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广告与营销策划

  房地产广告策划与营销策划

  房地产广告策划,是指针对房地产项目的广告整体战略与策略的运筹规划。它对于提出房地产项目的广告决策、实施并检验其广告决策的全过程作预先的考虑和设想。一套完整的房地产项目广告策划方案,它包含了项目的广告调查与分析,广告决策与计划、广告宣传和实施,以及广告效果评价与测定等内容。

  房地产广告策划是房地产营销策划的重要内容,是房地产项目全程营销不可缺少的环节。房地产的营销策划,决定着其广告策划的方向、方法、内涵和外延;房地产广告策划对于实现房地产项目营销计划,又起着先导、促进的作用。所以房地产广告策划服从于房地产营销策划,体现在其策略内容要准确地反映房地产营销策划的总体构想,战略意图和具体安排。同时,房地产广告策划又为完善房地产营销策划提供良策和创造性方案,为房地产全程营销服务。

  在过去的相当长时期内,房地产策划主要是以广告公司为代表的一种市场推广策划,其最鲜明的特点是广告公司借助以往的平面推广经验,再寻找一个项目和其他项目的区别点,即卖点来进行宣传推广。于是每个房地产项目各显高招,体现在市场推广策划应极尽所能强调、突出卖点。犹如一个餐厅,有一道可口的招牌菜,这道招牌菜便成了这个餐厅的卖点,一经宣传推广,便源源不断地招来客人。因而,制造一个非常容易让消费者接受的传播方式,以缩短顾客对产品的认知过程,才能取得较好的销售业绩。

  这种房地产市场推广策划实质上是一种广告策划,是房地产卖方市场的一种典型特征。只要项目有一个识别点,就会被市场所接受。总体来讲,这种营销方式在卖方市场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现今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已转变为买方市场,仅仅靠一个卖点或一个识别点来赢得市场,已经远远不够了。

  广告策划对房地产的宣传推广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广告策划并不能等同于营销策划,房地产营销策划包涵了房地产为适应市场竞争和满足消费者需要,从房地产开发、定价、促销、房屋租售、服务等过程的综合策划。而广告策划只是房地产营销策划促销的内容之一,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市场营销组合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发挥作用。在房地产营销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根据房地产市场营销环境及房地产项目它自身情况所作出的房地产营销决策及相应的目标。

篇2:主动式房地产广告活动营销

  主动式房地产广告活动营销

意义和价值

1.吸引增量广告

  在房地产市场上,媒体广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广告,一类是增量广告。前者一般是被发展商列入楼盘营销推广计划之中肯定按计划投放的广告,后者是计划之外、额外增加的广告投放,通俗点说就是可做可不做的广告。在一个成熟的、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常规广告已经不能满足媒体经营目标的增长,此时,通过活动营销开发市场增量广告,必然成为媒体经营中的新思路。

  简单分析一下便可以发现,常规广告往往是单纯的销售广告,刊登出的内容是楼盘基本信息,主要卖点;而用活动营销带来的增量广告中,销售是一种诉求,但更多的是一种形象宣传、个性卖点的推广。两种形式的广告内容构成了完整的房地产广告市场。

2.创造并独占新闻资源

  媒体独家策划的活动往往是媒体的独家新闻富矿。如20**年,深圳特区报提出的“终极置业”推广活动,因为题材新颖,概念独特,一经推出不仅在深圳如火如荼地展开,北京、上海、沈阳、长沙、贵阳、长春、成都等各大城市,也都纷纷举起了“终极置业”的大旗,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终极置业”大潮,而特区报更成为概念的源点,源源不断向外输出新闻资源。

3.提升客户依赖度和忠诚度

  为客户量身订造的活动使得楼盘报纸版面成为发展商推广开发理念的专用平台,强大的新闻配合加之广告宣传能够使得发展商的楼盘成为市场的“第一阅读”,从而达到推广营销的目的。而这一切必须是在主流媒体活动营销的前提之下才能够形成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发展商对主流媒体的忠诚度和依赖性一定会是越来越强。

4.价格套餐争夺市场

  现在,媒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比发行量、比版面、比广告受众、比广告服务之外,价格也成为媒体竞争的利器。说它是“利器”,是因为一味地进行价格竞争肯定会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只能是几败俱伤;而适当的价格诱惑能够攫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各个媒体在经营中又不得不为之。

  通过活动推出活动套餐价,比正常广告有一定的优惠折扣,但又不会冲击整个价格体系,同时争取到了更多的广告。另外优惠套餐价,往往是捆绑销售,批发版面,薄利多销,在一定时期内锁定了发展商的广告投入,掌握了他们的推广节奏。

地产广告活动营销的分类

1.按概念推广

  概念是注意力经济下的产物,是媒体经济某阶段情态的反映,目的是借助概念的原有高度,踏板弹跳,迅速吸引眼球,实现最大化、最快速、最深度的传播效果。

  对概念的设计要有一些起码要求和一些直接的判断标准。概念的设计首先要有“三度”,市场的新鲜度、社会学的高度和项目的关联度。新鲜度是为了抓眼球,高度是为了发挥空间的增大,关联度是为了提高回报率。

  近年来,深圳特区报按概念推广的活动有教育地产、运动地产、健康地产、新都市、新郊居、景观地产、高尔夫地产……多达数十个主题概念推广。

2.按片区推广

  媒体的视角不同于发展商,它能以更长远、更宽广的视角进行地产营销推广。片区推广正是媒体进行活动营销的优势所在。

  罗湖“山水居家”、盐田“黄金海岸”、福田“中心西区”、南山“后海生活”等由发展商、中介和媒体共同炮制的大区域概念,无不迅速被市场认可。例如滨海大道开通后推出的“后海”生活片区,物业档次一路走高,较以往价格水平整体上扬10%左右。

3.按物业类型推广

  这个角度比较直接,大盘、小户型、豪宅、别墅、商铺、写字楼……各种不同类型的物业进行集中推广,好处是针对性很强,各种类型物业的置业者需求各不相同。深圳特区报举行的最为成功的是大盘运动,这一活动重新定义了深圳大盘的存在,引领了深圳大盘置业热。4.按事件推广

  此种推广模式时效性很强,需要活动策划者有极强的新闻敏感性和商机把握能力,谁能够抓住新闻事件的商机,谁就能够占领媒体广告经营的制高点。

  比如,春节过后深港24小时通关正式实施,深圳特区报迅速策划了“双城物业”推广,并充分调动深港两地的媒体———深圳特区报、晶报、香港商报、置业杂志,纷纷组织了一系列稿件,分析深港24小时通关给深圳地产市场带来的商机。至活动末期,关口物业及部分中心区物业楼价提升3至5%,外销楼盘销售增长30%以上,此次活动以多赢的结果收尾。

5.按人物推广

  此种推广大多伴随着主题展会一同进行。如中国地产十大风云人物、十大新锐人物、十大创新人物推介是在住交会期间同期进行、百名优秀职业经理人推介是在今年夏交会期间进行的。这种推广在很大程度上有关系营销的成分,也可能伴随相关的营销活动。如刚刚结束的百名优秀职业经理人评选出来之后,进行了“美丽家园———百名优秀职业经理人评楼”活动。

6.按客户群推广

  此种推广是从市场的终端——置业者的角度入手,对于楼盘销售有着最直接的促进作用。尽管深圳楼市市场化运作开始得比较早,但深圳还只是一个新兴的城市,不光在城市品格、文化积淀方面,而且在市场氛围、消费导向、居住理念等许多方面,都需要由媒体来发挥引导作用。“海归”物业、白领物业、“丁克”物业、大龄青年、单身贵族物业、丽人公寓、金领物业、财富领军人物业都是词类推广活动的代表。

7.跨地域活动

  由媒体牵线,组织异地发展商对话、东西对话、南北交流,促进行业沟通与发展。房地产资金跨地域、跨省际的流动已渐成趋势。这种态势明确提出了机会均等的要求,将推动各地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化,削弱地产开发的地域性。

8.跨行业活动

  包括与零售业互动(商业地产)、与会展业互动(房展)、房车联动、与教育界互动(教育地产———校长、家长、董事长三方对话)等等。

9.版面活动

  交锋蕴含价值,碰撞带来商机,在深圳特区报地产版,各种地产沙龙、热点对话、思想碰撞、媒体论战、征文大讨论一直都没有停顿过。行业热点,营销商机在其中频频闪现。

活动营销特别提示

1.注意整合社会资源

  房地产业十多年的市场历练,产业分工日益明晰,地产开发各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公司运作,营销链由发展商、中介商、广告公司、媒体组成谁也不能代替谁的工作,一条联动的营销链,循环往复,精诚合作才有楼盘的热销。总体看,活动营销的合作对象包括,政府机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地产中介、兄弟媒体、策划公司、广告公司、网站、礼仪、演出、会展等机构。

2.注意活动的立体化

  活动营销需要媒体发动、政府支持、业界跟进、专家把脉、市民参与、有呼有应、有头有尾,才算是成功。媒体宣传还应注意立体化,报纸、电视、广播、网站、杂志、户外等互动宣传。

3.注意把握强度和密度

  活动既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否则竞争对手会有机可乘;既要一波接一波,高潮迭起,又不能透支资源,损伤市场元气。

4.注重调研策划、分析论证,不打没把握的仗

  八成胜算才能出击,避免雷声大,雨点小,避免虎头蛇尾。活动烂尾对媒体公信力及形象杀伤很大,是活动营销的大忌。为了保证活动的完整性,可以推行活动策划与执行目标责任制。

5.注意活动的突然性、计划的缜密性和操作的节奏感

  活动的发起要具有突然性,趁对手不备迅速引爆,并向纵深发展。炮弹要足,火气要猛。丝丝入扣,收放自由。宜闪电战,忌持久战。从发起到结束,一般不超过一个月,有的半个月就足够了。收兵之后,迅速转入下一个热点。否则,市场可能厌倦,失去新鲜感,竞争对手会用“紧跟法”来干扰、分流广告。

篇3:房地产广告营销真经

  房地产广告营销真经

一、大众媒体树品牌,小众媒体促销量。

  大众媒体具有覆盖面广、受众数多和权威性强的三大特点,有助于项目和企业造声势、树形象和立品牌,诉求重点在“平面表现的形式”上面,属“明线”通路。小众媒体则具有低成本、针对强、见效快的优势,在大众媒体炮火的掩护下,帮助项目实实在在地迅速去化,故该诉求重点是在于明明白白的“卖点”,属“暗线”通路。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明暗交替、互动推进。

二、大众媒体打头炮,小众媒体补充和强化。

  楼盘推向市场之初,启用的广告形态应该是先导性、告知性的,应使用大众媒体。根据对台湾十个着名楼盘推向市场之初的统计,80%首先使用报纸,20%使用电视,没有一家使用小众媒体,只是在当地市场有一定知名度后,再使用各种媒体强化品牌印象。因此,楼盘在未使用大众媒体之前,切忌使用小众媒体,即使免费的也未可尝试。

三、新闻性软文启动市场,商业广告跟进断后。

  市场启动是一个“煮开水”的过程,新闻性广告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两大特点,它可以轻易突破人们对广告本能的心理防线,正好适合用来“温柔”地撕开市场,在不动声色中占领消费者心智高地。如目前热销的黄浦国际(花园)就是采用“新闻启动法”,先借助《发展导报·上海楼市周刊》等新闻性广告把“上海西藏南路住宅板块”炒热炒熟,然后立即商业广告跟进锁定“黄浦国际是西藏南路住宅板块的风向标和领头羊”,结果市场反应火爆,推出当天狂138套,创造沪上十月楼市奇迹。总之,“广告未动,新闻先行”是操盘高手惯用的“必杀技”。

四、软性广告晚报类有效、硬性广告晨报类有效。

  软性广告以文字解说的形式出现,阅读起来较为繁杂和耗时,不太适合行色匆匆惜时如金的“晨报式”读法,由于上班时间紧迫,晨报类主要是以“浏览”为主,故要以大标题或色彩跳跃的大画面(硬性广告)来抢夺瞬间眼球,相反晚报类恰好是“休闲阅读”方式为主,人们下班后一身轻松,一茶一报慢慢品味,此时即使有再繁杂再耗时的软文,都可以消遣得起。所以只有深谙其中之道,才能做到“排兵布阵”时了然于胸、以少搏多,把广告的最佳效果发挥极致。

五、夹报软性广告比硬性广告效果好。

  夹报的好处在于一是费用相对较低,二是由于纸张的差异而比较突出抢眼球,但同时也给人一种非正规、低档和权威性不够的负面印象,因此不适宜做硬性品牌形象类的宣传,而充分利用它的“抢眼球”和“低成本”的优势,投放一些软性说教类的广告较为适合。

六、形象广告前半周有效,促销广告后半周有效。

  一般来说,前半周的报纸广告费用相对较低,且房产广告量也相对较少,此期间适宜投放“积累型”的形象类广告。而对于短平快“急功近利”型的促销类广告,则最好放在后半周投放,根据人脑的记忆弧线图分析,三天之后记忆线陡然下跌,换言之“记忆点”在三天之内能保持在较理想区间,后半周投放促销类广告的“记忆点”正好吻合周末看房购房的售楼“铁律”。因此说,促销广告在后半周投放效果最为理想。

七、“组合拳”威力最大。

  根据科学测验,两种媒体作用人一次的效果,比一种媒体作用人两次的效果要高30%,例如,我们看“黄浦国际”这四个字,报纸电视各一次,可记一个月,报纸上看两次只能记二十天。因此,广告运行应从不同时间、不同地理空间、不同传播渠道全方位进行,全面互补。据国外资料显示:一百万广告费割裂地使用,比整合使用效果低20%,亦即:整合广告只需80万,便可达到非整合广告100万之功效。所以会学会点面结合,长短兼济地整合使用有限的广告资源。

八、滞销的解决之根本点在于找到准确的“通路”。

  当房子卖不动时,千万别冲动地广告狂轰滥炸一番,盲目性出击既浪费钱财又难于打中目标消费者,实践证明最好的方法是“让房子找主人”。房子本无好坏之分,每套房子天生就有爱它的主人存在,关键点在于他们是否有相遇的缘份,故此时广告的“通路”准确与否尤显重要,“通路”顺畅,一石三鸟,“通路”不畅,三石难中一鸟。所以先自问滞销的房源符合哪类消费者购买,他们在哪里?如何找到他们?通过怎么样的渠道才能把相应的信息“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若捏拿准了对应的“渠道”,相信对楼盘的“解套”将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九、节假日后三天的广告效果比节前三天更理想。

  广告最怕挤堆,尤其是有竞争楼盘的同台上演,效果大打折扣不说还有可能陷入被广告“狂洋”淹没的命运。节前的广告最容易“塞车”,大家都挤成一堆上演“广告暴力”,一时洛阳纸贵,价格飞涨,而节后却冷冷清清,广告价位暴跌也鲜有人问,人们都认为此阶段是节前广告的消化期,且消费波峰刚过故广告不宜出击。其实不然,人们对诸如房子之类的大宗消费品的消费意识不是随机性的,而是有一定的印象叠加过程,节后几天恰好是进攻的“真空”,一是众人皆睡我独醒,倍抢眼球,二是费用相对较低,可以大张旗鼓宣传,三是由于节假期间新闻信息的断档,节后急需补给,所以不仅报纸零售量猛增且阅读也将更加仔细,广告效果指数当然也随之飙升。

十、大盘以品牌带动销量,小盘以销量树品牌。

  大盘一是由于销售周期长,二是广告费用总量较大,所以具备“以品牌带动销量”的营销模式要件,依附品牌支撑走完全线销售。而小盘由于案量小和宣传费用所限,适合走短、平、快的“销量”路线,当以快速的销量制造营销神话时,品牌也就自然随之而来。

  最后需补充一点,以上所有观点仅就一般规律相对而言,具体到个案的特殊性,还是那句老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时、因地和因人的不同而采取更具针对性的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