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饭店残疾设施标准细则

  (酒)饭店残疾设施标准细则

  1.专用停车场或车位:设有残疾设施标准,车位紧靠客房。

  2.出入口:大门出入口处坡道的一边装有链条或扶手栏杆,坡度以不超过8°为宜,通向大堂、总台、酒吧、客房、餐厅、娱乐设施均无障碍,配有一定量的残疾轮椅,免费供残疾人使用。

  3.电梯:适宜安装横排按钮,高度不宜超过1.5米。

  4.客房:无障碍出入,门的宽度不宜小于0.9米,不宜安装闭门器,或安装其它具有自动关闭性能的装置。门上分别在高度1.1米和1.5米处装有窥视镜,门链高度不超过1米,床的两边装有扶手,但不宜过长,应方便客人从残疾车上上床。

  5.卫生间:入口无台阶,卫生间门宽度不宜小于0.9米,门与厕位间的空间距不少于1.05米,洗面盆台面高度在0.7米左右,洗面盆台面下应无影响残疾车运行的管道等障碍物。坐便器高度为43厘米左右,坐便器一侧装有70厘米左右的水平方向扶手。

  6.浴缸扶手:在浴缸边侧装有扶手,在浴缸边侧的墙体上装有离地面约60厘米高的垂直方向的扶手一个;在高度为距浴缸平面20厘米左右装水平方向的扶手一个;所装扶手应安装牢固,并能承受100公斤左右的拉力。

  7.毛巾架及挂衣钩:高度不宜超过地面高度1.2米。

  8.淋浴喷淋:装有一个滑动或可调节喷淋器,并配有1.5米左右长的金属软管。

  9.电器插座:高度不宜超过1.2米。

  10. 火警:除装有消防嗽叭等听觉报警器外,还应装有可视性火警装置。

  11. 公共卫生间:无障碍出入,每个厕位面积不少于1.2米×0.9米。适合装置推拉门,厕位门的宽度不少于0.9米。

  12. 窗帘:宜安装电控窗帘,按钮高度为1.2米左右。

篇2:住宅小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审批

  住宅小区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审批

  住宅小区内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审批程序与建筑审批程序相同。住宅小区内的各项市政公用设施和道路,各种工程管线等要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住宅小区内新建道路及各种工程管线须向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手续,并按照许可证的要求进行建设。

  城市住宅小区公用设施的规划管理要严格按照住宅小区规划和有关各专业规划及规范的要求实施。各项小区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必须由符合资格等级的有证设计单位设计。小区各项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应向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办理报建,报建时应具备详细的设计图,土地使用证件及有关工程的规划批件。各种管线应在小区规划道路、花园绿地里埋设或架设,尽量采取地下敷设方式。

  沿小区道路设置的管线应依次由道路红线向路中方向排列,原则上一侧排列次序为供水支管、电力电缆、煤气管、污水管、雨水管,另一侧排列次序为供水支管、电信电缆、供水管、热力管。管线走向应与道路中线平行,横穿道路时应尽量与道路中线垂直。各种管线的敷设,除交叉处外不得重叠,如交叉敷设时,原则上应以技术条件较低的避让技术条件较高的,小管线让大管线,支管线让干管线,压力管线让自流管线,软管线让硬管线。

  各种地下管线的水平间距和管线交叉的垂直间距应达到规范规定的距离。地下管线的埋设深度,应根据道路的结构,标高和管线的安全要求,交叉情况而定。电信电缆、电力应尽量敷设在人行道或自行车道内。此外,还应控制小区道路红线范围内,除按规划设置各种管线、电话亭、指示牌、交通标志外,不得设置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

篇3:居住区环境设施设计

  居住区环境设施设计

  居住区不仅要为居民提供活动场地与空间,还要创造一种美观又吸引人的环境。环境建设是通过多种要素实现的,居住区环境设计除住宅和各种公共建筑主体外,户外空间的各种设施、小品建筑和植物是构成环境的重要部分。

1.地面铺装。

  住宅小区中常用的地面铺装材料有预制混凝土板、地砖及石块,铺地图案要考虑板块尺度、颜色和质感,良好的材料运用和搭配可以加强图案的艺术效果。此外硬质铺装也可与草地交织相嵌布置。

2.栏柱。

  为分离汽车与行人交通,需在居住区内设置栏柱,用以阻隔汽车,以保障行人安全。也有许多居住区在人行道旁设栏柱,阻止汽车驶上人行道。栏柱的尺度、材料类型及质地、颜色和布置的规律性,能增加居住区空间的趣味性。栏柱不宜太高,栏柱之间如用铁链相连,可以加强分道感。栏柱端部还可以结合道路路灯设计,使夜间步行道路更加分明。栏柱必须坚固,混凝土制栏杆最实用,金属材料适合制作可移动的栏柱。

3.围墙。

  围墙的作用是分隔住宅与街道空间,并创造景观。一般情况,围墙宜低不宜高。常用的材料有混凝土、砖、石料、金属及竹。围墙形式要配合建筑的造型及风格,可实可虚,可重可轻,表面处理除金属材料外,其他尽可能体现其原有的材质与色泽,少用涂料与粉刷。

4.座椅。

  椅凳一般布置在适宜于停留、较僻静的地点,可采用木料、金属材料、石料或混凝土制作。木制座椅最为舒适,而用其他材料制作则更为耐用。座椅凳还可以结合桌、大树、花坛、水池设计成组合体,构成休息空间。

5.花坛、花钵。

  居住区户外场地及路边布置花坛、花体,种植花木、花草,可以美化环境,种植灌木的花坛土层厚至少0.6米,并在坛底设排水口。建造花坛、花钵的材料有砖、石料、混凝土、陶瓷等。造型宜简洁,并有良好的尺度,颜色和质感。

6.路灯、园灯。

  居住区中设置的路灯、园灯包括广场灯、庭园灯,路灯等,主要光源有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荧光灯、白炽灯,灯具选择与设计要求外观舒适并符合不同使用要求,艺术性要强,与环境相协调,并且要保证安全,坚固耐用,取换方便,安定性高。此外,灯具还要形美价廉,具有能充分发挥照明功效的构造。

7.电话亭。

  一般布置在居住区出入口处,公建中心及中心绿地。电话亭可设计为封闭式的、半封闭上部设隔声罩的以及组合式的,造型要美观,且坚固耐用。

8.雕塑。

  居住区内布置雕塑可以加强生活氛围,题材宜选居民喜闻乐见的,尺度不宜大,要有人情味。雕塑可布置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住宅组团的绿地、小广场上,还要考虑雕塑与周围设施的协调。雕塑的材料应能耐久,石料、金属材料、混凝土、玻璃钢等都可用于雕塑,雕塑也可作为喷泉设计的组成部分。

9.喷水。

  居住区内设喷水可以形成动态特色景观和活泼气氛。在炎热地区,喷水还可改善局部小气候。喷水常结合雕塑和嬉水池设计,居住区的喷水以中小型为宜,水循环系统必须简单可靠,便于操作。

10.指示牌。

  指示牌可指示道路方向、门牌号,是居住区不能缺少的设施。为了方便居民和来访者,指示牌应布置在醒目的地方,标注清晰,色彩鲜明,易于辨认。指示牌支架材料一般采用混凝土、铝合金等,指示牌可用木板、金属板、铝合金板,图案文字可用彩色喷涂的办法。

11.废物箱。

  废物箱是保持居住区环境清洁的重要设施,废物箱应布置在居民容易看到的地方,如公交车站,公建中心,售货亭及步行道旁。废物箱的造型应便于使用和清扫,材料可用金属、塑料、混凝土、陶瓷及木材。废物箱设计要求造型优美、色彩鲜明,起点缀景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