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工作计划

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主线,基于“双新”“双减”及绿色指标2.0,依据“五项管理(作业)”具体要求,积极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进一步探索“目标——教学——评价”一致的教学,实施精准教学。以学校工作计划、课程教学部工作计划为准绳,以“2022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上海市教学基本要求(新)”“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为导向;进一步探索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教学——作业——评价的关联思考。

二、工作目标

  1.质量目标:以“课堂教学改进”为核心,基于“区第四届智慧教育项目”,开展“闵智作业”数据及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相关研究,积极实施“智慧纸笔”,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学科基本要求”促进持续改进。以绿色指标3.0为导向,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为2023学年五年级绿标学业水平测试、2025年5月的四年级绿色指标测试奠定基础。

  2.发展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改进研究,以智慧教育项目为引领开展提升作业质量与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在大数据背景下,实施作业评价数据收集,实践研究在课堂教学推进中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进一步落实精准教学研究,保证智慧教育项目顺利结题。

  3.建设目标:结合“观涛赋实”课程,规范课程建设与实施,积极实施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继续用好浦江镇学科提升平台,以市区两级教研员带教为契机。在学习中,提升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质效,不断学习,在各种学习交流活动中,提升组内各梯队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智慧笔研究,提升作业实施效能

  1.立足“全面质量提升”要点,进一步落实五年发展计划。

  根据新一轮十四五发展规划,根据市区教育相关计划制定新一轮课堂教学改进的关注点,并抓住“全面质量提升”这一工作要点,落实实施教师个人五年发展计划,并做好节点总结工作。

  2. 基于“智慧纸笔”项目,落实精准教学实践研究

  借助“闵智作业”“智慧纸笔”区重点项目,通过“读数”“用数”“说数”,用数据指导精准教学。本学期,三、四年级将继续全面实行“智慧纸笔”,积极探索运用“工具”技术,形成校本作业的设计和实施,并且通过数据采集,及时跟进作业设计与辅导,科技辅助教学,用数据实现精准教学。

  表:数学组智慧项目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学科  级别  项目负责人

  1

  “智慧纸笔”支持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

  练习讲评课的设计与实施

  数学  区级

  2

  基于智慧笔的数据分析,

  提升教学效能的实践研究

  数学  区级

  3

  基于智慧纸笔数据分析,

  实施精准教学的实践研究

  数学  校级

  3.基于学业质量标准,提高作业设计能力

  基于“五项管理(作业)”和双减,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提高作业设计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加强作业的规范、批改、讲评与指导,提高作业反馈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4.加强作业评价,促教-练-评一致

  “闵智作业”平台是目前我校使用较多的学生作业数据收集平台,可对学生作业进行班级整体情况、学生个人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在实践中,通过“智慧纸笔”及“闵智作业”采集学生作业数据,分析学生答题时长、准确率、回看学生答题思维,准确分析课堂教学效果。在作业讲评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作业资源对学生作业实施精准评价,努力实现课堂精准教学,课后精准辅导,达成教-练-评一致。

(二)关注课堂互动效能及作业质量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1.实践精准教学及作业管理效能研究,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在教研组大课题的引领下,在智慧纸笔项目的支持下,以教研组为单位学习“小学数学单元设计指南”“上海市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要求”“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研究作业设计,借助闵智作业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提升作业质量管理及课堂互动效能。在区教研室的引领下,继续完善数学学科的单元整体设计的内容,重点推进每课时的作业设计。在各年段尝试研究数据驱动大环境中的评价活动设计,并尝试做好单元的设计研究,尤其做好单元作业设计(三、四、五年级尝试设计一节数学综合活动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优化日常教研方式,深化作业管理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以浦江质量提升工程为契机,抓住市区两级教研员带教,提升教研组长领导和策划教研活动能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自觉参与“区教研训基地活动”和“浦江质量提升工程”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发展平台,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各层次的专家讲座、教学研讨、课堂展示等活动。引领教师在在线教学的实践中,尝试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并进一步优化学科教研方式,深化作业设计研究,进行互动式交流,提升作业设计力。

  (1)认真撰写教研组计划、教师教学计划。结合区镇活动,设计形式多样、教师有所收获的教研活动。

  (2)课堂教学重实效。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关注教材解读与分析、指南解读、课型成果回顾、上课研讨、命题与质量分析研讨、作业练习设计研讨。做实听、评课活动,上好研讨课和重建课。同时依托“智慧教育平台”、“空中课堂”、“云录播(教学+评价)” “云录播(教学+评价)”等,充分利用资源,服务于课堂,提高课堂实效。

  3. 基于智慧纸笔项目,完善中高年级作业细则。

  继续依据“五项管理(作业)”“双减”具体要求,确立“精细管理,精心设计,精确评价,精准实施”原则,完善数学学科作业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督,实现减负增效。以五年级绿色指标检测为主要抓手,在三、四、五年级尝试综合实践作业的尝试,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做铺垫,辅以区级教研活动的契机,精心设计单元作业和综合实践作业,积累经验,为下学期在区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积累作业设计的经验,探索作业设计的新路径。

(三)关注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1.借助平台资源,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借力市区各级研修平台,在指导与改进融合中,在教研与科研协同中,打造高品质课堂,促进各梯队教师的专业化、个性化发展。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市里优质录播课,用好优质的市录播课资源,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利用平台资源规范青年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拓宽青年教师的视野,给予青年教师展示自我的机会,全体教师卷入思考,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2.强化梯队建设,提升梯队教师专业素养。

  依托学校课程教学部计划,重点关注“领雁人”、“小青椒”、“新星光”的培养。利用区县平台,新基础教育教学评比,闵教杯教师教学评比,加强对个别教师的业务指导。结合校本培训、组内研讨活动做好培训工作。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迎接综合督导为工作契机,继续依托带教活动、每月研讨课、自邀自研课、调研课等基础性工作,加速青年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的成长。为组内教师提供教研平台,鼓励和指导其他教师积极参与区各类教育评比活动,争取在教学评比中获得等第奖。

  四、主要内容

篇2:z小学数学学科工作计划

z小学数学学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闵行区教育“十四五”规划,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党建为引领作用,以“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等重点项目为抓手,踔厉奋进,落实教育部和上海市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及推进幼小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落实新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推动学校向高质量高标准均衡发展。

二、上学年已达成目标

  1、以《上海市小学数学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为重要研读文件,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优化作业,注重分层作业、个性作业。(基本达成)

  2、借助实小新基础生态区、实小教育集团、梅陇镇学区化、联合教研等优质资源,进一步夯实教学“五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部分达成)

  3、利用好“实验小学新基础生态区”各方面资源,做好工作的落实和推进工作,积极参加生态区各项活动。(部分达成)

  4、持续深入推进闵行区“智慧纸笔”项目,开展项目培训,将智慧笔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尝试开展智慧笔课堂实践。(已完成)

  5、加强数学学科教师队伍培养,搭建梯队平台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部分达成)

三、本学期工作目标

  工作重心:

  1. 探索素养导向及数据支持的精准教研,推动教练评一致。

  2. 践行新课标要求,推进学科实践和综合学习的创新研究。

  研究主题:

  立足单元整体设计,精准教学提升课堂效能

  工作目标:

  1.继续推进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学科实践研究活动,聚焦“教·练·评”一致融合的单元设计与实践。

  2.用好各级智慧教育平台等资源,依托多元化信息手段、市区学习平台、教学资源等,优化常态教学,形成混合教学新范式。

  3.继续借助集团建设、学区化办学等手段,进一步深化课改研究,积极打造“毓美课堂”,努力实现“扎实、高效”,从而推动数学学科整体的教学质量。

  4.教研训一体化,继续探索和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学科教学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凝聚团队。

  5.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绿色指标2.0,打造双新(新课标、新课程)课程,实践教育转型发展之路。

四、任务与措施

  (一)悉心指导,优化服务,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1.备课:强化单元整体设计理念,增强集体备课意识,注重资源共享,但要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进行调整,课后及时写下反思。每月上传一篇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

  2.上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开放课堂教学,重心下移,多向互动,多元评价。老师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各种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拓宽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作业:在“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要更“精”,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在上学期单元作业设计基础上,以点带面推进单元作业设计研究,强调作业设计的整体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修订校本化数学作业体系。

  4.辅导: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辅导,做到因材施教,提优补弱。

  5. 评价:提倡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体现“教-学-评”一致性,重视表现性评价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课堂上评价伴随教学,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加强作业评价管理,对于学生作业进行及时点评、个性化评价。

  (二) 加强日常研读及平台资源利用,落实教·练·评一致性

  继续深入学习《上海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上海市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并围绕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要求,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要从“横向”和“纵向”深入研读教材。横向研读要理清各单元单课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纵向研读要理清相同模块下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要理解教材意图、把握学科要素、加强单元整体设计。并在落实市级共享“单元课时作业”的基础上进行校本化的修订,并在市级资源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校级单元综合作业的研发,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努力建设校本化作业体系。

  充分利用各类平台资源,包括:智慧教育平台,空中课堂,闵智学堂,闵智作业,云录播等,将学习市级资源作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契机,借鉴整合各级资源,进行“备好学生与教材”的教学设计,规范锤炼教学语言,不断优化和改进课堂教学,进一步推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并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材分析的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水平,保证教学的基本质量,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 结合评价指标,开展各级教研,形成校本好课

  本学期,数学教研组将开展主题为“立足单元整体设计,精准教学提升课堂效能”的研究,各备课组围绕教研组研究主题,研读“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指标”,结合日常教学,开展教研活动,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形成校本好课。

  根据“五项管理”要求,落实改进措施,充分整合、利用实小新基础生态区、实小教育集团优质资源,结合“智慧纸笔”、“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等项目研究,要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的培养,要善于观察课堂,关注所有学生。

  (四)优化作业,减负增效,落实“双减”精神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上海市小学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上海小学数学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等文件,把握各年级教学目标的内容与要求,掌握单元视野下各层级作业目标的分解路径,以及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与实施的方法。

  (2)在“双减”背景下,结合区融教于评的节点式作业研究、区试卷命题思路及区级各类作业设计教学实践研究等,开展试卷命题设计活动及基于作业数据分析的人性化作业设计研究,从而优化本校作业设计,提高作业有效性。

  (3)充分利用好教材的课后练习和配套练习册,领会编者意图,准确把握作业目标及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学习策略运用等训练重点,建立课堂教学与作业的关联。体现单元视野下“教—学—练—评“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与发展需求,选编,改编、创编数学作业,丰富作业内容与类型。逐步建立、完善学校高质量数学作业资源库。

  (4)结合年级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载体进行分工合作的单元作业设计,拓宽教师作业设计及命题思路,提升教师作业设计及命题设计能力。

  (五)加强质量监测,及时反馈跟进,提高学业质量

  在五年级绿色质量指标调研工作推进及2022年市绿色质量指标调研报告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作业中反应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数据分析,作业设计改进,课堂教学改进等多种方式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业质量。在落实“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的同时落实作业管理,同时跟进做好作业讲评及学生辅导等查漏补缺工作。组织策划期末一、二年级的表现性评价活动,中高年级的期末考试(考查),严格把好学业质量关。组建命题组,进行命题设计讨论。

本学期行事历:

  2月:期初准备工作,落实各项常规工作,开学两周备课检查,随堂听课、落实各级研讨课安排。

  3月:随堂听课、开展常规教研活动,第一次作业检查(组内)

  4月:随堂听课、开展教学节活动,作业、备课检查、复习计划制定等。实小集团送课,组织教研活动。

  5月:随堂听课、实践改进作业设计、开展学科活动,第二次作业检查。新基础研讨课磨课。

  6月:期末复习计划、五年级质量调研,期终考查,学期各项资料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