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读物阅览心得
——历史与社会老师听《风云唐太宗》有感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与社会老师,我读过的历史题材读物不下十本,只因我对历史题材的读物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丝毫不逊色于人们对于宫廷穿越剧的喜爱。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有名的皇帝被我读了个遍,可谓增长了不少知识。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以我从各代帝王的为人处事,勾心斗角的荡气回肠的事迹中想到我党在文革期间所犯错误的必然性——那是伟大领袖行帝王之术,捧杀功臣,正所谓兔死狗烹。文革中对大功臣的冤案错案的发生,有了自己的体会。
今年了解参读的有关的帝王有:汉高祖,汉武帝,汉光帝,李世明,武则天,朱元璋,朱棣,雍正。他们大多是开国皇帝,他们的事迹足以震天撼地,在中华的大地上呼风唤雨,改写乾坤。他们都是永垂不朽之人,他们为中华儿女做出的丰功伟绩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他们好比一颗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中华文明的滔滔历史长河之中,是中华名族的无价之宝,值得后人歌功颂德。
近日来,每天晚上拿着手机听《风云唐太宗》,让我难以忘怀,细细品味,惬意不已。多彩的故事背后有着引人深思的智慧,故事中的人物韬光养晦的策略之后的辛酸苦楚,他从一位将军之子到九五之尊历经多少的刀光剑影。血与火,诗与歌,在这位帝王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我不由得想将这一位传奇帝王的故事娓娓道来。
隋末杨广荒淫无道,黎庶百姓饥寒交迫白骨盈野,饿殍遍地,当时地面上先后出现了各路皇帝,刘武周,李密,李渊,薛秦,王世充,宇文化及等人,林立于中华大地,令人应接不暇。这些豪杰,包括他的父亲在内,都败在了他的谋略之下。
消灭这些人物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他们都不是省油的灯。但早期的李世民就彰显包揽四海之志,深藏经略天下之心。李世民一生跟随他的谋士不计其数,第一位大贤当属刘文静,此人大家听的很少,但他有将相之才,要在隋末当一回逐鹿人,此人必不可少,李世民当初太原起兵时,他帮了大忙。也正因为此人,李世明结交了更多的海内大贤。只因他与李渊不和,又是李世民的第一死党,怕他威胁自己的皇位,趁李世民外出打仗之时,李渊以某逆之罪将其杀害。其他的各位功臣名将都没刘文静这么倒霉了。《隋唐英雄传》里的人物相比大家耳熟能详,历史中李世民的武将有李靖,李勋(徐世勋),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等护其左,打江山,伴其右,得天下。可以说李世民的江山是他一手经营的。
喋血宣武门,李世民登帝位之后,谦虚谨慎,勤俭节欲,从谏如流,终于有了后人所称谓的贞观之治。他在位是甚至出现了一年仅有29人判死刑的清明之治。文成公主进西藏,玄奘取经著《大唐西域游记》,魏征的《渐不克中疏》感人肺腑,还有偷来的《兰亭集序》……
唐太宗在年轻的时候未打过败仗,但他御驾亲征高丽,却无功而返,落得箭伤;这样一位贤主,却在由谁继承大位上犯下了错误。毛泽东说:“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如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听书”还原了一个生动逼真,有血有肉,伟大而又平凡的李世民,“在遵循历史的基本框架下,不仅条清缕析的基数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更全力透视事件发展的内部联系及其实质”。
当然,此书蕴藏的为人处事的智慧,不是我一朝半夕能说清楚的。吊祭叛臣,杀李密的是李世民,吊李密的也是李世民,其先硬后软,收买人心。三擒三放尉迟敬德。李世民用兵之道不战而屈人之兵,自己屯营,不与正面交锋,背后袭扰,待其粮草耗尽之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杀他个措手不及。对待他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处处忍让,等待时机,先抑后扬,一举歼灭。他并未实行历代开过皇帝兔死狗烹之举,励精图治,使贫瘠的中华国力渐胜,开创圣唐。
听《风云唐太宗》,耐人寻味,堪称描述李世民的绝笔。听完此书,仿佛余音缭绕,三日不绝,大大的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
篇2:《历史教学之巧》读后感
《历史教学之巧》读后感
z小学
最近,有幸读了英国作家墨菲写的《历史教学之巧》,书中提供的各种方法,不是按照教学内容,而是按照教学技巧的使用难度,由浅入深排列 。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历史教学并不仅仅注重循序渐进地积累知识。因此本书在提出教学教学建议的同时,通常也会给出范例,告诉你如何将书中的方法与儿童教育关键阶段1到关键3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根据英国国家教育大纲规定:关键阶段1,5-7岁,关键阶段2:7-11岁,关键阶段3:11-14岁,关键阶段4:14-16岁。)书中很多方法可以应用到历史教学的任何章节中去。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因此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民主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扬教学民主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教师要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随时注意使学生们带着愉快的、轻松的、自信的、渴求新知、专心致志的心情来学习,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氛围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教师过多地扮演着“学生行为惩戒者”的角色,在学生表现出“越轨”、“异端”倾向或暴露出缺点时,常常得到的是斥责、讥讽、赶出教室甚至是体罚,那就会给学生心理上蒙上一层可怕的阴影,学习也就无兴趣可言了。
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www.aishibei.com特点和教学需要,运用自己的人格、形象、情感以及语言手段来调节和控制各种教育影响,努力创设积极、让人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师生合作的课堂气氛。同时,教师要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待品德不良或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并付出加倍的爱心,以唤醒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改善学习状况。当学生对历史学习有了兴趣,那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无穷无尽地发挥出来了。
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会质疑、释疑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学生思维的活跃,离不开问题,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尤为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保护和发扬学生勇于发问的积极性,为他们的丰富想象插上翅膀,为他们的积极思维创造空间,并不断地加以引导,学生的质疑水平就会稳步提高。
因此,在课堂上预设问题或抽问就成为组织教学诸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现在,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争论很多,很多问题不是历史事实是否清楚的问题,而是如何解读历史的问题,解读历史不仅需要尊重历史实际,更需要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如近代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是“福音”还是灾难?是文明还是野蛮?如果没有积极的设问、严肃的思考和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至于释疑水平,因有学生积极思维做基础,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精神,是同他们勇于提出问题的精神并存的,质疑和释疑可以相互促进,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学生思维才会被充分激活。教师形成以启发为主的民主、宽松、灵活的教学风格时,学生也会倍加自信、自尊,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非智力因素。
篇3:《历史的天空》读后感:人格决定作为
《历史的天空》读后感:人格决定作为
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历史的天空》,以其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鲜活感感染着我。让我为之痴迷、痴狂。
小说通过主人公梁大牙的成长反映了风云突变的历史形势,粗犷豪爽的梁大牙,集匪气与正气于一身,因了他的匪气,引来了不同的人物的不同的看法。爱之者激情澎湃,把他当作神来膜拜;恨之者,欲将子弹洞穿其脑髓方才解恨。也因了其正气,让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能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和欣慰。
梁大牙投军时没有崇高的革命的信念,也没有明确的革命目的,为了能有一口饭吃,当然也为了能杀更多的日本鬼子,梁大牙本打算投身到国民党的正规军中,可阴差阳错投身到凹凸山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的门下,看到了八路军的穷困和武器装备的破败之后,刚准备离开的梁大牙却因为看到了八路军队伍中的美丽的女子东方闻音而决定留下来,从此,梁大牙走上了革命道路,也开始了他的爱情之旅。
凹凸山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杨庭辉和张普景对于投身军中的梁大牙有着不同的看法,杨庭辉看到了梁大牙身上洋溢着的正气和杀敌时的不怕死的拼命精神,于是处处予以关爱,当梁大牙处于危难之中时,适时施以援手。而固守着革命信仰、原则性很强张普景却更多的看到梁大牙身上的匪气,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他,多方寻找了梁大牙违规的证据。在杨庭辉的鼓励与包容中,梁大牙施展的对敌斗争的拳脚更为有力了;在张普景的严密监视下,梁大牙的匪气也逐渐的收敛了,这两股力量成了夹击梁大牙不断成长的双轨道,逼迫着梁大牙沿着正确的方向,迅速的成长着,成熟着。他们的高尚的人格,在梁大牙的成长之中,在革命的大潮之中,互相辉映着,尤其是在“史无前例”的特殊年代,原则性极强的张普景因为极力保护着梁大牙,而遭受着非人的待遇,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混淆着是与非,颠倒着黑与白的年代,张普景固守着自身高尚的人格,用生命维护着尊严。
而以“最纯洁的正宗的布尔什维克”自称的李文彬和江古碑,却因了自己的低下的人格,做出了让人不齿的事情。李文彬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叛变了革命,成了敌人的走狗,用战友的生命让自己卑下的灵魂与躯体苟延残喘着。江古碑因了自己的卑鄙,在“史无前例”的特殊时机,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狠狠地报复着,让曾经同在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们在残酷的折磨之下鲜血淋漓,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低下而卑劣的人格让他在特殊时期里尽情地释放着内心的丑恶,肮脏的灵魂纤毫毕现着。真正成为了民族的败类。
《历史的天空》是对人格决定作为的有力诠释。