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路面铺装景观设计要点

步行街商业街路面铺装景观设计要点

  商业街在城市街道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现代城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商业街是社会商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场所之一,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体现着地区和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水平。

  第二,商业街是居民购买力实现的重要场所之一,不仅为本市居民提供生活服务,还要接待大量国内外顾客。

  第三,商业街是城市居民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助于社会的信息传播和交流,促进社区的稳定和团结。

  第四,商业街是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一方面展示着城市商业文明的独特传统,另一方面又表征着城市当代经济生活的面貌和特色。

  作为市民接触使用最频繁的开放空间,城市中心区中的步行商业街在公共休闲空间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新建或改建的步行商业街多数选在传统的商业街区,对继承城市传统生活方式、保护古建筑、改善城市环境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步行商业街提供了完善的街道家具与丰富的景观设施,集购物、娱乐和休闲为一体,把生活中必要的购物活动变成愉快的休闲享受,不仅实现物质消费带来的物质满足,而且在公共空间和丰富的街道生活中实现了精神上的满足。

  从居民的消费特点和活动规律来看。有特色的步行商业街可以吸引居民出行,从而实现消费,提高商业区的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激发都市活力。

  铺装景观设计是步行商业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采用不同手法进行铺装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商业街的环境,使其更具人情味和魅力特色。总的来说,步行商业街的铺装要求是:安全、舒适、亲切,具有方位感、方向感、文化感、历史感和特色感。

一、安全、舒适、亲切

  由于步行商业街中人流密度较大,不易发现地面的高差变化,地面铺装要平坦,尽量减少高差的变化,地面不得已有高差变化时,应做明显的标志,如铺装色彩、材质的变化。地面铺装材料的选择应考虑雨、雪季防滑的问题,采用表面质感粗糙、透水性好、耐污染性强、清扫方便的材料,易于施工、维护的砌块类材料是较好的选择。

  在步行商业街中,铺装尺度要亲切、和谐,使人们感受到自我,可以与空间环境对话,完全地放松和随意。铺装色彩要注意与建筑相协调,由于各家店铺立面设计五花八门,因此,可以采用有统一感的主色调铺装强化街道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而细部色彩设计要亮丽、富于变化、生动活泼,以体现商业街生机勃勃的繁华景象。

二、方位感和方向感

  现代城市的步行商业街与传统的商业街相比,要求具有更多的功能和更丰富的内容。人们除了仍旧依恋于熙熙攘攘的街市之外,还希望有一些供观赏、休息、娱乐的场所和设施以及社交活动的场所。对步行空间的要求也绝非简单的一条狭街走到头的基本格式,而是希望能有适应功能要求的空间变化。

  因此,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大体可划分为流动空间、集散空间和停留空间。铺装景观设计是分隔空间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带给人们方位感与方向感。

流动空间

  组成步行环境的主要骨架,是铺装设计的主体部分,一般需要用节奏感来引导人流,而最简单的节奏就是不断重复

集散空间

  是步行街出入口或大型商业服务、娱乐休憩设施附近人流进出、交汇服务的空间

停留空间

  为人流短暂停留休息而提供的空间。可以通过树木围合,地面铺装的变化划分出界限,其中可设置座凳和垃圾箱,强化空间的场所感

  在步行街的出入口可以以地面铺装的方式设置地标,暗示商业街的端头位置(开始或结束)。在大型商业服务、娱乐休憩设施附近处采用不同构形、色彩、材质的铺装,以突出其作为重点购物活动或娱乐活动场所的中心地位,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较大型的停留空间还可以作为进行餐饮、聚会、交谈、信息交流等活动的场所,除了精心设计路面外,还可以布置绿地、水景、雕塑等以休息、观赏为目的的设施和其他服务性公共设施,活跃步行街的环境气氛。

三、文化感和历史感

  路面铺装是步行商业街景观的一个重要内容,铺装设计应具有可观赏性和可读性,适应人们的审美要求,强化空间环境文化内涵,使人们在观景的过程中,与文化进行交流,与历史进行对话,受文化的熏陶。

  我国存在着许多拥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街,对其进行改建设计一定要遵循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的原则,在路面铺装设计中应尽量挖掘商业街的历史文化内涵。

  此外,步行商业街的路面设计还应充分体现个性化原则,营造其独有的魅力特色。精心挑选的铺装材质、精心设计的色彩,使路面与街道整体环境气氛相协调,强化街道的个性形象。同时,不同色彩、质感的材料经过设计,按一定的形式拼接、组合,同样可以创造其个性化的形象。

篇2:办公用房绿化景观设计

办公用房绿化景观设计

  结合兴龙湖绿化景观设计,具体设计构思如下:

  1、在总体统一的原则下,根据景观区所处具体环境,分别创造适应的绿化景观特色,统一中求变化,形成步移景异、风格独特的景观走廊。

  2、绿化形式打破单调呆板的布局,以组团式、块面式、自然式为主要配置特点,乔、灌、地被结合,进行复层混合式立体绿化,形成富有层次感、艺术性和韵律美的景观生态走廊。

  3、绿化景观规划中突出以人为本,以自然特性为主的设计思想,考虑车行与人行的时空关系及其过程中人的心理、视觉对景观变换的要求,创造符合行人视觉、行为规律的绿地景观。

  4、绿地景观设计突出景观性、特色性的特点,创造出与其他地区不同而景观性鲜明的绿化设计,植物的配置简洁而富有层次,注重整体景观效果。

  5、树种选择上以适应地方生长的树种,以常绿植物、色叶植物相互搭配,突出季相性与自然亲和性,也便于日后管理养护。

篇3:城市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与自然协调的原则

  城市景观的总体设计要以较好利用本区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对规划区域内的景观类型、数量、比例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追求景观整体风格的统一。同时景观总体设计应力求自然和谐,强调可以自由活动的连续空间和动态视觉美感,避免盲目抄袭、照搬、公共设施的尺度需与空间相协调,地面铺装应尽量统一;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改善人居环境,使景观、生态、文化和美学功能整体和谐。只有综合考虑,才有可能规划布局出功能合理、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景观

2、“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自然环境是城市环境的基础。城市空间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城市景观不仅是向人们展示的,而且是供人使用、让人参与其中的。离开了人的活动,城市景观便失去了其特有的意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满足人们自身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公共设施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充分考虑特殊人群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实在细部设施的设计中,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息场所。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要追求可持续性发展,即人与自然环境的一种协调关系。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和环境为基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始终处于平衡或协调状态。自然景观和传统景观均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景观设计中要对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景观资源合理地保护与利用,创造出既有自然特征、历史延续性、又具有现代性的公共环境景观。善待自然与环境,规范人类资源开发行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一项主要任务和重要原则。

4、保护和发展文化景观的原则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和村镇的改造,许多文化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景观风格趋同化使得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日趋减少。民族文化的继承性是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的根本。在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风俗并恰到好处地将其表现在景观设计中,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都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