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以前也读过一些励志的书,看过后总觉得书中说的都是一些空话,只是泛泛的进行了一些要如何做,如何计划等等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读了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后,感觉很不同,他不仅提出了易于理解的“成功同心圆”说,而且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来阐释成功的秘诀。这些故事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品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我们走向成功之路。

  首先,李开复老师阐述了“成功”一词的真正含义,成功是多元化的,衡量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但最根本的标准应该是: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我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样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读了李老师的“成功”后,体会很深,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与名望的高低,拥有财富的多与少,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和他人有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其次,讲述了该如何做才能获得成功:首先要摆正心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成功的基础。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再将二者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行为方式中,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引导我们追寻自己的理想。在生活、工作中要诚信待人,不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和信任,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行。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赖,而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正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一种良性约束,是养成“诚信”习惯的重要力量。人生态度包括勇气,自信,同理心,胸怀,自省,积极。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境域,这就要求每个人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永保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顺境中,要善于自省,客观的评估自己,避免因盲目乐观而高估自己;在逆境中,要鼓足勇气,充分自信,用更加主动的态度来改变自己的境域;在处理事情时,要怀着同理心和容纳百川的胸襟,待人处世要将心比心,为他人留下空间和余地,主动反省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在人生态度上,我觉得自己在自信和勇气上还有些欠缺,在开会或其他场合总是不够自信,有想法但是没有勇气去表达,只是被动的等待被要求发言时才说。所以以后我一定会积极勇敢的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行为手段是实现价值观的途径。具体体现在四种能力上,即学习力、有效执行力、合作沟通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素养。现在一项工作的完成会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大量的人际交流,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最终实现对工作任务的有效执行。同时发现兴趣和追求理想是行为手段的源动力,一个人只有拥有理想才能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果断的作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沿着自己的成功之路稳步前行。我觉得它最值得读的地方是李开复老师结合了中国和美国人思维的精华。而且给了正确的成功的概念和方法。

  我看过写不少助人成功和成材的办法,也许他们写的不错,给出的方法也能把人塑造得更好,可是却无法让人有模仿的冲动和理由。但是这本书的背后,有一个真正的成功人士的影子,沉稳、睿智,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开放、善于沟通,有着一个优秀的美国人所具备的素质。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且知道如何去做。这种智慧,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并不多见。这本书里面传统而又开放的思想,应该能与当代中国年轻人一贯的思维找到切合点。一直觉得自己够聪明,够冷静,李开复老师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看了他举了的那些学生来信的例子:“我的目标就是考清华的研,可我又担心自己考不上,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等等的各种言辞,我终于明白其实我也一样迷茫,一样没有看穿一些东西,没有领悟一些东西。

  做最好的自己,这么傻的书名,却成为我读完全书时真正的信念!不是每个人都足够坚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整清楚地认识自己,不是每个人都足够优秀,不是每个人都成熟到可以和一个四十多岁冷静睿智,事业辉煌到如同神话一般的男人比。那么,为什么不读读这本书呢?让一双沉稳的眼睛帮助你打量你自己,看到你的与众不同,你独特的优秀和你从来不曾察觉的缺陷。李开复是聪明的、努力的,也是足够幸运的。他幸运的是他有一个传统又开放的母亲,从小便被灌输了中华的传统美德,又被送到了美国接受了开放式的教育和熏陶。他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品德卓著,坚定地追求自己梦想的父亲,让他明白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热爱。他幸运的是他碰到了一个学问出色、品格甚高的老师,即使他的看法和研究方向与老师完全相悖依然不遗余力的支持他,最终使得他在自己的第一项研究上取得成功。

  他更幸运的是他遇到的这些人,这些事使得他逐渐形成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一步步坚定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终于理解,比尔·盖茨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首富了,因为他的目标并不是赚钱。我也能够理解李开复为什么能够取得那么多的成就了,因为他的目标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成功。寻找一份事业,而且乐在其中,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而且用它来造福世界和人类。

  最后,是让读者用“智慧选择成功”,智慧并不是指人的智商,而是主动发现并选择最完整,最均衡的状态,以此来获得成功。当你做出选择后,就要“轻轻”放下,不要过多的考虑,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完成你的选择,那么这就是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书中,通过缜密的逻辑和真实案例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选择我的成功”这一主题。这本书对于我们青年人选择未来的道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雕塑出来未来的自己有很大帮助。最后引用李博士的一句话:“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做最好的自己,做快乐的自己,一步步向成功迈进。

篇2:《做最好的党员》读后感

  《做最好的党员》读后感--做最好的教师党员

  《做好的党员》这本书以新颖的观点、鲜活的案例以及有效的操作性深深地吸引了我。如何迎接建党90周年呢?《做最好的党员》一书给了我明确的答案,以实际行动去做一名最优秀的教师党员就是献给党的最好的礼物。在书中第二单元“最好的党员怎样做”的一篇文章《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付玉玲同志的例子令我佩服,她用心琢磨了岗位的特点,做起事来就心中有数了;她把工作做到了每一个点子上,为了及时联系群众,她收集到了每一户主的电话。作为教师党员的我应该努力向付玉玲同志学习,弄清楚我的教育对象的特点,把工作做到“点子”上。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先弄清楚自己的学生——90后的孩子。上海社会科学院员杨雄教授在对90后孩子的研究分析中,归纳出了几个特点: 1、他们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钱和获得钱的渠道的重要性或多或少被过分强化。 2、90后相对缺乏一种对团队组织的忠诚感,而是以个人和个性作为追求和崇尚的目标。 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他们的视野更开阔,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更多元化,心智发展超前,知识面、早熟度也远远超过父母辈。4、一些社会现实让他们很早就明白应该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关注抽象的哲学。他们更关注工具理性,而不是信仰层面的东西。他们中的一些人更关心自己怎么舒服地生存下去,熟练掌握社会游戏规则。杨雄教授认为他们会随着社会进步向前发展,成为比较全面发展的一代。因此,作为90后孩子的老师应该主动地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需要。从而,用灵活多变、不同的教育方式去引导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等。其次,应与家长保持好联系,积极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以便全面地了解学生,更好地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也应抓住学生的特点,以不同的形式去展示每个学习内容。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拓展业务能力。目前学生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在不断得超前学习,老师只有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教学才能“百战不殆”;他们有着很强的好奇心,通过便捷的信息工具能获取大量的信息,老师只有通过拓展业务能力,才能吸引学生对学科的关注。课堂上教师应当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当认真得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抓住三维目标,以活泼生动的信息技术课堂,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达到学生能自觉、自主学习的目的。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是做事的根本”我十分赞同这一观点。把教育教学做“精”,需要花大量的功夫才能实现,我愿意不断努力,争取不断的进步,做到“有效教学”、“精化管理”。

篇3:《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北三县筹建处向干部职工推荐了几本书,其中就有我之前听人说起过的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一书。当我拿起这本书时,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浮在心头,便急切地打开她,仔细翻阅起来。读完全书,心头攒动,若有所思。最好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何才能做到最好的自己?

  思索之中,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之前在中央电视台《我们的地球》栏目看到过的,五万只蓑羽鹤飞越喜玛拉雅山的故事。喜玛拉雅山最高峰达海拔7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据说,每十个攀登喜玛拉雅山最高峰的人中就有一个丧命的。蓑羽鹤是鹤类中体形最小的,寒冷的天气,食物和水的缺乏,使他们变得很虚弱,狂风在山峰上呼啸,它们必须达到足够的高度才能躲过风暴,面对一次次袭来强烈的气流,它们只好返回,否则便是死亡。对于有些蓑羽鹤来说这只是第一次飞跃,然而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因为有一种猛禽——金雕,一直在等待着他们,伺机抓住它们作为口中之食。瘦弱的身体、恶劣的气候、难以跨越的高度、残酷的围追堵截,并未打消蓑羽鹤飞越喜玛拉雅山的决心,它们一次又一次不停地向最高峰发起冲刺。终于,它们跨越了最大的障碍,它们成功了!飞越巅峰的精灵,它们用生生不息的追求诠释了一个真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是呀,在人的一生中,艰难、困苦、疾病检验着生命的弹性,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硬度和精神的韧性,我想生命的最大值正是在这种承受和忍耐中求得的。当你为一个技术难题无数次攻关无果而想放弃时,当你为家人染上疾病而烦恼担心时,当你因为这样那样的困惑而不能一展抱负时,想想那弱小的蓑羽鹤飞越喜玛拉雅山的勇气吧!只有敢于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还有一个画面,也在此时浮上我的心头。一个屹立在祖国边陲永远只能用左手敬军礼的独臂英雄。他的名字叫丁晓兵,一个荣获了为他特设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的战斗英雄。鲜花掌声中,一位大学生给丁晓兵写过一封挑战信,信中写道“你成为英雄我不钦佩,我有机会也会成为英雄。如果10年、20年后你还是英雄,那就值得我钦www.aishibei.com佩。” 20年过去了,丁晓兵左手练习书法,举办了高水准的书法展;他刻苦训练八大军事项目,其中的七项获得优秀;他和战士摸爬滚打,带出了全军先进团队。20年后的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时代的英雄!丁晓兵的事迹是不是告诉了我们:“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苦功不会白费,“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笃行一定会成功!

  李开复先生说:“勇气引领人生”。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在成功的道路上,快乐总是和磨难相伴,胜利也总是和失败接踵。有勇气追寻成功的人善于从教训中积累力量,从失败中获得新生。在他们看来,无论是感情上的挫折,还是事业上的坎坷,抑或是抉择时的失误,都可以为自己的成长提供最好的经验积累,都可以为自己的内心增添更多的勇气。”所以,只要坚信、坚守、坚忍,这世界就没有什么可以把我们打倒。有人在激流险滩中仍能“胜似闲庭信步”,有人在痛苦迷茫时仍能“拔剑四顾心茫然”,有人在困苦交织时仍能“笑看人生云卷云舒”,那是因为恒久的忍耐已化作无形的坚毅。只有敢于不断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天上若无难走路,世间哪个不成仙”?站在人生的舞台上,你有掌声四起的时候,也有舞台落幕的时候;你有高歌奋进的时候,也有踌躇不前的时候;你有抱负远大的时候,也有意志消沉的时候。但无论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只要你勇于飞越心中的“喜马拉雅”,那么你就将是“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