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寒假期家教实践报告

  大学生寒假期家教经历实践报告

  摘要与引言:今年寒假做了二十多天家教,心中感慨颇多,原来家教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有收获也有挫折,可能这过程自己体会最大的就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吧。以下是我的体会:

  无可厚非,大学生与在校老师相比,最大的优势即是可以上门教学。对于家长来说,大学生与其说是辅导老师不如说是孩子的临时陪伴。家长可能对于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在意,更上心的反而是孩子是否喜欢这个老师。

  本论: 话虽如此,但是作为一名家教辅导者,一天家教结束,总结是必不可少的。

  一、在讲课方面,我需要分清楚什么是重点,不是重点的可以一带而过,毕竟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也不是一点都没听,针对重点拿分的项目要详细讲解,这样才能让她在以后的考试中,成绩有所提高。如此,才是补课之功效有所发挥了。

  二、在讲的过程中,我应该尽量耐心点,慢慢的给学生讲,毕竟她才五年级,可能有些我认为很简单的对她并不是那样,切记不能烦燥,不能讲了一遍她没听懂就凶学生,这样只能适得其反。这在我第一次上课的过程中,有犯这种毛病,所以后来我改了很多,尽量让自己耐心。

  三、在习题布置与讲解上,我要尽量备备课,一定要挑些有针对性的题目给学生做,不能做了很多题,但是很多都不是重点,那样更多的依然是浪费时间。另外学生甚础比较弱,也先强化了基础才能够去提高层次。

  四、最后就是要和学生处好关系,要让她把我当朋友,而不是老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沟通。

  这个小女孩其实是很聪明的,然而成绩却不是很好;据她母亲说是因为上课不专心。经过那么多天的相处,我却认为是懒惰。她听课时,时常会走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有时,我心里会感到很恼火:自己的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可是除了耐心别无他法。每当她走神时,我都会提醒她,耐着性子给她讲下去。她做题时,喜欢用眼镜观察,而懒于动手。听课时,也常常处于梦游状态,从未做笔记。这正是她学习懒惰的体现。我清楚地知道:懒汉在学习上是绝对吃不开的。于是,我三番五次地告诫她,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成绩提高。其实受挫最大的是她的不懂装懂。明明讲过的内容,过了两天,检验复习的时候,我把那几道习题拿出来,让她去做。结果,她几乎是全军覆没。这是我家教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事后,我不断地反思:是自己的原因,还是她的原因?不管怎样,有一点很清楚:那几道习题,他根本没听懂。答案在于她的懒惰思想使他遇到稍难的题目就会放弃,不懂也懒于发问,因为她懒得钻研。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才第一次深深体会到了做老师的难处,也第一次扪心自问我适合做老师么?会做一个好老师么?

  从事教学工作一定要备课。虽说以我目前的知识水平,教教小学生是绰绰有余;但我还是找齐了教材和资料笔记等专心背课,力求做到知识上准确无误。除此以外,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学的东西太难了,虽然事前早有准备。现在的课本是将我们那一代的初中课本压缩而来的,怪不得现在的小学生会觉得英语很难。

  另外,我发现现在的英语教学虽然比我们那时的要完善,但教师的水平还是很有局限性。音标,我们那时的老师并没有教,只是教我们读读单词。幸而我有个好舅舅,他是英语老师。是他反复着教着我音标,当同龄的孩童都已学会单词时,我的启蒙老师还在反复着教着我这英语的第一步。至今,我都深深感谢着我的这位老师。现在的教育虽然已吸取我们那时的错误经验,但是教师本身的素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有几个音标是错的,这孩子孩子反复着,当我试图改正的时候,显然她和她的母亲并不相信我。是啊,我毕竟只是个学生,她们凭什么相信我呢。此时的我,真的发现自己技穷了;我更害怕这样的老师会误导多少学生。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在学校的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那个也帮了我不少。这个女孩子的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平时要多加鼓励,让她能重拾自信心

  总结与反思:在我做家教的这一段时间内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师应以何种心态对待的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需要什么样的素质。首先,就是真心诚意。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想法,家教就是陪小孩子玩玩。这是一个很具代表性的想法。其中很多家长也不乏存在着这种想法。就家教来看看普遍家长们的心理。暑假替孩子请家教的用心显而易见,无疑是希望自己孩子能更上一层楼。其中家长绝大多数不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其中有二点是家长们普遍存在的想法:一是,有家教总比没有好,多少都能学到点;二是看到其他的孩子在学习,或是家教或是补习班的心里不平衡。就家长们存在的这种心理可以看出,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成绩可以取得进步,这是他们对孩子最真实的爱。而请家教就是他们体现这种爱的表现,尽管很多时候得不到孩子们的体谅。而其实大半的学生,与家长的沟通都不畅,学生不能理解家长的苦心,家长也不理解自己的孩子的内心活动,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而我们作为家教,就应该扮演联通代沟的桥梁角色。

  我所教的是位女孩子,她很乖巧活泼、天真聪颖,与她相处特别融恰。但是在交谈中可以看到她对家长的微微的不满。通过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其实她的各科成绩都很不错。可以说是在暑假里可能根本不需要家教,但是她的母亲对她有较高的要求,希望她可以更好。在刚成为她的家教时她还显得有点不满,而后由于我同她真心的交谈,和她聊天时,我尽量说一些她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经此来找出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根源,是懒惰,是贪玩,还是家庭因素。学生往往对朋友式的交谈不设防,几次以后,你会很容易找你想要的东西。

  其次,我也会花一些时间,与她的母亲聊天,自己能解决的在辅导过程,因势利导解决掉;如果自己解决不掉,就需要家长的配合了。和家长交谈时应尽可能多地提学生的优点,同时,也要提你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这时,家长一般会很信任你而采纳你的建议。与家长成功沟通后,会发现其实家长慢慢就会放下心来,对孩子们的要求也不会过分要求了。在和家长和学生的交流中,我深切的体会到真心交流的重要性,现在作为一名家教老师需要我们用最真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以后从事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更应该用我们的真心来对待我们的学生。用真心的关心学生,学习上和生活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有教无类,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除了在教学中我们的真心以外,从事教学工作还需要"专(钻)心":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以前有过家教的实践,但是这次作为毕业前的一次重要的洗礼,我很用心的去做,说对于一年级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依然在网上找了最新的资料,努力摆脱传统的教学,努力的用上专业老师讲得新型教学法,使我的学生能够学到一些新的东西,;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我认真回忆以及总结以前的经验,和教学法上的东西,努力为这次家教做准备。

  再次,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个小学生,她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家长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报告人:XX

篇2:大学生寒假期家教实践报告

  大学生寒假期家教经历实践报告

  摘要与引言:今年寒假做了二十多天家教,心中感慨颇多,原来家教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有收获也有挫折,可能这过程自己体会最大的就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吧。以下是我的体会:

  无可厚非,大学生与在校老师相比,最大的优势即是可以上门教学。对于家长来说,大学生与其说是辅导老师不如说是孩子的临时陪伴。家长可能对于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在意,更上心的反而是孩子是否喜欢这个老师。

  本论: 话虽如此,但是作为一名家教辅导者,一天家教结束,总结是必不可少的。

  一、在讲课方面,我需要分清楚什么是重点,不是重点的可以一带而过,毕竟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也不是一点都没听,针对重点拿分的项目要详细讲解,这样才能让她在以后的考试中,成绩有所提高。如此,才是补课之功效有所发挥了。

  二、在讲的过程中,我应该尽量耐心点,慢慢的给学生讲,毕竟她才五年级,可能有些我认为很简单的对她并不是那样,切记不能烦燥,不能讲了一遍她没听懂就凶学生,这样只能适得其反。这在我第一次上课的过程中,有犯这种毛病,所以后来我改了很多,尽量让自己耐心。

  三、在习题布置与讲解上,我要尽量备备课,一定要挑些有针对性的题目给学生做,不能做了很多题,但是很多都不是重点,那样更多的依然是浪费时间。另外学生甚础比较弱,也先强化了基础才能够去提高层次。

  四、最后就是要和学生处好关系,要让她把我当朋友,而不是老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沟通。

  这个小女孩其实是很聪明的,然而成绩却不是很好;据她母亲说是因为上课不专心。经过那么多天的相处,我却认为是懒惰。她听课时,时常会走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有时,我心里会感到很恼火:自己的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可是除了耐心别无他法。每当她走神时,我都会提醒她,耐着性子给她讲下去。她做题时,喜欢用眼镜观察,而懒于动手。听课时,也常常处于梦游状态,从未做笔记。这正是她学习懒惰的体现。我清楚地知道:懒汉在学习上是绝对吃不开的。于是,我三番五次地告诫她,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成绩提高。其实受挫最大的是她的不懂装懂。明明讲过的内容,过了两天,检验复习的时候,我把那几道习题拿出来,让她去做。结果,她几乎是全军覆没。这是我家教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事后,我不断地反思:是自己的原因,还是她的原因?不管怎样,有一点很清楚:那几道习题,他根本没听懂。答案在于她的懒惰思想使他遇到稍难的题目就会放弃,不懂也懒于发问,因为她懒得钻研。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才第一次深深体会到了做老师的难处,也第一次扪心自问我适合做老师么?会做一个好老师么?

  从事教学工作一定要备课。虽说以我目前的知识水平,教教小学生是绰绰有余;但我还是找齐了教材和资料笔记等专心背课,力求做到知识上准确无误。除此以外,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学的东西太难了,虽然事前早有准备。现在的课本是将我们那一代的初中课本压缩而来的,怪不得现在的小学生会觉得英语很难。

  另外,我发现现在的英语教学虽然比我们那时的要完善,但教师的水平还是很有局限性。音标,我们那时的老师并没有教,只是教我们读读单词。幸而我有个好舅舅,他是英语老师。是他反复着教着我音标,当同龄的孩童都已学会单词时,我的启蒙老师还在反复着教着我这英语的第一步。至今,我都深深感谢着我的这位老师。现在的教育虽然已吸取我们那时的错误经验,但是教师本身的素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有几个音标是错的,这孩子孩子反复着,当我试图改正的时候,显然她和她的母亲并不相信我。是啊,我毕竟只是个学生,她们凭什么相信我呢。此时的我,真的发现自己技穷了;我更害怕这样的老师会误导多少学生。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在学校的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那个也帮了我不少。这个女孩子的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平时要多加鼓励,让她能重拾自信心

  总结与反思:在我做家教的这一段时间内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师应以何种心态对待的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需要什么样的素质。首先,就是真心诚意。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想法,家教就是陪小孩子玩玩。这是一个很具代表性的想法。其中很多家长也不乏存在着这种想法。就家教来看看普遍家长们的心理。暑假替孩子请家教的用心显而易见,无疑是希望自己孩子能更上一层楼。其中家长绝大多数不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其中有二点是家长们普遍存在的想法:一是,有家教总比没有好,多少都能学到点;二是看到其他的孩子在学习,或是家教或是补习班的心里不平衡。就家长们存在的这种心理可以看出,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成绩可以取得进步,这是他们对孩子最真实的爱。而请家教就是他们体现这种爱的表现,尽管很多时候得不到孩子们的体谅。而其实大半的学生,与家长的沟通都不畅,学生不能理解家长的苦心,家长也不理解自己的孩子的内心活动,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而我们作为家教,就应该扮演联通代沟的桥梁角色。

  我所教的是位女孩子,她很乖巧活泼、天真聪颖,与她相处特别融恰。但是在交谈中可以看到她对家长的微微的不满。通过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其实她的各科成绩都很不错。可以说是在暑假里可能根本不需要家教,但是她的母亲对她有较高的要求,希望她可以更好。在刚成为她的家教时她还显得有点不满,而后由于我同她真心的交谈,和她聊天时,我尽量说一些她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经此来找出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根源,是懒惰,是贪玩,还是家庭因素。学生往往对朋友式的交谈不设防,几次以后,你会很容易找你想要的东西。

  其次,我也会花一些时间,与她的母亲聊天,自己能解决的在辅导过程,因势利导解决掉;如果自己解决不掉,就需要家长的配合了。和家长交谈时应尽可能多地提学生的优点,同时,也要提你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这时,家长一般会很信任你而采纳你的建议。与家长成功沟通后,会发现其实家长慢慢就会放下心来,对孩子们的要求也不会过分要求了。在和家长和学生的交流中,我深切的体会到真心交流的重要性,现在作为一名家教老师需要我们用最真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以后从事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更应该用我们的真心来对待我们的学生。用真心的关心学生,学习上和生活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有教无类,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除了在教学中我们的真心以外,从事教学工作还需要"专(钻)心":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以前有过家教的实践,但是这次作为毕业前的一次重要的洗礼,我很用心的去做,说对于一年级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依然在网上找了最新的资料,努力摆脱传统的教学,努力的用上专业老师讲得新型教学法,使我的学生能够学到一些新的东西,;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我认真回忆以及总结以前的经验,和教学法上的东西,努力为这次家教做准备。

  再次,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个小学生,她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家长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报告人:XX

篇3:正面管教假期读书心得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

  假期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她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她无端的胡闹而心烦。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她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她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她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我的照顾,或者她“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之所以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予她的更多是说教、叱责,让她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惩罚中,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她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和改正呢?我发现孩子总是在我特别忙的时候来烦我,让我陪她,以前我一直认为她在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但是简·尼尔森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这样做只是在寻求我对她的关注。而她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她的关注。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她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在班级管理和处理突发性课堂事件中,也是很有帮助的。现在想起来我上学期处理课堂上一突发情况时,歪打正着用了这种方法。当时,我正在上课,有一女生突然从后门进入,连招呼也没打一下。按照常规做法,我应该让她站在后面,也可以当时就批评她。可是,当时,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问她为什么来迟到了?她高傲地昂着头,“某某同学流鼻血了,我去给她送纸了!”声音很大,一脸的挑衅!我想在她心里,帮助同学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她不认为自己来迟到是不对的,更不会认为自己不打报告就进教室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要想让她意识到她的错误,必须先让改变以往的做法。我真诚地看着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平静地说,“你能帮助同学值得表扬,但是,老师希望下次你如果迟到的时候,能从前门进入,跟老师打个报告。这是应有的礼貌和尊重。”她没想到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吵她,还肯定了她的行为,低下了头,“老师,知道了。”她态度的改变也让我感到很惊喜,我想正是因为老师的态度的变化,给学生的心里感觉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才会导致她态度的转变吧!尊重是前提,师生间有了彼此对相互的尊重,才能谈得上平等的对话。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也才能让教育从“心”开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在以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也积极地应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感谢《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让我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坚持与改变,一定能让正面管教在以后教育孩子和管理学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