迭代更新,逐步形成完善的与时俱进的机制保障;在专业梯队建设上倡导教研训一体化设计,通过分层分级培训、项目化运行等方式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三、建“小而美”校园,创特色育人空间

  叶澜教授曾动情地说:“这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龙柏中学各类教育教学设施先进、完备,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景观随处可见,主题教育展示区立体多元。学生体育锻炼场所充足,设有标准网球场4片;室内篮球场1个(2020年新落成);足球场1个(环形跑道250米,直线跑道100米),1个体操房。学校科技、文化特色场馆的提升改建,为学校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数字化、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效保障。学校改造新建综合英语听说室;中考理化考点实验室;所有教室配备互动智能电视机,校园已经实现千兆网络到桌面,无线信号全覆盖。

四、立德树人,育“四乐学子”。

  德育为先,创新育人内涵。以“礼、正、静、新”为抓手,以“规范立人、特色育人、文化成人”为路径,以多元丰富的育人实践活动和德育课程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向上的品德修养,丰富“龙柏特质的人”的培养内涵。

  课程育人、注重实践。学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育、体育、科技、艺术、劳动多方面发展,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定期举办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文化节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为师生搭建了健康快乐成长的舞台。“社会实践”、“心灵智辩”、“习之书画展”、“常青藤”微公益等德育特色课程,沉淀了“龙文化、柏精神”的课程内涵,网球+、篮球、书画、啦啦操、腰旗橄榄球和STEM特色探拓课程,丰富了学生的成长体验,助推了生涯发展。

五、数智赋能,促教学转型。

  深化课堂教学改进,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依托XX市“三个助手”、XX区“智慧笔”智慧教育平台,持续推进学校教学数字化转型。以精准教学为抓手,通过智慧项目在教学中的运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奠基学生生命成长,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校本培训为抓手,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稳步推进“数智课堂”的有效构建;创建“教”“研”“训”一体融合研究机制,助推教师科研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多元提升;多渠道助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品质。近年来,学校中考屡创佳绩,成绩喜人,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六、学校荣誉

  XX区学校办学绩效评价综合二等奖、课程教学改进三等奖;

  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XX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整体试验样板校

  XX市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

  XX市依法治校标准校

  XX市安全文明校园

  XX市绿色学校

  XX市红旗大队

  XX市书法教育实验学校

  XX市田径联盟校

  XX区文明校园

  XX区绿色学校

  XX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XX区科技教育特色校

  XX区艺术教育特色校

  XX区网球、田径体育传统项目特色校

  XX区智慧教育项目优秀学校一等奖

  XX区智慧教育探索优秀校

  XX区数字化项目优秀实验学校

  XX区人工智能先行教学联盟校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龙”的和合、进取和独立精神,“柏”的顽强坚韧、包容大度、淡泊从容品质,将不断激励龙柏中学全体师生怀抱梦想,脚踏实地,向着教育高质量发展更远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