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暖通设计说明

  东方明珠小区暖通设计

  一、设计范围:

  本设计范围为:地下设备用房通风系统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加压送风。

  (一)空调:

  各种房间按建设单位的要求,在需要的地方预留分体式空调器的电插座或空调用电负荷,空调器由用户根据需要自行安装。

  (二)通风:

  1.地下室设备用房通风采用消防用柜式风机,楼板下吊装进行排气通风,同时兼作消防机械排烟系统,风机并设于风机房内,通过排风井排至室外,设柜式通风机进行机械补风。

  2.设备用房设柜式通风机楼板下吊装的机械排风系统,机械补风。

  3.防烟楼梯间、前室加压送风,风机设于屋顶。

篇2:大厦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设计说明

  大厦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设计说明

  1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设计依据

  1.1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工程设计规范》 GB50019

  1.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45-95(20**年版)

  1.3 《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 DGJ08-88-20**

  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1.5 《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强制性条件》 房屋建筑部分(20**年版)

  1.6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89

  1.7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JGJ64-89

  1.8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1.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GJ08-107-20**

  1.1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82

  1.11 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对本专业的设计要求

  1.12 建筑专业提供的平、立、剖面图

  1.13业主的各项要求

  2设计范围和要求

  2.1地下汽车库的机械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2.2机电设备用房的机械通风系统设计

  2.3裙房的空调系统和机械通风系统的设计

  2.4裙房防排烟系统的设计

  2.5办公楼的空调及通风系统的设计

  2.6办公楼的防排烟系统的设计

  3设计计算参数

  3.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计算参数夏季冬季

  地理位置北纬31°10\',东经121°26\',海拔4.5m

  大气压力mbar1005.31025.1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4-4

  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23

  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8.2--

  极端温度℃38.9-10.1

  计算日较差℃6.9--

  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8375

  室外平均风速m/s3.23.1

  主导风向ESENW

  3.2室内空气设计计算参数与有关指标

  房间名称夏季冬季新风量噪声级

  温度

  (℃)相对湿度

  (%)温度

  (℃)相对湿度

  (%)(m3/PoH)db(A)

  办公区245522403535

  交易层245522403540

  大厅256021-1045

  电梯厅256021-20

  商业中心26-20-2050

  餐饮24-20-2545

  注:表中所注温度为计算时所取用的温度,实际使用时室温应有±1℃的波动。

  表中所标注的相对湿度,在实际使用时应有±5的波动。

  全空气系统的新风比不小于10%。

  3.3室内空气设计计算参数与有关指标

  房间名称人员人员密度照明动力

  显热(W)潜热(W)(m2/P)(W/m2)(W/m2)

  办公区7064102035

  交易层70641020**0

  大厅641182050-

  电梯厅641186205

  商业中心5812310556

  餐饮70112240100

  4空调设计

  空调系统设计应由以下因素综合考虑:

  a.满足空调区域的功能要求

  b.初始投资及运行费用

  c.在满负荷及部分负荷时设备的效率

  d.方便运行管理及维修保养且有备件提供

  e.噪声、振动、安全、节能、环保等性能

  4.1空调负荷

  空调冷热负荷估算:

  4.1.1 裙房建筑面积约7400m2,冷负荷约1800KW,热负荷约1500KW。

  4.1.2 办公区建筑面积约65800m2,冷负荷约8000KW,热负荷约3000KW。

  4.2冷热源及空调水系统

  4.2.1本建筑冷负荷共约2800RT,选用制冷机容量需3400RT。四台离心式冷水置于地下一层。两台制冷量为1200RT,采用6kV供电,两台制冷量为500RT,采用380V供电。夏季提供供回水温度为6℃~12℃的空调冷冻水。冷凝器的热量由冷却塔释放到室外,冷却塔的进出水温度为37℃~32℃,采用六台600T的开式横流方形冷却塔。根据业主要求,设置在塔楼屋顶。

  4.2.2办公区新风热源及大厅、裙房热源由两台1.4MW的燃天然气热水锅炉提供,通过板式换热器转换成供冬季空调使用的供回水温度为50℃~60℃的热水,办公区冬季室内热负荷的热源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提供,供热量约为20**kW。

  4.2.3空调水系统采用二次泵变流量系统,一次泵与制冷机或板式换热器一一对应,二次泵选用三用三备,分别对应裙房、低区和高区的空调系统,通过变频实现二次环路的变流量,水泵设置在制冷机房内,一次泵与制冷机一一对应,二次泵根据末端负荷确定。

  4.2.4空调水系统采用四管制。办公区新风机及裙房的末端设备采用四管制,办公区的空气处理机组采用两管制。空调水系统立管与水平干管均为同程式,开式膨胀水箱补水定压。

  4.3空气处理系统

  4.3.1办公楼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由设在每层的变风量空调机组(送风温度约为11℃)通过中压风管、VAV风机箱和送风散流器送至空调区域,通过回风口、吊顶回到空调机组。

  4.3.2新风由设在避难层和屋顶的新风机组通过每层空调机房内的定风量末端送至本层的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采用变频风机。

  4.3.3空调机组采用变频风机。变风量风机箱带电加热,分内外区设置,冬季外区供热,内区供冷。灯槽式风口,上送上回。

  4.3.4裙房根据房间功能及吊顶情况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形式或低速单风道全空气系统(空气处理机组)的形式。

  4.3.5大厅采用单风道全空气系统的形式。

  4.4空调自动控制系统

  4.4.1制冷机组、锅炉、板式换热器、冷热水泵、空调机组及新风机组除设就地控制开关外,全部进入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管理和监控。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显示、记录、打印室内外空气状态参数、机组进出水温度,监控各空调、通风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设备事故报警等。

  4.4.2自动控制系统根据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上的温度、流量信号计算实际负荷并控制水泵及机组运行台数。自动控制系统可累计各台水泵和主机的运行时间并控制各台水泵和主机均衡运行。

  4.4.3机组及其配用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连锁运行。

  4.4.4在夏季空调工况下启动顺序:制冷机蒸发器进水管上的电动蝶阀打开同时冷水泵运转→冷凝器进水管和冷却塔进水管上的电动蝶阀打开同时冷却水泵运转→冷却塔风机运转→制冷机启动。停机反之。

  4.4.5在空调水系统的分水缸和集水缸之间安装连通管,以适应系统水流量。

  4.4.6变风量系统综合使用房间温度控制、送风量控制、送回风风量匹配控制、新排风风量控制和送风温度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

  4.4.7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的出水管上均安装电动调节阀,通过改变水流量来控制所需空气温度,空调机组以回风温度作为控制信号,新风机组以送风温度作为控制信号。

  4.4.8风机盘管出水管上安装电动两通阀,通过两通阀的启闭来控制室内所需温度,风机盘管的控制信号由室温感应器提供,室温感应器安装在风机盘管回风口处,室温控制器及三速开关在室内方便操作处安装。

  4.4.9主回风管内设置感烟探测器,与空调控制器联动。当探测器探测到烟时,关闭相应的空调机组。

  5机械通风设计

  机械通风系统应包含风机、风管、送风口、排风口、进风百叶及排风百叶,给以下房间如:厕所,机电设备房,地下车库和其他非空调区域或非自然通风房间。

  5.1地下汽车库机械通风系统

  地下汽车库之机械通风将采用送风及排风系统,换气次数为6次/小时。B1层通过车道入口自然补风,B2、B3层设置机械送风系统,送风量为排风量的80%。送风及排风机室将设于地下层。其进风口及排风口将设于1层。日常通风系统采用诱导风机的形式。

  5.2卫生间排风系统

  所有卫生间设机械排风,裙房卫生间通过门的百叶补风,换气次数为20次;办公层卫生间通过吊顶上的连通管补风,换气次数为15次。

  厕所采用集中排风系统,排风机设于19层(设备层)及顶层,经由排风管进行机械排风。厕所的排风经由热回收装置将能源回收用以处理室外新风。热回收装置应设置在新风机组内。

  5.3办公区机械排风系统

  办公区的排风和厕所的排风量的总和应为新风量的90%。办公区的排风应经由热回收装置将能源回收用以处理室外新风。

  5.4厨房机械通风系统

  厨房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换气次数为40次/小时,补风量为排风量的80%。厨房的排油烟系统设计应根据厨房面积及灶具的排列。排油烟系统应安装净化装置,用以清除油烟机和管道中的油烟及气味,最后再将其排放至室外。

  5.5机电设备房机械通风系统

  所有机电设备房的通风应根据设备发热量通过热平衡计算,当缺乏相关资时,参考以下的换气次数确定。

  电梯机房应设置空调及排风系统,排风量为12次/小时,送风量为排风量的80%,以控制其室内温度不超过40oC,当通风系统不能满足降温要求时,将其切换至空调系统。

  消防水泵房应设置送排风系统,换气次数为5次/h;送排风机应与消防水泵联动。当消防水泵起动时将启动送排风机。

  配电室设置4次/小时排风,送风量为排风量的80%。

  冷冻机房、生活水泵房应设置送排风系统,排风次数为5次/h;送风次数为4次/h;或根据设备发热量设计送排风量使室内温度低于40oC。

  燃气锅炉房及燃气调压间应设置通风系统,锅炉房通风换气次数为10次/h加上锅炉燃烧用风量;调压间日常通风换气次数为3次/h,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为8次/h。每个系统的通风机均应采用防爆风机。锅炉房还应设置卸爆口。

  变压器室机械通风系统根据设备发热量或20次/小时排风。

  柴油发电机房机械通风系统根据设备发热量确定。

  6防排烟设计

  6.1标准层办公区设置三个机械排烟系统,发生火灾时烟气由排烟风管排至排烟竖井再由设置在避难层和屋顶的排烟风机排至室外。排烟量按6次换气次数计算。

  6.2标准层走道设置两个机械排烟系统,发生火灾时烟气由排烟竖井上的多叶排烟口排至屋顶,再由设置在屋顶的排烟风机排至室外。排烟量按最大面积乘以120m3/h计算。

  6.3大厅设置独立机械排烟系统,通过大门补风。

  6.4地下汽车库设排烟系统且与排风系统合用,排烟量按6次/小时换气次数计算。B1层利用车道入口进行自然补风,B2、B3、B4层的补风系统与机械送风系统共用。

  6.5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设置加压送风系统。楼梯间正压送风系统在竖向共分三个,高区、低区、地库各一个,风机分别设置在屋顶、避难层、裙房;前室正压送风系统在竖向共分两个,高区一个、低区及地库一个,风机分别设置在屋顶、避难层。保证通过门的风速不宜小于0.7m/s,同时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楼梯间40~50pa、前室为25~30pa。

  楼梯间每隔2~3层设一个常开风口,前室每层均设多叶送风口。

  6.6排烟管道穿越防火墙或楼板处及进出排烟风机房时均安装280℃排烟防火阀。

  6.7排烟风机选用消防高温排烟专用风机。

  6.8群房的防排烟风机设置在群房屋顶,塔楼的防排烟风机设置在18层避难层及塔楼屋顶。

  6.9所有防火阀、排烟阀、电动风阀的信号接至消控中心。火灾时,开启相关的排烟风机和正压送风机,关闭与火灾无关的空调系统。

  6.10高度超过100m的电梯井设加压送风。

  7环保

  7.1在选择设备时,根据《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标准》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等的有关规定,应采取下列降低声源的措施:

  7.1.1制冷机、冷却塔、水泵、空调和通风设备选型符合环保要求,采用低噪声、低振动型。

  7.1.2设备基础设减振装置,管道与设备采用柔性连接。

  7.1.3空调机组出风口设消声器、回风口设消声静压箱,静压箱内贴非燃性吸音材料,风机前设消声器。

  7.1.4消声和设备用房安装隔声门,室内作隔、吸声处理。

  7.2排风系统的排出口位置避免在人员逗留区,尽量出屋面高空稀释后排入大气。

  7.3餐饮和副食品加工烹饪油烟废气经净化器处理,达到《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后,从高空排放。

  8风道与水管的材料与保温

  8.1空调主风管采用镀锌钢板制作,VAV送风管采用玻纤风管(暂定)。通风与排烟管道采用镀锌钢板,法兰连接,钢板厚度及法兰规格按照《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的有关规定执行。

  8.2空调水管DN<80采用镀锌钢管,DN≥80采用无缝钢管;空调冷凝水管采用UPVC管。

  8.3空调供回水管、冷凝水管均采用难燃型发泡橡塑保温,镀锌钢板制作的空调风管采用密度不小于48kg/m3的离心玻璃棉保温。

  冷冻水管保温层厚度如下:

  DN≤32,δ=25mm;DN40~100,δ=30mm;DN>100,δ=35mm。

  空调冷凝水管保温层厚度为:δ=13mm。

  镀锌钢板空调风管的保温层厚度为:δ=26mm(在空调房间吊顶内)

  δ=40mm(在非空调房间内)

篇3:项目暖通、动力部分设计说明书

  Z地产项目暖通、动力部分设计说明书

  1.设计依据

  1.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20**版)

  1.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1.3高层民用建设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版)

  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20**版)

  2.设计参数

  2.1室外设计参数

  2.1.1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冬季通风 2℃

  夏季通风 32℃

  冬季空调 -3℃

  夏季空调 35℃

  2.1.2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28.3℃

  2.1.3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最冷月平均 73%

  最热月平均 81%

  2.1.4室外风速

  冬季平均 2.6m/s

  夏季平均 2.6m/s

  2.1.5大气压力

  冬季 1025.2hpa

  夏季 1004.0hpa

  2.2室内设计参数

  功能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允许噪声标准新风量

  冬(℃)夏(℃)(%)dB(A)M3/h·人

  商场18~2026~2840~65%≤5025

  卧室18~2224~2840~65%≤4040

  起居室18~2224~2640~65%≤4530

  会所18~2024~2640~65%≤4530

  客房20~2224~2640~65%≤4050

  宴会厅、餐厅20~2223~2540~65%

  ≤4530

  3.设计范围

  3.1空调系统设计:

  3.1.1住宅部分:

  住宅每户设独立的小型变频中央空调系统,空调室外机的位置配合建筑设计考虑。空调的凝结水排入专用的凝水管道,集中排放。

  3.1.2酒店部分:

  星级酒店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总冷负荷约为13250KW(3900RT),总热负荷约为6600KW.空调冷热源分别接自地下室的制冷机房及锅炉房。冷水机组采用三台1200RT的离心式冷水机组和一台300RT的螺杆式冷水机组,提供7℃-12℃的空调冷冻水。锅炉采用燃气热水锅炉三台,提供95℃-70℃的热水,经热交换器向空调水系统提供60℃-50℃的空调热水。四台冷却塔设于裙房屋顶。空调水系统为两管制同程式。

  标准客房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公共部分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有特殊要求的房间采用分体式空调器。

  空调系统考虑自控。

  3.1.3会所、商业、办公等

  根据使用情况,分别设计中央空调系统,空调冷热源采用风冷热泵机组,夏季提供7℃-12℃的空调冷冻水,冬季提供55℃-45℃的热水。热泵机组放在屋顶等合理位置

  3.2 通风及防、排烟系统:

  3.2.1按照规范要求设防排烟系统。

  3.2.2地下车库等按建筑划分的防火分区设计机械排烟系统,同时设计补风系统,补风量为排烟量50%.排烟系统兼排风系统。

  3.2.3变、配电间的排风系统兼做排灭火气体系统。当灭火气体灭火时,排风系统自动关闭,火灾后自动或手动开启排风系统,排除剩余的灭火气体。

  3.2.4设备用房、卫生间、会所、商场等设计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系统。

  3.2.5住宅部分卫生间设计机械排风系统,厨房设计抽油烟机通过土建变压风道自屋面排出。

  3.2.6空调风管穿过空调机房和防火墙处均设70℃防火阀。排烟系统排烟风机前和排烟支管均安装280℃排烟防火阀。

  3.3 燃气系统设计

  住宅及餐饮等的厨房设计燃气供应系统,住宅一户一表其它根据使用情况设表,厨房内设置燃气泄露报警联动装置。

  3.4自动控制:

  3.4.1设备、风口、阀门均由消防控制中心集中控制和监视。当某一区域发生火灾时,烟、温感报警发出信号,经消防控制中心确认后,自动或手动开启该区的排烟口及正压送风口,排烟风机和加压送风机自动投入运转,同时该区的非消防用空调通风设备断电自动停止运转。

  3.4.2达到分房间、系统控制、调节室内温度。

  3.5消声减振、节能、环保

  3.5.1通风设备均采用节能高效、低噪声产品。

  3.5.2、通风设备与管道连接处安装软接头。

  3.5.3振台座,冷水机组、空调器、风机与基础间垫橡胶减振垫,吊装设备和管道采用弹性支吊架。

  3.5.4备进出口设计消声静压箱或消声弯头,以满足室内噪声要求。

  3.5.5冷媒采用环保冷媒。

  3.5.6虑热回收。

  3.5.7测器,按CO2浓度调整排风机转速,以保持最少的通风量,达到节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