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用地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
1.满足各类用地使用要求,用地的地面坡度可分五类:
(1)平坡即坡度在0%~2%之间,建筑及道路可不受地形坡度限制任意布置和安排。但坡度小于3‰时应注意排水组织。
(2)缓坡坡度在2%~10%的坡地,当坡度在2%~2.5%时,建筑宜平行等高线或与之斜交布置,若垂直等高线,其长度不宜超过30~50米,否则需结合地形作错层、跌落等处理;非机动车道尽可能不垂直等高线布置,机动车道则可随意选线。地形起伏可使建筑及环境绿地景观丰富多彩;若坡度达到5%~10%时,建筑道路最好平行等高线布置或与之斜交。如与等高线垂直或大角度斜交,建筑需结合地形设计,作跌落、错层处理。机动车道需限制其坡长。
(3)中坡即坡度在10%~25%时,建筑应结合地形设计,道路要平行或与等高线斜交迂回上坡。布置较大面积的平坦场地,填挖土方量甚大。人行道与等高线作较大角度斜交布置,也需做台阶。
(4)陡坡坡度在20%~25%,这种用地作城市居住区建设用地时,施工不便,费用大,建筑必须结合地形个别设计,不宜大规模开发建设。在山地城市用地紧张时仍可使用。
(5)急坡坡度大于50%时通常不用于居住区建设。
2.道路容许坡度,在居住区规划中车行道坡度应满足行车要求,市区级道路一般小于6%,困难时可达9%,山区城市局部路段坡度可达12%。但坡度超过4%,必须限制其长度。人行道纵坡以不大于5%为宜,大于8%行走费力,宜采用踏级。在道路交叉口纵坡不应大于2%。广场坡度以0.3%~3%为宜,0.5%~1.5%最佳。草坪及休息绿地坡度最小0.3%,最大10%。
3.充分利用地形,设计应尽量结合自然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填方、挖方一般应考虑就地平衡、缩短运距。附近有土源或余方有用处时,可不必过分强调填、挖方平衡,一般情况下土方宁多勿缺,多挖少填,石方则以少挖为宜,尽量使管道和地形很好配合而不增加埋深,尽量保留原有地形作绿化表土。
4.保证良好的排水,力求使设计地形和坡度适合污水,雨水的排水组织和坡度要求,避免出现凹地。道路纵坡不小于0.3%,地形条件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做锯齿形街沟排水。建筑室内地坪标高应保证在沉降后仍高于室外地坪15~30厘米;室外地坪纵坡不得小于0.3%,并且不得坡向建筑墙脚。
5.考虑建筑群体空间景观设计的要求,尽可能保留原有地形和植被。建筑标高的确定应考虑建筑群体高低起伏富有韵律感而不杂乱,必须重视空间的连续、鸟瞰、仰视及对景的景观效果。斜坡、台地、踏级、档土墙等细部处理的形式、尺度、材料应细致,亲切宜人。
6.便于施工,符合工程技术经济要求。挖土地段宜作建筑基地,填方地段作绿地、场地、道路较合适。岩石、砾石地段应避免或减少挖方,垃圾、淤泥需挖除。人工平整场地,竖向设计应尽量结合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采用大型机械施工平整场地时,地形设计不宜起伏多变,以免施工不便。建筑和场地的标高要满足防洪的要求,地下水位高的地段应少挖。
篇2:居住区的绿地中草坪布置
居住区绿地中的草坪布置
草坪在居住区绿地规划与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居住区绿地中草坪按其形式可分为自然式草坪和规则式草坪。自然式草坪在布置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或模拟自然地形的起伏,造成具有开朗或闭锁的原野草地风光。地形坡度应有利于机械修剪和排水,不宜超过10%。自然式草坪在设计时,种植在草坪边缘的树木应采用自然式,再适当点缀一些树丛、树群、孤植树之类,以增加草坪的自然势态。
规则式草坪在外形上具有整齐的几何轮廓,一般用于规则式的园林中,或作花坛、道路的边饰物,也可布置在雕像、纪念碑或建筑物的周围起衬托作用,亦可用作运动场上的草坪。为增加规则式草坪的观赏效果,可在边缘饰以花边相互衬托。草坪材料北方常用羊胡子草、野牛草;南方常用结缕草或假俭草。草坪按其使用功能分为装饰型草坪和使用型草坪。装饰型草坪起单纯的装饰作用,不允许人们进入及活动,一般用于重点美化布置的地方,周界围以栏杆,并作为景观构图的一部分。
装饰型草坪的划类应具有低矮、枝密叶细和本身生长整齐的特点,以常绿草种为理想,一般常用天鹅绒芒草、野牛草、羊胡子草等。使用型草坪允许人们进入活动,在地形上要考虑良好的排水,布置时应防止人们在一定方向的经常往返,避免造成带状光秃的状况,此类草坪宜选用生长力强的匍匐型草种,在经常踩压践踏下,仍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如爬根草,结缕草等。
篇3:居住区的绿地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
1.植物配置要点。
(1)种植设计程序是以总体构思到具体配植,要同时改善植物的组织空间和观赏功能,再选择植物进行配植。
(2)群体中的单株植物应根据其成熟外观来配植,其成熟程度应按乃%~100%来考虑。
(3)多种植物配植时,相互之间应有重叠交错,以增加布局的整体性和群体性。
(4)乔木与灌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配合要考虑植物生长习性和观赏价值,木本植物和草本花卉配置要考虑景观效果和四季变化。
(5)植物配植中的色彩组合,应考虑季节特征和人的观赏心理。植物的色彩能起到突出植物审美特征的作用。色彩设计应重视大面积成片的色彩构图与变化。
2.园林植物的配植形式。
(1)孤植。指单一树木的栽植,主要采用乔木,既能构成观赏焦点,又能陪衬建筑物,构成庭院空间。宜选择树形整体而高大,树冠开阔而舒展,树形有特殊风采,花、果、叶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如银杏、糖械。
(2)对植。指两株树木在有轴线关系下,或无轴线条件下对应栽植。要采用乔木,一般为同一树种,并注重树形和体量。
(3)丛植。指二至几株树木不等距离地种植在一起或形成一整体,树丛组合主要考虑群体美,亦考虑在统一构图中表现单株的个性美。可选用两种以上的乔木搭配栽植或乔灌木混合配置,亦可同山、石、花卉结合,庇荫用的树丛通常采用树种相同、树冠开展的高大乔木。
(4)群植。以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一般20~皿株),所选择树种的色调、层次要丰富多采,树冠线要清晰而富于变化。
(5)林植。指大量树木的聚合,具有一定的密度和群落外貌。树林可分为密林和疏林,密林可选用异龄树种,配置大小耐荫灌木或草本花卉,疏林树种应树冠展开,树荫疏朗,花叶色彩丰富。
(6)列植。指沿直线或曲线以等距离或在一定变化规律下栽植树木的方式。树种可以单一,但考虑到冬夏的变化,也可用两种以上间栽,可选用常绿树与落叶树。
(7)环植。指同一视野内明显可见,树木环绕一周的列植形式,一般处于陪衬地位,常应用于树(花)坛及整形水池的四周。环植多应用灌木和小乔木,形体上要求规整并耐修剪的树种。树木种类可以单一,亦可两种以上间栽。
(8)篱植。是一种行列式密植的类型。因树种不同,在高度上可分为矮篱、中篱和高篱,又有常绿、半常绿、落叶之别。树种对环境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叶形小,枝叶密集,萌发力强,耐修剪,应具有开花结果或针刺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