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行医感人事迹

医生行医感人事迹:您的康复是我最大的安慰

  最近,在我院神经内科,我们看到了感人的一幕:一位50多岁的大妈紧紧握住z主任的双手泣不成声:“谢谢你们,医生,没有你们,也许我已不在这个世上了,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我发病最危险的时候,你们不但没有嫌弃我因为穷而没有钱交住院费,还及时给我进行了最好的治疗和用上了最好的药,让我活了下来,而且以后如常生活,不要家人帮忙照顾,我这是哪世修来的福啊。” 让我们一起看看背后的故事吧:

深夜出诊,妙手回春

  20**年9月21日凌晨,“铃、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刚刚入睡的z主任从梦中吵醒,“黄主任,龙门县人民医院有一昏迷的重症患者需请你紧急会诊”,电话中传来了我院120急救中心客服人员急促的声音。原来,龙门县一位55岁黄姓女患者因自觉头晕、走路不稳于9月20日晚上7时许在当地卫生院进行输液治疗,后渐出现意识障碍被送至龙门县人民医院,初步诊断为“昏迷查因”,具体病情不明。

  虽然已是晚上零点了,由于是基层医院紧急求救,患者情况危急,黄主任二话没说,即时带领值班医护人员急赴100多公里外的龙门县人民医院会诊。问病史、辩意识、查瞳孔、听心肺、阅CT,系统的体格检查对诊断有了初步的结论:“后循环梗死”的可能性大,面对这一疾病70-80%的可能死亡率,黄主任意识到了患者病情的危急,限于当地的医疗水平,经与家属沟通果断决定转院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

  为争取一分一秒的抢救时间,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黄主任带领抢救小组人员即刻启动返院行动,并在返院途中即时通知医院开通紧急溶栓的“绿色通道”,患者于凌晨3:10安全转入我院,紧急进行颅脑核磁共振扫描,“基底动脉脑梗死”诊断明确,快速完善溶栓前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救命药”终于缓缓地输进了患者的身体,所有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他们知道,时间对于这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治疗每多延误一分钟,患者的危险就会多增加一分,除了抢救生命,早用药早治疗对患者今后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也是非常关键的。那一刻他们真的是在跟死神和时间赛跑啊。将近24小时,奇迹终于出现,患者慢慢苏醒过来,医护人员的辛勤劳动终于获得了最好的回报。而这只是黄主任众多不眠之夜中很普通的一天。

不计得失,患者为上

  由于时间急迫,患者家属入院时并没有带足够的住院费用。但为了争取宝贵的时间,z主任还是毫不犹豫的在第一时间给她用上了价值5000多元的溶栓药物。其实只有我们知道,假如患者事后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无法补交款项,科室是需要承担一定责任的,也就是说,你救了人也许还要承担病人欠费的责任。可是,黄主任总是这样教导身边的工作人员:我们是医生,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就是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实施最有效的治疗,而不是考虑其它别的东西。就是这么朴素的话语,就是这样一个个朴素的事迹,撑起一个敬业的医生,撑出一个年年优秀的先进科室。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和康复,患者预后良好,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每每看到这些,黄主任总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55岁,正当中年,家中的顶梁柱,对于一个农民家庭,真的是经不起更多的折腾啊。自己少睡一觉,勇于承担责任,对病人对家庭该是有怎样非凡的意义啊。

  在医院的年度“白求恩式医生”评选中,在众多的医生中脱颖而出荣摘桂冠。这是来自患者和同行沉甸甸的信任!当我院决定推荐z医生的事例为职业道德建设典型案例时,黄主任显得有些腼腆:典型案例啊?好像没有哦,每天都是这样做的啊,好像就是一种习惯,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啊!

篇2:最美医生先进事迹

  挑战病魔 忘我工作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

  z,女,1958年12月生,中共产党员,主任中医师。1976年高中毕业后作为知青被组织上分派到峰峰矿区青年林场下乡2年,后考入河北医学院中医系学习,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市中医院工作至今。现任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医师。

  z大夫从医近30年,曾先后在医院针灸科、内二科和脑科担任临床医师和门诊医师。她为人谦恭低调,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待病人满腔热忱。20**年初,单位组织职工体检时查出肺部有肿块,被确诊为肺癌,后到天津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后,刘大夫立即回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继续默默无闻的投入到门诊医师工作中,她没有向单位和组织提出任何的照顾要求。

  当朋友和同事们得知情况后都劝慰她提前退休治病,因为按照年龄明年就可以正式办理退休手续了,跟医院领导和组织上提出来也并不为过,然而刘大夫却说:“作为一名医生,为患者诊病治病是我的职责所在,每天能够见到病人,为他们打开心结,解除病痛,我心里才踏实。虽然自己身体有恙,我有信心战胜它。来医院工作30年,对单位同事们和患者存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和眷恋,我有一些信得过我的患者群体,他们需要我,单位也需要我。

  是党和国家培养我这么多年,使我从一名下乡知青成为一名人人敬仰的高级知识分子,这点病痛不算什么。我要用乐观向上的心态,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去挑战病魔,感染身边人,给所有病人和患者作出榜样,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只要是身体情况允许,我就会多尽自己的一份力,多位社会做一点贡献”。朴实的话语中透露着z大夫对生活、对工作的热爱,传递出一名医务工作者勇于面对病魔、战胜病魔的信心和毅力。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z大夫仍坚持每周一到周五上午到诊室出诊,耐心接待每一位患者,悉心为病人诊治。在全省卫生系统大力倡导实践“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的今天,我院z大夫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市中医院党委号召全院干部职工向z同志学习,她就是我们的“最美医生”。

篇3: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先进事迹

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先进事迹:爱岗敬业,新时期白求恩

  z,男,广东省z县人,中共党员。现任z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广东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该同志自199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z市第三人民医院(原z市人民医院)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期间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深受患者的信任和爱戴。

一、苦练技术,攻坚克难

  在从事内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中,对神经内科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各类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性疾病、周围神经病、头痛、头晕等疾病的抢救与治疗,率先在我院开展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规范化治疗,脑出血患者的微创穿刺引流治疗,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完成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z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幽门螺杆菌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和《配对研究不同治疗方法对基底节脑出血预后的影响》等3项,参与z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2项,20**年度获z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二、治病之余,不忘暖心

  治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暖心,就是道德问题了。一个只会治病的人只能说是一个医匠。只有暖心,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患之间互相信任胜似亲人才能说是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吧。而z同志,用他的爱心、耐心、细心、热心和责任心以及他经常挂在脸上的笑容,不知温暖了多少病患的心。每次查完房,就算工作再繁忙,他总不忘和患者拉拉家常,只要他一出现,病房的气氛马上轻松活跃起来。以至于有些老人家当再次因别的疾病住入我院时,还为不能入住黄主任的科室而不开心呢。正如有封表扬信写到:黄主任的出现就像冬日的暖阳,温暖了我们那颗被病魔折磨的心。

三、宠辱不惊,本色做人

  z同志良好的医德医风让他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先后担任《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编委,《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常务编委,z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疗专家组成员,z市“120”医疗急救专家组成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z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第一届常务委员等,还被评为我院第一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纷沓而来,可z同志却很清醒: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只有病人的认可才是我最大的荣誉。

  朴素的话语,朴实的作风,也许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可是,二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坚持一个好医生的本分,这点,z同志做到了。并且在之后的道路上,他的作风将会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他带领下,我院的神经内科团队,正如冉冉升起的太阳,为医院的建设注入了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