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太阳能赛车”比赛有感
一听“太阳能赛车”你一定会很好奇,那就让我来一一给你介绍吧!
一天窦老师来我们教室宣布:市里要举行太阳能赛车比赛,有详细介绍了规则和要求。一回到家,我立马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欣然同意了。
参赛者除了我还有:我们班的班长张国栋、百事通刘玉龙、石中玉、郭鑫源、五年级二班的战千旭、杨泽政。战千旭是我们的队长,我和郭鑫源是光源手(主要负责赛车的光源),其他人是赛车手(主要负责制作赛车)。在这之后的每个周末,我们都要到学校训练和学习。
这次的比赛场地在淄川。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参加比赛了。
经过我们队的长期训练,和窦老师的耐心指导,我们很快就完成了四辆赛车的制作。然后窦老师又对我们光源手进行了特殊训练。我们已经整装待发了。
经过几天的期盼,终于要比赛了,我们包车,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淄川实验小学。
啊!我不禁望洋兴叹:这学校真大啊!教学楼还分南教学楼和北教学楼,有图书馆、食堂、课外活动场所,比我们整个学校还要大的操场……
比赛开始了,我们将车放到指定位置,裁判一声令下,我们的车迅速的跑了起来,我和郭鑫源虽然很紧张,但生怕赛车跑偏,所以只好不紧不慢地跟着车,聚精会神的照着它。最后经过我们全队的努力,成绩还是不错的,总时间是102秒,中间还出界了几次。总之我们付出了努力,成绩是不重要的。
最然这次比赛的成绩并不理想,但认识到了太阳能车,这个未来世界的交通工具;学习到了太阳能车的原理;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团结一致。再加上辛勤的汗水,就一定能有收获!
篇2:数学区域活动观摩有感
参加数学区域活动观摩有感
1月23日是个阴冷异常的日子,我发着,带着学习的心态来到柴桥幼儿园观摩数学活动区域化展示。
每次到柴桥幼儿园,总会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今天也不例外,一进入园门,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小而精致”,第二个感觉是“小而温馨”,第三个感觉是“做足了每一个角落的细节问题”。其实,相比我园,柴幼真的是“空间很小”,但是,柴幼的领导与老师们,利用智慧的头脑与灵巧的双手,合理而巧妙地利用了园所的各个角落,给老师与幼儿提供了活动和展示的空间。在他们的环境布置上,我们能感受到的内涵是: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全体教职工无私的爱心与奉献、一个团结向上的团体……
上午,我们观摩了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区域活动展示,接着,柴幼、区幼、新蕾向大家介绍了数学活动区域化的一些经验,让我受益颇多,感触很深。
首先,给人的感觉:数学区活动材料非常丰富,有的材料的创设真的只能用一个“巧”字来形容。从材料的提供与环境的创设可以看出柴幼平时真得十分注重积累,还可以看到他们平时扎实而又有效的教研活动,或许正是他们一次次认真投入地研讨、一次次研讨后的反思与实践,才造就了今天的活动区之丰富。在小班数学区,我看到了一个用泡沫纸与揿扣做成的菠萝,很形象、漂亮,也很实用,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精细动作发展,并培养孩子坚持的品质。一个小女孩在操作时,把揿扣一个个全部取下,然后再一个个重新匹配,对起来使劲扣上,操作时那么认真,态度是那样的严谨。相信这个“菠萝”就是老师们平时思维碰撞的产物!
接下来是几位老师的经验介绍。柴幼把吴文艳老师发在博客上的数学活动各年龄段目标,加以学习,分析,按月份层层分解,步步深入、环环递进,可操作性更强,一看,就知道是老师们内化过了的产物。同样的看到了吴老师提供的目标,在同样的教研要求的驱使下,在柴幼,一学期探索、实践下来,硕果累累。而我们呢?只是对目标学习了一遍,让老师们对各年龄段目标有一个比较细致地了解,却没有将目标很好地分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差距所在!下学期要学习柴桥幼儿园踏实的教研作风,把教研工作细化,加强对数学区的研究与思考。
其次,注重区域游戏的生活内涵。
能从幼儿的需求、经验与教育主题出发,创设相关的游戏内容,游戏情境,注重游戏的生活化。在柴幼整个区域环境和游戏内容的观察中,使我们感觉到他们的老师不仅在思考,更是将与生活结合贯彻到孩子们区域游戏中来。如中班的动手角,孩子们在用老师提供的锤子、砧板等工具在敲小核桃,而且边敲边吃,那份惬意与满足溢于言表。
我们还发现了,在他们的园所,废旧材料的运用是比较多的,“泡沫板”“废旧纸盒”“贝壳”“瓜子壳”……把我们平时不起眼的东西变成了孩子们心爱的玩具,增进了孩子们游戏的情节性。我们也收集废旧材料,也制作玩教具,但是我们更多地注重了物品制作的美观性而忽视了实践操作性,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恶性
篇3:新知学研共同体论坛活动有感
——“新知论坛”活动有感
今天是新知学研共同体第二十九期活动,也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有幸能走进永长街小学,与回民孩子一同“享乐学教育 沐幸福阳光”。
“会玩、会爱、会学”是明主任在活动中,根据永长街小学的办学理念和校本课程而提出的,乐学实践课程给孩子们播种下的是一颗热爱生活的种子,以兴趣为基础,萌发孩子们的艺术情愫。
永长街小学的师生们精心为新知老师准备了三节不同的课程展示,分别是以翰墨文化领跑乐学课程的《书法综合练习》,以篆刻技艺开创主题实践的《篆刻——方寸之间》,以篮球技法激发生命活力的《趣味篮球》。我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针对性的选择了篆刻综合实践课程。两方面的感悟让我对永长街小学留下了深深地情怀。
1.小课堂 大智慧
z老师所执教的《篆刻——方寸之间》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永长街小学之所以以此为校本课程,是经校领导及老师们的反复研究后,抛弃原有的课本资料,以学校文化为契机,以学生兴趣为抓手,以培养艺术情愫为目标,而确立的篆刻综合实践活动。我看到的课堂,不单单是注重篆刻的技法,所谓的“综合实践课”,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体验过程和最终的成果分享,真正从学生自主情感出发,动之以情、乐在其中,实现了“三会”,会玩、会爱、会学,彰显了课堂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2.小学校 大情怀
在观摩课堂和参观社团的过程中,我留意到了三个小细节:一是,此次的篆刻活动,是孩子们经过几次的社团活动后,第一次尝试在玉石上篆刻,之前只是在肥皂上练习。二是,所执教的z老师和我一样,从事的是学校的财务工作,这也正是我所选择观摩篆刻活动的原因之一。三是,无论是篆刻用的刀具、玉石,还是其他社团所用的笔墨纸砚等,所有材料全部由学校出资,免费提供给孩子们使用,甚至为孩子们执教不同社团的老师,全部是市文联的专业人员,有的还是国家级的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他们完全是免费授课。这三方面的细节,让我感受到的是小学校的大情怀。
为生,学校的乐学教育培养了孩子们多元化的情感;为师,学校提供多种平台,注重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民,这个坐落在回民小区的小学校,想方设法的为这里的子女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社会。正如一位教师代表发言中谈到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艺术大家为永长街小学的孩子们免费授课,更重要的来自于社会对学校的认可。永长、永长,所追寻的正是那份永远长久保存在孩子们心里的爱。
参与了29期的新知学研共同体活动,走过了29个大大小小不同的学校,每一次的活动,我们都在学习着新知识、感悟着新理念、并努力去创造属于我们的新生活。感谢教科室的领导老师们为我们创设机遇、思路引领,感谢29所学校领导老师们为我们准备的精神大餐、智慧共赢。在与新知共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正尽情领略着市中教育“张扬差异 各美其美”的发展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