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研究性学习培训材料

  根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要求,高中学生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高中阶段共计15学分。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中学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在于改变同学们以单纯地接受老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同学们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使你们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概括地说,一方面是要改变大家的学习方式,使你们学会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是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目前同学们已经在各科学习中进行的探究学习;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式,就是我们这里讲述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类型

  目前,在中学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有两种类型:课题研究类与项目设计类。

  (一)、课题研究类:

  课题研究类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等。

  1、调查研究法:为了解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于是对各地中学生上网目的进行问卷调查,将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这种研究方式就是调查研究;

  2、实验研究法:每当我们夏天走到久放的垃圾堆旁边时,总能闻到排放的气体所产生的一股刺鼻味,为了弄清这些气体到底含有哪些主要成份,对我们身体有无伤害,我们可以收集该垃圾堆排放的气体,并在实验室对这些气体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方式就是实验研究;

  3、文献研究法:基督教宣称耶酥是人类的救世主。如果我们想知道历史上是否真的有一个叫耶酥的人,这时前两种研究方法都不太适合,我们只能借助于古人所留下的文献资料,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抑或中立的都要先进行大规模地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客观地研读分析、批判推敲、反复考证,从而得出结论。像这样的研究方式就是文献研究。

  (二)、项目设计类:

  项目设计类则是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和科技类项目设计。比如,马路中间现有一道绿化带把路道分隔成两半,但又不是全隔开,还是会有行人或车辆从绿化带的间隔区域在东、西两边串过,现有的设计到底是否合理呢?我们可以经过调查、分析,设计出更好的方案,这就是一项社会性的设计项目。又如,下雨时,人们出行很不方便。打雨伞吧,必须牺牲我们仅有的两只手中的一只手,穿雨衣吧,雨衣的透气性差而且防雨性能也不好,有钱人坐汽车,即使汽车的雨刮器再好,司机还是无法忍受汽车玻璃上的雨水。我在想,雨伞能否改进,改进后能解放出我们的一只手。雨衣与汽车玻璃能否使用新的材料,这种材料就像荷花叶那样水不能沾上去。那多好啊!

  将来你们中无论是谁发明了这种材料,或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而获得专利时,你一定一定要记得感谢研究性学习噢,因为是研究性学习为你启迪了思路啊。

三、我们学校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根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高中三年共进行3个课题的研究,高一年级两个课题每个课题5个学分,共10个学分;高二年级第一学期一个课题5个学分,共计15个学分。

  我们希望这项活动不占有同学们太多的在校学习时间,所以有一部分日程安排在双休日和假期由你们自行独立完成。但如果这项活动全部安排在假期,小组活动过程中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太方便,更不能留下开展这项工作旁证材料,如将来必须要你们提供的照片、视频等相关资料。所以假期结束后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课时间进行交流、材料整理、成果展示和学分认定等过程。

  在组织形式上,我们建议采取小组合作研究或个人独立研究两种形式。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要学习形式时,同学们自己按所喜欢的学科组成5-6人的课题小组(班主任适当调配),并推选组长,每组原则上由所选学科的老师为指导教师。成员各有分工,各展所长,并团结协作。分组后人员不宜流动。也可适当采取个人独立研究形式,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同学们各自相对独立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活动。

  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程序:

  1、按喜好的学科组建课题小组,学科老师为指导老师,并填写《园区三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申报表》;

  2、小组成员与指导老师共同选择确定研究课题,并填写《课题研究小组成立用表》,同时确定小组成员分工。班主任老师在此基础上把全班研究的课题整理填写好《研究性学习课题汇总表》。必要时,可举行开题报告;

  3、中期,按分工进行研究性学习,保持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与指导老师之间的联系,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填写《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

  4、后期,进行小组交流、材料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报告》或进行其它形式的成果展示,并在指导老师的参与下完成学分认定等过程。

四、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步骤:

  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分三步完成:以问题为中心,从进入问题情境,到实验体验,直至最终的表达与交流。

  在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①同学们要适当知道一些主要的研究方法:如搜集信息的经常采用的观察、实验、文献、调查、咨询等方法;处理信息时常用的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综合法等;进行逻辑推理时用到的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这些方法不是一下子要求你们都知道,更不是说不了解这些方法就不能开展研究活动。实际上,当你们遇到问题时可以问你们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会给你们时时刻刻的帮助。

  ②学生分组,选出组长,确立研究的问题(专题、课题),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和进度表,确定指导教师;当我们小组确定了一个研究课题后,就要设计一些研究方案,这方案就是阐述怎么去研究,何种手段?设定一个研究进度,比如,为了进行这一研究,必须第一步要做什么?是收集原始数据,还是组织学习理论等等为进一步研究作好数据和心理、知识、能力方面的准备。第二步做什么?第二步往往是探究的核心,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推测、论证等工作,第三步是陈述你所获得的结论。当然这一切活动的开展当然离不开指导老师,所以,必须早早地确定指导老师。

  ③举行开题报告会,聘请指导教师参加。在开题报告会上,向大会陈述你们选择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这个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步骤,课题研究的条件、预期成果,并在大会上回答老师们的提问。建议同学们在开课报告会上课题小组长发言时用PowerPoint幻灯片作辅助说明。开题报告会上,指导老师要根据课题组长的报告情况填写开题报告评审表。

  研究处于实验体验阶段时,同学们要认真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①搜集、分析、整理、提取各种信息资料;可采用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调查、科研实验等形式;

  ②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做好记录;

  ③在小组以内,小组之间,班级之间,师生之间等可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这一阶段,指导老师将会跟踪指导,随时掌握各小组或个人的研究进程,并加以指点,做好记录。

  活动即将结束,进入表达交流阶段时:

  ①各小组或个人上交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活动方案,科技作品,音像资料,软盘等成果材料,每人上交一份小结,年段举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交流报告会,评选优秀成果奖;

  ②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或个人的研究成果。

  在课程档案中,同学们和指导教师都有一些必须书面完成的工作记录。同学们按课题组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分别有:课题审报表、开课报告评审表、研究方案、研究成果;研究周记、个人小结;指导老师必须完成的有:指导笔记、工作总结或论文。

  学生上交的研究方案中必须包括名称、目标、意义、内容、方法、所需资源、人员分工、进度安排、成果形式、指导教师www.aishibei.com等内容,并在开题前上交。

  研究周记必须记载个人每周学习研究的情况。含时间、地点、具体的研究内容、收获、体会、问题等。研究周记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课题结束时的最后一篇周记为总结。从开课那一周开始,每周上交指导教师批阅、签名。建议整个年段采用同一种规格的笔记本或练习簿用来写周记,这本笔记本是同学们进行过研究性学习的最重要的凭证。

  研究成果可以是:结题报告、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科技作品、软盘、录像资料等。课题结束时上交。

五、如何对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作出评价呢?

  (一)评价内容

  1、个人评价内容:参与过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完成任务情况(个人在课题研究中承担的责任),以及个人学习材料积累,即,文献资料、学习心得、研究方案、实验方案等;

  2、课题组评价内容:

  (1)开题评价:问题意识,思路方法,方案可行;

  (2)中期评价:信息集取,思维创新,操作技能,探究习惯,实践能力,协作精神;

  (3)结题评价:凝炼观点,论证能力,表达交流(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发明制作等)。

  (二)评价程序

  1、个人评价:个人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采用个人评价与课题组评价进行有效结合的方法进行民主评议,并填写《园区三中研究性学习(个人)学分认定表》进行自我评定,然后报指导指导老师评定;

  2、课题组评价:先小组讨论,并填写《园区三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学分认定表》进行自我评定,然后报指导指导老师评定;

  3、学校评价:由教务处组织人员对各课题组及个人进行评价给定学分。

  4、学分=认定的个人学分×40%+认定的课题组学分×60%

  同学们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如果需要设计一些表格对调查或实验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或对实验现象进行记载等,可请指导教师从学校网站上下载相关表格(表格可以进行更改)。

  为了让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现在给你们看一个实例,看看别人是怎么进行操作的,我们也要学会采取类似的方法。

篇2:中学研究性学习培训材料

  根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要求,高中学生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高中阶段共计15学分。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中学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在于改变同学们以单纯地接受老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同学们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使你们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概括地说,一方面是要改变大家的学习方式,使你们学会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是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目前同学们已经在各科学习中进行的探究学习;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式,就是我们这里讲述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类型

  目前,在中学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有两种类型:课题研究类与项目设计类。

  (一)、课题研究类:

  课题研究类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等。

  1、调查研究法:为了解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于是对各地中学生上网目的进行问卷调查,将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这种研究方式就是调查研究;

  2、实验研究法:每当我们夏天走到久放的垃圾堆旁边时,总能闻到排放的气体所产生的一股刺鼻味,为了弄清这些气体到底含有哪些主要成份,对我们身体有无伤害,我们可以收集该垃圾堆排放的气体,并在实验室对这些气体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方式就是实验研究;

  3、文献研究法:基督教宣称耶酥是人类的救世主。如果我们想知道历史上是否真的有一个叫耶酥的人,这时前两种研究方法都不太适合,我们只能借助于古人所留下的文献资料,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抑或中立的都要先进行大规模地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客观地研读分析、批判推敲、反复考证,从而得出结论。像这样的研究方式就是文献研究。

  (二)、项目设计类:

  项目设计类则是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和科技类项目设计。比如,马路中间现有一道绿化带把路道分隔成两半,但又不是全隔开,还是会有行人或车辆从绿化带的间隔区域在东、西两边串过,现有的设计到底是否合理呢?我们可以经过调查、分析,设计出更好的方案,这就是一项社会性的设计项目。又如,下雨时,人们出行很不方便。打雨伞吧,必须牺牲我们仅有的两只手中的一只手,穿雨衣吧,雨衣的透气性差而且防雨性能也不好,有钱人坐汽车,即使汽车的雨刮器再好,司机还是无法忍受汽车玻璃上的雨水。我在想,雨伞能否改进,改进后能解放出我们的一只手。雨衣与汽车玻璃能否使用新的材料,这种材料就像荷花叶那样水不能沾上去。那多好啊!

  将来你们中无论是谁发明了这种材料,或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而获得专利时,你一定一定要记得感谢研究性学习噢,因为是研究性学习为你启迪了思路啊。

三、我们学校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根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高中三年共进行3个课题的研究,高一年级两个课题每个课题5个学分,共10个学分;高二年级第一学期一个课题5个学分,共计15个学分。

  我们希望这项活动不占有同学们太多的在校学习时间,所以有一部分日程安排在双休日和假期由你们自行独立完成。但如果这项活动全部安排在假期,小组活动过程中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太方便,更不能留下开展这项工作旁证材料,如将来必须要你们提供的照片、视频等相关资料。所以假期结束后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课时间进行交流、材料整理、成果展示和学分认定等过程。

  在组织形式上,我们建议采取小组合作研究或个人独立研究两种形式。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要学习形式时,同学们自己按所喜欢的学科组成5-6人的课题小组(班主任适当调配),并推选组长,每组原则上由所选学科的老师为指导教师。成员各有分工,各展所长,并团结协作。分组后人员不宜流动。也可适当采取个人独立研究形式,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同学们各自相对独立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活动。

  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程序:

  1、按喜好的学科组建课题小组,学科老师为指导老师,并填写《园区三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申报表》;

  2、小组成员与指导老师共同选择确定研究课题,并填写《课题研究小组成立用表》,同时确定小组成员分工。班主任老师在此基础上把全班研究的课题整理填写好《研究性学习课题汇总表》。必要时,可举行开题报告;

  3、中期,按分工进行研究性学习,保持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与指导老师之间的联系,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填写《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

  4、后期,进行小组交流、材料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报告》或进行其它形式的成果展示,并在指导老师的参与下完成学分认定等过程。

四、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步骤:

  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分三步完成:以问题为中心,从进入问题情境,到实验体验,直至最终的表达与交流。

  在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①同学们要适当知道一些主要的研究方法:如搜集信息的经常采用的观察、实验、文献、调查、咨询等方法;处理信息时常用的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综合法等;进行逻辑推理时用到的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这些方法不是一下子要求你们都知道,更不是说不了解这些方法就不能开展研究活动。实际上,当你们遇到问题时可以问你们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会给你们时时刻刻的帮助。

  ②学生分组,选出组长,确立研究的问题(专题、课题),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和进度表,确定指导教师;当我们小组确定了一个研究课题后,就要设计一些研究方案,这方案就是阐述怎么去研究,何种手段?设定一个研究进度,比如,为了进行这一研究,必须第一步要做什么?是收集原始数据,还是组织学习理论等等为进一步研究作好数据和心理、知识、能力方面的准备。第二步做什么?第二步往往是探究的核心,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推测、论证等工作,第三步是陈述你所获得的结论。当然这一切活动的开展当然离不开指导老师,所以,必须早早地确定指导老师。

  ③举行开题报告会,聘请指导教师参加。在开题报告会上,向大会陈述你们选择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这个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步骤,课题研究的条件、预期成果,并在大会上回答老师们的提问。建议同学们在开课报告会上课题小组长发言时用PowerPoint幻灯片作辅助说明。开题报告会上,指导老师要根据课题组长的报告情况填写开题报告评审表。

  研究处于实验体验阶段时,同学们要认真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①搜集、分析、整理、提取各种信息资料;可采用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调查、科研实验等形式;

  ②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做好记录;

  ③在小组以内,小组之间,班级之间,师生之间等可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这一阶段,指导老师将会跟踪指导,随时掌握各小组或个人的研究进程,并加以指点,做好记录。

  活动即将结束,进入表达交流阶段时:

  ①各小组或个人上交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活动方案,科技作品,音像资料,软盘等成果材料,每人上交一份小结,年段举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交流报告会,评选优秀成果奖;

  ②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或个人的研究成果。

  在课程档案中,同学们和指导教师都有一些必须书面完成的工作记录。同学们按课题组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分别有:课题审报表、开课报告评审表、研究方案、研究成果;研究周记、个人小结;指导老师必须完成的有:指导笔记、工作总结或论文。

  学生上交的研究方案中必须包括名称、目标、意义、内容、方法、所需资源、人员分工、进度安排、成果形式、指导教师www.aishibei.com等内容,并在开题前上交。

  研究周记必须记载个人每周学习研究的情况。含时间、地点、具体的研究内容、收获、体会、问题等。研究周记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课题结束时的最后一篇周记为总结。从开课那一周开始,每周上交指导教师批阅、签名。建议整个年段采用同一种规格的笔记本或练习簿用来写周记,这本笔记本是同学们进行过研究性学习的最重要的凭证。

  研究成果可以是:结题报告、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科技作品、软盘、录像资料等。课题结束时上交。

五、如何对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作出评价呢?

  (一)评价内容

  1、个人评价内容:参与过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完成任务情况(个人在课题研究中承担的责任),以及个人学习材料积累,即,文献资料、学习心得、研究方案、实验方案等;

  2、课题组评价内容:

  (1)开题评价:问题意识,思路方法,方案可行;

  (2)中期评价:信息集取,思维创新,操作技能,探究习惯,实践能力,协作精神;

  (3)结题评价:凝炼观点,论证能力,表达交流(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发明制作等)。

  (二)评价程序

  1、个人评价:个人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采用个人评价与课题组评价进行有效结合的方法进行民主评议,并填写《园区三中研究性学习(个人)学分认定表》进行自我评定,然后报指导指导老师评定;

  2、课题组评价:先小组讨论,并填写《园区三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学分认定表》进行自我评定,然后报指导指导老师评定;

  3、学校评价:由教务处组织人员对各课题组及个人进行评价给定学分。

  4、学分=认定的个人学分×40%+认定的课题组学分×60%

  同学们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如果需要设计一些表格对调查或实验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或对实验现象进行记载等,可请指导教师从学校网站上下载相关表格(表格可以进行更改)。

  为了让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现在给你们看一个实例,看看别人是怎么进行操作的,我们也要学会采取类似的方法。

篇3:高中家长培训会学校授课材料

高中家长培训会学校授课材料

  各位家长同志:你们好!

  首先,对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培训会,我代表我自己和所有的任课教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召开这次家长培训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促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总之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我希望也相信,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我们的家长会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圆满的成功!

一.班级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本班学生64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0人,。

  (二)、教师情况:语文:周老师1-***9 数学:陈老师1***6

  英语:郑老师(班主任)13**01

  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义务为那些基础差的同学补课。

  (三)、本班自开学以来存在的问题

  1.自信心严重不足

  2.纪律卫生观念淡薄

  3.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不是很好。

二.期中考试情况

  期中考试是对学生半学期以来学习情况的检测,结果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大部分同学成绩较开学时都有进步,其中一部分同学的进步还是很大的,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存在严重偏科现象。

三、学生现状分析

  12-16岁年龄段上,教育学和心理学把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上,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矛盾。父母要高度重视对这一关键期和危险期的监护和把关。这一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试,但他们的愿望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是有很大的矛盾的,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信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和同龄人诉说又冒着曝光的危险,所以他们感觉没有朋友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们,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女生这种会更加强烈。他们的情感很脆弱,最容易冲动,做事也很莽撞,后果意识能力差,近几年也有学生离家出走的情况。

  这一时期的另一显着特点是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感到新奇,另一方面又充满羞涩和不安,不愿让父母进自己的房间了,有自己的秘密了。心理上的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产生了爱情的萌芽,大多数早恋的孩子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家长要高度重视,决不能有不良的刺激对孩子产生影响,特别是性感之类的刺激,要注意从家庭生活到电影,电视节目,一定要有适度的选择。冲动是他们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好奇是他们一生中的高峰。他们虽达不到辨析是非的能力,但很自信,自我抑制能力在这段时间最低。所以父母和老师,一定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具有以下两大特征:

  1、抽象的逻辑思维有了发展,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在认识事物和考虑问题,还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来支持。

  2、独立性和差别性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不满足于老师和课本中的解释,有时提出相反的看法,最喜欢争论,在家长面前更是如此,有时很片面,很有主见,有时自信到过分的程度,“谁是中国目前最好的歌唱家?”“我,只是未被发现”一个学生郑重其事地回答老师的提问。

  当家长老师的总是觉得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如小学时期听话,很喜欢顶嘴,所以父母常骂他们“越长越调皮了”。实际上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是少年时期孩子的一种心理特征的反映,是人生第二次反抗高潮的具体表现,父母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更应该讲道理,态度不要粗暴,语言不要挖苦,要讲究分寸。如果还用小学时期的简单说教是不行的,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使他们提高了认识又明白了道理,和家长统一认识,只要从内心服了,教育效果就是良好的。

  针对以上学生特点,在此我强调如下问题:

一、 强化家庭教育意识,努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孩子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公民,孩子是我们晚年的继承和希望,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的幸福,错误和不良的家庭教育就是我们自己的晚年的痛苦和辛酸,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文明平等竞争的社会,若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就难于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持自己。人生最大的烦恼莫过于儿女的不成器,为人一生最大的欣慰莫大于孩子的有才有德,在教育子女的问题有一个不成定论的公式,现在多付出一点,尽了自己的努力和职责,否则就会欠账,欠帐越多就会还债,还债有三个方面:一是升学,二是就业,三是婚姻,他们在社会上无法维持生存时,需要你的不断接济和帮助,有的家庭父母现在只考虑自己的欢乐和轻松,不注重教育付出,只能是一代惩罚一代,恶性循环,然而有知识有见地的家庭则是一代负责一代,一代孝敬一代,一代胜过一代,为国家社会培养了栋梁之才,自己也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二、 努力培养孩子的智力和素质,适应世界和社会变革潮流。

  用知识爆炸已无法形容现在知识的迅速发展。教材的逐年更新,对家长提出一个问题,要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把孩子的智力开发和训练好,就教育的潜在力分析,学校教育的潜在能力远不及家庭教育潜在能力。特别是人的智力开发问题,就目前人的成长规律和生活习惯而言,人的素质能力也就是从家庭的童年时代便开始了大幅度的拉开差距,因为家庭的文化层次和教育形式的影响差别是很大的。

三、理智爱子的问题

  大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如果仅仅是为了爱,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溺爱是一咱低本能的爱,真正的爱是理智高尚的爱,吃喝拉撒睡是爱,教子吃苦教子成材更是爱。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的问题。

  作为家长,首先明白,孩子的智力基础和品质基础是在家庭中奠定的,人的智力和品质是在家庭的塑造下成型的,学校是接过这块毛坯进行继续加工的,从家庭,幼儿园,小学到初中,这已是第四棒,在学校塑造和加工的全部过程中,离不开正确家庭教育的配合,倘若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配合,再好的师资和学校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的教育形式是群体性的教化形式,它的德智其它教育都是群体性的教化,主要任务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体,一个老师负责几十人的教化任务,所以学校不可能象父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教化的对象,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无论从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上来讲,还是从教育的对象情感上来说,家庭教育占有特殊的优势作用和地位,其潜在能量是巨大的,开拓的前景是广阔的。

  孩子在同样的年龄段里,同时走进同一的学校,在同样的班级里就读,授课的时间是相同的,教化环境是一致的,教则教规是一致的,然而接受教育的效果则是区别很大的,这种大优大劣分化的原因。并不在于学校教育质量,而在于家庭教育的配合上。所以只强调学校教育质量,而不检查自己家庭教育配合的家长,一定是教育知识空白的家长。如果这样比喻,老师好比医生,父母好比护士,学生好比住院的病人,医生的主要任务是下药,父母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父母要全面而准确估计孩子的智力。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对孩子的智力水平作全面的考核,并做出切合实际的准确估计,这种评估不能过高,也不可过低,过高和过低都会导致家庭施教的不准确。错误和不准确的估计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情绪。有的家长在没有全面摸清孩子智力水平的情况下,单凭某一学科或某一单元的学习成绩就盲目断定孩子“笨”,还有的家长盲目过高估计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错误的作纵向比较,拿自己儿时的水平与当代孩子作比较,这种比法误差也很大。那时你的童年只会玩弹弓、掏鸟窝,现在他们是会踢足球、上网吧,农村中有句古话叫“庄稼看人家的好,孩子看已的好”这一习惯意识在当代人中还是十分明显。所以在自己孩子婴幼阶段怎么看也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慧,有的还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做过一两件让自己吃惊的事就会念念不忘,但到了上学后比较就看到了差距,再到中学阶段就灰心意冷,这就是对孩子智力估计失误所造成的。作为智力好些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总之,进入高中,考上好大学是学生、家长、老师的共同心愿。而且这也必须是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因此也要请家长同志对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多加支持。下面就请家长们对班级管理及其他方面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