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听课后感

  听《祖父的园子》课后感

  20**年10月28日,我和**小学其他三位老师一起来到武汉四中,参加了全国“新课改十年回顾与展望”暨“新课改、新课题”优质课展示活动。

  上午我听了两节课分别是一年级的语文课鄂教版《请星星》、六年级语文课额教版《囚蚁》,下午听取了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的两节连堂课人教版《祖父的园子》。

  这三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著名特教教师七十二岁高龄的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于永正老师的课堂紧紧围绕着认识本课生字,学生能正确、规范的书写汉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充满童真童趣的几件事并知道怎么写出一件事的童真童趣,学生学习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件童年趣事。

  于老师的课堂上整个教学过程简洁明了。开课之后,于老师先请孩子们朗读课文,预设问题:“你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什么?”于老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个“看”字,还边书写边对“看”字进行了说文解字式地讲解,这样一讲,令在场听课的老师们、孩子们马上理解了这个字的本意及寓意。

  在孩子们的读书过程中,于老师要求孩子们:读书要做记号,学生把看到的事物画下来。接着孩子们静静地看书,于老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们中间,边指导,边巡视,边请学生发言。请学生把自己看到了什么用一个词表达出来,并请这个学生上黑板前书写给其他同学提示。孩子们读完课文后,也逐步找出来原文中作者所看到的一些植物、动物、人物,接着教师讲评,于老师首先是抓住学生的写字,先讲评书写再讲评学生所看到的各种事物,于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做了具体要求:先概况后具体地回答。使我感受到了于老师的课堂意在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于老师课堂上的第二个环节是默读课文,用“心”去看,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默读课文,把用心看到的写在书上,再请部分学生写到黑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能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第三个环节是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件事?好好朗读,看谁能把童真童趣读出来,师生合作朗读。在这个环节中,于老师循循善诱地指导地和学生一起合作读出了的童真,让我感受到了童趣。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一件童年趣事,或者写别人的。于老师首先让孩子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铲地”这件事的,再看看怎样写“浇水”这件事。我想这样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充分的理解课文,模仿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接着学生开始动手写草稿,教师巡视,辅导。于老师的课堂让我感受到了在时刻地关注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并帮助。然后是同位互相交流,互相指出问题,进行修改。最后是全班交流后,师生共读习作,读后再进一步修改。

  通过于老师的这两节课,我感受到于老师的第一节课着重在读,第二节课着重在写,这样的两件课就是我们的新课标的要求读写结合,最终体现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

  通过这两节课的回顾,我认为学习语文,就是在逐步学习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的语言、文字和文章。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应该是朗朗地读书声,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语言情感的表达,那么在文字的要求上首先是工工整整地写字,认认真真地读书。写习作是我们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我想我们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时,模仿作者的表达方法时,我们的孩子们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写出情感真挚、充满童真童趣地习作的。

  作者:江 彬

篇2:《祖父的园子》听课后感

  听《祖父的园子》课后感

  20**年10月28日,我和**小学其他三位老师一起来到武汉四中,参加了全国“新课改十年回顾与展望”暨“新课改、新课题”优质课展示活动。

  上午我听了两节课分别是一年级的语文课鄂教版《请星星》、六年级语文课额教版《囚蚁》,下午听取了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的两节连堂课人教版《祖父的园子》。

  这三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著名特教教师七十二岁高龄的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于永正老师的课堂紧紧围绕着认识本课生字,学生能正确、规范的书写汉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充满童真童趣的几件事并知道怎么写出一件事的童真童趣,学生学习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件童年趣事。

  于老师的课堂上整个教学过程简洁明了。开课之后,于老师先请孩子们朗读课文,预设问题:“你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什么?”于老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个“看”字,还边书写边对“看”字进行了说文解字式地讲解,这样一讲,令在场听课的老师们、孩子们马上理解了这个字的本意及寓意。

  在孩子们的读书过程中,于老师要求孩子们:读书要做记号,学生把看到的事物画下来。接着孩子们静静地看书,于老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们中间,边指导,边巡视,边请学生发言。请学生把自己看到了什么用一个词表达出来,并请这个学生上黑板前书写给其他同学提示。孩子们读完课文后,也逐步找出来原文中作者所看到的一些植物、动物、人物,接着教师讲评,于老师首先是抓住学生的写字,先讲评书写再讲评学生所看到的各种事物,于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做了具体要求:先概况后具体地回答。使我感受到了于老师的课堂意在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于老师课堂上的第二个环节是默读课文,用“心”去看,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默读课文,把用心看到的写在书上,再请部分学生写到黑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能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第三个环节是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件事?好好朗读,看谁能把童真童趣读出来,师生合作朗读。在这个环节中,于老师循循善诱地指导地和学生一起合作读出了的童真,让我感受到了童趣。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一件童年趣事,或者写别人的。于老师首先让孩子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铲地”这件事的,再看看怎样写“浇水”这件事。我想这样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充分的理解课文,模仿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接着学生开始动手写草稿,教师巡视,辅导。于老师的课堂让我感受到了在时刻地关注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并帮助。然后是同位互相交流,互相指出问题,进行修改。最后是全班交流后,师生共读习作,读后再进一步修改。

  通过于老师的这两节课,我感受到于老师的第一节课着重在读,第二节课着重在写,这样的两件课就是我们的新课标的要求读写结合,最终体现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

  通过这两节课的回顾,我认为学习语文,就是在逐步学习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的语言、文字和文章。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应该是朗朗地读书声,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语言情感的表达,那么在文字的要求上首先是工工整整地写字,认认真真地读书。写习作是我们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我想我们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时,模仿作者的表达方法时,我们的孩子们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写出情感真挚、充满童真童趣地习作的。

  作者:江 彬

篇3:语文老师听课心得体会

  语文老师听课心得体会

  这学期开学我听了3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收获很多。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听课体会:

  一、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授课教师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

  二、今后努力方向: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着、阅读经典,让这些名着、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