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控制设计

  噪声控制设计

  噪声来自工厂、工地、道路交通以及人们的各项行为活动。如电视机可产生噪声达75分贝,缝纫机可达80分贝,关门声可达85分贝,交通干道两侧可达70~75分贝。而人们对噪声的忍耐是有限的,例如人在夜间睡眠休息容忍噪声为30~50分贝。若产生的噪声超越允许噪声等级标准将对人不断产生危害,例如损害听觉、干扰听觉、易疲倦、失眠、消化衰退、血压增高等。为减少噪声干扰,应从各种途径控制噪声。

控制噪声的途径应从声源、传递过程与接收三个方面进行。

  1.采用改换设备、改善声源本身设计和安装方位,设置隔震措施来降低声源的发声强度和避免声源与其它媒质的确合。

  2.采用远离噪声源,进行吸声处理、隔声处理减少传递过程中噪声。

  3.采用避开暴露时间、加带防护器具和用电子控制技术以一个噪声抵消另一个噪声来控制接收过程中的噪声。小区规则设计中应有噪声控制设计。

小区噪声控制的设计步骤如下:

  (1)确定小区建筑物室外最大允许噪声级;

  (2)确定环境噪声的修改值;

  (3)确定曾有噪声暴露修正值;

  (4)确定复合噪声评价值;

  (5)根据复合噪声评价值确定间隔数;

  (6)由设计距离/间隔数求附加分贝数;

  (7)考虑传递过程中的衰减(绿化、屏障等);

  (8)最大允许噪声的计算值;

  (9)实例或依图求得实际噪声级;

  (10)比较是否满足要求。

对于大环境的噪声控制,我国颁布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该标准值分别为:

  1.0类标准:白天50分贝,夜间40分贝。

  2.1类标准:白天55分贝,夜间45分贝。

  3.2类标准:白天60分贝,夜间50分贝。

  4.3类标准:白天65分贝,夜间45分贝。

  5.4类标准:白天70分贝,夜间55分贝。

  上述规定的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分贝执行。

  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分贝。对于工业企业区,国家颁布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篇2:商业街区规划成本控制要求

  商业街区项目规划成本控制要求

一、成本控制原则

  1、做好资源的有效配置,要尽量搞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设计;。

  2、成本控制重点考虑规划布局、地下建筑、建筑单体、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及设备、园林景观设计及布局

  3、成本控制的同时要注重项目产品保持较高的档次,不影响项目的高品质档次及建筑质量。

  4、各专业设计要遵循建筑模数,建筑标准,设计规范、技术规定等进行设计,

  5、在保证项目设计达到使用功能和品质档次要求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成本限额控制设计,既达到符合规范、保证使用功能和品质的要求,又使成本降低。

二、成本控制细则

1、规划布局的成本控制

  在符合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商场出入口,保证人流的合理导向,降低后期物业运营成本;

  路网减少,降低建安工程成本;

  停车位优化: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地下建筑面积。

  在满足贵阳市地下建筑规范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地下建筑的设备房和公共空间。停车位原则上控制在1/100㎡

2、园林景观设计及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园林景观原则上控制在不超过300元/平方米的绿化及施工成本限额,在此限额下,使成本降低并达到项目景观绿化的品质和档次要求。在环境规划时重点考虑以下细则:

  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及绿化植物,降低建造成本及维护成本。

  硬地及软质绿化合理搭配,降低环境工程成本,前期投入及维护成本。

  软质景观多、适当减少水体面积,小溪、喷泉等合理搭配,降低环境工程造价及后期维护费用。

  亭台楼阁不宜太多,雕塑小品画龙点睛,降低环境工程成本。

  名贵植物及普通树种的合理配置,名贵植物仅设于入口,提升绿化档次的同时降低成本。

  水电设备、设施合理选型,与建安工程的水电同步设计、施工尽量资源共享、密切配合,降低建造成本及工期成本。

  预先栽种、预定速生植物,降低环境工程施工期间的树木购置费。

3、建筑材料与设备的成本控制

  关于建筑材料的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建筑立面及建筑公共空间装修用材及商城内装修;关于设备的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电梯设备,在进行以下的优化配置后,提供单体安装成本具体数据、装修成本具体数据、电梯设备成本具体数据:

  要特别注意选用建筑材料及设备的经济性,尽量不用那些技术不成熟、质量无保证、采购困难、运费昂贵、施工复杂或依赖进口的材料和设备;

  较为名贵的建筑材料应用在出入口等重点部位;

  建筑立面及建筑公共空间装修用材,合理控制不同种类用材的比例,进行成本的控制,但必须重点保证品质和档次,合理选择用材的品牌及产地,同时与单体设计方案对应。

4、建筑结构的成本控制

  关于建筑结构的成本控制,对结构形式进行优化配置,使其符合规范要求,并在进行以下的优化配置后,提供单体结构成本具体数据。

  对建筑结构的结构形式设计(如框架、框剪、柱板等),应选择何种结构形式,才能符合规范、满足单体设计的品质档次和使用功能,同时又使成本降低。

  对建筑结构的钢筋配比、混凝土用量标准,木材用量标准(应针对设计的结构形式明确提出;

  建筑结构设计上在满足建筑物本身结构强度、抗震等要求基础上,还要求与单体设计方案相对应,保证项目的品质要求,提出合理、符合规范、满足成本控制的具体结构形式设计方案。

篇3:实地市场调查质量控制

  实地市场调查与质量控制

  消费品市场调查一般采取封闭式问卷的入户访问形式。这是因为我国目前电讯业还不发达,电话尚未在广大消费者、家庭中普及,因此排除电话询问法。信函访问法,由于回收率低也极少采用。

  黄河房间空调器的市场调查曾采用信函询问法,发出函件30份,回收只有3份,10%的回收率,效果很差。

  因此,消费品市场调查更多趋向于面对面的访问来获得原始的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的注意事项

  入户访问在我国尚不能为许多人接受,许多家庭对调查员表示怀疑或拒绝回答问题甚至拒绝人户、交谈。为使受访者产生信任感,调查员应带上正式的介绍信或文件或者求助于当地居委会帮助解决好这个问题。

  在与受访者交谈的过程中,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调查员应作到如下要求:

  1、语气和蔼,态度诚恳;

  2、问话的语气、用词、方式与受访者的身份一致协调,如:访问儿童应以浅近的词句、亲切的语气,对工程师则可使用工程方面的术语;

  3、作好遭到对方拒绝或反感反应的心理准备,事先要对受访者的心理及社会环境作仔细的研究并想到遭到推辞或拒绝的解决办法;

  4、准确判断不同文化背景的受访者的回答之真正含义。不同职业、文化背景的人,回答含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如:对"×牌自行车外型感觉如何?"

  教授、商人可能均回答"很时髦",但前者的真正意思可能是"虚有其表,不切实际",而后者的意思则有可能是"样式新潮,适合口味".

  5、对没有特别要求的问题,一般不予提示、诱导,尤其是"回想法"运用时,诱导和提示都会影响效果;

  6、为协助受访者更好回答问题,在经费允许的情况或厂家给予帮助的情况下,可赠送小礼物给受访者。

  如大大泡泡糖在对儿童访问时赠送泡泡糖;对家庭访问时,赠送带礼品盒的大大泡泡糖。

  凯迪牌山地车在进行消费者问卷调查时,赠送受访者凯迪车优惠券一张,效果更好些。

(二)调查员的选派

  调查人员之良莠,左右调查的成败。

  即使有同样设计完善的问卷,由于调查人员素质高低不同,调查的认真程度不同,调查结果也会有很大差异。

  专业市场研究公司,十分重视调查员的挑选与培训。挑选调查人员,一般要求高中毕业以上,性格开朗,乐于和陌生人交谈,头脑灵活、能够随机应变,但为人要忠诚可靠,肯吃苦耐劳。

  调查人员一般从学生中挑选,少有专职的,但对于其中好的业余调查员,公司当然乐于连续聘用。调查员一般按件计算工资。

  调查员培训,首先介绍调查背景,讲解问卷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于访问时间的把握和抽样方法的执行给予专门指导。同时,解答受训人员疑难问题,接受咨询。

  其训练内容,主要有两项:

  1、指导教师详细讲述在调查过程中受访者可能反应的种种心态,以及如何达到能够进入交谈状态并使受访者产生信任,吐露心声,这一系列过程中微妙的人际关系。

  2、进行模拟训练。常用试调查作为主要内容之一。通过亲自调查,会使受训者真切体验到调查工作的困难,其中酸甜苦辣、冷暖人情,不言而知。同时,为以后的调查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增加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一名精干的调查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①使被访问者对问题产生兴趣,并且有使其自由发言的交谈技术;

  ②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③对问题症结具有充分的认识,并能促使(但非诱导)被访问者说出心中想说的话;

  ④具有发现被访问者的习惯与隐藏在态度背后的动机的能力;

  ⑤依照试验性访问调查(试调查)所得的资料,能正确地说明调查的重点及问题;

  ⑥对该项调查具有充分的经验和知识。

(三)质量控制

  由于进行实地调查经常都是由调查员独自一人进行某一区域调查。因此,为了确保调查人员真正按抽样方法和调查步骤去作,一般调查机构均设置了专门的质量控制人员或部门作为对调查工作的监督。

  质量控制,采取的措施一般有如下几条:

  1.抽查某一调查区域的抽样和调查情况,询问受访者,了解调查员的调查情况;(这种方法只用于系统抽样法)

  2.检验调查完毕的问卷是否完整,有无遗漏,可否补救;

  3.每天或定期定时开碰头会,了解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办法,并由负责人了解调查进度和进行情况,予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