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先进事迹
每个学生都是“宝贝疙瘩”
——记z一中高级教师z
在学生眼里,他是“救星”;在同事眼里,他是“创造奇迹的人”;在他眼里,每个学生都是“宝贝疙瘩”。他就是z一中高级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z。
资助近30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自1988年7月从中山大学毕业至z一中任教后,z已经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24年。初登讲台的21岁小伙,脸上已经写满了沧桑。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我们都是服务者,要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宗旨,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解学生所难,引导学生有所求、有所成。”z如是诠释教师这份职业,更是这样用行动践行的。
z对于家庭贫困学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倡导制定了z一中党员干部扶贫帮困制度,设立“连心卡”,结成帮扶对子,将帮扶人与被帮助人固定下来。而他本人,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更是给予了父爱般的关怀。
学生小万家在农村,父亲长年生病,仅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度日,家中可谓一贫如洗。与爱人商量后,z将这个学生接到家中,一起吃住,不仅帮他缴纳了学杂费,生活上照顾得也是无微不至。在他的物质资助和精神抚慰下,该生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现在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后。
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z通过各种形式,资助近30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如今,每逢节假日,班上的留守学生都会被王老师接到家里过节,让孩子们在佳节之时备感“家”的温馨。许多他教过的或得到过帮助的学生都会回到他家中聚会,远在国外不能回来的学生也会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表达他们对王老师一家的感激之情。
z现在仍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人们常能看到他与学生谈心聊天的场景。他认为,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在老师的眼里,他们都应该是平等的,都是“宝贝疙瘩”,都有各自的特长和优点,老师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每一个家长的重托。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许多优秀的学生在z的班里脱颖而出,许多曾经自以为“没有前途”的学生,在z的关心下不断进步。
致力课改结出累累硕果
4年来,z不断致力课改,主持了学校的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研究,如国家级课题《二本位五环节》、《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研制和应用》等均已结项;《浅论数学符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等论文在江西省数学年会上分别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目前,他正在主持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现代型高中数学优秀教师能力培养的典型研究和规律探索》的研究。
他还鼓励和指导青年教师写出自己的经验论文,如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采取以老带新的做法,定期上示范课、举办讲座,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优质课大赛,并作出精彩点评。
辛勤努力为z赢得了众多荣誉:1998年,z被原抚州地区行政公署、原z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0**年,被江西省科协、教育厅、科技厅授予“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20**年,被评为“公路杯”第四届“抚州十大杰出青年”;20**年,被评为“江西省模范教师”。
篇2:高级数学教师省学科带头人先进事迹
省学科带头人高级数学教师先进事迹
犹如一支熠熠生辉的红烛,热情地燃烧自己,发出夺目的光芒照亮别人——他就是被z一中广大师生誉为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z。今年43岁的z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20多个春秋,他既和蔼又严肃,既认真又热心;这种性格决定了他的工作和为人,使他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多次得到上级的奖励。
z是位数学教师。他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讲究教育与教学技术,上课一丝不苟,深入浅出,同时又不乏幽默风趣。凡上过他的课的学生,对他的教学赞不绝口:“上邓老师的课,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他多次任教高中零班,所带学生多人次录取清华、北大等全国名牌大学。由于工作出色、教学成绩显着,20**年,他荣获“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优秀教练员”称号,20**年被省教育厅选拔为“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20**年荣获省教育厅“江西省第二批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称号。
z除了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还积极参加教科研究。他主持了省级课题《高考数学内容现状调查及复习教学研究》,学术论文《利用矩阵巧解椭圆问题》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国科技投资》。近几年来有多篇论文发表在江西省级期刊。他主编了《3+X高考轻松过关·数学分册》,参与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编写《高中数学总复习指导》等。
z深知,要当好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除了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因此,他十分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激励学生,为学生和同行树立了榜样。20**年,z老师荣获省教育厅颁发的“第五届江西省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叶圣陶这样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对待学生,z老师就像对待田间的禾苗一样总是充满爱心。邓老师常说:“爱的阳光要播撒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他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学生喜欢听取他的意见,遇到困难,他的学生第一个找的就是他。20**届学生吴宝平来自z区七里岗乡,进入高三后,思想极不稳定,并一度提出退学。邓老师了解具体情况后,亲自做思想工作,长谈多次,以自己出身农村的经历和体会与他交流,并找到了学生的家长交谈,改变了该生退学的想法,学习落后的状况也得到改变。
他在补习班时,学生付某在校期间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邓老师亲自帮他找心理咨询老师,自己也多次与他谈心,并布置周围同学关心他作配合治疗,与家长联系,了解发病原因,最终化解了其心理危机,这位同学心情舒畅地考取北京理工大学。去年,他班上学生李某的父亲因工伤去世,家境贫穷的李某面临辍学危险。邓老师一边鼓励她树立信心,一边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为李某减免学费,并帮助她申请多种贫困生补助,使李某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
篇3:肥料生产班长先进事迹
肥料公司生产班长先进事迹
【z,男,汉族,大专学历,1985年5月出生,z县z镇人,中共党员,曾任雷波z公司硫酸厂生产班长、硫酸厂一线车间副主任,现任雷波z公司硫酸厂二线车间主任、职工代表。】
z于20**年6月进入z,作为雷波z的第一批学员到荆门总部参加培训;在总部学习的六个月时间里,他接触到了许多化工操作基础知识,很快掌握了发电主操岗位基本操作技能,为自己转变成一名合格的化工生产人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年初,学员们通过考核回到了雷波z生产基地,经过慎重考虑,厂委会领导决定将一个班组交给z带领;从此,他迈出了从员工到管理的第一步。为了能够尽快使公司按计划投入生产,z带领班组员工每天坚持在硫酸厂新厂房旁帮助施工单位进行设备安装。有些新员工偶尔有一点抱怨,z总是从中劝解:“这是我们雷波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型企业,我们在动员大会上提到的以厂为家,并不只是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去做的。”在他的耐心开导下,同事们逐渐由不理解转变为支持,施工速度也快了许多。
20**年3月,出于培养和锻炼当地员工的目的,公司决定在雷波z内部开展一次车间副主任的竞聘活动,z踊跃报名,并且顺利通过考核,成为硫酸厂一线车间副主任。在厂委会的引导和荆门籍师傅的帮助下,z很快胜任新的管理角色,同年5月,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20**年7月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
四月的一天夜里,大约凌晨一点多,值班厂长打电话叫醒z,让他立刻带人去厂里清理硫酸大罐。为了保障母酸能够顺利装罐,他把大家叫了起来,讲清事情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身先士卒坚守现场。清理工作完成时,已是凌晨4点多。看着母酸按时入罐的情景,他第一次领悟到,“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是多么的重要。
为了做好生产管理工作,z始终保持着无论再忙,每天都坚持深入车间巡检的良好习惯。巡检过程中,他认真排查设备隐患,收集整理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建立相关档案,同时认真听取当班操作工反馈的问题,做到凡事心中有数。工作之余,z还积极组织并参加公司开展的各项职工文体活动,不断加强与同事们的关系交流。20**年,他组织硫酸厂和磷铵厂职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两厂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20**年4月,磷铵厂困难职工达宇同志的母亲身患重病,急需大笔费用以便及时治疗,他积极响应公司的倡议,组织车间职工踊跃捐款,给急需帮助的同事送去一份爱心。
20**年初,面对雷波z职工的流失问题,他一方面积极与车间内思想波动大的职工谈心,了解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以情留人;另一方面组织大家开展篮球对抗赛、乒乓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以活动凝聚人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职工的流失问题。8月,由于表现优秀,经公司考核,z被提拔为硫酸厂二线车间主任。
在z三年多的时间里,z曾获得“热爱企业、扎根z”演讲比赛第一名、“党员之星”等多项荣誉,但在荣誉面前,z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不骄不躁,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