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课时津贴考核细则
1.学校领导标准课时(工作量):
正校长2—3节,副校长4—5节,中层正职6—7节,中层副职8—9节。
2.其他管理人员工作量折合课时数:
科室助理、年级段长2—4节;
实物管理8节; 图书管理8节; 实验室管理6节; 信息维护4节;
文印管理8节; 档案管理4节; 体育室管理2节; 食堂管理脱产 。
3.学科教师标准课时:(教师超课时的计算按原制度汇编执行)
在平均课节的基础上适当照顾一、六年级及兼任两个班语文、三个班数学、教研组长、跨学科、跨年级的任课教师工作量1—2课时。
4.其他奖励补贴:
(1)加班补贴:
①各类活动加班,事先需填写活动加班申请表,由主管科室或主管校长审批后,方可有效。
②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日值班按每天100元计算(包括周六、日与寒暑假)。
③上班或节假日时间加班,以每小时10元酌情发放。
(2)活动带队补贴:
①各类活动评委以每天50元,半天30元,或以每小时10元酌情发放。
②学校社团活动以每次30元发放(必须有计划、过程备课、总结)。
③学生中餐管理每次5元,午间管理每次10元予以补助。
④学校体艺“2+1”活动以每次20元发放。
(3)其他补贴:
①期中、期末考试,监考按每场25元计算,改卷按每次100元计算;完成学校指派的命题任务每份按50元计算。
②值周班主任和教师分别按每天补贴40元和30元计算。
③超课时每节按15元计算;代课金每节按15元计算;教师请假(公事除外)代课金自理。
5.注意事项:
①各学科教师除完成以上周任课时工作量(教学常规)外,还应承担与学科相关的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学校班级管理、学生德育引导、作业批改、家访、教科研等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
②57周岁以上的男教师和52周岁以上的女教师,或者身体有特殊疾病的教师,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可酌减周课时量2-4节,予以照顾。
篇2:《课时目标的设定与控制》讲座有感
《课时目标的设定与控制》听讲座有感
8月13日,我们第二期数学培训班的学员,有幸听取了来自嘉兴南湖国际实验学校的省特级教师王建良老师的关于《课时目标的设定与控制》的精彩讲座。王老师其貌不扬,衣着朴素,他的讲座也朴实无华,随着讲座的深入,大家都被王老师幽默的语言,精彩的案例深深地迷住。
王老师的讲座主要讨论了两个话题,即:如何确定课时目标,如何落实课时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动指南,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时目标的确定过程是构建教学框架结构的过程,而教学设计的过程是对课时目标不断分解细化的过程。课时核心目标一旦确定,就是合理选择学习材料。
王老师认为确定课时目标应分四步走: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确定核心价值取向,构建完整教学目标体系。钻研教材要反复地读教材,要想一个问题:我到底要教什么?简单地用别人的教案去拼拼凑凑,上出来的课便没了自己的特色。这不由让我反思起自己的教学,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要上公开课时往往不是先去研究教材,了解学情,确定课时,而总是先去上网搜索,找别人的教案,自己懒得动脑;在制定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时,也往往是照搬照抄教参, 忽视了实际教学价值的正确取向。王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钻研教材时,我们不能只关注一本教材,可以查一些工具书,特别是一些概念,工具书上的定义会更全面、更科学;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看看《课程标准》关于目标是怎么说的;要查看前后教材是怎么编的;其他教材又是怎么编的,不能只局限于一套人教版教材;还可以查看他人的经典设计,或者向同事专家请教,也要向非本学科的老师讨教,问问初中的老师,让他们介绍关于本知识点的看法。这样,从不同的视角变换中去看问题,去研究教材,会对所要研究的内容的本质有更深的体验。
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王老师关于对“确定核心价值取向”问题的剖析。所谓核心价值取向就是核心目标,是指在这一课时中最可实现、而且只能在这一课时实现的目标。如:“平均分”的核心目标是理解平均分的本义;《折线统计图》的核心目标就是会读简单的拆线统计图,感受拆线统计图的生活意义。一节课有一个核心目标,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忽略其它的目标。我觉得王老师说得很有道理,因为一节课中的目标不止一个,有知识性目标,也有过程性目标。我们在考虑一节课的目标时,要有所侧重,有些课可能在目标上会更强调过程,强调体验;有些课,可能在目标上更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练习,或者是更注重学习某种数学的思想、方法。如果在一堂课上想把所有目标都落实到位,那短短的四十分钟一定是不够的。
总之,听了王老师的讲座,让我认识到,只有对教材的多元解读、对课标的多元理解,对学生已有知识充分地了解,一节课的目标确定才能更合理,核心目标更清晰,我们的教学设计也会更合理。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深入地研究教材,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从确定课时目标入手,合理选择教学材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有效。
篇3:超课时津贴考核细则
超课时津贴考核细则
1.学校领导标准课时(工作量):
正校长2—3节,副校长4—5节,中层正职6—7节,中层副职8—9节。
2.其他管理人员工作量折合课时数:
科室助理、年级段长2—4节;
实物管理8节; 图书管理8节; 实验室管理6节; 信息维护4节;
文印管理8节; 档案管理4节; 体育室管理2节; 食堂管理脱产 。
3.学科教师标准课时:(教师超课时的计算按原制度汇编执行)
在平均课节的基础上适当照顾一、六年级及兼任两个班语文、三个班数学、教研组长、跨学科、跨年级的任课教师工作量1—2课时。
4.其他奖励补贴:
(1)加班补贴:
①各类活动加班,事先需填写活动加班申请表,由主管科室或主管校长审批后,方可有效。
②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日值班按每天100元计算(包括周六、日与寒暑假)。
③上班或节假日时间加班,以每小时10元酌情发放。
(2)活动带队补贴:
①各类活动评委以每天50元,半天30元,或以每小时10元酌情发放。
②学校社团活动以每次30元发放(必须有计划、过程备课、总结)。
③学生中餐管理每次5元,午间管理每次10元予以补助。
④学校体艺“2+1”活动以每次20元发放。
(3)其他补贴:
①期中、期末考试,监考按每场25元计算,改卷按每次100元计算;完成学校指派的命题任务每份按50元计算。
②值周班主任和教师分别按每天补贴40元和30元计算。
③超课时每节按15元计算;代课金每节按15元计算;教师请假(公事除外)代课金自理。
5.注意事项:
①各学科教师除完成以上周任课时工作量(教学常规)外,还应承担与学科相关的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学校班级管理、学生德育引导、作业批改、家访、教科研等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
②57周岁以上的男教师和52周岁以上的女教师,或者身体有特殊疾病的教师,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可酌减周课时量2-4节,予以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