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购物中心交通改善计划

  大型购物中心的交通改善计划

  大型购物中心的开发,对周边交通势必造成影响,而且几乎可预期的是其影响负面多于正面。因此在分析完基地周边的背景交通量及基地开发衍生的交通量及服务水准后,必然会发现许多因本基地开发所造成的交通问题。

  一般对于交通问题的改善策略,不外乎运输系统管理(TSM)及运输需求管理(TDM)。TSM指的是现有的运输系统上,以短期且低成本的系统改善策略,有效地增加运输系统功能的方法。TDM指的是对于一个已充分发展的地区,增加供给已不能改善交通问题时,必须籍由需求管理的手段来解决交通问题。以下的问题及改善对策即包含TSM及TDM的策略。

问题一:道路拥堵。

  由于大型购物中心的开发将吸引大量消费者,因此无可避免地将造成周边道路的交通量增加,至于其影响程度如何,可由背景交通量分析及衍生需求推测估算而得到基地开发后的道路交通量变化情形。

  改善对策:可能造成基地周边道路拥堵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路口标志、信号的无法配合、路边停车影响道路容量、购物中心推出干道选择不当或行人太多干扰车流等均可能造成基地周边道路的拥堵。

  1、路口标志、信号无法配合,路边停车影响道路容量:重新调整标志、信号设置,实施干道连锁,禁止主要干道路边停车,由大型购物中心提供足够的停车空间供车辆停放。

  2、购物中心进出干道选择不当:规划时即慎选大型购物中心的连外干道,避免以背景交通量本身就很大的道路或流动交通量很大的道路作为连外道路。

  3、行人干扰车流:审慎规划行人动线及车行动线,最好此二者的动线予以分隔。

问题二:停车问题。

  大型购物中心吸引大量的小汽车及机车来往,造成停车问题。

  改善对策:除了依相关法规规定计算所需的停车位数外,应同时依先前运输规划研究所得的小汽车及机车的来往数来计算所需的停车位数,因为依照相关法规规定的停车位数,通常较以来往吸引模式计算所得的停车位数少,因此,法定停车位数应为停车位数的下限值。

  除了提供足够的停车位数外,也应配合其他相关停车措施的妥善规划来解决停车问题,例如出入口的设计、收费方式、停车场距大型购物中心的距离等,均可有效解决停车问题。

问题三:行人、车行动线混杂,互相干扰

  改善对策:妥善规划行人设施,对于行人与车流的冲突点以立体化设施处理,避免其动线互相干扰,同时对于停车场、公共汽车场、站也应妥善规划其与大型购物中心间的联络动线。

  问题四:衍生交通需求超过周边运输系统所能提供的容量。在经过衍生交通需求评估后发现,即使在未来计量的交通建设均已完成的情况下,交通设施的服务水准仍然不佳。

  改善对策:在此种极端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审视大型购物中心的开发规模及强度,必要时缩小开发规模,降低开发强度。

篇2:购物中心污水处理系统设计

  购物中心的污水处理系统设计

一、污水系统

  在规划污水系统前需先调查基地所在地区是否有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统。若有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统,基地范围内的污水便可直接排放至该处,若无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统,由于购物中心内可能产生的污水应为生活用水及厨房的杂排水,并无工业废水等,因而仅需配合排放的废水量设置适宜的污水处理设施,使区内的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法规规定的放流水标准后排放至一般下水道系统或承受水体。

  (一) 污水处理设施配置

  污水处理设施的配置位置应单独位于较隐蔽的场所,避免破坏购物中心商圈的景观及活动。若位于山坡地上等有坡度的基地上,则需配合地形及排水方向将污水处理设施配置于地势较低及基地内的排水管线末端处,有利于完整地处理区内所有的污水。污水处理设施最好配置于一处。其设置可配合购物中心的分期分区发展,分期建设。所使用的处理方法应由专业人员设计并决定。

  (二)计划污水量

  污水量的计算可通过如下步骤进行:

  1.处理对象人口数

  根据各使用空间如商店、电影院、餐厅、超级市场等的分类,分别计算各空间内的处理对象人口数,将各空间的人口数相加后汇总即为该全区的处理对象人口数。

  2.平均污水量

  用各使用空间的每人每日产生的污水量乘上各空间的处理对象人口数,所得的数值即为该空间每日的平均污水量。

  各空间的平均污水量相加汇总后即为购物中心每日所产生的平均污水量。

二、污水排水设备

  (一) 基本原则

  1.排水系统应避免出现终端管,但因清洁口的需要而延长至合适的位置时则不在此限。

  2.雨水排水管不得与污水处理设备所接续的污水管及杂排水管相接续。

  3.含有对下水道及污水处理设备有害的油脂(grease)、可燃性废水、土砂等排水系统,或含有能再生、再利用物质的排水系统,应设置截留器截留之。

  4.排水管应设置清洁口或其他清洁方式清洁管内,避免阻塞。

  5.排水系统上应有排水口空间等防护措施以防止排水逆流;特定器具、装置、设施等排水,应行间接排水。

  6.与排水系统接续的器具类,均应具备存水弯。

  7.与排水系统接续之高温排水,原则上应冷却至40度以下后才排放。

  (二) 排水系统工程的配管

  1.排水管接合部应具水密性,避免植物的根或土砂进入。

  2.污水或杂排水配置,不得使用具有两向或三向承口的接头。

  3.无论横管或立管,排水管皆不得在下游方向缩小其管径。

  (三) 存水弯

  1.封水深度不得小于50mm,不得大于100mm。

  2.器具存水弯之水封部应容易检查,且在便于清洁处设置清洁口。

  3.不得设置双重存水弯。

  (四) 截留器

  1.截留器应装设于易于清洁保养的位置。

  2.截留器应装设通气管。

  3.营业用大厨房或类似场所应设置足够容量的油脂截留器。

  4.营业性质的洗涤场,应设置能分离不溶性物质如线头等的截留器。

三、间接排水

  (一) 需行间接排水装置

  需行间接排水的装置分为机械设备及配管、装置的排水以及蒸气系统、热水系统的排水。在购物中心内出水口需要使用间接排水的机械设备包括:

  1.冰箱、冰柜、洗涤槽、蒸气柜等有关食品储存或加工的设备。

  2.给水水池及水箱的溢、排水管。

  3.洗碗机、洗涤机、脱水机。

  4.饮水机、饮料用冷水器、给茶器等。

四、通气设备

  (一)一般事项

  1.排水立管上部,应以伸顶通气管向上延长,并向大气开放。

  2.个别通气方式或回路通气方式应设有通气立管。

  3.间接排水系统或其它特殊排水系统的通气管,不得与其它通气系统相连接,应单独有效直接地排向大气。若此等排水设施有两套以上系统时,不同种类的排水系统仍应独立排放。

  4.通气立管不得与雨水立管相连接。

  5.大型油脂截留器应设置通气管。

  6.含有油份等比空气重的蒸汽,为防其冷却凝结成液状而积留在管底,其横向通气管应向上斜,且不得有凹部存在。

篇3:购物中心入口设计诠释方法

  购物中心入口设计的诠释方法

  在讨论关于购物街与中央空间的设计主题与问题时,有时候也很难避免不谈到历史上的建筑范例。在米兰的拱廊商场中,曼哥尼师法圣彼得教堂,而且很确定地是,此举并不是因为他痴心妄想要创造出一样的宏伟空间,而是基于他希望能挑出一种类似的空间需求,来解决这种类似教堂中殿般简状拱顶交叉部分的空间;而在本书中所讨论的许多购物中心案例里,其所采用之大教堂大厅基本剖面的形式,也就是类似许多古典建筑的类型。举例而言,关于如何在购物街/中殿立面上,整合屋顶拱圈之重量较轻的结构体与低楼层重量较大之结构体的问题,对于哥德式以及文艺复兴式建筑物而言,这是最常碰到的典型设计问题,因此该设计就以类似的手法,营造出面对购物街/中殿空间的回廊柱距空间的缩小版;然而,为了营造中央空间,再度又衍生出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达到既可以维持中殿空间所带来的空间延续性,却又使空间本身保有某些独特的空间高潮。

  根据前述的这一些讨论,我们或许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购物中心入口的设计特色,通常看起来都是模仿历史建筑物的造型(然而手法并不太高明),因为这些设计的出发点,都是基于类似的设计考量--都为了在建筑物的外观立面上,表现出购物街的剖面空间韵律,同时又要使这个剖面空间的韵律与大门的尺寸,在立面上互相融合在一起。

  关于上述的这一项入口设计考量,位在泰晤士河上游京斯顿(Kingston)已规划完成之班铎购物中心(Bentall Centre),其设计就清楚地说明了一个最常见的处理手法;在该商场中,四层楼高之购物街的剖面空间,向外延伸到街道立面上,然后在立面上的这一个交接点,伸出一个较小的雨庇,以呼应购物廊上方的圆拱造型,购物街剖面穿插在立面上,形成了一个符合行人尺度的、有顶盖式的入口。圣路易斯购物中心的案例,则说明了北美地区在这一类的入口安排上,常用的二种设计版本,二者的目标都是要协调二种不同的尺寸;所谓的二个尺寸就是指,将购物街剖面同样大小的几何形,简单地复制在立面上,使入口部分出现二种不同的尺寸规格。

  入口设计还面对另一项难题,就是在既存的、尺度较大的构件上,如何试着用一种具有说服力的整合手法,将较小的元素结合上去,因此,设计手法的推敲发展,就锁定在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包含如何处理界于二个极端尺度间的中间尺度的元素)。举例而言,位于巴尔地摩郡的白沼泽购物中心(White MarshCenter,于1981年开幕),以及拉斯维加斯的时尚广场(Fashion Show),就是采用这样的一种复制元素的手法,将大门元素的尺寸缩小,以形成商场真正的入口,因为将尺寸缩小的效果,可以使人们将注意焦点集中在入口的点上。这个设计构想,在三度空间上更真实呈现的一个案例,就是大洋洲建筑师事务所(Architects Oceania)与RTKL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在雪梨联合设计的港滨节庆市集广场(Harbourside Festival Markets),这个案例令人想起,类似于西萨·佩里(Ccsar Pelli)在纽约炮台公园的采光大厅中,所采用的缩小圆拱圈的造型。

  入口设计策略的另一个诠释手法,乃是将一层一层的墙面,穿插配置在进入购物中心的路径上面,使该路径穿透一道一道的墙,而且这种手法也不断地提醒访客入口路径的设计主题,这种设计手法,在实际墙厚不足的情况下,或许也可以弥补从室外空间进入商场室内世界,空间转换之缓冲区太短的情形。

  帕莎迪纳广场(Plaza Pasadena)的入口,就是一个实例,在该商场中,有一条短的、圆拱形的入口购物街,与主要的购物街交错,同时以一道穿进去的独立墙面,拉开入口空间的序幕,犹如位在圆拱立面尽头的一道凯旋门。许多位于美国的城郊型购物中心,其没有开窗、像一个箱子之量体的单调外观,特别喜欢采用这种造型富某些变化、三度空间的设计手法,有的是将一层一层的墙面设计成不同的样子,有的则是在整个箱型量体后面,再加上一个实的量体,只有在入口的部分,才裂开一个口,例如:核心广场/圣塔安娜商场的百货公司的入口,就是这样设计的。

  最后,这样的入口特质,可以被发展成真正的三度空间门廊,配置在建筑外墙上。在南湾盖乐瑞雅购物中心里,以及再度被点到名的水晶峰商场,其室内购物街不同的几何形,被加以运用而产生尺度较小的亭篷式建筑物,这些亭篷建筑所配置之处,就像入口前面的警卫室。在前者案例中,植栽、一座喷泉、以及一些桌椅,从商场的中央空间到这个入口遮蔽物之间,散置在各个角落,这段空间的营造,几乎就像是商场内部中央空间的缩小翻版。在南街海港的17号码头中,这个设计原则,更延伸至室外,创造出一个复层式的门廊空间,将室内的剧院,往外延伸至建筑物的外观上,来处理邻接的开放空间。

  购物街外观的表现手法,使人们开始讨论『新的购物中心类型在都市设计中所蕴含之意义』的问题,但是,在探讨这一方面的问题前,我们有必要先提出一个更进一步的设计议题,这个议题在最近这几年来,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