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谈判:谈判动机

  如何控制谈判:谈判动机

  你或许没有过多思考过买主的动机是什么,因为你猜想买主的动机跟你的动机是一样的,就是做一笔最划算的买卖。社会学家指出这叫做"社会中心主义",意思是说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推测买主,好像你就是他们。谈判高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经过了解,也许发现自己想要的跟买主想要的一点儿都不一样。

  拙劣的谈判对手陷入困扰,因为他们担心如果让买主知道得太多,他们就容易上买主的当。不想弄清买主的动机是什么,不想把自己的动机暴露给买主,低劣的谈判对手让恐惧阻止自己敞开心扉。

  谈判高手知道,我们对买主的动机越了解--买主想真正达到的目的--我们越能满足买主的需要,而我们没有任何损失。

  让我们看看买主同你谈判时的几种不同动机,认清并理解这些动机是双赢谈判的关键。

  竞〓争

  这是买主看得最清楚的动机,也是他们把谈判看得如此具有挑战性的原因。如果你认为买主的目的是在游戏规则以内。

  "我这车已经是最低价了,实话说吧,你把这车拆了卖零件都会比现在这个价高。"

  "说大话了吧,那你为什么不拆了卖--可我们的要求只有一个:降价!"打败你,你当然害怕遇到一个比你更好的谈判对手,或者比你更不留情面的对手。

  竞争动机普遍存在于汽车销售中。汽车商人打着"全市最低价"的招牌,但给推销员的薪金却是按照汽车的销售利润提取的。这是谈判中格斗式的方法:客户想以最低价买车,即使商家赔钱、推销员领不到工资。推销人员想提高价格,因为这是他挣钱的惟一途径。唇枪舌剑,号角震天,高手取胜。

  竞争动机的卖主认为应该了解买主的一切,而不让买主知道一点有关自己的情况。信息就是力量,但是竞争者相信你了解对方越多,暴露自己越少,你越可能获胜。

  收集信息的时候,竞争的卖主不相信买主的话,因为它可能是诡计。他通过接近买主公司的其他雇员来悄悄打探信息。因为他猜测买主也在干同样的事情,他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泄露己方的任何信息。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谈判中一定有一个赢家,一个输家。没有看到双方都赢的可能性,因为他们的目的可能不完全一样。通过了解买主,你可以接受那些对买主来说很重要,而对你没什么意义的条款。

  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最好的谈判气氛,是我们都喜欢的情况。买主急于找到解决办法,愿意冷静地同你商量。这意味着双方彼此信任,找到双赢的解决办法。

  这样的谈判中,双方开诚布公,寻找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因为他们感觉一定有什么更好的答案可以找到。这需要双方敞开心扉。让我们看看买卖房子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双方可能提出的变量:

  1.赊欠给买主的费用可以采用优先贷款形式。或者卖主可以冲回该项费用,继续承担优先贷款义务。

  2.买主给卖主留出更宽裕的时间搬家或找其他房子。卖主甚至可以向买主租住一段时间。

  3.价格包括所有或部分家具。

  4.卖主可以保留非世袭的终身财产权,他们可以住在房子里直到去世。这对需要现金又不想搬家的老人是个好办法。

  5.中介人的费用可以重新商量,可以让中间人以票据的形式而不是现金的形式收费。

  6.买主可以先入住,然后再办过户手续来帮助卖主解决收入税问题。

  目的是解决问题,跟这样的人谈判,最大的好处是机动灵活,不受公司政策或传统的限制,双方觉得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谈判的,没有什么不能谈。

  在不违犯法律或个人原则的情况下,他们愿意听取你的任何意见,因为他们不把你当作竞争对手。

  听起来这是个完美的解决办法,对不对?双方携手找到最完美最公正的解决方案。然而,此时也要当心。买主有时是装出来解决问题的诚意。一旦你把底牌摊给他们,告诉他们你想做的一切,他们就转向了竞争动机。所以,当你发现情况进展得过于顺利,有些不太真实的时候,你要小心为是。

  个人动机

  你也许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买主的主要动机不是输赢本身,也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他主要的动机可能是个人利益或自我膨胀。

  我一下子想起来的例子是那些拿聘金的代理人,如果解决问题花费的时间较长,他们就可以挣到更多的钱。可能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但进展太快得不到额外的收入。所以,你得在你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和代理人的个人动机之间找到平衡。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得看看怎么做才能满足代理人获得更多收入的需要。如果他能如愿以偿,以后你们会有更多的生意可做。

  如果代理人很难对付,你可以转而使用竞争动机。如果你感觉他不愿意支持你所认为的合理的妥协方案,你最好威胁说要越过代理人直接同他的委托人谈。他当然不愿意你这么干。但如果你觉得不经过他而委托人会接受这一妥协方案的话,你可以强迫他接受你的方案。

  另外一个"个人动机"的例子是一个想给工人们留下好印象的工会谈判代表。遇到这种情况,你最好出个惊人的高价。然后他会回到工人们那里说:"所以,我没法得到你们想要的一切,看看他们的开价就知道了。可我还是给你们砍下来了。"如果你的开价过于温和,他就很难向工人汇报了,因为他们会认为工会没有尽力。

  另外一个例子是想给公司留下好印象的买主,她可能已经调查了你的生产车间,为此花费了她公司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所以,她最不想做的事情是没拿到签好的合同空手而归。所以,如果你的动机是竞争性的,你最好把她拖到最后期限,把谈判坚持到最后一刻。

  如果她什么都愿接受也不愿空手而归的话,你就可以在去机场的车上跟她达成一个绝妙的协议。

  组织动机

  你可能发现买主好像想解决问题。他真的想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但问题是必须是一个可以向组织交代的办法。为此,他的动机必须是组织的:即使他找到了完美的答案,他能向他组织中的人交代吗?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议会中,参议员或众议员迫切地想达成合理的妥协方案,但是他知道回去以后可能遭到选民的抨击。在议案的投票中,你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在议会两党中,得到选民支持的政治家很快得到认可。那些在州或区遇到麻烦的人们也许想支持他们的党但是不愿意服从纪律。所以,党的领导要逐个清点看一轮投票中他们需要赢得多少选票。他们让那些可能受到最大利益伤害的成员投反对票。让那些受伤害最小的成员,为议案投赞成票--我觉得就像羊群被送上屠宰场一样。

  当你同那些必须讨好组织的买主谈判时,他们也许不愿意暴露他们的问题,因为那太有点共谋的味道了。所以,你要想想:"谁会对他们不满呢?"是他们的股东、立法部门还是政府规定阻止他们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如果你理解他们的问题,你也许能够采取行动让该解决方案更适合他们的组织。例如,比起谈判桌上的对手,你对他公司的其他人可以采取更激烈的做法。这样,你的妥协让人觉得是他付出了很大努力。

  有家公司工人工会罢工的时候曾经雇我帮忙。工会的谈判代表所要谈判的问题是合理的,但是他们无法让那些在外面流血的工人接受。我们安排当地的报纸采访公司的总经理。在采访中,他真诚地表示,他现在处境艰难:工会无法让工人接受他们的计划;他也无法让董事会和股东接受他的计划,看起来这次罢工迫使他得赶快把生产转到墨西哥的工厂去。第二天,工人的家属打开报纸看到了这样的标题:"工厂关闭--生产南迁。"那天下午,家属们向工人施加了足够的压力,结果他们声明接受原本决定拒绝的建议。

  如果你同一个背后有组织的买主谈判,你最好想办法帮助他顺利通过。

  情感动机

  有情感动机的人相信,如果双方彼此足够喜欢,他们就可以解决分歧。有情感动机的谈判对手从来不试图通过电话或中介来解决问题。他想同对方面对面谈,使他感觉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相信:"如果我们彼此足够了解,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就是一个很感情用事的人。当朝鲜人拒绝改变他们对核武计划的立场时,他开始同他们面对面接触。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候,他会见了海地将军塞德拉斯,并且要求克林顿总统多给他几分钟时间同将军理论。最后达成协议的时候,他竟然邀请那个嗜血成性的独裁者到他在佐治亚的普莱恩斯教堂讲一个礼拜日的课。

  这种谈判方式潜在的问题是可能容易导致买主的绥靖政策。有情感动机的谈判对手迫切地想获得买主的好感,使他可以轻而易举地上当受骗。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英国首相张伯伦同希特勒进行的不惜一切避免战争的谈判。他胜利地回到英国,声称他只让出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就扭转了战争的局势。希特勒知道张伯伦是个傻瓜,而且不久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就认同了希特勒的评价。

  当然,这种策略增进买主和你的感情,没有这点很难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问题是,这是互相的。你努力让买主喜欢你的时候,买主也在努力让你喜欢他们。如果你们都喜欢对方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你愿意对他们做出让步,就像他们愿意对你做出让步一样。谈判高手知道有比让买主喜欢你更为重要的东西:你必须找到一种最大限度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办法。让交易顺利进行并使买卖获得成功是对你们双方都有好处的事情。

  在下一章中我将教给你买主可能运用的旨在让你慷慨解囊的阴谋与陷阱。除非你对他们的把戏了如指掌,能立即识破,否则你就会做出不必要的让步,因为你觉得这是获得定单的惟一方法。

篇2:销售培训:谈判策略

  谈判策略

  1.避免争论

  谈判人员在开谈以前,要明确自己的谈判意图,在思想上进行必要的准备。然而,谈判双方为了谋求各自的利益,必须要在一些问题上发生分歧。分歧出现后,要防止感情用事,保持冷静,尽可能地避免争论。因为,争论不仅与事无补,而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最好的方法是采取下列态度,进行协商。

  ·冷静地倾听对方的意见。

  在谈判中,听往往比讲更重要。它不仅表现了谈判者的素质和修养,也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多听少说可以把握材料,了解对方的动机,预测对方的行动意向。谈判的要害在于掌握对方的动机,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倾听过程中,即使对方讲出你不愿听的话,或对你方不利的话,也不要立即打断对方或者反驳。因为真正赢得优势,取得胜利的方法快不是争论。反驳时偶尔获得优越感,却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让对方陈述完毕之后,先表示同意对方的意见,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疏忽,然后提出对对方的意见进行重新讨论。这样,在重新讨论时,双方就会心平气和地进行。从而使谈判达成双方都比较满意的结果。比如,在谈判价格问题时,当甲方提出:"你方的产品价格太高,不刹价无法达成协议"。这时乙方最好的办法不是立刻讨价还价,而是非曲表示歉意,对对方说:"我们也认为产品价格订得太高了些,但由于它成本高,所以,报价时只考虑了自己的生产成本和盈利指标,忽视了你们的承受能力,这是我们的疏忽。对此,我们表示歉意。大家谁也不会为了亏本来谈判。因此,我们愿意就价格问题专门进行磋商"。这样一来。对方就不会觉得你是为了掏他的腰包,而是真诚地为了继续合作。在重新讨论价格时就显得十分宽容和大度。

  ·婉转提出不同的意见。

  在谈判中,当你不同意对方意见时切忌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做会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反而促使他千方百计地来维护自己的观点。如果要提不同的意见,最好的方法是先同意对方的意见,然后再作探索的提议。

  ·分歧产生之后谈判无法进行,应马上休会。

  如果在洽谈中,某个问题成了绊脚石,使谈判无法顺利进行。这时,聪明的办法是在双方对立起来之前,马上休会。如果继续下去,双方为了捍卫自己的原则 和利益,就会各特已见,使谈判陷入僵局。休会的策略为那种固执型谈判者提供了请示上级的机会,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养精蓄锐的机会 。

  谈判实践证明,休会策略不仅可以避免出现僵持的局面和争论发生。而且可以使双方保持冷静,调整思路,平心静气地考虑双方的意见,达到顺利解决问题的目的。"休会"是国内外谈判人员经常采用的基本策略。

  2.避实就虚

  避实就虚指为达到某种目的的需要,有意识地将洽谈的议题引导到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转移对方的注意力,以求实现自己的谈判目标。具体做法是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纠缠不休,或在自己不成问题的问题上大做文章,以分散对方对自己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上的注意力,从而自己在对方无警觉的情况下,顺利实现自己的谈判意图。比如,对方最关心的是价格问题,而我方最关心的是交货时间。这时,谈判的焦点不要直接放在价格和交货时间上,而是放到价格和运输方式上,在讨价还价时,可以在运输方式上作出让步,而作为双方让步的条件,要求对方在交货时间上做出重大让步,这样,对方感到了满意,自己的目的也达到了。

  3.最后期限

  几乎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有包含着时间的因素。但是经验告诉人们,有些事情的最后斯期限是不能逾越的,否则就要发生重大损失。谈判往往是在最后的不到10%的时间里谈成的。在洽谈的最后时间里,双方作出的每一让步都影响全部销售价值的90%的变动幅度。

  处于被动地位的谈判者,总有希望谈判达成协议的心理。当谈判双方各持已见,争执不下时,处于主动地位的一方可以利用这一心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最后期限和解决条件。期限是一种时间性通碟,它可以使对方感到如不迅速作出决定,他会失去这个机会。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们对得到的东西并不十分珍惜,而对要失去的本来在他看来并不重要的某种东西,却一下子变得很有价值,在谈判中采用最后期限的策略就是借助人的这种心理定势发挥作用的。

  最后期限即给对方造成压力,又给对方一定的时间考虑,随着最后期限的到来,对方的焦虑会与日俱增。因为,谈判不成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因而,最后期限压力,迫使对方快速做出决策。

  在具体使用最后期限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不要激怒对方。

  最后期限策略主要是一种保护性的行为,因此,当你不得不采取这种策略时,要设法消除对方的敌意。除语气委婉、措辞恰当外,最好以某种公认的法则或习惯作为向对方解释的依据。假如你遵循的是恰当的公认的习惯或行为准则,或者你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对方在接受时就不致于有怨气。

  ·给对方一定的时间考虑。

  这样以便让对方感到你不是在强迫他接受城下之盟,而是向他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尽管这个方案的结果不利于他,但是毕竟是由他自己作了最后的选择。

  ·对原有条件也有所适当的让步。

  这样使对方在接受最后期限时有所安慰。同时也有利于达成协议。

  时间就是压力,它使对方在商务谈判时无法忘掉这种压力。所以,我们总是全神贯注于对方的最后期限,它有一种无形的催促力量,使对方不自觉的接受它。这就是为什么它的效果如此之大,它常会促使对方做出你希望他做的决定。所以,只要你处在谈判的主动地位,就不要忘记使用这一策略

  4.以退为进

  我国春秋时期,齐国是春秋五霸之首,疆哉辽阔,国力雄厚,拥有一支近三万人的军队;而鲁国则地域狭小,兵少力弱,不是齐国的对手。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出动大批军队进攻鲁国,当齐军进入了有利于鲁军反攻的长勺地区时,鲁国并没有马上发起反攻,而是坚守阵地。这时,齐军自恃力量强大,首先发起进攻,企图一举成功。但是,齐军连续三次进攻都未获胜,队伍疲惫不甚,锐气大减。这时鲁军见时机已到,向齐军发起总攻。一时齐军阵势大乱,纷纷溃败而逃。

  商战如同兵战,"退一步,进两步",以退为进是谈判桌上常用的一个制胜策略和技巧。

  有一年,在比利时某家画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美国画商看中了印度人带来的三幅画,标价每幅250美元,画商不愿出此价钱,双方谈判陷入了僵局,那位印度人被惹火了,怒气冲冲地跑出去,当着美国人的面把其中一幅画烧了。美国画商看到这么好的画被烧掉,感到十分可惜,他问印度人剩下的两幅画愿卖多少价,回答还是每幅250美元,美国画商又拒绝了这个报价,这位印度人横生一计,又烧掉其中一幅,美国画商当下只好乞求他千万不要再烧最后一幅。当再次询问这位印度人愿卖多少价钱时,卖者说道:"最后一幅能与三幅画卖一样的价钱吗?"最后这位印度人手中的最后一幅画竟以600美元的价格拍板成交。而当时,其他的画都在100至150美元之间。

  5.兵不厌诈

  谈判,特别是涉及到利益的贸易洽谈,不但需要人们极大的耐心,而且还需要极大的细心,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粗心大意,要时刻警惕对手设下的陷阱。

  ·数字陷阱

  在一般协议谈判中,不可避免地要说到各种各样的数据,如价格、成本、利息或调或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等等,这些数据对谈判的双方都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一般来说,许多人都不善于迅速地处理数字,特别是在紧张的谈判气氛中,更容易犯愚蠢的错误,假如你的月工资是20**元,你能立刻准确无误地告诉我你的周工资数额吗?在谈判过程中,当对方抛出各种数据时,你相信还是不相信?点头还是摇头?这时候,千万不可鲁莽行事。承认自己对数字处理的能力不够,并非是一件丢脸的事,请对方一项一项说,你一项一项算。如果当场算不过来,拿回去仔细研究过再表态,切不可盲目相信对方所提供的任何数字,不论这些数据出自什么权威之手,要知道,有的谈判对手特别喜欢钻你不善于处理数据的空子,而在谈判中占你的便宜。

  假如有人对从你说,他的那批货物只以成本价让给你,你先别太高兴,应该马上问到:"成本价是如何算的?"特别是对外贸易中,由于中外会计规则差异,双方对各种数据意义的解释相差很大,所以一定要让对方解释清楚。

  ·假出价陷阱

  美国某公司发布广告,说有一部机器设备出售,价格是10万美元。互相竞争的几位雇主中,一位愿出9万元的高价长当场付了10%的订金,卖主没想到这部旧设备竟能卖得这么好的价钱,就同意不再考虑其他买主,三天后买方来了,说当时的价格太高,不同意马上成交,还说,这部机器仅值5万美元,于是卖方又被迫与买方讨价还价,最后以6万美元成交。而当初曾有人愿出7万美元 ,卖主却没有卖给他。

  这是买主使用假出价的策略的胜利。假出价格,即买主利用高价的手段(或卖主利用报低价的手段),排除交易中的其他竞争对手,优先取得交易的权力,可是一到最后成交的关键时刻,买主便大幅度压价(或卖主大幅主提价),洽谈的讨价还价才真正开始。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假出价格的一方占便宜,而另一方只好忍痛割爱。假出价格,虽然是不其道德的,但却是销售中屡见不鲜的陷阱。

  日本人往往利用这种伎俩来占对手的便宜,他先报个抵得出奇的价格诱使对方上钩,使对方很高兴和他达成交易。但东西到手之后,对方便常常会发现少了点什么配套部件,于是,被迫又向他们购买,由于排除了其他竞争对手,他便会漫天要价。逼买主就范。

  "兵不厌诈",这是《孙子兵法》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们预防假出价陷阱的法宝,为了防止买主假出价,可以要求对方先付大笔订金,使他不敢轻易反悔;或给对方最后了取货期限,过时不候;或同时与几个买主接洽,为了防止卖主假出价格,应该仔细询问对方价格的含义,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和对方纠心缠,最后协议要反复推敲,如果万一发现了对方的当,不应该忍气吞声,而应该因地制宜采取必要的措施,给对方以坚决的还击,使已方在销售过程中的基本利益提到保障。

  6.绵里藏针

  在通常的谈判场合,双方摆出的阵营中往往有首席代表与次要代表,前台代表与后台代表之分。一方代表在回答问题时,通常要看一看副代表的态度或某种暗示。即使他们非常想迅速把交易谈成,也总是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神态,努力放慢对话的节奏。在激烈的交锋中要努力寻找缓冲的时间来思考,避免仓促作出不当的决定。

  在1956年的美苏两国最高销售经理人的谈判中,原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自恃比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聪明,闹出了大笑话。在谈判过程中,不论赫鲁晓夫提出什么问题,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等杜勒斯递过条子来后,艾森豪威尔才开始慢条斯里地回答问题。当时赫鲁晓夫很看不起艾森豪威尔,认为他智力低下,而他自己作为苏联领袖,当然知道任何问题的答案,而无须他人告诉你要说些什么。赫鲁晓夫当场讥讽地说道:"究竟谁是美国的最高领袖?是杜勒斯还是艾森豪威尔?"其实,是赫鲁晓夫错了,他不了解艾森豪威尔在谈判桌上所表现的特点,正是一种绵里藏针的隐藏力量。他这样做,至少已经充分做到了两件事情:既争取到了思考问题的时间,又获得了别人的提示启迪。

  在谈判桌上,须记住不要为了赶时间而自乱阵脚,应该仔细慎重对待,务必使自己的回复扎扎实实,不现纰漏。同时,不要做到不要轻易承诺,一旦承诺下来,无论如何一定要实现。不要出尔反尔,否则会有损自己的信誉和形象。

篇3:房地产销售业务流程:谈判

  房地产销售的业务流程:谈判

  一、洽谈

  样板间及现场参观完毕后,可引导客户到谈判区进行初步洽谈。

  1.基本动作

  1) 倒茶寒暄,引导客户在销售桌前入座,给其项目资料,并对项目的价格及付款方式做介绍;

  2) 在客户未主动表示时,应该立刻主动地选择一种户型作试探性介绍;

  3) 根据客户所喜欢的单元,在肯定的基础上,作更详尽的说明;

  4) 根据客户要求,算出其满意的楼层单元的价格、首付款、月供还款及各种相关手续费用;

  5) 针对客户的疑惑点,进行相关解释,帮助其逐一克服购买障碍;

  6) 适时制造现场气氛,强化其购买欲望;

  7) 在客户对产品有70%的认可度的基础上,设法说服他下定金购买。

  2.注意事项

  1) 入座时,注意将客户安置在一个视野愉悦的便于控制的空间范围内;

  2) 个人的销售资料和销售工具应准备齐全,以随时应对客户的需要;

  3) 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了解客户的主要问题点;

  4) 销售人员在结合销售情况,向客户提供户型和楼层选择时,应避免提供太多的选择。根据客户意向,一般提供两、三个楼层即可;

  5) 注意与现场同事的交流与配合,让现场经理知道客户在看哪一户型;

  6) 注意判断客户的诚意、购买能力和成交概率;

  7) 现场气氛营造应该自然亲切,掌握火候;

  8) 对产品的解释不应有夸大、虚构的万分;

  9) 不是职权范围内的承诺应报现场经理通过。

  上述程序完成之后,客户会拿齐资料回去考虑,此时销售人员可留其联系办法(最好询问客户何时联络方便),并表达希望其能尽快做出决定的意思(表达方式不宜太过直白,要严禁过分夸大销售状况),最后,应送其出门与其道别。个别意向很强的客户可采取收取小定金的方式,向其表明他所中意的单元可以为其保留,此种方式可以让客户牵挂楼盘,后期再有策略地进行跟踪直到认购。

  二、暂未成交

  1.基本动作

  1) 将销售海报等资料备齐一份给客户,让其仔细考虑或代为传播;

  2) 再次告诉客户联系方式和联系电话,承诺为其作义务购房咨询;

  3) 对有意的客户再次约定看房时间;

  4) 送客至售楼处大门或电梯间。

  2.注意事项

  1) 暂未成交或未成交的客户依旧是客户,销售人员都应态度亲切,始终如一;

  2) 及时分析暂未成交或未成交的真正原因,记录在案;

  3) 针对暂未成交或未成交的原因,报告现场经理,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